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不夠,學歷偏低,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都要建精神科,會不會太「奢侈」?
作者 | 丹萌
來源 | 「醫學界」微信號
最近,青島市衛生計生委、市委宣傳部等20個部門制定了《青島市健康心理行動實施方案(2017-2020年)》(下稱《方案》),其中提出了健康心理行動重點指標。
在2020年之前,青島市醫療機構要完成3大指標,包括: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置精神(心理)科的比例達到100%,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心理諮詢室的比例達到80%,及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培訓率達到90%。
也就是說,至2020年,青島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都要設置精神(心理)科,80%以上的一級醫療機構要設置心理諮詢室。
很少有疾病和心理因素完全無關
為什麼要要求綜合醫院開精神(心理)科?
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專家表示,將精神衛生服務整合到綜合醫療衛生服務中,是一種全球趨勢,主要原因有三:
①社會對綜合醫院精神衛生服務的巨大需求——由於缺乏相應知識、羞於就醫、對精神疾病的恥感和專科服務機構少等原因,精神疾病患者通常更願意到綜合醫院就診;
②精神疾病與軀體疾病共病使得患者的求醫、診斷和治療變得更為複雜,因而有必要將精神衛生服務整合到綜合醫療衛生服務中;
③許多心理疾病或功能性精神障礙具有軀體症狀,而目前社會大眾缺乏心理衛生知識,因此精神障礙患者將綜合醫院作為解決病痛的首要選擇。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心身醫學科終身教授吳文源曾經遇到一名來自吉林的患者,反覆發作胸悶、瀕死感,自述「生不如死」。這名患者走訪了國內許多知名醫院,反覆做心動超聲、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花了十多萬,但檢查結果始終顯示正常,無法確診,更無法控制,直到找到吳文源教授,才確認為「急性驚恐」。
除了「誤診」,還有許多疾病也需要用「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來診治,更有利於患者的康復。如心內科的心絞痛、呼吸科的哮喘、皮膚科的蕁麻疹、消化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手術後的傾倒症候群……「很少有疾病和心理因素完全不搭界,只不過是搭界多少的比例問題。」吳文源說,「醫生應該有這樣的觀念。」
「綜合醫院精神科患者有綜合醫院的特點,可能重性精神疾病很少,但相對來說,輕性的、有自知力的、自己主動來看病的佔絕大多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駱豔麗說。
她曾在2015年到美國訪學,學習開放式對話(OpenDialogue,OD)心理治療技術,她說,美國的精神科會診聯絡(CLP)做得十分成熟,即精神科醫生先為其他科室患者提供會診服務,同時參與到臨床有需求的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通過「會診+聯絡」,為患者提供更加系統全面的治療,有助於患者的整體康復。
科可以開,人從哪裡來?
駱豔麗喜歡用一個詞形容美國精神科醫生的工作模式和醫療資源——「奢侈」。在美國許多醫院,甚至有專門的行為學家、心理醫生跟著心內科等科室進行查房,遇到問題就一起解決。
吳文源評價說:「我們跟美國大概差了20年。」
國內綜合醫院精神科發展得並不盡如人意,雖然有很多精神疾病患者首診會選擇綜合醫院,但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並不是主動去看精神科,這就導致綜合醫院的資源和人才會向其他科室偏倚,從而使綜合醫院精神科發展相對緩慢。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曾於2013年發布《湖北綜合醫院精神衛生服務現狀及焦慮抑鬱障礙診治情況調查》,其中提到:湖北省一級綜合醫院幾乎均不提供精神衛生服務,二、三級綜合醫院中提供至少一種精神衛生服務比例在64.7%左右。
開展精神(心理)科的綜合醫院數量不足,可以發展,但人從哪裡來?根據國家衛計委2015年的統計數據,我國現有精神科醫生2萬多名,有2/3的縣區沒有精神科醫生;我國平均每10萬人僅有1.49名精神科醫生,與國際平均10萬人擁有精神科醫生3.96人相差甚大,且多集中在專科醫院、大型醫院。
此外,精神衛生服務人員的學歷也普遍偏低,接受的專業培訓非常有限。
如遼寧省曾在2010年做過綜合醫院精神科服務人員現狀調查,結果顯示,他們的在編職工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不足一半,而大專佔33.3%,中專佔22.9%,中專以下佔6%。
這其中,護理人員、檢驗人員學歷尤其低,絕大多數為大中專學歷。
此次青島下發《方案》,除了提出「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要普遍設置精神(心理)科,重點臨床科室應配備專兼職心理諮詢師,婦幼保健機構要為婦女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諮詢與指導、心理疾病的篩查與轉診服務」,也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鼓勵醫療機構引進臨床與諮詢心理、應用心理、社會工作專業的人才,加強精神科醫師、護士、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康復師、醫務社會工作者等綜合服務團隊建設;充分發揮專業機構的引領示範和技術支撐作用,對轄區各類醫療機構臨床科室醫務人員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培訓,等等。
同時,亦有專家提出,完善人員崗位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進一步提高職工工資待遇等措施也將有助於提高職工工作積極性,進而提高精神衛生服務質量。
參考資料:
關於印發青島市健康心理行動實施方案(2017-2020)的通知
山東省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7-2020年)
遼寧省綜合醫院精神科服務人員現狀調查
湖北綜合醫院精神衛生服務現狀及焦慮抑鬱障礙診治情況調查
北京市綜合醫院心理衛生服務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