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勃拉邦,是寮國著名的古都,佛教重鎮,現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地。行前,我見資料說,主要歷史文化勝跡有王宮博物館,浦西山,及眾多的古老寺院。據說,該邦人口不足5萬,但僧人有300多位,寺院不下30座。而邦名之得,也與佛教相關。相傳,14世紀,為其嶽父的柬埔寨國王贈一尊1.3米的勃拉邦金佛即鉑金佛予當時的寮國國王,寮國國王以之作為鎮國之寶。後來,納塔提亞王遷都萬象,該勃拉邦金佛就留在舊都,舊都便被稱之勃拉邦佛之都,改名琅勃拉邦。據說,該佛現在還在某個古塔中供著。為此,該邦一直為我嚮往,但從未去過。從萬象到此,我乘坐的是老航,小飛機,倒是輕巧輕便。於機上,我突發奇想,如小飛機必須迫降,相信,其不僅容易而且成功率一定比大型客機大。因此,坐小飛機的安全係數反而比大型飛機高,是否真如此呢?
從萬象飛到琅勃拉邦,1個小時左右。該邦機場小小的,不遠處即為幾座不大不小的美山。下的飛機,似乎客人們都不急的樣子,忙著於停機坪照相。有日本人、西方人……。出的機場,我也沒急著租車,因機場外有搭著簡易蓬子,讓候機的人呆的,因機場內候客室等空間很小,便把蓬子這一帶用上了。有不少人,其中坐著。於此,我取出地圖,先找一找住所及所處地域,最後決定落腳湄公河邊,因那一帶,寺院特多,小旅社也特多。如寺住不上,也可住小旅館。看一下,要去什麼地方參觀,先了解一下有什麼景點。
到得湄公河邊,我發現,我選擇對了方向。這裡,有三條縱街,很長,各條兩邊,皆為小旅館、工藝品店、小餐廳等,是世界背包客的天堂,縱中猶有橫街,同是風格。其間,寺院似有十數到二十多座。不過,沒有我住的,給錢也被婉言拒絕。找了家小旅館住下,每晚8美元,木頭房子,前臨湄公河,河水泛黃,似剛洪水過一般,房內有衛生間、空調,但沒有電視機。
小旅館的樓下登記處旁,有電腦,可以付費上網。同座樓起碼住了十幾位各國老少,由於我是僧人,成了其中最熱門人員。小樓梯上下、廳中、出入門等,大多數人都會笑著與我打招呼,知我姓的,還Rev·shi或mr·shi的叫個不停。飯後,部分旅人坐於廳中聊天,有人請我念幾句經給他們聽聽,我來了段巴利文的三皈依,他們說好聽,有人以為是中國話,待弄明白是南亞巴利語誦經法,才自嘲說見多識少。他們最感興趣的是少林寺話題、西藏僧人話題、或禪或功夫話題、或達賴話題。
有時,人的幸福,不是得的多,不是有的多,而是得的少,有的少。琅勃拉邦,在這,沒想到要有什麼,要得什麼。什麼權利、地位、金錢、愛情,似乎離此很遠。於此,沒這概念,只有二字:悠閒。吃飯,不急;走路,不急;說話,不急。一切,慢慢來。有人說,寮國窮,我不信。在這,人們多富有,他們有吃有穿有住,沒有煩惱或少有煩惱。你想,人生有這福報與境遇了,夫復何求?花了一天時間,我看了三條大街上較大店內的工藝品,滿街商鋪,或金銀鑲嵌飾品、或象牙雕刻、或絲綢、或木刻、或銅鐵鑄、或陶瓷、或檀香、藥材……。其中,最多的是佛像,各式各樣,或古的或仿古的,我疑自己進入了博物館。如誰對此感興趣,到此,應是購物的一個小天堂。
次日,與荷蘭的幾位同樓旅人,赴唐丁洞等。
唐丁洞距我們住處有二三十公裡,我們租了輛突突車,走了一段柏油路後就是泥土路,小小的,於樹木於原野穿行,然後到了湄公河邊的一處地方。江那邊,是絕壁的山,唐丁洞就在那絕壁處。為此,得從這邊乘坐小船過去。小船窄窄,只有一尺多到二尺寬,坐三位客人,連開船的才四個人,每人來回三美元。這唐丁洞,據說,原為人們避難用的,戰爭時,人躲到那裡。洞分兩處,口不大,但內很深,很大,現放了許多小佛像,像古的,不知是否為古的。一個洞,光線很好。另一個,沒有光線,要藉助洞口備有的手電筒方可見洞中一切。同去的小年青不時於黑暗洞中突然亂喊一聲,以嚇同往者,引得大家一陣善意的罵以及驚叫與笑。據船夫介紹,從城市來此,可坐船;回城,從此,亦可坐船。這是湄公河的上遊,城處下遊。如坐船,相信會是另番景致。
