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2光年之外回望地球,能看到秦始皇稱帝的盛況嗎?

2021-01-08 科學黑洞

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登基盛況沒有人親眼目睹過,但可想而知必然是空前絕後的。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我們還能有什麼辦法看到秦始皇登基稱帝的盛況?

時間是一條單行線,它只有一個方向,只能是一往直前不能後退,穿越時空一直都是科幻領域的常客。那麼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登基盛況都是過去式,只有掌控了時間,才能跨越時間回到過去。

目前科學上唯一支持穿越時空的就是愛因斯坦的蟲洞理論,專業一點可以稱之為「愛因斯坦羅森環」,穿過蟲洞意味著穿越了時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內容是時空彎曲,而引起時空彎曲的是質量。因為時空彎曲的存在讓不同時間和空間的兩個點連結到一起,那麼穿越這個點就意味著穿越了時空。

當然目前蟲洞只是愛因斯坦預言的時空結構,尚未在宇宙中發現它的身影,況且即使真實存在,要想穿過蟲洞跨越時空仍舊困難重重。但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秦始皇的登基盛況或可以通過其它辦法來實現。

認識光

清晨醒來一縷陽光鋪灑在臉龐上,感覺暖洋洋的,這就是光,由太陽發射出來的自然光,跨越1.5億公裡的距離來到地球,照射到你的臉龐上。在黑暗的屋子裡打開電燈,瞬間亮如白晝,這是因為光充滿了整個空間。如果把燈光關閉,會瞬間陷入黑暗中,因為此前的光子都被吸收。

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具備波粒二象性,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可以把光看成是一份份能量構成的,也就是常說的光子,它們可以在宇宙空間中永恆的存在,除非被其它物質所吸收,否則可以一直飛行下去。例如宇宙背景微博輻射就被認為是宇宙大爆炸後留下的一抹餘光,它跨越了時空一直到今天在宇宙中仍然留有痕跡。

光速太快,是宇宙中速度的極限,真空中光速可以達到30萬公裡每秒,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光子一秒鐘可以繞地球七圈多,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自然無法感受到因為速度而產生的延遲現象。

例如陰雨連綿的天氣既打雷又伴隨著閃電,其實雷電是同時發生的,但往往都是先看見照亮夜空的閃電,隔段時間後才會聽到雷聲,就是因為音速在地球範圍內並不算大,標準狀況下15攝氏度的大氣中聲音速度大約是340米每秒,在地球上自然可以體現出差異性。

例如在宇宙深空中光速就並不顯眼了,在廣闊宇宙中有的時候感覺光速真的很「慢」,人類目前飛行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大約是225億公裡,光速飛行一個來回大約需要40個小時,在這裡就可以體現出因為速度體現出的延遲性。

人類如何看見這個世界?

要想看見一個物體,首先必須要有光線進入到我們的眼睛,或者說光子被視網膜接收到,經過一系列的過程在大腦中成像。關鍵點在於眼睛接收到光子,這些光子可能是物體反射而來或者來源於宇宙深空。

我們看見太陽是因為太陽光照射到我們的眼睛,但光也是速度的,它從太陽表面出發飛行1.5億公裡的距離,大約需要8分鐘20秒左右才能到達地球,換一句話說我們此時此刻看到的太陽是八分半鐘以前的太陽,如果此時此刻太陽發生爆炸,我們也只能在在八分半鐘之後知道這個信息。

換個角度來想,如果秦始皇登基時刻反射的光,它們會不斷地向宇宙深空中飛行,如果沒有被其它物質所吸收,這些光子就會一直飛行下去,如果此時此刻站在距離地球2242光年遠的天體上望向地球,看到的就是地球的過去,時光仿佛回到了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登基的時刻。

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站在我們的地球上夜晚仰望星空,全天肉眼可見的星星大約有6000顆左右,它們全部都是銀河系內距離我們幾光年至數百光年不等的恆星,我們肉眼只能看見繁星點點。如果說這些恆星周圍的行星,那肉眼就很難看見了,甚至科學家用專門的系外行星探測器搜索這些行星,都只能通過其它辦法來發現它們。

例如行星繞恆星公轉,就無法避免的周期性遮擋恆星光線,通過記錄統計恆星的光變曲線,就可以確定這顆恆星周圍的行星運行情況。而此時要想看到地球上曾經秦始皇登基的盛況,那麼前提條件很苛刻,擁有足夠精確的觀測設備,也就是口徑足夠大的望遠鏡。

