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又是一部典型「吉卜力工作室」動畫電影,一如既往地沒有讓人失望。「吉卜力」(Ghibli)是由宮崎駿命名,意思是在撒哈拉沙漠上季節熱風。稱之為動畫電影,是因為總感覺「動畫片」是給小孩子看的,而把它稱為一部電影有過之而無不及,其畫面之美、細節之精、情節之巧,讓人回味。
豆瓣評分並沒有太高,連影評也只有寥寥幾篇,可能是因為名聲並不大吧。
宮崎駿(Miyazaki Hayao)一直將自己的動畫作品與敬畏自然聯繫在一起,而與其在同一工作室的高畑勳(Isao Takahata)導演也具有相似的風格,之前推送過的「輝夜物語」也是他的作品。
電影的主角是狸貓,它們有日常、賣萌、變身三種狀態,在平時覓食、奔跑時,它們呈人們眼中普通狸子的狀態;在沒有人類的時候,他們有時內戰,有時開會,有時開派對,這時就會呈現賣萌狀態;當他們需要與人類抗衡時,就會變身,越厲害的狸貓能變的模樣越多。
故事的主要內容就是因為東京的過度開發導致狸貓們的棲息地越來越少,生存條件越來越惡劣,於是它們想盡辦法與人類抗衡。具體情節希望大家可以親自去看哦~
本以為這是一部環保片,什麼動物集思廣益與不保護環境的人類戰鬥最後取得了勝利,大家和諧相處之類的,但其實這部電影並沒有像傳統的環保片那樣描述。
狸貓們費盡了心思,採用了各種各樣的行動,但最後也沒有能夠阻止城市化的發展進程。說起城市化,一個月前考雅思時的大作文題目:「討論城市的發展與擴大給年輕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其實,城市化對於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來說是利大於弊的,但的確也帶來了很多弊端。
電影最後,狸貓們有的變成上班族體會著人類的艱辛,有的做了地產開發商成了之前他們自己討厭的人,有的利用自己的特長賺錢養家。成為上班族的狸貓說了一句話:「像這種生活,也只有人類忍受得了吧」。
狸貓不僅代表了大自然中的野生動植物,也代表著年輕人和農村人口。狸貓的天性就是活潑樂觀、休閒愛玩,我們小時候也都是像小野兔一樣跑來跑去,像小猴子一樣上躥下跳,看小螞蟻搬家也能看好久的,但長大以後為了適應這個社會,我們不得不學會如何在轉椅上一坐八小時、在人擠人的公車上得空休息、在即使無聊的工作中任勞任怨,這些無奈的情景誰都不想應對,但是只有成為了不動聲色的大人才能生存下來呀。
在農村,生活雖然勞累,但人與人之間感情單純,生活節奏不快,自然環境優美,但由於城市的擴張,許多農田都被開墾改造了,或許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好事,但另外一部分真正熱愛大自然的人卻也別無選擇,他們的家園會慢慢被城市怪物吞噬。有的人會借勢成為房地產商,將自己的家園規劃成高樓林立的CBD,有的人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於是過著不富有但依然單純快樂的日子。沒有哪種方式是對的哪種方式是錯的,這些都是每個人的選擇,有的人選擇了悠閒,有的人選擇了財富。
HOWEVER,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動畫電影還是十分值得大家觀看和深思的,如何在發展過程中保護好生態環境的確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畢竟自然一旦被破壞了,就很難再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