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5日電 (記者 李金磊)8月5日,多位中國專家學者在北京召開的中美經貿問題研討會上表示,美方多次出爾反爾是貿易霸凌主義的體現,中國要以戰略定力應對美方的言而無信。
美方多次出爾反爾體現貿易霸凌主義
在第十二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結束後,美國方面稱將自9月1日起對另外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的關稅。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認為,這個決定對中國來講是不可接受的,同時也是美國貿易霸凌主義新階段的極度表現。
美國為什麼出爾反爾?劉元春表示,本質上來看,美國本身的單邊主義、貿易霸凌主義必須要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來轉變、轉移國內結構性的問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餘淼傑表示,在一年半的中美經貿談判中,美國多次出爾反爾,在談判中缺乏誠意,背信棄義,習慣極限施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洪俊傑指出,「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美國極限施壓和霸凌主義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是對國家誠信和長遠影響力的極大消耗,也反映了本身實力消退和缺乏自信。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餘淼傑。
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攝
加徵關稅對美國企業及消費者影響很大
「加徵關稅對美國的負面影響可能是更大的」,餘淼傑表示,因為中國出口產品加徵關稅後,有85%以上會傳遞到美方的物價中,最終會反映到美方CPI的提升。
餘淼傑分析,如果對3000億美元的產品徵收關稅,其中消費品的比重達到40%,這會讓美國物價的拉升和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更大。
餘淼傑指出,而且,3000億美元產品中,涉及到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雖然這些是中國出口,但是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從美國進口,對於美國來說是典型的搬起石頭砸到自己的腳。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前院長郎麗華表示,關稅並沒有禁止貿易,僅僅是增加貿易成本。但是如果要對另外3000億美元產品徵稅,這個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僅對美國企業有影響,而且對美國消費者產生很大的影響。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洪俊傑。
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攝
中國要以戰略定力應對美方言而無信
中國WTO研究會副會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認為,中美經貿摩擦是一個複雜的、長期的矛盾,要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而且這種鬥爭的核心和關鍵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定力,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保持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以及不斷地去把握和提高在鬥爭中周旋和應對的能力。
在餘淼傑看來,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外部壓力特別是美國的外部壓力會成為新常態。中國不會、不能也不應該屈服。要有長期應對的心理準備,要以戰促和,同時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全方位開放。
餘淼傑建議,大力推進減稅降費,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改善營商環境,大力促進貿易的便利化。紮實推進產業的升級,努力促進企業轉型。推進全方位開放,要擴大進口,進口更高質量的中間品,擴大出口目的地,積極推進地區貿易協議。
劉元春表示,要避免幾個陷阱,一是避免「以降促和」的陷阱,二是避免進入敵對的修昔底德陷阱,三是避免無貿易支撐和經濟基礎的政治聯盟陷阱。
洪俊傑表示,中國有底氣,有全球最大的市場,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有豐富的人才儲備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也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總體來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不是一個小池塘,能夠經得起大風大浪。
「要搞好國內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擴大開放。」 洪俊傑指出,中美經貿摩擦是中國復興之路上必經的一道門檻,在第一階段中國做到了「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下一個階段要實現「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中國有這個信心,有這個定力,也有這個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