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BA公司針對上賽季至今球員未按規定在訓練、比賽場地、新聞發布會和乘坐統一交通工具時身穿贊助商指定裝備的行為進行了罰款處罰,這次罰款涉及到包括郭艾倫、林書豪、趙睿、胡明軒和徐傑等在內的11人,累計開出罰單數額高達542萬,其中郭艾倫一人就收到罰款115萬。
此消息一出,馬上引得球迷譁然一片,尤其是在消息剛出來大家還沒有了解到具體情況時,看到如此巨額的罰款砸到這些球員頭上,自然免不得為他們喊冤,覺得CBA這樣罰款力度實在有些過大。要知道,大多數CBA球員,一年下來都不見得能掙50萬。前CBA球員買吾蘭在微博上就弟弟買爾丹被罰款50萬吐苦水道:"按這個罰款買爾丹可以回家賣羊肉串了!"
雖然這次處罰乍聽起來十分離譜,可事實上CBA此舉確實是有相關規定可循的。對於違規穿著贊助商李寧競品服裝的行為,CBA聯賽紀律手冊準則中有著明確規定:第一次違規處以通報批評,倘若再犯將會處以50萬元巨額罰款。儘管確實是在按規矩辦事,但CBA這次突然採取行動,且開出如此巨額的罰單,也讓大多數收入並不可觀的球員一時之間難以接受。
不僅如此,他們也並未完全遵循規定在球員初次違規時予以警告,之後再開出罰單,而是根據上賽季一直到開出罰單之前球員出現違規情況累加之後進行處罰。像郭艾倫這115萬罰款是他此前4次違規加在一起算的,但在上賽季初次違規時,他並沒有收到聯賽的官方警告。
如此一來,關於處罰時間節點的爭議再度成了網友熱議的焦點。雖然規定不可違,CBA也是按照規定辦事,但他們卻並沒有按照規定規範操作。根據後續報導我們可以了解到,聯賽官方之所以突然發難,是因為贊助商李寧對於球員隨意身穿競品服裝鞋帽的行為非常不滿,故而施壓讓CBA進行處罰。熟悉李寧和CBA關係的球迷應該都知道,作為CBA贊助商的李寧曾在聯賽最困難的時候給予過大力支持,CBA能發展到現如今這種地步,李寧可以說是功不可沒。雖然他們的施壓讓CBA嚴肅處理看起來絕情了點,但合同和規定上白紙黑字清清楚楚,並且作為聯賽官方贊助商,他們的利益理應受到CBA保護才對,因此這事兒說白了也怪不得李寧。其實這已經不是CBA贊助商頭一回因為跟球員穿其他品牌服裝鞋帽而走進大眾視野了,早在之前阿聯的"脫鞋門"就曾引發不小爭議。16年阿聯重返CBA之後的首場比賽中因為腳部不適將贊助商李寧的球鞋脫在場邊,轉而穿上了自己籤約的耐克鞋打完比賽。事後籃協對此時進行了嚴肅處理,按照規定將阿聯禁賽一場並罰款5萬元。
正是在"脫鞋門"事件之後,CBA開始意識到加強聯賽保護贊助商權益的比要性。於是他們在第二賽季加大了對於違規穿著服裝鞋帽的處罰力度,這次之所以開出的罰單數額如此巨大,就是因為此前CBA修改規定增加了罰款金額。因此,李寧出於對他們作為聯賽贊助商正當權益的保護,督促CBA開出罰單是理所應當的。CBA根據規定給球員開出罰單,也無可厚非。
但之所以這次處罰會引得群情激憤,主要原因還是在於CBA此前並未能按照規定嚴格執行。上賽季不少球員初犯時他們都沒能按照規定給予警告,於是當他們收到罰單時自然也是一臉茫然。儘管郭艾倫115萬的罰款是數額最大的,可鑑於他的收入水平,這樣的罰款他還能夠承擔得起,但對於像買爾丹這樣的普通球員,他們一年哪怕不吃不喝,攢下來的錢恐怕都無法繳清罰款。對於這些球員來說,如果他們第一次違規時收到警告,考慮到自己的實際收入情況,他們怎麼可能不在之後謹小慎微按照規定穿著?
所以啊,CBA這次處罰,是能夠讓李寧獲得他們理應獲得的正當權益,也確實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在給違規的11人開出罰單後,此後球員肯定不會輕易觸及紅線,畢竟兩次不穿贊助商裝備的後果,是絕大多數球員一時之間難以承擔的。可對於此次出現在處罰名單上的球員,他們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CBA現如今的工資水平相對於不少歐美頂級體育聯賽來說還處於比較低下的水平,這樣的罰款對於普通球員而言,想要維持生計無異於雪上加霜。買吾蘭"可以回家賣羊肉串"的吐槽聽上去像是在調侃,可事實上也是面對巨額罰款是發自心底的無奈。
CBA聯賽正在商業化的進程中大步邁進,最近幾年也在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保護贊助商的問題上能夠出臺相關規定當然很好,某種意義上這也是聯賽向成熟邁進的一個標誌。可既然有了規定,就應該按照規定內容嚴格執行,而不是到贊助商指出問題進行施壓之後才亡羊補牢。這樣做不僅會讓贊助商的利益受損,也對部分球員不太友好,更進一步來說還會損害聯賽在廣大球迷心目中的形象。
希望這次處罰,不僅是對球員規範化穿著裝備的警醒,也可以讓聯賽官方藉此機會深刻反思,能夠在今後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切實保護各方利益不受損失,這樣的做法,才能讓聯賽對球員樹立更加毋庸置疑的威信,給球迷樹立更加良好親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