東漢的開國皇帝叫作劉秀,他有一個兒子叫劉荊,這哥們兒那真是孜孜不倦的作死,還作出了新花樣。說是劉秀死了之後,劉荊的哥哥劉莊即位,即漢明帝。劉荊眼紅的要死要活,就冒充大鴻臚給當時的封疆大吏東海王劉江寫信。這個大鴻臚是古代的朝廷掌管諸侯以及少數民族事務的官,信的內容是什麼呢?很簡單,那就是你反了吧,我挺你,可是這個東海王劉江,他不傻啊,胳膊能擰過大腿嗎?要是有這實力,我還能被發配邊疆嘛,就趕緊把這個信給皇上看,哥哥看了信以後啥也沒說,心想這次把你貶到外地去,希望你能清醒點就放了弟弟。劉荊這次似乎開竅了,作死模式被完全激活了。
被貶之後天天問江湖神棍,快幫我算算我哥的天下啥時候發生巨變,他啥時候下崗輪到我,你想連封疆大王都鎮不住,更別說是混口飯的江湖人士了,一聽這話直接嚇尿了。這可是株連九族的事兒啊,大爺,你給我留條活路吧。於是這一切很快又被皇帝哥哥知道,哥哥果然是好啊,照顧弟弟,就再給他一個小小的提醒吧,將他貶到了另外一個更為偏遠的地方去。這次,劉荊到了新封地,按道理是說該改一改了,可惜狗改不了吃屎。又找了一個看相的問他,你快看看我長得帥不帥,我長得像不像我爸,我是不是可以起兵把我哥哥搞下去?看相的直接魂兒都沒有了,趕緊報告政府有關部門。
皇帝他又知道了,可是畢竟是一母同胞,肯定是我弟弟身邊的人在使壞,於是皇帝只是把劉荊身邊的陪讀全都趕跑了,沒有動劉荊。可是我們要知道,忍耐是有限度的,謀逆大罪別說三次了,一次在古代那就是滿門抄斬。那麼按照正常人的思維說,這哥們兒應該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了,去好好地享受王爺的生活,安度晚年。可劉荊偏不,四處探訪,又找了個巫師,依然是那個問題,我跟我爹像不像啊?我什麼時候能把我哥給幹掉,趕緊給我下個毒咒,咒死他皇帝我做行不行?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啊?這次他的皇帝哥哥知道以後大怒,氣得手都哆嗦,你猜結果最後怎麼樣,他被咔嚓了嗎?錯,脾氣好得不能再好的,這位皇帝哥哥又放了他一馬,從此劉荊的作死模式終於關閉了。因為劉荊覺得自個兒作的實在是太多了,可能是受到良心的譴責,亞歷山大,最終選擇自盡而亡,結束了短暫而又悲催的一生。
無獨有偶,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後來又出現了一位能與之抗衡的王爺,明朝時也被稱作明朝最囂張的王爺。話說明成祖朱棣其實有三個兒子,老大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翠,按照中國古代的嫡長子制度,朱高熾就是大明的接班人。可是他二弟朱高煦是老不服氣的,因為他這個大哥長得特別的胖,走路都得內侍服,形象太差,就覺得我長得又高又帥,別人都說我面貌長得像朱棣,憑啥他能當皇帝我不行。外加他在戰場上經常隨朱棣南徵北戰,朱棣也很欣賞他,一次,曾拍他的肩膀說,你大哥體弱多病,以後要多靠你了。
這句話朱高煦可牢牢地記在心裡了,那我得抓緊行動把大哥搞掉。於是乎,他是隔三差五地說大哥壞話。還說黃淮孫大哥兒子朱瞻基的壞話,起初朱棣是有點相信了,就致使妾盡冤死,黃淮入獄。可朱高煦還不滿足,並大肆招兵買馬、擴充軍力,圖謀不軌,這就引起了朱棣的警覺。你動靜太大了,盛怒之下就要將其廢為庶人,幸虧太子他大哥宅心仁厚,勸了下來,朱高煦被貶出京城,封到樂安州,就是今天的山東惠民做了一個藩王。不幾年,明成祖病逝,太子朱高熾繼位,即明仁宗。朱高煦又趕忙派遣心腹入京伺機叛亂。但一幫烏合之眾能成啥大事啊?他哥很快知道了,但並沒有很快懲罰,而是念及兄弟之情,將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祿,賞賜寶物數以萬計。仍命他返回樂安,還將他的長子封為世子,其餘兒子均封為郡王,希望他好好的享受生活,不要再作了。
在一四二五年,明仁宗駕崩,其子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做叔叔的朱高煦心裡很不痛快,這皇位明明是我的。於是在手下人的攛掇下,他決定效仿父親朱棣來奪取侄子的皇位。朱高煦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起兵造了反,企圖勾結當時的英國公張輔為內應,但被張輔告發,明宣宗也是宅心仁厚,不忍出兵,派宦官賜書信給朱高煦,勸他別玩兒了,消停著好好過日子,行不?可朱高煦壓根不吃這套,對來使一頓痛罵,老子就是要造反將其趕回京師。明宣宗無奈只得起兵,這朱高煦可沒他爸那水平啊,三下兩下就兵敗投降了,許多大臣建議直接砍腦袋得了。可明宣宗念在畢竟是是家人,沒有同意,只是將朱高煦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的西安門。
可是朱高煦和前輩劉荊真的很像,鬼打牆,不到黃河心不死,不作就不會死。有一天,明宣宗特意來看望他,所謂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可是結果剛見面,皇帝還沒反應過來,你猜怎麼著?這個朱高煦一個近身,微轉身體迅速重心下移,狠狠的一個掃堂腿,直接將明宣宗絆了個後腦勺著地,這朱高煦在旁邊還哈哈大笑。明宣宗這次可真怒了,命人扛來一個重達三百斤的大銅缸,將朱高煦扣住。這個朱高煦孔武有力,做過武將,竟然將這個大缸頂了起來。明宣宗更憤怒了,還不服是吧?命令在大缸邊堆積木炭點燃。這火燒得噼裡啪啦,一個多時辰之後呢,銅缸都被燒得通紅,甚至熔化了。朱高煦最終以十分罕見的死法,走完了其能「作」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