總結

在2242光年外的天體上回望地球,當不考慮技術因素的前提下,理想狀態是可以看到秦始皇登基的盛況,但真正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飛到2241光年之外,觀測地球,能夠看到秦始皇稱帝的情況嗎?
    飛到2241光年之外,觀測地球,能夠看到秦始皇稱帝的情況嗎?而根據這樣的理論,秦始皇生活在兩千多年前,他統一天下的時間具體時間是2241年前,當時他正式稱帝,而2241年前從地球反射出去的光子,並不會直接消失掉,反而會進入到宇宙當中,開始四處流浪,那麼是不是意味著,這些光子也處於離地球2241光年的位置。
  • 時空穿越可行嗎?如果站在2242光年外看地球,能否見到秦漢盛世?
    那麼從科學角度看,在不改變時間倒退的情況下,我們能否看到數千年前的秦漢盛世呢?秦漢盛世距今已經是過去式了,如果無法改變時間,那麼想要看到過去的盛況是難上加難的。我們能看到秦漢盛世嗎?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極限,但是速度也是有延遲性的,我們在看見某一物體時,必須有光線存在,我們的眼睛才能看到。當太陽光從太陽表面照射到地球的時候,要跨越1.5億公裡,所以也需要8分20秒的時間才能到達地球,因此我們看到的太陽都是8分鐘之前的太陽了。如果那個時候宇宙中正好發生了爆炸或者出現了小行星碰撞的情況,那也都是8分鐘之前所產生的。
  • 飛到離地球1000光年遠的地方,能看到1000年前發生的事情嗎?
    不過愛因斯坦也給了光速不可超越的預言,因此想要回到過去真的很困難,但是事物是發展的,雖然目前人類還無法超越光速,但並非代表未來人類無法超越光速,就好像古代人怎麼也想不到現在人可以升天、可以下海一樣,所以時代在發展,光速不可超越這個定論也會被打破,如果未來人類真的實現超光速飛行,那麼駕駛著超光速飛船飛到1300光年外的星球,從那個星球上能夠看到歷史上的大唐盛世嗎?
  • 假如站在2200光年外看地球,能親眼目睹到古代的秦漢盛世?
    假如站在2200光年外看地球,能親眼目睹到古代的秦漢盛世?
  • 現實版「三體世界」,在地球4光年之外,霍金的預言說對了嗎?
    實際版「三體國際」,在地球4光年之外,霍金的預言說對了嗎?大多數人對劉慈欣有新的了解,是在《漂泊地球》這部電影上映之後,《三體》也逐漸的被搬上了臺面,首要敘述的是在間隔地球四光年之外的三體星系與人類搶奪地球的故事。
  • 光速是有限的,那來自太陽的一束光到達地球要多久?
    看過古裝劇的朋友大概都能想像得出來皇帝登基時的場面,但這只是導演給我們呈現出的樣子,真正皇帝登基時到底是怎樣的盛況呢?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稱帝的登基大典,那場面一定很盛大,想不想親眼觀摩一下?別急,小編有辦法,本文將教你如何親眼看見秦始皇稱帝的登基大典。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個基本知識——光速。
  • 465億光年之外的宇宙是什麼?
    天文學家根據現有的觀測數據推算出,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半徑為465億光年,地球處於中心。那麼,地球真的是宇宙的中心嗎?為什麼宇宙只能觀測到一部分?465億光年之外的宇宙又是怎樣的呢?從地球上觀測,不管是什麼方向,最遠只能看到465億光年,這就是所謂的可觀測宇宙。
  • 看星星,在地球上與在百萬光年之外有什麼不同?
    不過,這裡想跟大家聊另外一個話題:在地球上看星星與在百萬光年之外看星星有什麼不同?一、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當然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但古人就是曾經這樣臆想過。這是因為,從地球上看宇宙的時候,視覺上的優越性導致了,星辰散布在各個方向,圍繞著地球運轉,就仿佛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最明顯的是太陽和太陽系內的行星地位超然。二、星星白天去哪了?
  • 如果R136a1距離地球只有4光年,地球會怎麼樣?
    如果R136a1位於距地球4光年的地方,我們會看到怎樣的景象?R136a1的引力會對地球造成影響嗎?R136a1形成於大約150萬年前,目前處在主序階段,正在進行氫到氦的核聚變反應。然而,R136a1就像太陽一樣已經「年過半百」,它的壽命僅為300萬年。這是因為質量越大的恆星,消耗燃料的速率更快,所以壽命反而越短。
  • 多條「出賣地球」的信息正以光速前進,最遠的已抵達46光年之外
    我們地球文明應該在宇宙中主動暴露自己的位置嗎?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都持反對的態度,原因很簡單,假如不懷好意的外星文明知道到了地球的存在,那麼人類很可能會面臨很大的風險,畢竟在有能力來到地球的外星文明面前,人類的科技實力根本就無法與之抗衡。
  • 星星離我們非常遠,為何我們的眼可以看到幾十億光年之外的星星?
