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攻殼機動隊SAC_2045》,尋找賽博朋克神作裡的文學「模仿犯」

2020-12-23 騰訊網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喬治·歐威爾《1984》

繼前作對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引用借鑑後,《攻殼機動隊S.A.C.》新作《2045》這次盯上了對後世眾多反烏託邦作品產生深遠影響的喬治·歐威爾。 再往前看,押井守導演的「攻殼」更是成了他探討個人哲學與宗教思想的載體。因此當人們回顧攻殼的一系列作品時,押井守的《Ghost in the Shell》成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今年4月,Prouduction I.G聯手Netflix推出了這部新作動畫。其實在真人版電影上映前後,這個企劃就已經啟動了。 然而,也許是網飛不太敢下重金重啟這部世紀名作,又或許是主創們沒能拉到更好的士大夫(staff),總之,呈現在我們面前、被稱為攻殼系列第一部全CG製作的2045,是一部類似粗糙劣質遊戲的3D動畫。

2017年的真人版電影,雖然很多人將它逐出了「攻殼」之列,但這個版本或許更能夠被觀眾所接受。

它將「人是什麼」的問題簡化為「人是記憶集合體還是行為的總和」的選擇,隨後又將其置於正義與邪惡的二元對立之上。因此,即便邏輯上自相矛盾,觀眾依舊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影像上,而不必絞盡腦汁對前一個問題下判斷。

輕量化的設定和故事劇情,反倒可以為路人觀眾提供一個入口。 相比前作,2045的深刻性也直線下降,劇作同樣淺顯直白,這也導致了在觀看2045的時候,觀眾似乎不太需要去思考語言、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思想。

但它依然優異於真人版電影之處,在於前者僅僅作為一部好萊塢式英雄大片,而這一部卻是久違的、對GHOST IN THE SHELL : Stand Alone Complex核心主題的回歸

01S.A.C.是什麼?

《攻殼機動隊》大致講的是日本公安暴力機關九課的成員們處理解決特殊犯罪事件的故事。

2020年,攻殼的主角草雉素子作為聯合國士兵參與了第四次世界大戰,隨後戰後世界格局急劇變更,電子腦技術和義體技術也在飛速發展。素子就是全身義體化的人類,她在6歲時遭遇飛機失事,因此不得不更換大腦以外的全部軀體。

2030年,人類身體義體化、與網絡聯機的技術此時已十分普及,公安九課成立,以防治隨之催生的一系列特殊犯罪。

攻殼的影像作品大致可以按導演來分類(不含重新剪輯版本、重製版本和衍生劇集):

押井守導演的Ghost in the Shell系列

1995:Ghost in the Shell

2004:Ghost in the Shell 2 : Innocence

神山健治導演的S.A.C.系列

2002:攻殼機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以下簡稱SAC)

2004:攻殼機動隊S.A.C. 2nd GIG(GIG)

2006:攻殼機動隊S.A.C. Solid State Society(SSS)

2020:攻殼機動隊S.A.C_2045(2045)

黃瀨和哉導演的Arise(崛起)系列,和2017年的美版真人電影。前者評價不高,後者是對所有前作的模仿再創作,這裡都暫且不談。

攻殼機動隊 S.A.C.系列

細心一點我們會發現,與押井守的版本不同,神山健治的S.A.C.系列劇集海報裡,很少再出現GHOST IN THE SHELL的字樣,儘管這依舊是它的譯名。 雖然這無關緊要,但透過這一細節,我們可以稍微分析一下兩個系列在主題立意上的區別。

經常探討生命本質問題的AI塔奇克馬

GHOST IN THE SHELL,即靈魂在軀殼中,它拋出的問題是,當思想與記憶能夠剝離出物質載體並可以被隨意篡改時,個體憑藉什麼保持自我;當人的意識進入網絡信息流後,是否還能夠保持獨立的人格。 自始至終,GHOST雖然是探討的核心,但卻是一個無法被證實的概念,最終指向的,其實是人何以為人的問題——

兼具人類「靈魂」與機械身體的素子,如何在兩者之間確立自我。 在押井的電影中,素子選擇與傀儡師融合進入網絡世界,轉而追求新的生命形態;

2017年真人電影裡,她拒絕了進入網絡的邀請,在記憶與行動之間選擇了後者。

然而,處在押井版「攻殼」延長線上的S.A.C.系列裡,素子不再在人與機器之間苦苦尋找自己的身份定位,劇作轉而去探討一些更為普世的話題——關於社會的,關於政治的,關於人文的。 而在這一系列議題之上,是對個體意識的再討論,即STAND ALONE COMPLEX——

