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歷史、考古與民族學的研究成果可知,自石器時代至今,除中國擁有歷史綿長、燦爛輝煌的玉文化外,世界上還有許多地區和民族有使用玉器的歷史,有的至今仍保留有廣泛使用玉器的風俗習慣。如西伯利亞石器時代的先民;日本列島繩文時代、彌生時代的居民;中南半島的古代先民;中美洲的奧爾密克人、瑪雅人、阿茲特克人;紐西蘭的毛利人,等等。即使是被認為有黃金與寶石文化傳統的地區和民族,有的也有製作與使用玉器的歷史,並且賦予玉器以各種功能。
世界各地區對透閃石、陽起石質玉石(又稱軟玉)的開發利用也很早,除中國外,西伯利亞地區石器時代的居民、大洋洲的紐西蘭毛利人等也使用軟玉來製作玉器。
在日本列島、朝鮮半島、中南半島等地的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的遺址中都曾發現加工製作玉器的作坊,並出土有加工工具、玉料和玉器半成品,如日本繩文時代中期的寺地遺址、韓國青銅時代的晉州大坪裡遺址,越南青銅時代的長晴遺址等。在這些地區和民族文化中,製作的玉器有的用於裝飾人的身體、衣服、冠戴,美化人的生活及環境;有的用於祭祀、醫療、護身、闢邪等用途。使用的玉料,有透閃石質玉石,也有翡翠、玉髓、瑪瑙、綠松石、水晶、青金石、石榴子石、紅寶石、藍寶石等。如繩文時代的玉器有玦、管、珠、墜、勾玉、大珠等多種,多為佩戴裝飾用玉,有的也可能具有其他功能。
墨西哥南部奧爾梅克(Olmec)時期玉熊人,蛇紋石玉,18.8CM,Tabasco出土 Dumbarton Oaks藏
玉半身像,高7.5CM,奧爾梅克時期,Oaxaca, Mexico出土,輝石類硬玉,Dumbarton Oaks藏
瑪雅時期面具
中美洲的奧爾密克文化(約前13—前5世紀,主要由印第安人創造)中曾發現有玉雕人像,瑪雅文化古典期(約3—9世紀)也發現有數量較多的翡翠藝術品及護身符。翡翠製品是祭祀太陽神宗教儀式上不可缺少的祭品,也曾是治療絕症的聖藥。在古瑪雅人看來,最為貴重的物品是玉石,代表著「第一流的無尚的體面」。其後的阿茲特克人(約12—17世紀)常把綠松石用於神像、禮服面飾和寺廟祭品,埋葬他們死去的首領時,則在其口中放一塊綠松石,上層人士還用綠松石製作假牙。
大英博物館藏墨西哥阿茲特克玉石陶器:雙頭蛇 1325~1521年,木胎表面以綠松石、貝殼及珊瑚鑲嵌
阿茲特克/米斯特克時期(Aztec/Mixtec)馬賽克面具,大英博物館藏,公元十五至十六世紀,高17.3CM,寬16.7CM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菲附近的阿茲特克人墓葬裡,考古學家發現了五萬多件綠松石製品,在一件令人驚嘆的項鍊上竟有綠松石珠2500粒。除珠子以外,還發現有綠松石的垂飾、神物、手鐲、腳鐲、雕刻品,以及鑲嵌綠松石、煤玉的骨雕等。當地人把翡翠看成自己最大的財富,是健康和力量的象徵。由本土的寶石匠精雕細刻而成的翡翠製品,被用於宗族或寺廟的宗教儀式,而且只能由族長或神父享用。在西班牙人佔領期間,翡翠比黃金還昂貴。
大洋洲的紐西蘭毛利人在14世紀前後,就開發利用了軟玉資源,並且沿襲至今。他們擅長玉雕工藝,酷愛玉石飾物,創造出了有特色的玉文化。在毛利人那裡,一般人要佩戴玉飾,以顯示身份,鎮驚驅邪,為其帶來好運氣;貴族及上層人士還要佩戴上等玉石。
眾所周知,歐洲(包括北非、西亞)地區的古代先民十分尊崇黃金與寶石,在這些地區流行的以黃金與寶石為主要載體的文化,通常被人們稱作「黃金·寶石文化」。但是,在中亞、西亞及北非地區,遠古及古代的居民也喜愛並使用玉髓、瑪瑙、青金石等材料製作的玉器,並逐漸賦予它們神秘、傳奇甚至迷信的色彩。例如,對伊斯蘭教徒來說,光玉髓就象徵著成功與現實。他們常在光玉髓上雕刻海豹,然後帶在自己的脖子上,藉以保護自己免遭刀槍或其他鐵製武器的傷害。肉紅色玉髓則能防止咒語、悲哀和分享智慧,並能賦予佩戴者以勝利和幸福,甚至是長壽的象徵。美索不達米亞的沙美裡亞人用瑪瑙和其他玉髓質材料製作戒指、串珠、圖章及藝術品,也發現有用瑪瑙製作的應用於儀式上的斧頭。同樣,在愛琴文明中,也發現有用瑪瑙製作的珠、指環、杯、碗、雕像等。在古埃及、巴比倫、波斯及古印度,青金石是最受人們喜愛的玉石,常被用作貢品、禮品、祭品及治病的良藥。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