    我們在地球上相隔半個地球的人可以在一個時間裡交談和視頻通話,可如果是在宇宙中的相隔100光年的兩個星球上的兩個人呢?想一想是不是很恐怖?還同時?你看到他以光的速度發來的信息時,他已經去世好多年啦,他看到你給他的信息時你也已經成灰許多載了。假如你們能同時給對方發信息撥電話,那也是大家都死後很久才到達。
  • 科學家發現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在1000光年之外
    近日,歐洲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離地球最近的黑洞,由於過於接近地球,人類用肉眼都能看到與之「共舞」的兩顆恆星。據《衛報》5月6日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ESO)6日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一個距離地球1000光年的黑洞(1光年約9.5萬億公裡),是目前已知的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 科學家證明6光年之外的蛇夫座那裡存在著一顆「超級地球」
    由於人類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因此地球上的資源一直在不斷的被耗盡,倘若人類沒有辦法快速的尋找到其他能源能夠代替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的話,那麼在接下來的100年時間又或者是幾百年的時間裡,地球將會慢慢的變成一顆資源耗盡的星球。
  • 距地球4.2光年之外,可能存在一顆超級地球,那是一個冰凍的世界
    當我們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存在嗎?雖然人類搜尋地外生命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還沒有任何的發現,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地外生命是存在的,宇宙不大可能只有地球這一顆生命星球。
  • 地球到月球多少光年?光真的能一秒到達月球嗎?看完長見識了
    地球到月球多少光年?光真的能一秒到達月球嗎?看完長見識了月球是地球現宇宙階段忠實的衛星星球,而它也是我們人類唯一到達過的星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近。月球距離地球有多遠呢?我們人類上一次月球需要耗費的資金、人力都是巨量的,如果用光速的話多久可以從地球到月球呢?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月球圍繞地球轉動的軌道並不是一個完全的正圓形,也就是說從地心到月球中心的距離不是恆定的,如果我們取一個平均值的話差不多是384400公裡,這相當於地球赤道9.6倍的長度。這個距離其實已經很長了,但是在宇宙之中卻近的可怕。
  • 望遠鏡能看到數億光年外的天體,為什麼看不清一光年外行星表面?
    這其實很容易理解,其實根本不需要望遠鏡,我們肉眼都能看到不止幾百萬光年外的天體,迄今為止肉眼所能看到的最遙遠的天體是超級伽瑪射線暴GRB 080319B,它刷新了肉眼所能看到天體距離的記錄:75億光年!
  • 盾牌座比太陽大49億倍,距地球9500光年,放在銀河系白天能否看到
    如果把盾牌座uy放到距離地球20ly的位置,那麼人類能在夜晚天空中看到它嗎,為什麼?
  • 人類骨骼的鈣元素是在光年之外發現的?
    人類骨骼的鈣元素是在5500萬光年之外發現的?關於人類生命的起源,到之前為止科學家一直爭論不休。新觀點的出現完全打破了我們的理解,有人認為人類的第一家園不是地球,而是來自遙遠的星系。根據這個想法,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在宇宙中找到包含鈣元素的行星,我們能找到我們真正的家園嗎?在眾多行星中,科學家的焦點是SN2019ehk,他距離我們大約5500萬光年,已經被觀測了。在超新星中有很多鈣元素,更令人驚訝的是,他與人體骨骼中的鈣元素一致,如果超新星在爆炸過程中會噴出相關物質,則會在高溫高壓下產生鈣元素核反應。
  • 地球到月球多少光年?
    從地球到月球要多少光年?光年什麼意思?從字面上來看,光年就是指光運動一年的時間,9.460×10¹²千米。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如果還要用光年來計算的話其實顯得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我們可以用太陽系中的天體來直觀感覺一下天體的距離。
  • 科學家發現另一個地球,適合生存,從這裡回望,地球還是大唐盛世
    克卜勒452b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這可是一個壞消息,因為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假如用目前人類所發射最快的飛行器新視野號的速度,也需要2,580萬年才能到達那裡。所以我們想要去到那邊,著實有些困難!從克卜勒452上看地球,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