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克隆PANDA,以前曾經使用「北京誠誠」這個名字在各個球鞋論壇活躍過一段時間。作為一名玩兒鞋二十多年的老業餘SNEAKER,我已經懶得去追求什麼聯名款、炒作款球鞋,那種徹頭徹尾商業化的行為已經激不起我的興致了。這些日子閒來無事發布一些自己對球鞋方面的感悟和總結,希望和各位新老朋友交流。
總是有很多人提起以前的一些球鞋老科技,比如很多人還對匡威當年的主打科技「油包」有著濃重的好奇心,那麼今天就簡單聊聊「油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其實油包真正的名字叫REACT,可如今提起REACT,多數朋友都只能想到NIKE旗下的新型緩震材料。但是時光回到28年前,它卻是屬於匡威CONVERSE的拳頭緩震科技。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的籃球鞋領域品牌風雲跌宕,競爭極其激烈。耐克、阿迪達斯、匡威和銳步這四大品牌佔據著球鞋市場的主要江山。他們旗下各自持有著當時NBA聯盟的頂級球星,穿著各自的代表性戰靴登上舞臺。當然還有其他一些二線品牌,我以後有機會會描寫一些。
其中匡威作為世界上第一雙籃球鞋的締造者,在以前很長的時間都在NBA佔據著統治地位。但是隨著阿迪達斯和銳步從歐洲入侵,本土又有耐克的崛起,匡威喪失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匡威必須重新打造自己的形象,不能總以ALL STAR帆布鞋或者WEAPON那樣的0科技籃球鞋和他們拼市場。再這樣下去,恐怕連自己籤約的球星們都受不了了。
匡威 WEAPON 籃球鞋
於是在1992年前後,匡威正式推出了自己的專業緩震技術:REACT油包科技。
如果你能夠理解氣墊緩震的原理,那麼也就能理解油包緩震的意義。同樣是膠囊結構,但是REACT油包內包裹的卻是一種叫做JUICE的油性液體材料。氣墊的作用類似充氣的輪胎,而REACT油包就好比在穿著者腳下放上了一個裝滿水的氣球,不僅柔韌,還能通過壓力造成的形變而起到緩震的作用。
油包的誕生給匡威的擁躉們注入了一針興奮劑,使得匡威終於有拿得出手的緩震招牌,而且其獨樹一幟的緩震原理,更讓畫風粗狂的匡威籃球鞋顯得更加的彪悍。
匡威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讓它把油包形態玩兒得出神入化。不但有後跟油包、前掌油包,甚至還有前後掌貫通的流動油包。
那麼我稍微重點介紹一下匡威前期油包籃球鞋當中最為異類的型號Converse Aero-Jam。
Aero-Jam這款鞋在當時是匡威旗下的頭牌,尼克斯球星「大媽」拉裡詹森的專屬戰靴,憑藉拉裡的帶貨能力,這款鞋的銷量也相當可觀。
也堪稱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球鞋。
Converse Aero-Jam這款鞋在鞋子後跟採用了類似MAX AIR一樣的大面積露出式的油包。這還不算,它甚至在腳踝後面加上了一層環抱式的油包!
