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隨著A股市場的持續調整,包括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開始布局明年的市場投資,而從目前來看,順周期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強勢,而包括新能源車、消費電子、光伏等高成長板塊有望捲土重來。
建信基金:製造業升級
建信基金權益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基金經理陶燦表示,隨著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A股市場加速優勝劣汰,龍頭優勢進一步凸顯,同時我國也將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製造業升級有望帶來眾多投資紅利。
未來,隨著供給側改革持續發力,我國將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目前,需求規模、要素循環、產業集群、技術發展等塑造了中國製造的核心優勢,2020年我國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的GDP佔比目標將達到15%,研發投入正持續提升,專利申請佔比也快速提升。
在這一過程中,兩大機遇值得關注,一是在全球具備競爭力的行業,包括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新能源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二是尋找「隱形冠軍」,即在國際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的中小企業。這是微觀角度在製造領域獲得alp ha的關鍵,隨著註冊制實施,先進位造業領域可挖掘的「隱形冠軍」將越來越多。
在投資邏輯上,「景氣+龍頭」主線已得到認可,競爭優勢的重要性被進一步強調。未來需從行業景氣、商業模式、競爭格局選擇beta,做好競爭力分析,尋找競爭優勢以挖掘alp ha,同時注重跟蹤印證,持續關注財務指標的兌現與匹配。
南方基金:三大方向
對此,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表示,2020年,雖然說疫情給經濟形勢和股市都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但今年實際上對於中國國內的資產管理行業是一個大年。
從行業選擇上來看,史博認為有三個方向值得關注:
首先,在中國醫療保健行業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他認為中國人的健康相關的服務有很大的需求,這塊需求有很大程度還沒有得到滿足。
其次,中國有比較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的整個消費市場的深度很深、廣度也很廣、地區差別也比較大,那麼很多中國企業現在聚焦於內循環。
最後,在創新領域,中國企業要想做創新的話,往往是一些應用領域,也就是我們說的製造業的升級。
至於說規避的一些板塊行業,A股市場的主要風險實際上是一些質地比較差的公司,或者說未來前景不太明朗的公司,依然存在被一些投資者用較高的估值進行交易帶來的風險,這些股票還是需要迴避的。
從選股策略來看,在目前階段,南方基金的策略稍微有一些微調,自上而下的分析以及自下而上的選股中,相對淡化自上而下的宏觀分析,而更多地重視自下而上的行業選擇和個股選擇。
上投摩根:全球共振
2021年全球經濟共振式復甦的背景下,如何把握中國市場投資機遇?A股投資機會在哪裡?對此,上投摩根率先發布2021年投資策略報告,指出A股企業盈利加速,順周期板塊配置價值上升,政策仍相對友好的一季度或是較好的做多窗口。利率債配置價值逐漸顯現但尚待利空出盡,違約事件衝擊下信用債仍需甄別,轉債估值較高配置價值不如正股。
展望2021年權益市場,上投摩根分析認為,在全球復甦共振的主題下,預計A股上市公司2021年全年盈利增速有望回到10%以上。總體而言,2021年流動性對市場的影響將逐步走弱,基本面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一季度處於典型的復甦中期,盈利改善、政策相對友好,仍然是較好的做多時間窗口。二季度以後則需要關注政策的風向,業績確定性較高的行業或有持續超額收益。行業上,相對看好金融、有色、化工、汽車、家電、新能源車、消費電子、光伏、軍工等。
海外市場投資領域,上投摩根表示,2021年美股和亞股值得關注,細分領域來看,可重點關注能源、工業、可選消費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而科技和醫療保健等行業預計將在2021年保持增長,可中長期關注。
國投瑞銀:外資增持
展望明年,對於A股,國投瑞銀基金權益投資總監周奇賢認為,外資持續增持A股的趨勢不會變,隨著外資覆蓋國內行業越來越多,具有本土特色、公司治理能力出色的中小型企業也會得到外資的青睞。
談及明年外資配置權益市場的情況,周奇賢表示,外資持續增持A股的趨勢不會變,原因一是美元將進入較長的貶值周期,過往經驗看,美元貶值周期裡外資將加速流入新興市場,A股是新興市場裡最大的經濟體,A股會是外資加碼的重心之一。二是隨著M SCI、富時指數緩慢增加中國A股權重,外資也會持續增持A股。
外資加速流入A股過程中,投資者可以關注哪些機會呢?周奇賢表示,從過往臺灣、韓國經驗看,外資進入新興市場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跟著指數去配置,第二在不同行業做減持、加持,第三精選個股。目前外資配置A股還處於第二階段,隨著未來外資流入金額越來越大,外資在國內覆蓋行業越來越多,外資投研團隊的擴大,他們也會覆蓋一些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具有本土特色、公司治理能力優異的中小型公司。
滙豐晉信:兩大主線
儘管近期市場出現震蕩調整,當前或是逢低布局跨年行情的時機。展望2021年,滙豐晉信基金認為,隨著疫苗的推進和疫情的控制,全球經濟有望迎來共振復甦,國內寬信用的政策或面臨退出,盈利修復將取代估值擴張成為市場的主要驅動因素。
滙豐晉信建議,可沿著兩條主線布局2021年:
首先,後疫情時代,盈利有望迎來進一步改善的板塊。這其中有兩個是比較確定的方向,一是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全球定價的大宗商品包括油和基本金屬的鏈條迎來盈利的修復;二是出口鏈條上中國具備產業優勢的家電和家居會受益於海外經濟的復甦。
其次,確定性的高成長板塊,淡化流動性對於估值波動的影響,包括電子、軍工及新能源等。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