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新銳投行改頭換面,華興資本布局有何新戰略?券業更名浪潮再度...

2020-12-23 證券之星

在證券行業的江湖中既有新人報導,也有舊人撤場,更名改姓者也同樣有之。

12月17日,原華菁證券公告:即日起「華菁證券有限公司」更名為「華興證券有限公司」。更名後,該公司業務主體和法律關係不變,該公司名稱變更不影響原有的各項權利及義務。

為何選擇變更公司名稱?對此,華興證券的解釋是「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新經濟企業中的品牌知名度,最大化發揮股東方華興資本集團在新經濟領域的品牌價值,賦能公司業務發展」。此時,距離華興資本拿下國內券商牌照已經過去了4年,更名意義不言而喻。

在券業動蕩的年份,業內吸收合併、股權變更屢見不鮮,不少券商的名字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即便是在最近兩年,也有中投證券、民族證券等多家券商宣布更名。在新一輪券業更名潮背後,到底有何緣故?

華菁證券更名華興證券

名字是一個人的符號,公司名稱同樣是一家公司的門面所在。如今,又一家券商準備更名換姓,開啟全新的旅程。

12月17日,原華菁證券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公布了更名消息:即日起「華菁證券有限公司」更名為「華興證券有限公司」。

在更名後,華興證券的業務主體和法律關係不變,該公司名稱變更不影響原有的各項權利及義務。華興證券將藉助股東華興資本集團在新經濟領域打下的堅實基礎,專注為新經濟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境內資本市場服務。

對於更名的動機,華興證券表示,更名是由於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資本市場改革機遇,為了進一步提升其在新經濟企業中的品牌知名度,最大化發揮股東方華興資本集團在新經濟領域的品牌價值,賦能公司業務發展。

公開信息顯示,華興證券成立於2016年8月,註冊資本為30.24億元,註冊地在上海市虹口區。值得一提的是,華興證券成立的背景是基於CEPA補充協議,由港資股東華興資本旗下的萬誠證券有限公司、內資股東上海光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及無錫群興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三家機構共同發起設立。

在獲批開業之時,華興證券擁有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資產管理四張牌照。今年6月,華興證券獲上海證監局核准變更業務範圍,新增了證券自營、代銷金融產品兩項業務,成為真正的全牌照券商。此外,在2020年的分類評價中,華興證券連升兩級,從上年的BB類券商升至A類券商。

此前,曾有第三人搶註「華箐」的商標註冊,華興證券為此曾提起訴訟。彼時,北京市智慧財產權法院曾指出,華興證券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在先使用該商標,並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此次變動中,新的華興證券logo也略有變動,與目前華興資本的logo一致。在此次從名稱到logo都與華興資本保持一致之後,華興證券的用意不言而喻。

華興證券表示,依託股東在境內外資本市場的布局及在新經濟領域十餘年的深厚積累,華興證券致力於為新經濟企業、金融機構、機構及個人投資者等各類客戶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成為最優秀的服務中國新經濟的投資銀行。

華興資本的「資本局」

在取得內資券商牌照後按捺了4年,華興資本終於還是將華菁證券變更了名號。

回顧以往,華興資本的發展可以說是中國投行界的一個奇蹟。從2005年做財務顧問(FA)起家,華興資本將自己定位為專注於服務中國新經濟的投行,力圖走差異化「精品投行」路線。2018年9月,華興資本作為「新經濟金融服務第一股」,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

彼時,華興資本董事長包凡曾表示,華興資本投資、投行服務的都是新經濟企業,並且已經具備了十幾年的先發優勢,初衷是建一個匹配資金和資產的平臺。其中,投行是平臺的基礎建設,否則不能提供交易場所和流動性,而投資管理是重要的發展方向,華菁證券則是國內業務的載體,未來這三塊業務發展會三足鼎立。

從業務拓展上,由中信證券原班人馬打造,華菁證券的投行業務表現明顯出色。2017年10月,華菁證券董事會任命原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劉威擔任總經理。包凡稱,華菁證券不會成為一個大而全的泛泛之輩,而將在統一的新經濟戰略下差異化發展,將華菁打造成專注新經濟的創新型投行。

2019年,華菁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62億元,同比增長57.7%,轉虧為盈實現淨利潤6186萬元。主要增長來源於科創板股票承銷收入和銀行存款、定期存款及其他現金管理產品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其中,華菁證券也是為數不多的第一批拿下科創板項目的中小券商,與國泰君安共同保薦的心脈醫療正是華興醫療產業基金投資的項目。

