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其實在目前的國乒選手當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內戰能力最強的朱雨玲,為何對陣國乒的年輕選手孫穎莎很有優勢呢?要知道孫穎莎對陣外協選手伊藤美誠,經常性的是暴打,而朱雨玲對陣伊藤美誠,反過來被伊藤美誠式一邊倒的暴打。正應了那句話,一物降一物。我們搞不懂的是朱雨玲跟丁寧同屬於防守反擊型的打法,為何丁寧面對孫穎莎就打不出朱雨玲的那種成績呢?
丁寧跟劉詩雯作為國乒的老選手,按理說經驗非常豐富。這兩名老將,近一年多來對陣孫穎莎難求一勝,充分說明這兩名老將的打法確實比較落伍,面對著孫穎莎的正手暴力快攻,劉詩雯在去年的亞錦賽女單決賽,一度懷疑自己的球拍有問題。丁寧遇到孫穎莎就苦笑,在孫穎莎連綿不絕的正手進攻之下,素有防守見長的丁寧,根本就防不住。
中生代選手,朱雨玲這一年多來先後在T2聯賽半決賽4:0橫掃孫穎莎,雖然去年的全國錦標賽,孫穎莎來了個4:0橫掃朱雨玲;但到了今年的地表12強賽女單決賽,朱雨玲還是4:2擊敗了孫穎莎。可以說去年孫穎莎跟朱雨玲兩次比賽的較量,都存在著很大的其他因素。今年的地表12強賽,才是雙方真正實力的一次體現。
眾所周知,去年的朱雨玲陷入了低迷,身為世界第二的朱雨玲,竟然落選了最重要的世乒賽。可以說去年的朱雨玲渾渾噩噩的,打了一年成績不理想。但去年的T2聯賽,朱雨玲擊敗孫穎莎確實非常的有亮點;那場比賽孫穎莎明顯的不在狀態,主動實物非常的多。最重要的是T2聯賽的球檯沒有中線,非常適合防守型打法的球員發揮。因為沒有中線選手不好判斷球的落點,無形之中限制了進攻球員的發揮。
再加上T2聯賽又是純粹的商業性比賽,孫穎莎面對的又是自己的隊友,應付性的成分太大。要是換成了外協選手,孫穎莎失敗的可能性不大。緊接著在全國錦標賽的比賽當中,孫穎莎在女單決賽4:0橫掃朱雨玲,那場比賽朱雨玲打的有些放不開,渾渾噩噩,完全陷入了孫穎莎進攻的節奏當中,最終被孫穎莎擊敗。
今年的地表12強賽,朱雨玲加強了前三板的進攻,正在進行技改的朱雨玲一路擊敗了丁寧、陳夢這些國乒的勁敵,闖入了最終的決賽。可以說技改小有成就的朱雨玲,讓孫穎莎在女單決賽打得非常彆扭。朱雨玲完全發揮出了自己防守上面密不透風的實力,雖然孫穎莎的進攻能力很強,但孫穎莎的弱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正反手攻防轉換的銜接不如朱雨玲。可以說這是孫穎莎需要提高的地方,朱雨玲是國乒的內戰王,也是國乒選手的內戰試金石,孫穎莎想成為真正的國乒第一,以後就必須在對陣朱雨玲的成績上證明自己。
朱雨玲為何跟丁寧一樣的打法,卻能防得住孫穎莎的進攻呢。首先丁寧人高馬大,在防守的移動速度上不如朱雨玲,年富力強的朱雨玲不管是經驗還是技戰術的套路,明顯的要高於孫穎莎,朱雨玲也就是防守反擊型的打法有點過時,但她自己的臨場的應變能力,要比另一位中生代選手陳夢要強。
如果孫穎莎也學伊藤美誠那樣只玩前三板的話,在發球方面下功夫,相信朱雨玲也很難贏球。國乒選手的內戰,歸根結底拼的還是相持球的能力,這也是國乒以往的傳統,一時半刻很難改掉的。伊藤美誠這些年對陣丁寧、朱雨玲有優勢,就是很好的解決了不跟你拼相持的問題。所以說如果沒有伊藤美誠的橫空出世,現在的孫穎莎在國乒隊內很難打出好成績。
因為孫穎莎不是那種相持能力特別強的選手,孫穎莎能夠崛起還是靠她的外戰能力,而不是內戰能力。從去年的年終總決賽輸給王藝迪開始,截止到今年的卡達公開賽,孫穎莎輸給的全是清一色的國乒隊友。許多球迷認為孫穎莎早就被隊友給研究透了,說的就是孫穎莎的內戰能力差的問題。不知道廣大的球迷朋友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關注二郎神侃球,帶給你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