Converse Aero-Jam
Converse Aero-Jam
這種霸氣的視覺衝擊力,甚至讓耐克的MAX AIR都相形見絀。另外油包可以做成各種顏色,在強調球員個性的那個年代,給作風張揚的球星們足下也增添了個人色彩!這款鞋在前些年曾經被匡威復刻過,但是僅僅是作為復古鞋登場,鞋底以及後跟的油包已經統統消失。
可是靠「大媽」拉裡這樣老實敦厚的球員,展現匡威鞋霸氣的那一面肯定是不夠的。接下來,一個男人從耐克轉投而來,並且憑一己之力將匡威籃球鞋推上了最後輝煌的頂峰,他就是「大蟲」丹尼斯羅德曼。
羅德曼在轉投公牛隊之時,還是耐克旗下的球員,耐克相對「端莊」的形象似乎無法滿足羅德曼的口味。匡威接洽羅德曼之後,兩者一拍即合,開始正式為羅德曼推出專屬籤名鞋,羅德曼也成為匡威油包籃球鞋的歷史上最大牌的球星。
「大蟲」丹尼斯.羅德曼
匡威的油包雖然扎眼而且囂張,獨具一格的設計感在當時絕對是另類的存在。我自己有幸穿過幾雙油包緩震的籃球鞋,讓我說它們的性能,其實是中規中矩,視覺效果大於實際性能。油包的換震感並不很強,也稱不上柔軟,但是它能夠做到在你落地的瞬間不震腳,並且前掌有那麼一點點的韌性,讓你知道在中底裡面有那麼個別致的傢伙在起作用。
可是油包是液體填充的關係,本身的重量就成了大問題。在當時,匡威籃球鞋給人的印象就是又沉重又皮實,內外場通殺,只要你穿得合腳,那就沒有你打不了的場地。
可是匡威非常喜歡在籃球鞋鞋底開個小窗,把油包展露出來,儘管看起來很拽,可是增加了磨漏的機率。鞋底開窗一般都是做過加強保護的,在油包本體外面的窗口,其實還覆蓋著一層比較厚實的透明墊片。正常磨損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可是一旦被尖銳物刺入,那麼液體就會毫不留情的漏出來。
匡威油包籃球鞋
匡威油包籃球鞋
匡威油包籃球鞋
隨著這樣的問題越來越多,匡威改變了油包的內涵,將膠囊內的液體更換成了果凍一樣的凝膠,實際腳杆感和性能並未有明顯的改變。所以這並不是一次大的改進。
很快,羅德曼進入了職業生涯的末期,在公牛隊的輝煌結束之後,轉投了湖人隊,個人影響力也大不如前。匡威需要面對代言人匱乏的窘境,此時,它只好趕鴨子上架,對REACT油包進行了一次勉強的「升級」,REACT 2代緩震正式登場!
REACT 2代後跟技術
REACT 2代前掌技術
REACT 2代總的來說,是一款徹頭徹尾失敗的產品,它幾乎已經不能算是油包了。
它的後跟緩震設計思路是,將柔軟的緩震膠做成海星一樣的造型,希望能將後跟中部的壓力,通過「海星」的觸手,散播到鞋子外面的開窗部分。而開窗部分為了防止緩震膠的過度形變,用一個籠式構造進行了簡單的包圍。
它的前掌設計思路是,用一片橫在鞋底內部的TPU為基礎,在前掌外側上翻一部分,在TPU上點綴幾個緩震膠片。不但對前掌有緩震作用,而且還能對鞋子前掌的穩定性、側向支撐保護都提供幫助。
但是......
理想和現實差距太大了。
我穿過REACT 2代的籃球鞋......
後跟的構造對於緩震毫無用處......幸虧後跟鞋底為了顯露REACT2代的「科技含量」而挖了一個孔洞(類似1代鞋底開窗),鞋底的緩震其實都是靠那個孔洞的變形而產生的,至於那後跟的REACT2代,真不如沒有......
前掌,超硬,前掌鞋底的那片TPU除了限制腳部的行動以外,也沒什麼意義......
REACT 2代大概在市場上也就維持了不到兩年,就正式消失了......
從此油包科技告別了這個世界......
而匡威籃球鞋的設計師,也仿佛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但匡威沒有死心,還試圖蹭耐克的熱度,也抓起了氣墊科技做文章,別出心裁的使用了氦氣填充。當時的口號是「氦氣比空氣輕七倍」(還有人記得嗎?),可惜性能和市場反饋不如人意......
匡威氦氣氣墊籃球鞋
匡威最後推出了一個介於材質緩震和物理結構緩震之間的科技:「魔球緩震技術」,市場反響居然還不錯,雖然當時拉來了初出茅廬的德懷恩韋德代言,可惜還是掩蓋不了頹勢。
在為韋德推出了4代(正代,非標準正代沒有算進來)沒有什麼科技含量的運動鞋後,韋德也被耐克(AIR JORDAN品牌)挖走了......
2003年,匡威被耐克收購,從此變成了小弟級別的品牌。儘管全球無數的鞋友呼籲匡威復刻油包籃球鞋,尤其是羅德曼系列籃球鞋,但是匡威方面早早的表態,油包的生產線早已不復存在,而且配方也沒有了。油包已經徹底告別了這個世界,也只能存在於我們這幫中年老傢伙的心中了!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希望原作者不要太介意,如果有不滿請私信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