不過,與其他合資券商類似,華菁證券在設立後連年虧損,至2019年的「券業大年」終於淨利潤轉正。但中證協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華菁證券實現營業收入4032萬元,淨利潤-6059萬元,下半年能否打好「翻身仗」至關重要。

華興資本2020年半年報對華菁證券報有厚望。華興資本表示,其投資銀行業務與華菁證券逐漸整合,華菁證券是該公司國內經營至關重要的平臺。儘管外部環境多變,華興資本已為中國公司上市偏好的轉變作出長期準備。「我們在集團各個層面愈加重視國內市場(即A股市場及香港市場),不斷向成為最有影響力的新經濟投資銀行的目標努力前進。」

華興資本於過去三年內為加強股票承銷、銷售及交易和華菁證券投資大量資源,招聘頂級人才,並由此擴展業務範圍和收入來源,預計於未來6到18個月內投資銀行儲備項目收入增長勢頭強勁。

券業更名浪潮再襲

在券業動蕩的年份,業內吸收合併、股權變更屢見不鮮,不少券商的名字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天眼查數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以來,已有近20家券商告別自己從前的名號。其中,大部分系由於股東變更、吸收整合等帶來的名號更換。

1

原因一:券業併購整合

典型公司:中金財富證券、中信證券(山東)、中信證券(華南)等

無論是「中投證券」的退出歷史舞臺,還是萬通證券、廣州證券陸續變成「中信系」,都是證券行業併購整合帶來的後果,其名稱變更也引起業內唏噓。在成為頭部券商的全資子公司之後,中信山東和中信華南無論從品牌形象還是業務定位上來說,都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不過,對於中投+中金這樣實力相當的重磅併購,其合併整合也是個漫長的過程。在2017年4月完成收購之後,中投證券的更名在2019年8月才宣告完成。而在具體業務層面,雙方的整合仍在進行當中。

2

原因二:外資股東撤退

典型公司:第一創業承銷保薦、東方證券承銷保薦、上海華信證券等

在金融行業全面對外開放的當下,屢有外資控股券商落地,外資全資券商也指日可待。不過,在券業歷史上同樣有不少外資從合資券商中撤退,由於此前持股比例受限,外資股東話語權往往偏低,中外方股東之間的經營理念衝突、同業競爭、業務牌照單一等問題也難以解決,這也直接導致了合資券商的更名。

例如,早在2011年,摩根大通曾與第一創業合資成立中外合資的券商一創摩根,但在2017年宣告分手。在摩根大通撤退後,一創摩根也更名為第一創業承銷保薦,成為第一創業的全資投行子公司。

類似的劇情在東方花旗再次上演,2019年5月,花旗亞洲出清持有8年的東方花旗全部股權。在今年4月,東方花旗更名為東方證券承銷保薦。

3

原因三:強調股東背景

典型公司:財富證券、華興證券等

券商名稱的變更,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大股東的變更,從而向大股東的板塊名稱聚集。與股東集團名稱保持一致,更有利於發揮協同效應,對內增強集團存在感,對外藉助股東資源優勢和品牌效應。

除了此次華興證券向華興資本「靠攏」之外,今年3月,從前的財富證券更名為財信證券,其理由與華興類似。歷經一系列增資擴股、股權轉讓,財信證券成為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其更名也易於理解。除了券商更名外,財信金控旗下德盛期貨也改名為財信期貨。

4

原因四:加強業務布局

典型公司:中泰證券、粵開證券

與併購整合、股東安排不同,也有券商主動更換名號,以追求更多發展。

早在2015年,曾經的齊魯證券改名為中泰證券,備受業內關注。彼時,中泰證券李瑋表示,司更名是藉助改制上市契機的自然選擇,一個上市公司應擁有獨有的、排他性的商號和品牌,這是一個公司獨特的印記。而「齊魯」顯然不具備這個特點,且已被他人註冊。

除了商標糾紛之外,「中泰」意為「中允行健,明德安泰」,與「齊魯大地」相比,其加速全國布局的意味更加明顯,體現了加快從區域性向全國性轉型的戰略雄心。

類似地,2019年下半年,聯訊證券屢次傳出更名聲音,備選方案從「知識城證券」最終確定為粵開證券。更名中固然有新任控股股東廣州金控的影響,其公司布局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思路也直接體現在公司名稱當中。

對於業內券商來說,由於已經形成了一定品牌和行業影響力,貿然更換公司名稱,自然是在權衡利弊之後更重要的選擇。在更名換姓之後,各家券商能否走出更好的發展道路,值得業內期待。

