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大家好!如果你現在正在準備教師編考試,那麼肯定非常嚮往教師的生活,但是,你知道如今在學校裡,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嗎?可能你現在不知道,但是事實簡直顛覆人們的三觀。再看一下,究竟怎麼回事吧!
以前,當我們說某某某是好老師時,通常是說這位老師的教學能力很強,學生成績很高。而現在的好老師完全不一樣了,教學能力強的老師不再是人們眼中的好老師了。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呢?
一個學校在對外宣傳的時候,通常會說我們學校有幾個名師,有幾個高級教師。由此可見,在學校眼裡,名師和高級教師就是門面,就是好老師。不止如此,在學校內部,他們也被奉為楷模,經常被邀請做各種講座,傳授成功的經驗。但是,你是否質疑過:作為老師,他們的教學能力真的有那麼突出嗎?
其實不然。很多時候,他們的教學能力甚至連一般都算不上。有一位高級教師曾經說,當時他在評職稱的時候,參評的老師特別少,而他的信息比較暢通一些,所以,很容易就評上高級職稱了。他的教學經驗就是嚴師出高徒,很多知識點都是死記硬背,學生如果背不過的話,就會受到體罰,所以,沒有學生敢不背。
這不禁讓人懷疑:難道這就是好教師嗎?我們是否應該向他學習呢?與此同時,很多人質疑職稱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大家都知道職稱越高,工資越高。於是,很多老師為了評職稱,不惜把大把的精力放在準備各種材料以及打通各種人際關係上,從而忽視了教學。而那些專心於教學的老師,可能到退休都是中級甚至初級。這讓人情何以堪?學校的重心到底在哪裡?
現在,很多地方評職稱要求有班主任經歷,本來這一政策的出臺是為了鼓勵大家去當班主任,多承擔一些工作任務。然而事實卻是,很多老師為了評職稱,不惜花費大把的精力和金錢。幾年下來,一切搞定。而那些老實巴交、專心於教學的老師,卻沒有機會當班主任。於是,教得好的老師不再是好老師,關係好才是硬道理。這不禁讓人懷疑:好老師,難道專門指那些表面看起來光鮮的老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