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是由許慧晶執導的紀錄電影,於2020年12月11日全國影院上映。在排片只有0.4%的情況下,豆瓣評分8.7分,是今年華語電影評分的最高分。注意,它是一部紀錄片。
它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表面上看,它是一個勵志故事,事實上,透過螢屏內外的點點滴滴,帶給我們多重溫馨的感受。
它是一個愛心故事。
2015年冬天,在中國國家棒球隊當過15年隊長的孫嶺峰,在北京組建了中國第一支公益少年棒球隊——強棒天使隊。隊員們來自全國各地,年齡和素質參差不齊,唯一的共同點是,出身貧窮——這是孫教練選人的硬性條件。作為曾經被棒球改變命運的人,孫嶺峰在退役後,想讓更多孩子的人生多一種選擇。他相信,先做人,再打棒球。將來,孩子們有的可能會成為職業運動員,有的會進大學念書,有的會當教練……總之,能過得和原來不一樣。除了孫嶺峰,還有兩人:日常訓練由孫嶺峰的教練張錦新負責,孩子們喊他「師爺」,這是一位傳奇人物,年過七旬,中國國家棒球隊一半的隊員都受過他的啟蒙或訓練;郭忠健則像媽媽一樣負責孩子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畢業於清華大學的他曾是校棒壘球協會會長,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基地,不拿工資,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現實中,截至 2020 年11月,強棒天使隊共資助困境兒童80名,共有 67名兒童在基地參加集中培訓,最小的7歲,最大的14歲,其中男孩 41名,女孩 26名——沒錯,少女棒球隊也即將登場。
隊員之一,也是影片的主角之一馬虎,剛來基地時,調皮搗蛋,到處打架,是一個負能量居多的小孩,但強棒天使隊慢慢改變了他,基本不打架了,團隊意識也在增強,臉上的稜角長出來了,腰板也挺起來了。「他能夠抬頭挺胸地面對生活,就是最大的價值」,孫嶺峰如是說。
#李晨獲脫貧攻堅愛心個人榮譽證書#當今社會,不缺奉獻愛心的人,缺少的是以自己的信念和能力,沉下心來堅持不懈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人。多數是鏡頭前慷慨捐錢捐物,過後雁過無聲的愛心人士,至於孩子真正得到了多少幫助,很少有人跟蹤觀察。
德不孤,必有鄰,這樣的人還有退休校長陳立群。
頭頂無數教育光環的陳立群退而不休,拒絕百萬年薪,主動來貴州大山深處的臺江縣支教,任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民族中學校長。他採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學質量;設立陳立群獎教金,大力培養教師隊伍;自費資助貧困學生,用心哺育祖國未來。一片丹心走出教育扶貧路,用愛與責任呵護了貧困學子的求學夢。
初來時,臺江民中的高考本科上線率僅10%左右。在他任校長的四年多來,臺江民中的高考成績一年一個臺階,2020年高考,臺江民中1047名考生中,829人達本科線,其中270人上一本線,本科上線率達到79%。在陳立群的幫助下,超過2200名貧困苗族孩子走出大山,徹底改變了命運。
他支教分文不取,反而自費資助學生、獎勵教師30餘萬元。他愛生如子、不求回報,被學生親切稱為「名校長爸爸」。一名學生甚至寫了公開信,張貼在學校的公告欄裡:「生命中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您像天上的星星,我可以循著光亮的方向,一直向前。」
「在大愛、真愛面前,也許一個人的力量看起來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但那一份付出的愛不會因為只照亮了一個角落而渺小,只要能滋潤一棵心苗,就能在不遠的將來開出美麗的花朵,結出令人欣喜的果實。」這是陳校長的初心,但願我們的社會在助學上付出大愛、真愛的人越來越多。
這也是一個扶志、扶智的故事。
《棒!少年》中,棒球對這幫小孩有什麼幫助呢?李冰冰說:「一群少年通過棒球找到了人生的解法。」棒球,把他們的技能和才華展現出來,他們因此獲得了生存的價值和技能,同時也把對於這個世界的感悟表達出來。
比起未來職業前景如何,愛心棒球基地的建立,更重在幫孩子們健康成長和建立完善的三觀。正如孩子們每天訓練時間為三個小時,除了賽場上的磨練,紀錄片中大量鏡頭都在講述孩子們的吃穿住行,老師們如何用耐心教導和團隊生活引導他們走上人生的正軌。「給予孩子們同等的機會和希望,比給予物質更重要。」孫嶺峰說。
在現實中,強棒天使隊也是這樣做的,少年們重新找回了童年匱乏的陪伴、關愛和自我價值,體育打開了更寬廣的視野。正如該片導演許慧晶所言,真正吸引他的是「人在困境的情況下所呈現的狀態」。在不斷地自拔與更新中,少年們終有一日能走出內心的孤獨,為未來創造一片新天地。
成功,是從自強的心田裡長出來的果實,尤其是幼年、青年時的「播種」極其重要。走上《經典詠流傳》》舞臺的梁俊老師針對孩子因家庭貧窮、「出身卑微」的心理,讓孩子信心十足地吟詠清代詩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梁俊老師說:我也是從山裡出來的,也不是最帥的那一個,也不是成績最好的那一個…… 他和孩子們能登上央視舞臺,他們已經由小小的苔花,蛻變成怒放的牡丹。
相信這朵自信之花,會一輩子盛開在孩子們的心田,照亮他們曾經灰暗的人生。
扶志教育是一項從幼時、青少年時都應實施的工程。梁啓超《少年中國說》強調: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怎樣強?就是要強在幼時、青少年時這個扶志的起跑線上,如果輸在這個起跑線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一句空話。
高一想逆襲,先做到以下24條「軍規」
修訂後的《刑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關未成年人的乾貨?
不要神化了的北大學子,我們需要沾滿人間煙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