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世界上的四代半戰機而言,除了F16V戰機和陣風戰機外,還有一款戰機是基於三代機的前提上深度改進後達到四代機標準,這款戰機就是我國的殲10C戰機。殲10C作為我國重要的多用途戰鬥機,一直以來都是立足於國土防禦,同時還兼顧了對地打擊能力,因此殲10C戰機在用途上還是十分的廣泛,但由於殲10B和殲10C十分相似,那麼有該如何區分這兩者型號呢?
實際上要區分殲10B和殲 10C很簡單, 由於殲10系列戰機主要改進位置就在雷達和進氣道,其中殲10A的雷達罩為圓錐形,殲10B則為扁錐形並且機背上裝有一根雷達天線,而殲10C經過殲10B的深度改進後,殲10C則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並且在機背上加裝三根天線,所以區分殲10C和殲10B看機背上的天線就可輕易區分。值得一提的就是,殲10C戰機還採用了DSI進氣道設計,並且駕駛艙前方還配有光電瞄準系統,而且內部還裝有紅外搜索及追蹤系統及雷射測距儀,所以這也極大程度提升了殲10C戰機的多功能拓展能力,使其更適合進行對地作戰能力。
從2018年珠海航展上公布數據來看,殲10C戰機機長16.9米,翼展9.8米,機高5.7米,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8馬赫1,過載限制更是可達9 G,並且空中作戰半徑約為1240千米。在動力系統上,殲10C戰機目前搭載的是國產渦扇10B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可達26噸,推重比約為9級,當然還有部分殲10C配裝的是俄制AL-31FN-M1發動機,並且在氣動外形上與渦扇 10B版本有所不同,但綜合作戰能力和空中機動性大致相當。
另外,殲10C戰機與殲10B戰機所使用的材料有很大的區別,殲10C的機背採用了與殲20戰機一樣複合材料,這種材料不僅可以減輕了戰機的重量,而且能夠完美契合國產最新型的智能蒙皮技術,從而令殲10C戰機具有一定的半隱身能力。不僅如此,殲10C還採用了鴨翼式氣動布局,這種設計在戰時可以極限提升戰機的升力和可用迎角,令戰機在超音速飛行時發揮出最優異的機動性能,確保戰機的整體戰鬥力能夠上升一個檔次。在武器配置上,目前殲10C戰機可以掛載PL10、PL12和PL15空空飛彈,對地打擊則可攜帶KD88空地飛彈、鷹擊91反輻射飛彈、C803反艦飛彈和雷石雷射制導炸彈,所以殲10C在火力配置上還是十分的完善。
在雷達系統上,殲10C戰機配裝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不僅探測距離更遠,而且還能夠同時對空中多個高速移動目標進行搜索和追蹤。此外,這款雷達在具備對空搜索的同時,也能夠對地面目標進行高精度搜索,關鍵時刻可使用精確制導飛彈對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在執行對外作戰任務時,利用C803反艦飛彈可快速對敵軍艦進行反制,隨後利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多波束特性,從而實現低空突防。
總體說來,國產殲10C戰機對空對地的作戰能力十分突出,其綜合水平完全能夠與陣風戰機和F16V戰機持平。而在殲10C戰機在航電系統上和氣動布局上,實際要比上述兩款戰機更具優勢,所以一旦殲10C戰機與這兩款戰機進行一對一較量,那麼殲10C戰機獲勝 的概率還是相當的大,尤其是在近距空戰上,殲10C可以憑藉自身靈活的機動性,更是可以超常發揮出自身的戰鬥能力。當然,殲10C戰機也有缺點,那就是戰機的載彈量比較 小,而且發動機的整體性能相比陣風戰機和F16V戰機,還有略有不足,所以也從側面反應出了殲10C並不具備長時的滯空能力。但如果只用利用殲10C戰機執行防禦和護航任務,那麼殲10C戰機也完全夠用。
當然,如果將殲10C、殲16和殲20戰機組成一支航空作戰旅,那麼殲10C戰機的實際在作戰意義也將發生改變,按照12:12:8這樣的數量來分配,那麼殲10C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四周警戒,殲16戰機則提供遠程巡邏攔截,最後由殲20戰機來執行超視距遠程打擊,從而來獵殺高價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