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漸好,花果園 " 千人網紅廣場舞 " 重出江湖,這些廣場舞 dancer(舞者)們,在激烈的音樂聲中又扭動起來啦。大家都很好奇,以前那麼大的規模還在嗎?
據記者走訪了解,疫情後,花果園千人廣場舞群體從最熱鬧的花果園購物中心門口遷移到海豚廣場附近的街心花園,主要分為兩波人。每個舞團現在的規模大概在 200~300 人之間。據各自的組織者介紹,由於之前購物中心門口的場地周邊地鐵三號線在施工,所以他們就近找了新的場地。
由於新場地面積有限,加上疫情還沒完全結束,會刻意要求人和人之間拉開距離,所以有限的場地上能容納的人就相對減少了。目前看起來確實是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火爆場面。
記者在現場看到舞者們情緒高漲,盡情隨著音樂大幅度擺動著身體。據其中一個據點的組織者陳姐介紹:" 疫情期間不讓跳太難受咯,現在就是要跳個夠。每天提醒大家戴好口罩、隔開距離,嗓子都喊痛,還惹人煩。但是這個是基本的,必須要遵守的,不遵守我就不讓她跳了。"
另外陳姐說到疫情期間她們十多個舞團的成員實在忍不住太想跳了,大家就約起開車去荒郊野嶺,戴起口罩跳,跳夠了就順便搞點燒烤。
▲有人通過抖音 " 直播 " 跳舞現場
家住花果園 s 區的李阿姨,今年 66 歲,是一位廣場舞愛好者,只要天氣允許,晚飯後李阿姨會在微信上約好幾個跳舞的姐妹,一起步行至花果園購物中心附近跳舞。退休後的她迷上了和年輕人一起跳廣場舞。直言喜歡音樂節奏快的,喜歡和年輕人一起跳的感覺。" 終於可以跳咯,那個開心,就像娃娃終於盼到春遊一樣。前段時間不能跳廣場舞,有人約我去打太極,我直接拒絕了,那個太慢不喜歡。"
郭先生今天 34 歲,是 " 千人舞團 " 的核心成員之一,他直言重新可以跳之後,每天來回驅車 80 公裡,從花溪遠郊的一個村趕過來跳舞。" 我自己開個工具廠,每天上班慌得很,心裡那個急啊,就是想到趕緊來跳,我每天五點半趕到花果園這邊,要跳到 9 點半才回去。不跳就是不爽,一直跳就一直爽!才不管哪樣還有千人不得勒,只要大家開心一起跳就好。"
不過這個舞團裡還有比郭先生更執著的,80 後的何嬌專門從六枝坐車來跳舞,每次來就跳兩三天,跳完了就在花果園找個酒店開房睡覺。何嬌表示非常喜歡花果園廣場舞的氣氛:" 以前聽到廣場舞都覺得是老年人在跳,但是看到花果園的廣場舞基本上都是年輕人在跳,氣氛太好咯。現在大家工作壓力也大,來這裡跳一兩場,特別能釋放壓力。"
每天從解放橋步行來花果園跳廣場舞的劉阿姨笑言:" 聽到花果園的大型廣場舞開始跳了,我帶孫孫的心思都沒了。我給我家兒子說,晚飯必須要在 19 點前結束,我要趕起去跳廣場舞,管不起咯!"
據周邊居民介紹,花果園的廣場舞恢復大半個月了,天氣好的時候人尤其多,特別熱鬧," 不過這個特殊時期,也明顯能感覺到現在人和人之間隔開的距離比以前大了,而且大多數都是戴著口罩的。"
千人舞團領舞的吳女士以前讀書時學過專業舞蹈,現在大家推舉她負責編舞和領舞,還要教新人,雜事特別多。但這些都是義務的,不收取一分錢報酬。她笑稱自己很喜歡蹦這種 " 野迪 ",喜歡被眾人圍觀的感覺,也喜歡每天揮汗如雨後獲得的快感。她和幾個隊友一起,專門開了個帳號,在抖音上直播大家跳廣場舞的場面。不過她也坦言:" 戴起口罩跳是真的難受,特別是跳節奏快的舞曲時,基本上大家都要把口罩拔到下巴下面來喘氣。"
旁邊的齊大叔跑來進一步解釋:戴著口罩也不影響大家的激情,但是確實影響大家的體力,以前可以連續跳上一個小時不停歇,現在戴起口罩跳 10 分鐘就喘不上氣。
居住在花果園一期的沈先生從旁邊經過搖著頭感嘆:幸好家裡聽不到哦,但是每天路過這邊,遠遠就能聽到轟轟轟的音樂聲,心裡莫名的壓力。" 就是覺得嘈雜嘛,本來想安安靜靜地繞著湖邊跑個步 "
另外花果園居民曾先生表示無所謂,跳一跳讓花果園很有生氣和活力,反正不影響生活,也就沒什麼意見。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歡喜 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