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技興農推廣項目「點籃子魚苗種擴繁與生態養殖技術示範...

2021-01-09 水產養殖網
上海市科技興農推廣項目「點籃子魚苗種擴繁與生態養殖技術示範」項目順利通過驗收2017-04-06 13:4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東海水產研究所        瀏覽量: 1952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2017年3月30日,上海市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組織專家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和上海逸浩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的上海市科技興農推廣項目「點籃子魚苗種擴繁與生態養殖技術示範」進行了驗收,驗收組由上海市水產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崇明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和上海中江特種水產開發有限公司等單位的有關專家組成。

&nbsp&nbsp&nbsp&nbsp驗收現場,專家聽取了項目組工作匯報,審閱了驗收材料,認為該項目全面完成了合同書規定的各項考核指標,研究工作和成果對於豐富上海地區養殖品種、調整生態養殖模式、減少資源浪費、改善水體養殖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nbsp&nbsp&nbsp&nbsp該項目從影響點籃子魚提早繁殖的溫度、營養、光照、水流、生態等因子開展研究,建立了點籃子魚早繁技術規程,使點籃子魚親本繁殖時間比自然條件下提早4個月,3年共培育點籃子魚早繁苗種750萬尾,苗種培育成活率32.8%。研究了溫度對點籃子魚幼魚生長、攝食、消化酶活性、抗氧化酶防禦系統等的影響機制,確立了點籃子魚幼魚生長的最適溫度範圍為29.89~31.74℃。開展了點籃子魚與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擬穴青蟹、菊黃東方魨等的生態養殖方式研究,初步建立了生態養殖技術規程。建立養殖示範基地1個,平均新增點籃子魚畝產64.35kg,平均每畝增收1930.5元。

