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逆勢增長 穩外貿「壓艙石」作用凸顯

2020-12-14 中國產經新聞網

本報實習生 董思岐報導

今年以來,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外貿發展帶來的嚴峻挑戰,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國務院先後出臺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我國外貿持續回穩向好。中國外貿對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

商務部於12月3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

服務貿易逆差減少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我國服務貿易規模有所下降,目前已呈現趨穩態勢,服務出口表現明顯好於進口,貿易逆差減少,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佔比提高。1-10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37257.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6.1%。

高峰表示,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減少。1-10月,我國服務出口15489.5億元,下降1.8%;進口21768.3億元,下降23.9%。服務出口降幅小於進口降幅22.1個百分點,帶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51.1%至6278.8億元,同比減少6569.4億元。

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逆勢增長。1-10月,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16390.3億元,增長8.3%,佔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4.0%,提升9.9個百分點。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8609.4億元,增長8.2%,佔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55.6%,提升5.1個百分點。出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智慧財產權使用費、保險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增幅分別為27.2%、18.4%和14.4%。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位造業服務化發展、推動經濟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佔服務出口總額比重達到55.6%,佔比達一半多的比重。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博士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表示,我國是世界第二大服務貿易國,服務貿易體現的是第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是第三產業中附加值比較高的部分,我國服務出口中超過一半為知識密集型的服務出口,說明我國科學技術的國際競爭力較強,而且擁有大量自主智慧財產權。

高峰表示,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7780.9億元,增長8.4%,佔服務進口總額的比重達到35.7%,提升10.7個百分點。進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金融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保險服務,增幅分別為35%、23.4%和18.6%。

對於金融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保險服務在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胡麒牧認為,金融、保險等服務能夠給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金融環境,能夠通過金融市場讓實體經濟獲得更多資源配置,進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目前我國這些領域正在擴大開放,降低外資進入的門檻,這有利於通過市場競爭讓國內相關金融、保險服務業態的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是數字經濟相關的服務,代表新經濟的發展方向,也是對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重要手段。

自貿試驗區有效發揮作用

對於9月份商務部新增17個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的試點情況,高峰介紹,目前17家新設開展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的市場正在按照要求,建立工作機制,制定實施方案,建設涵蓋各主體、全流程的綜合管理系統,積極推進各項試點工作。今年1-9月,全國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5098.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5%。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向筆者表示,免徵不退政策有助於減少企業資金佔用,穩定企業發展預期,同時也有助於推動企業利用這些資金開展更有效的投資,促進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增值稅免徵不退有利於促進自貿區出口電商的發展。胡麒牧也向筆者表示,自貿區的意義就在於為其他地區積累改革發展經驗,提供示範模板。新老市場對試點經驗進行交流,可以通過對比發現問題,並進一步優化相關制度,有利於自貿區通過不斷深化改革來激發發展動能。

高峰提出,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一是抓緊推動各新設試點市場將有關部門量身定製的簡化申報、增值稅免徵不退等便利化政策落到實處。二是鼓勵新老試點市場開展經驗交流,複製推廣成熟的經驗做法。三是鼓勵試點市場因地制宜開展創新,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作出貢獻。

資料顯示,從2013年至今,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圍為21個省份,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已形成從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戰略框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戰略舉措。

今年以來,各自貿試驗區積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繼續改革創新、大膽探索,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尤其是在穩外貿穩外資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據了解,今年1-10月,前18家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達3.8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的14.8%;其中,浙江、河南、四川自貿試驗區增速亮眼,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80.5%、52.9%和38.3%。

前18家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1310.1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的16.4%;其中,海南、福建、上海自貿試驗區增速顯著,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同比增長49.8%、46.5%、39.4%。

海南、福建、上海三地自貿試驗區相關的開放措施,是促進外資流入的重要因素。今年在疫情影響下,外需大幅萎縮,但自貿區的貿易數據依然亮眼,同比實現大幅增長,說明自貿區的體制機制對於外貿發展確實有巨大優勢。胡麒牧向筆者表示,一方面,海南、福建、上海自貿區今年都出臺了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開放的相關舉措,有力吸引了外資;另外,今年國內對疫情有效防控也使得全球資本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和市場潛力,紛紛來中國投資,分享發展紅利。