一群人在沒有組織、相互獨立的情況下,為了某個相同的目的做出了統一的行為。這一概念,有人稱之為「獨立的集合體」,有人稱之為「群眾」。 二戰之後,為了對抗循規蹈矩、虛偽粉飾的主流社會,在美國文學界出現了一群沒有組織、鬆散的作家集合體,他們稱自己為「垮掉的一代」,極力質疑和反叛傳統、主流的價值觀。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正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SAC裡對這本書的模仿不可謂不多。

首先,在對二戰這一歷史時期的模仿,其實就是隱喻攻殼世界觀裡,第四次世界大戰與技術進步帶給人們的種種精神上的殘響。

比如,GIG裡的反派人物久世,就是由於在四戰後維和部隊裡的所見所聞,逐漸形成了引領難民開展解放運動的理念。而久世的原型正是在那一時期活躍的革命家切·格瓦拉,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左翼學生運動時,切·格瓦拉也是押井守(撰寫了GIG的大綱)那一代人的精神偶像之一。

其次,SAC裡最大的「反派」笑臉男標誌上的英文,正是取自《麥田裡的守望者》男主霍爾頓的獨白:曾經想過要變成一個堵上耳朵和眼睛、噤口不言的人」(I thought what I'd do was , I』d pretend I was one of those deaf-mutes)。塞林格的短篇小說集裡也有一篇名為《笑臉男》(The Laughing Man)的故事。

為了促使政府公開對「電子腦硬化症」更有療效的疫苗,他利用高超的黑客技術,綁架了主張其他療法的企業社長,逼他說出真相。

他的行為不僅引發了大規模的模仿犯罪,致使一連串大型企業相繼遭到威脅,「笑臉男」的標誌還作為一個流行文化符號,成為叛逆和反抗權威的象徵

然而在攻殼裡,這句話衍生出了新的意義,笑臉男Aoi隨後發出質疑:「or Should I?」可是我應該這麼做嗎?Aoi時隔六年後重新站出來,選擇結束沉默,揭露真相。九課隊員陀古薩,面對九課被消滅而真相依舊被隱藏的現實,他扔掉了這本書,否定了逃避和閉口不言。

攻殼作品裡的那些「模仿犯」們,不再是一廂情願的致敬和模仿,他們最終開始積極地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斷。

SAC也因此脫離了對《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機械模仿,它最後留下的態度是,保持一顆好奇心,去質疑和不斷地思考

「笑臉男」Aoi

回到S.A.C.這一概念,它可以解釋為個體與集體/秩序的對抗關係

知友KolRigo已總結過神山健治S.A.C.系列的主題:

SAC的劇情衝突在於個體對抗成型的經濟/工業體系(階級鬥爭)、GIG的劇情衝突在於激進民族主義對抗逆全球化經濟下的統治階級(個人英雄主義)、SSS的劇情衝突在於左對抗右(雙重思想下的思想衍化)。

而神山延續了他老師押井守電影中的雙主線結構:即公安九課恐怖分子的對抗。

我們可以看到,公安九課真正的敵人,從來就不是作為反派出現的恐怖分子。

他們反而是揭露政府、企業和體制黑暗的鬥士,是在墮落的社會現實之下催生的「始作俑者」的模仿犯。最後他們又作為一個鏡像,折射出真正的罪犯形態——社會系統

02 2045講了什麼?

《攻殼機動隊SAC_2045》一經播出,就遭到了諸多老粉的惡評。 一個原因是先前提到的粗糙3D畫面,再者就是,S.A.C.系列裡曾經徒手轟裝甲、成熟冷硬、人至中年的九課隊長素子,竟然變成了一個嬌小可愛、肌肉也不發達的少女!

不過,糾結於幼齒的人設其實沒有必要,這就和2017年真人版電影推出時糾結斯嘉麗·詹森是個白人一樣可笑,畢竟《攻殼機動隊》的議題中心從來就不是SHELL,而是GHOST。

當然也有人認為真人電影想要體現一種意識形態的差異,但2045裡唐突加入的黑人角色不正是迎合歐美市場的一種商業化考量嗎?

