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滿月酒都怎麼過的?找個酒樓,請些人,客人們封個紅包,一頓吃吃喝喝,就算完事了。有的家裡乾脆連辦也不辦,十三姨總聽見這種聲音,「滿月酒?小孩子嘛,不是什麼大事!習俗?早忘乾淨了!就算記得,現在誰還在乎那個!」
唉!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豐富,民間習俗如繁花似錦,被人們逐漸忽略了······
今天十三姨就帶大家看看這「滿月酒」習俗是個什麼鬼。
傳說,在岐山腳下住著一對年輕夫婦,而立之年喜得愛子。
孩子生下的第二十九天,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北風呼嘯,非常寒冷。孩子突然發起高燒,渾身抽搐,夫妻倆嚇得手足無措。
他們家住在深山老林,大雪封山,也無法送孩子去看醫生,不到兩個時辰,孩子就死了。兩口子悲痛的將孩子放在山上的樹林裡。
第二天,孩子的外婆從這裡經過,忽然聽到後山女兒的哭聲,就連忙向女兒家趕去。
不想路過樹林時,遇見一隻大老虎,老婆子受到驚嚇,頓時眼前一黑,昏了過去。
等外婆醒過來,大老虎不見了,卻聽到不遠處有個小孩在哭。
原來扔掉的孩子並沒有真死,在風雪中甦醒過來,不住啼哭,正巧一隻剛生了小老虎的虎媽媽路過這裡,便用自己的奶餵孩子,暖著孩子,將孩子救了過來。外婆便將孩子抱回女兒家。
女兒女婿猛然看見媽媽抱著自己的孩子,竟然不敢相信。待老人說明情況後,才覺得這是老天相助。
從此以後,為了驅邪保平安,使孩子健康成長,通常由舅舅家用黃布製成布老虎,在孩子滿月時給孩子送過去,以圖喜慶吉祥。喝滿月酒保佑嬰兒平安健康成長。
虎毒不食子!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老人家要送小孩子布老虎了吧,這麼可愛又充滿寓意的吉祥物還不趕緊給寶寶們送過來?
大眾習俗中,小孩子滿月要做這些事······
寶寶出生當天,爸爸去嶽父母家告知母子平安;恭喜他們添了外孫,並且拜祭祖先,放鞭炮慶賀,此過程稱為「報喜」。
嗯,現在很方便,打個電話就好啦,放炮嘛,在城市裡還是算了······
孩子的外婆準備好雞蛋、米酒等食物,待產後第三天前往看望「坐月子」的女兒,送去親手釀製的營養物品。同時,還要為孩子準備新衣褲、手推車、搖籃等嬰兒用品,待孩子滿月時送給他,這個習俗叫「送祝米」。
生活好了,外婆早就不送米酒了,都送月子餐了,多喜娃用心打造的全營養月子餐,誠意製作,精心調配,幫助媽媽做好月子,送的開心,送的健康······咳咳······你們懂的!
古時候,滿月請酒也可以稱為「吃滿月蛋」。主家會提前準備好紅雞蛋,作為伴手禮送給出席宴會的來賓。
紅蛋就是染了紅色(Sai er)的雞蛋,通常是給每個參加滿月酒的賓客送四個,生的熟的都可以啦!圖個吉利。
待寶寶滿月後,嫁出門的女兒要抱著孩子回娘家串門即「出窩」。外婆會給寶寶肩膀上搭花線、脖頸上掛銀墜子寓意祝福外孫長命百歲,榮華富貴。
嗯,通常出窩就是坐完月子了,其實也不用等出窩,外婆肯定早就買好長命鎖了!