相關焦點

  • 商報評論|國內國際雙循環成為穩增長壓艙石
    讀創/深圳商報評論員 黃青山 據深圳商報讀創消息,至12月11日「灣區號」中歐班列從深圳向國際目標地累計發貨量突破1萬噸,成為穩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國際防疫合作的重要載體。
  • 讀創觀察|國內國際雙循環成為穩增長壓艙石
    讀創/深圳商報評論員 黃青山據深圳商報讀創消息,至12月11日「灣區號」中歐班列從深圳向國際目標地累計發貨量突破1萬噸,成為穩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國際防疫合作的重要載體。
  • 出口跨境電商逆勢增長 成穩外貿新亮點
    商家謀變、平臺讓利、行業求新  出口跨境電商逆勢增長,成穩外貿新亮點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完顏文豪  二月沒貨源、三月訂單「腰斬」、四五月部分貨品需求大增、六月貨品積壓……陳少平覺得上半年心情像過山車一樣,「創業6年遇到的行業變數
  • 宜賓外貿為何逆勢增長?
    今年2月,宜賓市出臺了《全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克時艱20條政策措施》,市商務局會同相關市級部門聯合出臺了《支持外貿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穩定外貿發展15條政策措施》,加大減負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加大穩崗支持力度,幫助企業解決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的問題,盡最大努力減少疫情對企業健康發展和生產經營的衝擊。
  • 這類服務貿易為何逆勢增長?
    今年前10個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為37257.8億元,同比下降16.1%,但是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卻逆勢增長8.3%,佔服務進出口比重提升了9.9個百分點。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為何逆勢增長?這反映出我國服務貿易有哪些深層次變化?
  •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民營企業進出口逆勢增長,在外貿穩增長...
    2020-07-14 10:16:06來源:FX168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民營企業進出口逆勢增長,在外貿穩增長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上半年,作為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的民營企業進出口6.42萬億元,增長4.9%,佔我國外貿總值的45.1%,比去年同期提升3.5個百分點。
  • 成績亮眼,外貿逆勢創新高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報導】二○二○年我國成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成績亮眼,外貿逆勢創新高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董蓓  1月14日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貨物貿易逆勢創新高,取得亮眼成績單實屬不易  在全球經濟面臨複雜嚴峻形勢下,中國外貿逆勢跑出加速度、打贏翻身仗,這份亮眼成績單來之不易。外貿穩定增長既有速度,也有質量,體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綜合競爭力。
  • 2020年一季度友誼關海關轄區外貿逆勢增長
    據海關統計,2020年一季度,友誼關海關轄區進出口業務總值442.8億元(包含邊民互市貿易),與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5%,其中出口312.3億元,下降0.9%,進口130.5億元,增長14.4%。在廣西和崇左外貿均有所下降的背景下,友誼關海關轄區外貿整體呈現逆勢增長。
  • 佛山外貿逆勢增長16% 進出口增速及增量貢獻度居全省第一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佛山一般貿易保持主體地位,新興貿易業態繼續增長。佛山市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319.2億元,下降16.8%,佔同期佛山外貿進出口總值的47.6%。新興貿易業態動能不斷增強,其中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5.3億元,增長55.1%;以市場採購方式出口228.2億元,增長9.1倍。
  • 全球貿易迎數字服務浪潮 數字服務貿易(出口)規模逆勢增長3.75%
    2019年全球數字服務貿易(出口)規模達31925.9億美元,逆勢增長3.75%,增速超過同期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佔服務貿易比重上升至52.0%,佔全部貿易比重上升至12.9%。此外,由於2020年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這一發展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數字貿易是指數位技術發揮重要作用的貿易形式,其與傳統貿易最大的區別在於貿易方式數位化和貿易對象數位化。
  • 高端增值業務日益擴大,產業轉向研發設計——服務外包成穩外貿重要...
    近年來,我國服務外包快速發展,在穩外貿、穩就業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服務外包發展面臨機遇與挑戰。專家認為,加速數位化轉型、邁向高質量發展,是打開新局面的重要思路。
  • 廈門外貿連續三月保持兩位數增長,8...
    神速 連續3月兩位數增長 近日,廈門海關發布今年前8月進出口數據,1至8月,廈門貨物貿易進出口4357.6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6.4%,佔同期福建省進出口總值的50.1%;同比增速高於同期全省增速5.8個百分點,拉動全省進出口增速
  • 人民日報:中國經濟的「壓艙石」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籠罩著世界經濟的烏雲正變得越來越重」。然而,儘管風雲變幻、洋流湧動,但中國經濟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成為引領世界經濟走出陰霾、推動經濟全球化繼續前行的希望之光。正所謂「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中國經濟之所以能表現出超預期的穩健,主要得益於超穩固的「壓艙石」。比如,工業筋骨更壯。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外貿成績單「飄紅」凸顯中國「三個不會...
    11月份我國外貿出口1.8萬億元,增長14.9%;進口1.29萬億元,下降0.8%。儘管我國進口呈現微幅下降,但降幅在收窄,持續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在全球外貿出口低迷的大背景下,11月份中國外貿出口逆勢「飄紅」,為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的全球發展環境,貢獻出提振寶貴信心的「一抹亮色」。透過11月份成色十足的外貿出口成績單,可以看到中國外貿企業跑出了奮發圖強的創新加速度。
  • 南京商務局積極開展「線上展覽展會」,上下聯動 實現外貿逆勢增長
    1 多路並進,實現企業新發展 為助力企業穩客戶、拓市場,力保外貿基本盤, 市商務局圍繞"兩穩一促"工作部署,以外貿創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立即調整貿易促進方式,將傳統貿促活動搬到網上實施。
  • 九龍江集團供應鏈貿易上半年逆勢增長
    ●貿易營收同比增長89%,利潤比去年全年增長超100%  ●聚焦主責主業,油品化工貿易業務快速發展  作為全市國企最大的產業融資平臺,每年融資超250億元,用於服務古雷開發區、漳州高新區「兩大經濟增長極」,以及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其他重大項目的投資與建設。
  • 社科院專家:經貿合作仍是中拉關係的壓艙石
    新華社記者 徐四海 攝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張源培、徐四海)「面對變局和風險,經貿合作仍是中拉關係的壓艙石,數字經濟和新基建將是未來的新突破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國際關係研究室主任諶園庭在拉美黃皮書發布會上說。
  • 大竹:穩增長壓艙石 製造業扛大旗
    穩增長壓艙石,製造業扛大旗。近年來,大竹縣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工業強縣、產業興縣」核心戰略,首抓製造業、重抓園區建設、強抓招商引資、狠抓骨幹企業,推動縣域工業高質量發展,成功創建全省首批工業強縣示範縣、全省首批商標戰略示範縣、全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先進縣。
  • 我國外貿切實發揮全球穩定器作用
    中國外貿持續向好、加速增長,主要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與活力,也有助於暢通全球供應鏈,有效推動全球化、自由貿易和全球經濟復甦,切實發揮全球穩定器的作用。當前,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仍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激發發展潛能。  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中國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
  • 南京外貿進出口實現逆勢增長,招商引資全面達超序時進度
    7月23日上午,南京舉行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系列新聞發布會首場發布活動,介紹南京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部署要求,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相關工作,通報全市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