相比押井守的「攻殼」,更加柔和的人設和下降的議題,神山的「攻殼」又何嘗不是一種迎合呢。

從漫畫版到電影版再到劇集版,更換義體變成了一個非常好用的設定,每一個版本的角色形象隨著時代變遷而產生的變化,或多或少都是在迎合創作者或觀眾的口味

「之前的觀眾差不多都40歲了吧,下一部攻殼想要更多地面向青少年。」神山健治在企劃之初就想好了這樣的定位。

不僅僅是素子,在反派角色形象上也有體現。2045的反派被設計為一名14歲、深受奧威爾「荼毒」的青少年島田孝。

故事發生在「笑臉男」事件的十五年後,全球經濟衰退、局部戰爭長期持續的2045年,由於突然出現的「後人類」(post human),一度被解散的九課再次被召集重組。

所謂的「後人類」,其實可以理解為「超人」的一種形態。這裡的超人,既有流行文化裡的「超人」的意思,也有尼採所宣揚的「超人」的意思。

他們經歷電子腦變變異,因而獲得了能夠對抗整個國家機器的黑客能力。他們被認為沒有人類的情感,只是空有崇高的理念。在前半季裡出現的三個「後人類」,他們又是各自獨立、企圖發揮自己的能力,構建出一個全新的價值體系。

第一個後人類將武器分發給窮人,他代表的是「武裝鬥爭」的民主革命口號。

第二個後人類將矛頭指向了非法移民,但同時他又深愛著自己的國家——毫不猶豫的殺死為一己私慾搞骯髒勾當的人,卻在首相真誠的宣言面前,選擇放過他。

第三個後人類,就是之前提到的沉迷奧威爾的少年。他的形象則更加清晰——他就是我們。 在幼年無意識的時期,他被寄養在一個1984式的村子裡,既目睹了政府與黑暗勢力的勾連,又遇到了被村裡人排斥、卻引領他去反抗的退伍兵;

在青少年時期,他又目睹了暗戀的女神因為反抗而遭到人渣老師的侵犯。

or Should I?

最後他終於覺醒,開發出投票軟體,利用民意殺死了這個人渣。然而在人群中他卻聽到了另一種聲音,站起來反抗的女神也是被「民意」厭惡的對象。 最終他看清了一種真實——「自由即奴役,戰爭即和平,無知即力量」

武裝鬥爭、民族獨立是對階級、民族問題的指涉,民主投票又是對社會秩序的反抗。 我們可以看到,2045裡的現實主義內核依舊沒有褪色。

自由引導人民

一直以來,S.A.C.裡所構建的,並不是賽博朋克作品裡常見的、基於極權統治的反烏託邦社會,無論是城市空間還是日常生活,都與當下現實世界並沒有多大的差別。

攻殼的故事其實就是對當下時代的一種未來式預言。在2045裡,戰爭被解釋為一種經濟行為,民粹主義、思想警察、社會實驗、網絡暴力等等暗指,我們都可以從現實裡找到諸多原型。

而《攻殼機動隊S.A.C.》系列,正是從這些原型中產生的「原創的拷貝」。

挨過前六集講述九課成員回歸、接受新任務的歐美英雄式敘事,在第七集我們又驚喜地看到了「攻殼」敘事,即單元敘事——每一集是一部獨立精悍的短片,在有限的時間內講一個完整的小故事。單元敘事也可以說是S.A.C.劇集版的精髓所在。

從一個點切入,逐漸建構整個世界觀的面貌,它是對主線劇情的輔助和補充,更是對攻殼整個精神內核的金句式總結。 第七集,講的是九課成員巴特從目擊搶銀行到幫人搶銀行的故事。

這一集是對攻殼裡人文關懷和社會聚焦情思的回歸。但同時,它又只能是一些直白的諷刺。巴特的行為,終究只能局限於個別的報復行為,他無力改變社會現狀,只能做出這樣一個小小的反抗。

2045註定無法達到兩部電影和兩部劇集(2004年之前的攻殼作品)的高度,但媚俗也好,膚淺也罷,它又何嘗不是對我們當下時代的一種「模仿」呢?

03 聽見GHOST

2045上半季最後一集,陀古薩在巴特眼前消失了,而攻殼車塔奇克馬(AI)在一旁用充滿童真的聲音歡快地向他告別。

這個結尾讓我想起了一首曲子:Where Does This Ocean - GoIlaria Graziano

這首曲子是S.A.C.系列的編曲菅野洋子,仿照比約克(Bjork)的hyperballad寫的。ocean指的是思維(信息)的海洋。

這個兩部《銀翼殺手》電影的主角都面臨的疑問,在2045裡也擺在了新人類(後人類)的面前: 「要向哪裡去?」

回顧攻殼系列的劇伴音樂,為押井守電影配樂的川井憲次,和為神山健治劇集配樂的菅野洋子,他們創作出了涵蓋搖滾、電子、迷幻、民族等多元風格,將攻殼的主題進一步升華。

難以想像脫離了這些音樂,攻殼整個系列將會多麼失色。另一個老粉們不喜歡2045的原因就在於此。

2045的片尾畫面,讓人很難不想起S.A.C.系列裡的這首主題曲《Lithium Flower》(鋰之花 - Scott Matthews)

And is she really human?