相關焦點

  • 三和集團農業「科技興農、振興鄉村」四大亮點|中國(德州)新型生態...
    三和集團、北京精農公益基金會積極響應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及兩會政策,通過腳踏實地的田地土壤修復、新型環保植物營養液技術及覆土栽培高產靈芝菇項目,為農民增產增收助力,實現國家耕地優化、農業環保、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偉大理想。  科技興農,振興鄉村!
  • 上海:科技興農成果助力脫貧攻堅
    在上海「科技興農」的成果中,許多項目都實現了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它們既豐富了市民的餐桌,又幫助了農民增收,還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發起成立長三角鄉村振興研究院和長三角鄉村振興聯合服務團,充分發揮三省一市農業科技優勢,整合長三角地區農業優質創新資源,響應鄉村振興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介紹說。
  • ...年度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創建活動的通知(粵農農函〔2020〕551號)
    示範創建」和《關於報送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創建有關材料的通知》(農漁養函〔2020〕39號)有關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在全省範圍內開展2020年度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創建活動。通過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創建活動,努力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和示範縣,進一步加強水產健康養殖宣傳推廣力度,並充分發揮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的輻射帶動作用,使健康養殖示範創建從點向整縣推進,實現全縣範圍內的養殖單位全面達到健康養殖要求,進而推動全省漁業高質量發展,努力率先實現漁業現代化。
  • 綜述:科技興農為何舉步維艱?
    當然,為了縮短、消滅這些差距,官方也採取了許多針對性的措施,諸如科技興農戰略、科技扶貧、「三下鄉」活動中的送科技下鄉等等,雖然在局部、在一定區域內成效顯著,但在整體上,科技興農仍顯得步履遲緩、進展很慢,按照中科院的說法,則是有些力不從心。有人就戲稱說,科技興農好像只開花不結果。  科技興農戰略已經提了很多年,也做了很多年,但為何至今仍舉步維艱?
  • 科技興農 種子先行
    「科技興農」,從一粒種子開始。近年來,新疆高度重視種業發展,不斷提升育種創新能力,在立足區內,拓展全國市場發展戰略引領下,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全疆種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有力支撐了全區農業的轉型升級。讓我們連線種子的研發、生產企業以及種植戶,感受一粒種子的成長。
  • 科技助力海緣養殖「南苗北育」模式 客戶搶購一度上演「鬥地主」
    在濱州北海新區,活躍著一家在業內知名的海馬養殖公司——海緣養殖科技有限公司。海緣養殖正是依託當地水資源優勢,依靠人才和技術的引進,顛覆了傳統的養殖育苗概念,改善了北海的養殖結構,增加了養殖品種,使傳統的養殖模式向現代化的養殖模式轉變,「南苗北育」的模式已經實現。
  • 昌邑下營鎮引來單體最大對蝦養殖園區
    據了解,廣東海大集團是「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水產養殖居全國第一位企業。海大集團北方現代生態養殖示範園,總投資30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後,將作為海大中國北方總部基地,是國內目前單體最大的對蝦養殖園區。  下營鎮主要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主要建設三個板塊:一是海興農蝦苗繁育北方基地。
  • 武漢鑫勝中農生態養殖有限公司
    武漢鑫勝中農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態農業為基礎,專業從事黑斑蛙和臺灣泥鰍生態養殖的現代化企業,圍繞黑斑蛙和臺灣泥鰍的養殖,開發出以黑斑蛙(商品蛙、冷鮮蛙肉、種蛙、蝌蚪、幼苗等)為主,以臺灣泥鰍(幼苗、成品泥鰍)為輔的系列產品
  • 上海科技興農成果助力脫貧攻堅
    既豐富市民餐桌,又幫助農民增收,更惠及對口幫扶地區上海科技興農成果助力脫貧攻堅舀著吃的蟲草花罐頭、泡著喝的大麥苗粉、看得見的靈芝孢子粉……它們既是農產品,又是營養品。在上海「科技興農」的成果中,許多項目都實現了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
  • 生隆科技創辦人陳木成的「中國夢」:「科技興農」助推家鄉「鄉村...
    研發「黑科技」 養殖「生態豬」在寧德市周寧縣瑪坑鄉紫竹村的一條廢棄公路上,屹立著一個別樣的養豬場,豬舍齊整、乾淨、衛生,豬舍外圍綠樹成蔭在石墨烯技術運用過程中,陳木成團隊發現石墨烯技術能夠改變水的狀態,不僅讓水富含活性氫,還使其具備了超強的滲透力、穿透力和排汙力,喝此水能夠排除生物體內的汙垢和毒素。而且經過專家鑑定,這種水十分安全健康。陳木成突發奇想,「如果將水用於養殖行業,是否能夠創造奇蹟?」
  • 科技興農 「515」行動助力湖北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興農 「515」行動助力湖北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2020-06-18 16:26:17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6月18日電(吳文華)湖北省農業農村廳17日發布消息稱,2019年9月開始實施的科技服務產業發展
  • 【石榴雲融媒大連線】自主創新、優質高產、助農增收:科技興農...
    陳洋攝   □連線主持人: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蓋有軍 劉毅  「科技興農」,從一粒種子開始。近年來,我區高度重視種業發展,不斷提升育種創新能力,在立足區內,拓展全國市場發展戰略引領下,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全疆種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有力支撐了全區農業的轉型升級。讓我們連線種子的研發、生產企業以及種植戶,感受一粒種子的成長。
  • 科技譜成豐收曲辛勤繪就幸福篇——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勇當科技興農...
    本報記者徐冬曉本報通訊員李東剛暑去秋來九月中,沃野萬裡豐意濃;共謀科技興農計,天椒金棗射雲紅。 9月3日,全省鄉村振興·辣椒三產融合現場觀摩會在我市召開。現場會在德州召開,是我市科技興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的無言證明。
  • 多措並舉探索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新模式,廣東佛山三水成功創建省級...
    三水蘆苞一生態健康養殖示範小區內,養殖戶正在給黑鯇魚投餵食物。  立足優勢  推動漁業轉型升級  日前,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委託下,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專家到三水開展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縣資格驗收工作。  據悉,去年8月,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開展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創建活動,旨在打造一批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和示範縣,進一步擴大我省水產健康養殖示範規模,保障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推進現代漁業建設。
  • 科技興農電商惠農 農一網登上2014成都農博會
    中國農藥電商領導者——農一網將繼續把農資電商的火苗引向成都農博會,以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和運用平臺助力中國農業發展。據了解,本屆成都農博會農資專題展以「科技助推農業,品牌引領發展」為主題,旨在構建西部農資行業信息交流和產品購銷一站式平臺,展覽範圍包括肥料、農藥、種子、農業裝備、農業技術推廣等相關產品技術和項目。
  • 國欣:當好科技興農的排頭兵
    、椰子、榴槤等33種海南特色水果長勢喜人。把南方品種移植北方需要科技支撐,傳統種棉也需要不斷創新品種和方式。」盧國欣說,堅持創新發展和科技進步,國欣在廣袤的南疆越發壯大。「今後兩年,我們還要繼續擴大在新疆的棉花種植面積,推廣機械化、智能化管理,擴大我們河北棉種的影響力,帶動當地棉農致富。」
  • 馬鮁(馬友)養殖前景看好
    近日,「馬鮁全人工繁殖與育苗技術研究」項目在廣東珠海通過了專家組的現場驗收。項目組2015年在珠海完成了全人工繁育過程,培育成熟親魚2000多尾、全長3.0cm~6.0cm的子二代魚苗約1千多萬尾,首次取得國內四指馬鮁規模化全人工繁育及養殖技術研究成功,並初步攻克了四指馬鮁苗種和成魚的應激難題。
  • 奏響科技興農新樂章!蓬江區新增2家市級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園
    奏響科技興農新樂章!其中,廣東傑士陽光健康農業研究有限公司以網紋甜瓜種植為主導產業,利用以物聯網為特徵的智能環控和標準化栽培等技術亮點,打造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基地,目前基地建設有5個共計13畝的高效栽培種植大棚,所有大棚均配有水體一體化設備,可實現自動化灌溉,手機聯網監控溫溼度、光照、基質土壤EC值、水分含量、EC值等指標,形成了以土培、基質培等結合的種植模式。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銅仁:科技興農 壩區豐收
    收完甘藍種芥菜,又到蔬菜豐收時。這幾天,在印江自治縣木黃鎮新民壩區蔬菜地裡,壩區附近榮光村村民郭永發老人和村民正在地裡忙碌,有的採收已成熟的甘藍並裝車;有的將剛收割完甘藍的土地重新翻耕、起壟、蓋膜,準備種植包心芥菜苗。「這段時間,新民壩區蔬菜豐收,每天有200多人在地裡忙。」郭永發老人說。
  • 10萬頭奶牛生態養殖示範基地項目在西平縣開工興建 推動全市奶業發展
    10月12日上午,駐馬店市·伊利集團高端乳產業集群示範項目暨10萬頭奶牛生態養殖示範基地項目在西平縣正式開工興建,標誌著駐馬店市和伊利集團務實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對於推動全市奶業發展、全省奶業振興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