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路遙《平凡的世界》的時候,只看到了孫玉亭盲目的革命性,但是再次深入的讀的時候,發現紅紅火火的革命背後是孫玉亭對自我價值的追尋。正如他自己所說:「哥哥孫玉厚沒有把他造就成為一個人物,革命卻將他造就了出來」。和田福軍一心為民,大刀闊斧的改革相比,孫玉亭的革命看起來就是一場熱鬧,他之所以追求這種熱鬧,是因為在熱鬧中他能實現自我的價值。
01孫玉亭破滅了孫玉厚光孫耀祖的希望
孫玉亭5歲的時候,父親就得癆病去世了,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青少年時期沒有像孫少安一樣受苦,一切皆因為他有一個愛護他的哥哥。
哥哥孫玉厚在營務莊稼的同時,在冬天農閒時候,就給石圪節一家商行去吆牲靈,手裡有了幾塊「鋼洋」,便想改變全家都是「睜眼瞎」受氣的狀況,於是發狠供弟弟上學。於是孫玉厚將弟弟送到了結拜兄弟老陶那上學,初中畢業後,到太原鋼廠當了工人,這使得一家人都很高興,雖然是個工人,但是孫家多少代第一個在門外幹事的人。但是一家人還沒有高興多久,孫玉亭就跑回了家。他說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買一口袋土豆的,死活不回太原了,要在家鄉找媳婦,參加勞動。
26歲的孫玉亭,天天給媽哭鼻子,說他年紀大了,娶不下媳婦,這一輩子就瞎活了,他母親也陪著哭哭啼啼的,逼得手邊沒有錢沒有糧,而且還拉扯著3個娃娃的哥哥給他找媳婦。看著弟弟沒有出息的樣子,孫玉厚才知道他半輩子的辛勞,企圖給孫家造就一個光孫耀祖人物的指望落空了。
02孫玉亭恓惶的光景
萬般無奈的孫玉厚,又給老結拜老陶寫信為弟弟尋摸媳婦。不久老陶回信孫玉亭曾經的初中同學賀鳳英願意和孫玉亭結婚,當下弟弟就去把賀鳳英接了回來。孫玉厚不僅錢借了一河灘,而且為了給弟弟騰婚房,帶著一家老小搬離了祖傳的窯洞,這從根本上致使孫少安從小就有一個窮到骨頭裡的家。
由於孫玉亭不會勞動,賀鳳英不會過光景,日子過得非常恓惶。祖傳的窯洞由於常年不修整,外圈的橫石片圍牆已經坍塌成一圈爛石頭,炕上的席片爛得到處是窟窿眼,家中連個座的地方都沒有。孫玉亭的衣服永遠破舊不堪,鞋也是補丁落補丁,田福堂給了他幾雙不穿的鞋,他平時都捨不得穿。菸葉一直蹭哥哥孫玉厚的,每次到哥哥家,大嫂知道他平時吃不飽,都會給他熱碗剩飯吃,家中的3個孩子一直是餓得呱呱叫,飯都還沒有熟就被搶著吃光了。
孫玉亭雖然窮,但是他看不起光景好的金俊山。他認為幹革命就不能像金俊山一樣只營務自己的小家庭,他像魯迅筆下的阿Q有著特有的精神勝利法。當孫少安和賀秀蓮結婚的時候,按照當地的風俗,他這個做二爸的要請侄子到家吃頓飯,要不然會被鄉親笑話的,但是孫玉亭實在沒有糧食,還是孫少安偷偷的給二爸送去了糧食,才保住了彼此的顏面。
03孫玉亭自我價值的追尋
孫玉亭是村支部支委、農田基建隊隊長、學貧辦主任,身兼三職,在雙水村儼然是個人物。雖然衣著破爛,但是由於書記田福堂和副書記金俊山都不識字,在開會的時候,上面有學習傳達的文件都需要他讀,看著下面群眾羨慕而敬畏的眼神,他找到自身價值所在。他不僅能夠安排侄子孫少平去學校教書,而且成為了寡婦王彩娥巴結的對象,為他貧寒的生活賦予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他為什麼懼怕田福堂?在孫玉亭認為田福堂是他能夠繼續實現自我價值的源頭,如果田書記不高興,把他這個孫主任撤了,他就沒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了。所以他對田福堂極盡巴結之能事,正如金俊山所說:「田福堂打噴嚏,孫玉亭就感冒」。
無論是農業學大寨,還是對田二的批鬥,亦或孫少安磚窯的點火和修繕學校的剪裁等熱鬧的場面,都有孫玉亭忙前忙後的身影,這些熱鬧的場面為他提供了發揮才幹的平臺。孫玉亭愛熱鬧的背後,是自我價值的追尋。
我們每個人都在追尋自我價值,但是對自我價值的界定是不一樣的,對於孫玉亭來說,在營務莊稼上不能展現才能,但是在熱鬧的場面中無論是讀文件還是坐在臺上講話亦或策劃點火和剪裁儀式,都能夠充分地展現他的才能,實現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