但她真的僅僅是人嗎

She’s just so something new

不,她的存在如此空前絕後

A waking lithium flower

就像一朵亟待綻放的鋰之花

這是一首對以素子為代表的新生命的讚歌

巴特看不見跟隨新人類離開的陀古薩,是因為巴特註定是屬於舊時代的人類

在大多數攻殼作品裡,巴特都是被留下的那一個。無論是機械狗,還是AI(攻殼車塔奇克馬),還是總發好人卡的素子,他對舊的情感和聯繫都保持著一種罕見的溫柔。

而塔奇克馬的告別,是對新人類的目送與致敬,也是對新時代的禮讚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這是視聽Bang的第126期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賽博朋克2045?為什麼我不喜歡網飛的《攻殼機動隊》
    CD Projekt RED的《賽博朋克2077》原定於4月16日發售,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已經是跳票到了9月份了。不過好在這一次「蠢驢」是打了包票的,9月一定不跳票。
  • 賽博朋克之魂:《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
    時隔多年後,動畫新作《攻殼機動隊:SAC_2045》於近期開播,標誌著「攻殼機動隊」系列重出江湖。沿著賽博朋克題材的歷史軌跡去追尋這一系列的源頭和發展演變,我們大約要回到40年前。《攻殼機動隊》與賽博朋克提及《攻殼機動隊》就不得不接觸到賽博朋克這個名詞。
  • 《攻殼機動隊SAC_2045》角色設計Ilya Kuvshinov 繪製角色美術圖
    《攻殼機動隊SAC_2045#》角色設計Ilya Kuvshinov 繪製角色美術圖《攻殼機動隊:SAC_2045》是在《攻殼機動隊:SAC》大獲成功後,由士郎正宗創作,以 3DCG動畫劇集的形式回歸的續集。
  • 賽博朋克電影《攻殼機動隊》:未來已經到來
    早在1995年《攻殼機動隊》就被改編成了動畫版,而2004年的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2:無罪》參與角逐了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商業嗅覺靈敏的好萊塢從來不輕易放過一個大IP的剩餘價值,此次的翻拍充分利用了《攻》的強大粉絲號召力,將之通過特效和明星打造成了一個完全好萊塢化的科幻故事。 《攻殼機動隊》電影劇照。
  • 《攻殼機動隊 SAC_2045》將於4月份首播,少佐蘿莉臉,場面更激烈
    由Netflix公司(網飛)製作的3D動畫《攻殼機動隊SAC_2045》將會在2020年4月放送,這是該系列繼2015年《攻殼機動隊 新劇場版》後再次製作的新動畫。《攻殼機動隊SAC_2045》《攻殼機動隊》故事背景發生在2040年代的日本虛構城市新濱市,此時全世界剛剛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世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科技發展將人和機器相互結合共生,所有東西都能電子化,甚至包括人類的身體器官
  • 提煉賽博朋克之魂:《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上)丨觸樂
    作為賽博朋克題材的經典,「攻殼機動隊」系列代表著日本科幻的一段流金歲月。
  • 視覺上「地表最強」的《攻殼機動隊》前世今生
    》與賽博朋克提及《攻殼機動隊》就不得不接觸到賽博朋克這個名詞。 基於以上條件我們也可以將科幻電影提煉出賽博朋克的類型片,而這種類型片也是「神作」頻出的類型。比如史上造價最高的默片《大都會》;克裡斯·馬克靜態畫面的黑白短片《堤》;還有賽博朋克的豐碑《銀翼殺手》。
  • 攻殼機動隊:從押井守動畫作品的三大美學支點切入,淺談賽博朋克
    《攻殼機動隊》是日本著名導演押井守執導的動畫電影,是一部被全世界認可的優秀作品。實際上,《攻殼機動隊》包含的元素非常豐富:比如未來神秘主義;比如賽博朋克;比如後人類科學;比如宗教神學。而在這篇文章中,小鞠主要從從押井守動畫作品的三大美學支點切入,淺談賽博朋克的意義所在。
  • 反烏託邦社會《攻殼機動隊》,探索「賽博朋克」下的「哲思命題」
    當電腦已能使記憶外部化時,你們應該思考一下其中的意義"——《攻殼機動隊》2019年,一部名為《阿麗塔·戰鬥天使》的電影引爆朋友圈,荒涼破敗的髒科幻和悲觀主義的賽博朋克風格一時成為熱點話題。而說到賽博朋克,就不得不提起一部日本科幻動漫裡程碑式的作品,那就是《攻殼機動隊》。