〖 券商中國 〗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又見券商更名!這家新銳投行改頭換面,華興資本布局有何新戰略?券業...
    對此,華興證券的解釋是「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新經濟企業中的品牌知名度,最大化發揮股東方華興資本集團在新經濟領域的品牌價值,賦能公司業務發展」。此時,距離華興資本拿下國內券商牌照已經過去了4年,更名意義不言而喻。在券業動蕩的年份,業內吸收合併、股權變更屢見不鮮,不少券商的名字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即便是在最近兩年,也有中投證券、民族證券等多家券商宣布更名。
  • 又見券商更名:華菁證券更名華興證券 華興資本布局有何新戰略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又見券商更名!這家新銳投行改頭換面,華興資本布局有何新戰略?券業更名浪潮再度來襲在證券行業的江湖中既有新人報導,也有舊人撤場,更名改姓者也同樣有之。對此,華興證券的解釋是「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新經濟企業中的品牌知名度,最大化發揮股東方華興資本集團在新經濟領域的品牌價值,賦能公司業務發展」。此時,距離華興資本拿下國內券商牌照已經過去了4年,更名意義不言而喻。在券業動蕩的年份,業內吸收合併、股權變更屢見不鮮,不少券商的名字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即便是在最近兩年,也有中投證券、民族證券等多家券商宣布更名。
  • 華菁證券更名為華興證券,公司發展掀開新篇章
    專注於中國新經濟的創新型投資銀行——華興證券有限公司宣布,自2020年12月16日起「華菁證券有限公司」更名為「華興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興證券」)。更名後,公司將一如既往地踐行服務新經濟企業使命願景,積極為新經濟企業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為公司發展掀開新的篇章。
  • 華興資本半年利潤大增151% 資管替代投行成最大營收來源
    自2005年創立至今,華興資本經歷並主導了私募融資財務顧問的黃金年代,並逐漸布局更廣闊的業務領域——投資銀行、投資管理、華菁證券以及新興業務。 在私募融資方面,華興參與了多筆標誌性交易: 為華大智造10億美元融資、每日優鮮4.95億美元融資、明略科技3億美元融資、國美3億美元戰略融資以及蔚來汽車1億美元可轉債發行、搜狐暢遊私有化等多項私募融資、併購、戰略投資及可轉債交易擔任財務顧問。
  • 追隨華興資本更名「華興證券」
    財聯社(北京,記者陳靖)訊,隨著轉型與創新漸入佳境的,是券商更名時有發生。12月17日晚間,華菁證券正式發布更名信息,更名為華興證券。華興證券方面告訴財聯社記者,「更名後,公司將一如既往地踐行服務新經濟企業使命願景,積極為新經濟企業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為公司發展掀開新的篇章。」據悉,公司更名後,業務主體和法律關係不變,公司名稱變更不影響原有的各項權利及義務。
  • 中金戀阿里,華興靠京東?投行壟斷獨角獸成新趨勢
    如果說2006年資本市場掀起大型金融機構、大型央企上市潮,那麼這一輪上市潮主體便是網際網路獨角獸及細分領域龍頭。2020年以來,A股與H股迎來多個新興領域的明星項目。多家券商過去由於保薦央企、國企IPO項目而在投行中奠定了頭部地位,樹立了品牌。如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增速換擋期,新經濟浪潮迭起,為抓住獨角獸機遇,各家投行開啟新一輪競爭。
  • 華興資本:擔任泡泡瑪特聯席全球協調人
    中證網訊(記者 董添)12月11日,華興資本對外宣布,作為泡泡瑪特聯席全球協調人、長期資本市場合作夥伴,華興資本在泡泡瑪特上市過程中基於對消費網際網路領域的深刻理解及對全球知名投資機構長期深度的覆蓋,為泡泡瑪特帶來大量優質投資人。
  • 華興資本將IPO 去年營收2.1億美元投行業務佔七成
    「對於華興資本而言,我們一貫尊崇為中國經濟長期變革帶來動力的創業者。他們是我們的英雄,我們是他們的擁戴者和代言人。」在公開信中華興資本董事長包凡如此定位。在創投圈,華興資本被稱為國內新興投行四大金剛,是國內成立時間最早的民營FA機構之一,而其服務的客戶基本上承包了手機中90%的應用。在中國網際網路最具影響力的一系列融資、併購、上市行為背後,都有華興資本的身影閃現。
  • 一起教育科技集團登陸納斯達克,華興資本擔任聯席承銷商|華興交易
