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思客》籤約作家走進三門峽明清古棗林 攝影 張芸曦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12月12日至13日,點亮天鵝城•文學的時代擔當論壇暨河南思客第六屆年會在三門峽召開,三門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牛蘭英,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周大新等近50人參加了會議。會後,作家代表一同走進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黃河廊道建設現場,實地探訪三門峽的自然生態、人文風情和經濟轉型發展情況。
河南省詩歌學會副會長張愛萍(右一)接受採訪 攝影 成健
「我多次來三門峽,每一次來三門峽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新的變化。今天能在後地天鵝灣看到成千上萬隻白天鵝,這說明三門峽的生態保護做得非常好,我由衷地為三門峽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對大自然的保護感到高興和振奮。」河南省詩歌學會副會長張愛萍說。
「20年前文學界有個有名的雜誌《醜小鴨》,專門培養青年作家,想不到,今天我們真的來到了天鵝之城三門峽。美麗的天鵝之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鵝比水印藍天,陝城花市日日新』,祝願美麗的三門峽越來越美麗。」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韓達說,他希望每一位作家和文學愛好者,都要在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擔當起文學的責任,為奮鬥者歡呼。
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韓達(右一)接受採訪 攝影 成健
「近幾年,白天鵝成為三門峽的名片和亮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攝影家、作家和遊客前來觀賞。冬天旅遊是淡季,但是三門峽淡季不淡,看點特別多,除了白天鵝,還有厚重的人文文化。比如虢國博物館、崤函古道、函谷關、廟底溝文化等都是吸引遊客到來的亮點。」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主任李同昌說。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河南思客》積極引導籤約作家、籤約作者融入國家發展建設中,紮根群眾,深入生活,講好『河南故事』,刊發了一批謳歌時代的力作,在讀者心中種植下希望的種子;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情懷、有責任擔當的作家,作家隊伍持續壯大,稿件質量逐年提高,隊伍能徵善戰實力增強,體現了創新、認真、奮鬥的『思客精神』。」微信公眾號《河南思客》創始人、主編楊海燕說。
《河南思客》創始人、主編楊海燕(左)接受採訪 攝影 成健
據了解,《河南思客》成立於2015年,現籤約作家、作者、書法家、美術家、攝影家300多人,6年編發了近6000篇文章,由鄭州大學出版社結集出版了4本《河南思客年卷》,在高校、中學組建了9家文學社,在河南省4A級以上景區設立了15家「河南思客作家創作基地」。
據悉,本次活動由大河網絡傳媒集團、三門峽市委宣傳部主辦,鄭州大學文學院、三門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河南省直文聯、《河南思客》編輯部共同承辦。2019年6月21日至23日,《河南思客》知名作家、社科名家曾「走進五彩三門峽」,實地感受三門峽的無盡魅力;同年7月19日至21日,「河南思客作家採風團」走進盧氏,遊覽三門峽的美麗山水。經過兩次採風活動,《河南思客》的作家們與三門峽結下了不解之緣,先後創作了200多篇優秀的文藝作品,2019年11月,《放歌崤函》一書結集出版。(文 侯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