  • Netflix獨佔劇《攻殼機動隊SAC_2045》終極中文預告
    3DCG動畫劇集《攻殼機動隊:SAC_2045》在今日(3月21日)公開了最終中文預告片,4月23日Netflix獨佔播出,讓我們一睹為快。
  • 「機動奧特曼×攻殼機動隊SAC_2045」在7月9日開始展開聯動合作!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了一則有關於機動奧特曼的消息。據日媒有關消息報導,由神山健治×荒牧伸志共同導演,Production I.G×SOLA DIGITAL ARTS共同製作的兩部作品「機動奧特曼×攻殼機動隊SAC_2045」。官方為了紀念兩部作品的熱銷,特此展開聯動合作。
  • 從笑面男到2045奇點:《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下)丨觸樂
    接上篇:提煉賽博朋克之魂:《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上)作為賽博朋克題材的經典,「
  • 《攻殼機動隊:SAC_2045》新角色公開 林原惠美確定出演
    全新3DCG動畫《攻殼機動隊:SAC_2045》即將於4月23日明天網飛獨佔播出了,22日今天官方公開了最新故事關鍵角色謎之少年「SHIMAMURATAKASHI」,老牌聲優林原惠美確定出演,敬請期待。
  • 看《攻殼機動隊》真人版之前,得先看賽博朋克史上6部佳作
    當介紹《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時,我們不得不提「賽博朋克」這個詞。 賽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netics與punk的合成詞),又稱數字朋克、賽伯朋克、電腦叛客、網絡叛客,是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
  • 4月23日上映《攻殼機動隊:SAC_2045》視為經典之作,豆瓣評分9分
    1995年的《攻殼機動隊》是影迷眼中的經典傑作。讓全世界風靡的「黑客帝國」就是根據「攻殼機動隊」的世界觀拍攝的電影作品。在豆瓣平臺上,「攻殼機動隊」的得分高達9分。影片具有巨大的科幻背景,豐富的哲學思維和很高的藝術水準。這部影片最大魅力在於其開創性的設計。
  • 攻殼機動隊SAC_2045第二彈PV公開 《LISTENERS》原創動畫公開
    《攻殼機動隊sac_2045》的配信時間決定在2020年4月,最新預告片&預告片,還有充滿謎團的故事也將發表。同時,田中敦子(飾演草剃素子)、大冢明夫(飾演バトー)、山寺宏一(飾演トグサ)也確定出演本劇。
  • 3DCG版《攻殼機動隊》,御姐女主變蘿莉,被網友戲稱:幼女版素子
    最近網飛爸爸又投資了一部動畫,《攻殼機動隊》首部使用3DCG製作的動畫劇集——《攻殼機動隊:SAC_2045》作為日本賽博朋克最有力的代表作品之一,《攻殼機動隊》的名字很多小夥伴都不陌生了。這個大IP曾出過動畫電影版、動畫TV版、真人電影版。
  • 3DCG《攻殼機動隊:SAC_2045》視覺圖公布,草薙素子小姐姐無敵可愛!
    3DCG《攻殼機動隊:SAC_2045》視覺圖公布 草薙素子御姐變萌妹?Netflix在周二的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上公布了《攻殼機動隊》新作中草薙素子的最新視覺圖。3DCG動畫《攻殼機動隊:SAC_2045》由畫師Ilya Kuvshinov負責角色設計,將於明年在Netflix獨家播出,神山健治和荒牧伸志共同擔任監督。
  • 【一波帶走】GSC Figma 攻殼機動隊SAC 素子&巴特
    品牌:Good Smile Company (GSC; "奸笑社")產品名:Figma 攻殼機動隊SAC 草薙素子這兩款Figma的素子與巴特的造型是來自於TV版的《攻殼機動隊》,劇場版的攻殼有更多的思辨內容,而TV動畫版的兩季攻殼,因為有更長的篇幅,人物關係更加複雜,配角形象更加飽滿,政府部門之間的暗流湧動與各種內鬥,看起來也是非常過癮
  • 《攻殼機動隊》:好萊塢科幻大片的邊界
    如果你身邊最近有朋友呈現出莫名的突然亢奮、突然失落,那麼ta有可能是「賽博朋克」的粉絲。突然亢奮,是因為被譽為「賽博朋克」經典的日本科幻動漫《攻殼機動隊》由好萊塢改編的真人版近日上映;突然失落,是因為這部真人版並沒有達到許多粉絲期待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