    華興資本在此次交易中擔任聯席承銷商。 本次交易(不包括超額配售權)共發行2,740萬股美國預託股份,美國預託股份每股發行定價為10.50美元,募資規模約為2.877億美元。 華興資本投資銀行事業部董事總經理周亮表示:「作為一起教育科技的長期戰略合作夥伴,華興資本自2015年與公司牽手以來,歷任公司D輪和E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並在本次上市交易中擔任聯席承銷商。很榮幸在公司業務發展的不同階段,華興都能為一起教育科技提供深入的資本策略建議,未來華興資本仍將持續陪伴公司的長期發展。」
  • 華興資本完成新一輪美元基金募集:7年蟄伏,資管業務現象級增長
    優異的成績背後,是華興對新經濟頭部企業的耐心與重注,及其獨一無二的差異化優勢。作為中國領先的服務新經濟的金融機構,華興資本團隊誕生於新經濟,也最懂新經濟。從投行服務開始到投資,華興資本陪伴諸多新經濟企業"從0到1"。
  • 華興資本集團榮獲36氪「新經濟之王—年度機構榜單」多項大獎|華興...
    「202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新型投行」Top1 華興資本集團是中國領先的服務新經濟的金融機構,公司業務包括私募融資、兼併收購、證券承銷及發行、證券研究、證券銷售與交易、私募股權投資、券商資產管理及其他服務,致力於為中國新經濟創業者、投資人提供橫跨大陸、香港、美國三地的一站式金融服務。
  • 2019全年利潤2.47億元,華興資本的藍圖能實現嗎?
    這些被人們所熟知的企業,這些改變世界、改變生活的網際網路公司的一系列融資、併購、上市行為背後,都有華興資本(01911.HK)的身影。中訪網獲悉,華興資本成立之初以提供私募融資顧問服務,即FA業務為公司的主業。而全民FA的熱潮是在2010年後,公司創立時中國網際網路熱潮剛剛興起。
  • 泡泡瑪特登陸香港聯交所,華興資本擔任聯席全球協調人
    華興資本在此次交易中擔任聯席全球協調人。本次交易共發行1.56億股普通股(綠鞋後),每股發行定價為38.5港元,共募集資金60.1億港元。本次發行融資資金將用於擴展消費者觸達渠道和海外市場,為潛在投資、併購及建立戰略聯盟、投資技術項目、增強公司營銷及粉絲參與力度、提升業務數位化程度及擴大公司IP庫等。
  • 泡泡瑪特(09992)登陸香港聯交所,華興資本擔任聯席全球協調人
    華興資本在此次交易中擔任聯席全球協調人。本次交易共發行1.56億股普通股(綠鞋後),每股發行定價為38.5港元,共募集資金60.1億港元。本次發行融資資金將用於擴展消費者觸達渠道和海外市場,為潛在投資、併購及建立戰略聯盟、投資技術項目、增強公司營銷及粉絲參與力度、提升業務數位化程度及擴大公司IP庫等。
  • 美國夢碎,誰是投行新貴?
    誰能在國際市場上代表新經濟企業與國際投行分庭抗禮?真正有投行基因,顯示了能快速轉型的執行力和民營企業活力的,是華興資本。華興的定位自創始之初,包凡對華興的定位就非常明確:最有影響力的新經濟投行。2005年創立至今,華興經歷並主導了私募融資的黃金年代。華興在一級市場有多猛?
  • 中信建投股權變更落地 投行領先、經紀業務存短板
    這家券商股的明星公司,自2018年經歷上市、更換總裁後,內部大刀闊斧地重整架構。重整之後,投行業務成為行業翹楚,但經紀業務經歷兩次內部調整,市場份額都未有起色。兩度傳聞與中信證券合併今年1月20日,中信建投宣布,北京金控集團將受讓北京國管中心持有的公司股權,成為其大股東,事項需監管層批准。
  • 華菁證券正式更名為華興證券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汪友若)12月17日,華興證券有限公司宣布,即日起「華菁證券有限公司」已更名為「華興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興證券」)。華興證券表示,更名後,公司將一如既往地踐行服務新經濟企業使命願景,積極為新經濟企業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為公司發展掀開新的篇章。
  • 為什麼總是華興?
    2000年,他加盟由田溯寧和丁健創建的亞信,擔任首席戰略官,負責投資、併購及戰略合作業務。2005年,因為看到中國本土高科技公司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無法得到投資銀行幫助的市場空白,包凡選擇從亞信離開,希望打造一個類似Greenhill、Evercore的精品投行。
  • 鏈興·榮譽|鏈興資本榮獲36氪「2020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新型投行...
    在此次大會上,36氪發布了2020年度排行榜單,鏈興資本榮獲36氪「2020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新型投行TOP10。」鏈興資本自成立之初就將區塊鏈作為最重要的賽道布局,積極把握時代風口,成為區塊鏈領域的拓荒者、引領者,覆蓋了行業90%以上的頭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