「剃滿月頭」即剃除胎髮(有的也稱「血發」)。不能將嬰兒的頭髮全部剃光,在頭頂前部中央留一小塊「聰明發」,在後腦留一綹「撐根發」,祝願小孩聰明伶俐,祈盼小孩紮根長壽。
大陸民間,滿月剃頭的儀式頗為講究。祖輩燒湯水,湯水中要放雞蛋、鴨蛋,是專門用來酬謝剃頭師傅的。剃頭時,桌上要點「狀元紅」蠟燭,桌面鋪紅氈,上面擺放桃、面等物品。理髮師進門時邊走邊念道:「一進大門步步寬,腳上踏著紫金磚,紫金磚上生蓮子,狀元一定出在你府上。」剃頭時,嬰兒一般由祖父抱著,或者由有福氣的親友抱著。
臺灣民間,剃頭前要先將煮過雞蛋和鴨蛋的水倒進洗臉盆中,再放入石頭1個、錢12文、雞蛋1個及少量的蔥,把蔥碾碎後以其汁水洗注嬰兒頭髮,並把蛋黃塗在頭髮上,然後剃去胎髮。臺灣俗話「鴨卵身,雞卵面」,指的是孩子的身體像鴨蛋一樣長得大,臉像雞蛋一樣美麗。石頭喻示嬰兒頭殼硬並有健康身體,錢代表日後能大富大貴,蔥可使頭髮長得黑,蛋黃則可以洗去汙垢。
寧波民間,剃完胎髮後,不僅要用紅紙包上加倍或數倍的理髮工錢給理髮師傅,還要給理髮師送上「紅蛋」等禮品。嬰兒的奶奶當即將胎髮搓成小辮子,用紅綢布將它包起來。
江浙一帶,在剃胎髮前,往往事先備好一紮蔥、一紮芸、一把斧頭,俗稱「千年斧」。抱嬰兒的人腳踩著用紅彩包的蔥、芸、斧,待胎髮剃好,嬰兒父親馬上把蔥和芸拿去栽種。蔥與「聰」、芸和「運」、斧與「富」同音,腳踩蔥、芸、斧,意味著嬰兒自幼踏在富貴、高運、聰明的福地上,長大後必然聰明伶俐好運道。此外,蔥和芸生命力十分旺盛,種於泥土,便能生根、開花,四季常青,預兆嬰兒茁壯成長。
還有的地方,是將嬰兒頂囟門處一寸見方的胎髮留著,稱為「孝順發、「小孝順毛」、「百歲毛」。所留的胎髮呈瓦片形狀,故也稱「瓦片頭」。
說到這個,十三姨不得不「王婆賣瓜」一下,多喜娃推出的「胎毛筆」、「胎毛印章」、「胎毛吊墜」,顧名思義,就是用寶寶的胎毛(即「胎髮」)製作的紀念品,小巧精美,新穎,獨特,集藝術性,觀賞性,紀念性於一體,值得收藏。
「做滿月」一般在嬰兒滿月的那一天,個別地方會將滿月酒放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稱為「三朝」,因為從古以來「三」是尊貴吉祥的象徵。也有放在新生兒出生的第十二天,稱為「十二朝」,因為十二表示最完美、最齊全。另有未滿月而設宴慶賀的,叫「偷滿月」。其用意是為不驚動天地,避免生辰的兇相,悄悄慶賀一番,別有一番用心。
這一天,外婆家及戚友照例要送禮相賀,謂「送滿月」。所送物品各地不同,大多為衣物、食品、搖籃或坐車。衣物以帽子最為考究,上綴銀飾壽星、獸頭及金玉滿堂、長命富貴等字樣。外婆家所送的最為豐厚,俗稱「送頭尾」。所謂「頭尾」,指的是嬰兒從頭到腳所穿戴的全部衣物,包括帽子、衣服、銀牌、手鐲、腳鐲、鞋襪等。
閩南人對「滿月酒」謂之「請送庚」或「吃送庚」。吃過滿月酒,母親要抱著嬰兒回娘家,離家時鼻尖點黑點,回家時鼻尖點白點,姥姥要給紅包,稱「掛錢」。
梅州客家人非常看重小孩「滿月」。滿月這一天,要給孩童洗個全身澡,以便乾乾淨淨地迎接大家的祝福。是日拜神宴客,大家齊聚一堂,舉杯把盞,歡慶孩子的健康成長,其樂融融。
寧波辦「滿月酒」,區別在於長輩們會送「壓歲錢」。酒席散時,主人要向賓客分送「紅蛋」、「紅長生果」(染紅的花生)。滿月酒後的當天或第二天家裡還要向街坊鄰裡分送「紅蛋」、「紅長生果」和「長壽麵」,分享喜悅。
看到這裡,十三姨已經心潮澎湃了!原來滿月酒還有這麼規矩和寓意,迫不及待的想辦個滿月酒了!
寶媽寶爸們還知道其他的關於「滿月酒」的習俗嗎?歡迎留言哦!
一份有趣&專業的育兒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