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美麗風景,總在路上。
2020歲末最後幾天,伯恩仍在趕路,惠州仍在趕路。
西湖之畔,喜訊再傳——全球最大玻璃面板生產商伯恩光學,將在惠州打造第五個產業基地。
紮根惠州12載,增資擴產29次,累計投資超380億元……伯恩光學一直在路上。
「修路抓項目」,今年籤約或動工項目投資10億元以上超50個,總投資超6000億元……惠州一直在路上。
昨日下午,伯恩光學惠陽(良井)智慧互聯科技園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籤約,計劃總投資350億元,規劃用地面積150萬平方米。伯恩雄心勃勃,立志再造一個新伯恩。
伯恩光學,在公眾眼中很低調,但在全球業界是一個「現象級的存在」。
是什麼讓這位行業「傳奇巨擘」,看到風景惠州這邊獨好?又是什麼讓這位產業「隱形冠軍」,選擇深耕粵港澳大灣區?
答案,跳動在大時代發展的脈搏中,鐫刻在嶺東雄郡的熱土上。
(二)
王牌就是底氣。
在撲克牌遊戲中,最強的牌叫王牌,在現實生活中,王牌也用來比喻最有力的事物。
對惠州來說,惠陽(良井)智慧互聯科技園無異於手中的又一張王牌。350億元,使其成為目前全市計劃投資額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項目,也是今年籤約落戶投資額排名前六的產業項目。
王牌的實力如何?惠陽(良井)智慧互聯科技園計劃總投資350億元,其中製造業板塊計劃投資250億元。該項目以智能工廠為載體,以關鍵製造環節的智能化為核心,通過5G通信技術,實現製造與信息技術的智慧互聯。項目建成達產後,伯恩光學5大基地年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不僅為惠陽打造「智造高地」提供重要支撐,而且將成為惠州智能製造的標杆性項目和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鏈綜合園區。
無論看投資額還是看發展前景,惠陽(良井)智慧互聯科技園都配得上王牌的稱號。更何況,該項目由伯恩智慧互聯科技(惠州)有限公司建設管理,背後站著的是廣東省製造業百強企業——伯恩光學(惠州)有限公司。作為蘋果、華為、三星、小米的主要合作夥伴,伯恩光學從生產光學玻璃,到電腦觸控螢幕,再到手機屏幕,從2009年投產時的2.8億元產值,到今年超過4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玻璃面板生產商。可以說,無論是在惠州本土還是在行業內部,伯恩光學都是當之無愧的王牌企業。
王牌的意義在哪?作為目前全市計劃投資金額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項目,惠陽(良井)智慧互聯科技園以園區龍頭企業為核心,依託伯恩光學現有的產業和品牌帶動優勢,可以快速導入伯恩光學上下遊產業鏈資源,培育發展一批相關產業,形成一定規模效應和隔牆效應,大大降低企業成本,構建良好產業生態,必將如虎添翼,成為惠州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張王牌,為惠州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增添底氣。
(三)
時代締造強者。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伯恩逆勢而上,危中搶機。當年6月,伯恩光學(惠州)有限公司註冊成立,註冊資金近百億港幣;翌年9月,投資10億美元的伯恩光學惠州工業園,在惠陽秋長奠基;第三年,正式為全球電腦和手機提供玻璃鏡片。
這只是伯恩在惠州狂飆突進的開始。
秋長、永湖、三和、淡水——12年間,伯恩接續在惠陽開闢了4個產業基地,增資擴產達29次,累計投資超過380億元。
2019年,伯恩四大基地產值超378億元。如今,伯恩光學成為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生產能力最強、生產工藝及設備最先進的手機屏幕製造企業之一。
在國內市場,伯恩是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的主要屏幕供應商;在國外市場,蘋果和三星手機的顯示屏同樣需要伯恩製造。
這家企業,在廣東締造了「伯恩現象」。
每年招聘季,伯恩大門前總排著長長的隊伍,進伯恩成為許多年輕外來務工人員的目標。伯恩4個基地,用工高峰時匯聚來自五湖四海的產業工人高達13萬,並帶動周邊8萬多人創業、就業。
基地裡,熟練的工人在忙碌創造;基地外,熟悉的人間煙火撫慰人心。伯恩的一個項目,就是一座城。
從產品製造起家,到做成一個產業,到構建一個生態,到打造一個個產城人融合的產業基地,伯恩默默紮根惠州,奮鬥締造傳奇,成長為行業低調的王者、隱形的世界冠軍。
靜水深流,葉茂根深。伯恩猶如一棵大樹,枝繁葉茂,向上生長。腳下,是不斷提供充足養分的投資沃土;周圍,是溫暖溼潤的陽光雨露。
在這非凡的2020年,世紀疫情席捲,全球經濟衰退,伯恩卻再次爆發,逆勢生長。
惠州,成就了伯恩。伯恩,書寫著惠州製造與中國製造的傳奇。
(四)
實業挺起脊梁。
實業,是城市產業經濟的脊梁。城市有實業才有大規模就業,有就業才有人氣,有人氣才有發展。作為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手機屏幕製造企業之一,伯恩目前在惠州總用工人數近10萬人,極大帶動了就業和消費。
企業興則經濟興,企業穩則社會穩。年初,百年不遇的疫情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也影響著相關產業鏈的有序運轉,也危及就業等一系列民生問題。
困厄之時,尤需企業擔當起社會責任。伯恩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把企業發展融入全市做好「六保」「六穩」工作大局,主動協調利用專機專車專列為返崗員工提供從「家門口到廠門口」的精準服務。
不僅如此,伯恩還為返崗和新入職員工給予物資和精神的雙重關愛。對疫情期間返廠的老員工,伯恩每人發放1200元返崗津貼;老員工每推薦一名新員工入職,給予推薦人1000元獎勵金;開通線上心理援助通道,在疫情期間免費為員工提供心理專業諮詢服務。
就業一頭連著百姓,一頭連著發展。對於社會而言,保就業就是保民生,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對於企業而言,保就業也是保生產和保發展。
伯恩在疫情之下的主動出擊,不僅解決了員工返崗之難和企業用工之憂,也為企業產能恢復、危中尋機和逆勢發展打牢了基礎。今年以來,伯恩實現逆勢增長,目前全公司生產運營狀況良好,國內外訂單充足,今年1~10月,公司實現產值339.38億元,增長13%。預計全年產值突破400億元。
新一年即將到來之際,伯恩用350億元的大手筆,謀劃再造一個新伯恩。困難面前不言退,危機之中育先機,伯恩堪稱惠州實業企業榜樣!