從唐丁洞回城後,他們去租自行車,騎車逛街。一我為僧人,二也老了,豈有辦法同他們小青年,便無同行。為此,他們還感到遺憾。想不到,我還挺受「歡迎的」。當然不是我,是我這衣服。他們雖玩得地方多,但我這旅友,他們一定是沒有過。晚間,去看了看夜市,好大,好多的土布、工藝品、寮國茶、寮國咖啡、當地的畫作、土碗等等。我選了兩個類似與香袋的包,同行的看我背著,大笑,說像是actor,不應是現實中的人。問為什麼,說現實中人生活好好的,幹嘛要自找麻煩,作僧人,自我約束。也許熟了,他們的話也開始放肆起來。我說南亞國家,男人大部分都要出家為僧的。他們說,但他們非終生。他們說:他們去過泰國,知道這些。看來,西方年輕人與南亞年輕人之間,在價值觀上,一定有很大的差異。
次日,到幾個寺院,與僧人們聊天,因他們英文多不太佳,難於順暢溝通。不過,倒是參觀了兩個寺院僧人的生活區,在他們的引導下。參觀後,感覺與蘭卡寺院、緬甸寺院的生活、修行方式差別不大。不過,其寺院的文化與藝術,讓我驚嘆。像香通寺,規模宏大,於湄公河邊,據說,為國王所建,其大殿,代表著該邦寺院的典型風格。而維蘇那拉特寺,建於1513年,是該邦最古老寺院,朝拜與參觀者頗多,裡面,有個戒壇,建於15世紀,還有許多木製的佛像。
由於國內寺務會務待辦原因,在該邦沒有多停留。不過,說實在,很想多停留一些時間。離開時,老感覺此行不夠盡興,時間太緊張,留下遺憾頗多。尤其是,幾條街上的幾乎都是佛教文化為背景的真古與假古工藝品沒有看夠。下次,當專程去該邦一趟,就為流連於那琳琅滿目、形態各異、風格多樣、材質不同、種類繁多的佛教藝術天堂裡。
其實,缺憾的還不僅於此。據我所知,在寮國,萬榮、四千美島,皆為山水景致勝地,佛教的香格裡拉,僧人的桃花源,是赴寮國者非看不可的地方。但因前述的原因,我都無法前往,而是匆匆從琅勃拉邦趕回萬象。
由於寮國的經濟比較落後,國力相對薄弱,沒有任何出海口,對外交往堪稱封閉,加上佛教文化影響,人們多知足常樂安於現狀。更因,該國人口少,所以,中國人對其不太關注。在寮國景點,我見到的中國人不多,不像在泰國與柬埔寨那樣,中國人處處可見,中國文字也不時可見。但在訂購回昆明機票的旅行社處,社員卻告訴我說,中國人在寮國很多,還建了大型中國城或叫唐人街,專賣中國物品。
在寮國,要回中國,亦可從琅勃拉邦坐老航到雲南騰衝。當然,還有其他航線。因昆明尚有事務,我便飛萬象昆明線,順利及時返回雲南。
現為大家講個小故事,為此行之經歷,作為本文結尾吧——
話說,同住小旅店的各國老少,凡出門時,皆將自己房門的鑰匙,自動且不經意地放在服務臺的一個小盆子裡,回來時,自己取了自己的鑰匙,開門去。似乎,服務員也沒有怎麼刻意在看管這些鑰匙,有時,他或她還有在或不在服務臺處。這小事小細節,讓我很震動。在這,人與人之間,沒有懷疑,沒有防範。大家都認為,這很正常。回國時,我與同胞談起此事,他們說,那樣,如誰無意或有意拿錯鑰匙開錯房門提錯行李怎麼辦?我說,我也不知。但是,就沒有發生這種事啊。這件非同小可的小事小細節,讓我有幸經歷,讓我體驗到什麼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與自覺。我想,這足以抵過我此行一路上的任何辛苦。
這,就是夢幻又真實的寮國。
寮國傳媒,不止於新聞
投稿及商務合作:VictoryLaos ( 微信 )以下廣告點擊圖片可了解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