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股不是提款機,而是血淋淋的博弈場。1贏2平7虧的魔咒始終未被打破,並且2平還輸掉了時間、機會成本,實質上仍然是虧損。1贏9虧,股民想在這個賭場盈利,並能夠最終落袋一點也不容易。
韭菜們被市場教育了,越來越多地把目光轉向了投資基金,間接參與股票市場。但在紛繁複雜的基金世界,同樣會有地雷等著大家。
據21世紀報統計,過去10年(2010/12/1—2020/12/1)累計虧損的基金仍然高達12隻。
其中,深成指B累計暴跌56%,豪取虧損榜第一名。第二三名分別是商品ETF、國聯安上證商品ETF聯接,均累計暴跌超過22%。另外,天治低碳經濟、嘉實恒生H股、金元順安價值增長均累跌超過10%。
這還是明面上的虧損幅度,還沒有加上資金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過去10年時間,M2超發了多少,10年前的錢,可比現在要值錢多了。並且,如果不把資金投入這類基金,而是買入長期有前景的基金、或者房產,又會是怎樣一個結果?
持有這些垃圾基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時間維度拉短一些,最近5年(2015/12/1-2020/12/1),仍然虧損的基金總計還有191隻。虧損幅度超過50%的有32隻,在30%-50%的有17隻,在10%-30%的有45隻之多。
排在最前面的大多是被動型基金的B類份額,佔據前50名的2/3左右。其中,虧損最為嚴重的是創業板B,虧損高達90%以上,其次是傳媒B(-89.6%)、體育B(-87%)、高鐵B(-82%)、軍工B(-81%)。
把時間拉短到最近3年(2017/12/1-2020/12/1),仍然虧損的基金還有165隻,虧損幅度超過50%的有9隻,在40%-50%的有13隻,在30%-40%的有10隻之多,在20-30%的有20隻。
10年、5年、3年,時間維度足夠長,仍然保持大幅虧損,基本上可以將其加入黑名單了,不要碰這些垃圾基金了。這好比股市中的ST,雖然偶爾會有靈光返照,但絕大概率終究還是要歸入塵土。
2
我們看到B類基金在虧損榜數量佔比多,且跌幅很大。比如,10年豪取跌幅榜第一的是深成指B,就是密切跟蹤大盤深證成指(399001.SZ)。
最近10年,深證成指累計上漲12.9%,但深成指B(150023.OF)卻大幅下跌56%。主要原因是該基金是B類基金,一個盈虧放大數倍的投機品種,波動極其劇烈。
比如今年,被動型指數型基金上漲34.3%,深成指B暴漲261.9%,放大了數倍收益。而跌起來同樣酸爽,2011、2013、2016、2018均大幅暴跌60%左右。
這就是分級基金的魔力,放大了貪婪與恐懼。不過,這類基金要在年底全部清盤,歸入歷史塵土。
我們再來看10年期跌幅榜第二的商品ETF。這是典型追蹤夕陽行業與公司的最好詮釋。
商品ETF,47.8%的倉位放在製造業,44%的倉位放在採礦業,總計91.8%的倉位。其中,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佔比將近8%,均是財富粉粹機。另外,煤炭行業中的絕對龍頭——中國神華萬年不漲。
總之,這樣的行業配比,決定著接下來的大方向仍然要死不活,慢慢陰跌在陰跌。
再看天治低碳經濟,股票配置非常雜亂,包括佔比50%的製造業、17%的金融業、10%的房地產業、5%的批發與零售業。三季度,重倉萬科A、匯川技術、科倫藥業均大於6%的倉位比例,還配有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平安等金融股。
該指數宗旨是精選受益於低碳經濟的主題相關企業,但最終呈現的重倉股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並且,換倉特別頻繁,比散戶操作還激進。我們看看二季度該基金的前10大重倉股:
看到沒,一個季度,前10大重倉股全部換股。請問許家涵基金經理,你是超短線技術高手嗎?
這就是基金經理們瞎折騰,對個股沒有深入研究,容易追高,也容易在下跌時不敢拿,或者加倉。最後跟散戶一樣,低賣高買,最終苦了背後的基民韭菜們。
這類基金果斷黑名單,不要玩這種基金,坑人沒商量。
綜上,垃圾基金第一個鮮明的特徵就是追蹤的是夕陽行業、垃圾公司。不管是被動型基金,還是主動型基金,長時間虧損就顯得「水到渠成」。
第二,也就是頻繁更換基金經理,操作風格太過飄逸。
最近10年,天治低碳經濟一共是換了5位基金經理,每位基金經理表現很一般。其中,曾海任職將近4年,任職總回報-63.5%,吳佔峰任職2年多時間,總回報僅僅不足1%。
這不是偶發案例,而是普遍現象,再比如中海能源策略,10年間換了6位基金經理。
第三,有的基金經理,能力太差,可能在投資上還沒有想清楚,到底賺什麼樣的錢,自己的資源稟賦是什麼,持續賺錢、虧錢的原因又是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越來越願意買ETF,而不太願意買主動性基金的重要原因。第一,可能遇到基金經理能力不行,長期產生虧損;第二,表現良好的基金,基金經理突然離職了,原來的好基金也變成了垃圾基金。
比如在2010年前後,王炯、徐建平在任的時候,東吳行業輪動名噪一時,力壓大牌基金博時、興全,後面兩位能手於2012年先後離職,之後該基金就不行了。
第三,有的基金經理操作太過頻繁,絕大多數時候跑不贏被動型基金,比如最基準的滬深300。
3
散戶們直接參與股市,痛點多多——沒耐心、沒紀律、恐懼、投資太分散、追漲殺跌。但我覺得,最核心的一點是憑感覺交易,沒有自己的交易體系,當然容易追漲殺跌,最終的結果就是被割韭菜。
現在好了,可以買各式各樣的基金(包括ETF),間接參與市場。但面對6000多隻公募基金,不少人又犯起了嘀咕。
怎樣才能避免踩雷基金?
第一,避開追蹤夕陽行業的基金。前文也提到,長期虧損的基金有一個共性——追蹤的是夕陽行業、垃圾公司。查理芒格曾經說過,如果知道明天死在哪裡,永遠不要去那個地方。
那麼,我們要去往哪裡?當然是去有前景、盈利能力強的行業,比如消費、科技、醫藥等。
第二,不要選擇走勢長期向下的基金。買基金(股票、混合),背後就是買股票,長期走勢向下,那麼意味著背後的行業或公司盈利能力不行,亦或是基金經理經常在市場中胡來。
第三,最好的選擇是買入優秀行業的指數基金(ETF),亦或是長期回報率優異,得到市場檢驗的公募基金。
當然,投資基金,不管是收益還是風險都會比買股票要平滑一些。買基金,不要想著一夜暴富,慢工出細活,定投優秀基金長期持有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