(五)
格局左右布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當前,5G、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風起雲湧,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供應鏈、產業鏈重構,對惠州電子信息產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作為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惠州已經形成移動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智能汽車電子、新能源電池、核心基礎電子等優勢領域。伯恩公司所處的智能終端產業鏈,正是惠州的優勢領域。
350億元的巨額投資,無疑將為惠州電子信息產業注入強勁新動能,帶來新增長點。打造自動化程度更高、自主研發能力更強、增長速度更快的手機產業航母,將進一步搶佔技術制高點,補鏈穩鏈強鏈,鍛造惠州智能終端產業鏈長板,通過上下遊企業協同,補齊產業薄弱環節的短板。未來,隨著項目的建成投產,一批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將得到攻關,整個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大大提升。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惠州對確保國內電子信息產業鏈發展與安全扮演的角色必將更加重要。
胸有格局,搶先布局,是為先機。350億元巨額投資背後,承載著伯恩主動轉型、跳出傳統加工生產的夢想。根據規劃,惠陽(良井)智慧互聯科技園將以智能工廠為載體,以關鍵製造環節智能化為核心,以通信網絡為基礎,實現製造過程各個環節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最終達成智慧互聯,打造智慧互聯新高地。同時,以「智慧」為主題,融合良井本地文化,打造「智慧園區+智能製造」產業鏈綜合園區。項目將大力推動「惠州製造」向「惠州智造」轉型升級,打造企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標杆,有望成為「惠州智造」的一張新名片。
(六)
非凡背後有乾坤。
「伯恩現象」的背後,是跨越式發展的惠州氣象。
氣象者,景象、態勢也。非常之年,越需要非常氣象。面對疫情的嚴重衝擊和經濟下行的壓力,惠州全力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推進大項目紛紛落戶、大平臺強勢崛起,在人類歷史上極不尋常的2020年爆發出跨越式發展的大氣象。
大建設氣象:迎難而上,充實大發展之能。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三期、惠州灣產業新城、恆力石化PTA、合生-珠江國際智慧冷鏈交易基地、萬有國際旅遊度假區、正威新材料製造產業園……今年籤約或開工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項目逾50宗,總投資超6000億元。今年預計固定資產投資超過2400億元,工業投資超過630億元,排名全省前列,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一大步。
大交通氣象:百年格局,破解大發展之困。1號公路(南北軸線)率先投資建設,打響「豐」字交通主框架規劃落地實施第一炮;深莞惠紅色幹線一期動工,拉開「五橫五縱」骨幹快速路網建設大幕;河惠莞高速、紫惠高速通車,市區高速閉環正式形成;惠新東江大橋、小金河大道、惠新大道、鵝嶺路立交、惠州大橋……一座座橋梁,一條條道路建起、拓寬、改造、維修加固、竣工通車,「外快內暢」的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城市未來發展「骨架」不斷拉開。
大提效氣象:對標一流,清除大發展之障。吸納先進地區經驗做法,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出臺硬核「十二條」,打造惠州版「臨港速度」,建立市縣兩級重大項目服務專班制度,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掛圖對表」作戰,「全過程專員代辦」,協調解決項目建設融資、用地等難題。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從談判到開工,僅用18個月完成了原本需要10年時間的工作,創造了美孚建設史上的奇蹟。
灣區時代看惠州,看的正是惠州澎湃向上的大氣象。
(七)
大氣象必有大作為。
2020年的惠州,是外資、合資、國資、民資紛紛搶灘的熱土,是世界矚目的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福地。惠州在抗擊疫情的非常之年,踏踏實實「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創造了大項目競相投資的非凡氣象。
按照「豐」字交通主框架規劃,東西、南北兩條軸線將橫穿惠陽(良井)智慧互聯科技園,這是「修路」和「抓項目」的又一個完美約會。
嶺東雄郡競一流。一個個重大項目籤約落戶,一個個建設工地熱火朝天……此情此景,每個惠州人都能從中觸摸到腳下這片熱土跳動的脈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城市在一天天成長、向好、變美。實幹興邦,奮鬥不息。這正是惠州氣象背後最真實的發展邏輯!
閉幕不久的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繪就「十四五」惠州幸福藍圖,吹響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的進軍號角,提出到2025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
灣區時代看惠州。2021年即將到來,「十四五」開局起步,更大的跨越在等待著我們。搶抓新機遇,實現新跨越,惠州必有更大的新氣象。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在前方!
統籌 李朝榮
採寫 白璐 李向英 戴建 謝寶樹 香金群 凌保康 歐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