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導師介紹
閔乾昊,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化學和生物醫藥創新研究院首批雙聘PI,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007年獲南京大學理學學士學位,2012年獲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2013-2014年赴史丹福大學化學系從事訪問學者研究,合作教授為美國科學院院士、藝術與科學院院士Richard Zare教授。2015年8月入職南京大學。
閔乾昊研究組主要致力於納米生物分析研究,包括基於新型納米材料的生物分離分析、生物質譜分析以及藥物可控遞送等研究。近年來,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Chem. Sci.,Anal. Chem.,Chem. Commu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項,面上項目2項。
課題組依託於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和生物醫藥創新研究院,上述平臺已配備了納米材料製備表徵儀器、生物質譜儀、細胞實驗評價系統、動物實驗平臺等設備,為相關研究的順利展開提供支撐。
現招聘具有納米生物分析、生物質譜分析、納米生物醫學相關領域背景的博士後研究人員2-4名。
研究方向
1. 化學與生物過程原位質譜分析新技術
開發常壓電離質譜分析系統,通過表界面亞穩態中間產物的快速解吸電離,實現電化學反應與生物過程中分子信息快速提取,闡明電極反應過程機理,探究生物過程分子機制。
2. 智能納米藥物載體的開發與生物醫學應用
設計構築基於DNA組裝結構、可降解矽基材料的納米藥物載體,以腫瘤組織中異常表達的生物分子作為觸發源,開發針對腫瘤細胞特異性響應的蛋白、基因、化療藥物釋放系統,監測分子標誌物的空間分布以及藥物釋放進程。
3. 基於功能納米探針的生物分離與質譜分析
面向納米生物醫學研究中毒理評估和藥效評價等方法學問題,以功能納米探針為分離介質和信號載體,發展可用於細胞內多種活性分子同時監測的質譜分析新方法,以及組織層面藥物分子、代謝產物、蛋白酶的質譜成像新策略。
應聘條件
1. 年齡不超過35歲,已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物理等相關學科);
2. 有較強的獨立科研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性格開朗,積極向上;
3. 有良好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較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大於等於1篇;
4. 具有化學生物學、生物質譜分析、光學顯微成像、DNA納米技術、納米生物醫學等研究背景的申請者優先。
薪酬待遇
1. 基礎年薪稅後30萬,特別優秀的還可再追加(具體薪酬面議);
2. 享受南京大學公費醫療,住房公積金等福利待遇;
3. 支持申報化學化工學院「優秀博士後支持計劃」(基礎年薪增加5萬/年);國家博新計劃(每人兩年60萬元的資助,其中40萬元為博士後日常經費,20萬元為博士後科學基金)。
應聘方式
代表性成果
1. Zixuan Chen, Jingjing Li, Xueqin Chen, Juntao Cao, Jianrong Zhang, Qianhao Min*, Jun-Jie Zhu*, Single Gold@Silver Nanoprobes for Real-Time Tracing the Entire Autophagy Process at Single-Cell Level, J. Am. Chem. Soc., 2015, 137(5): 1903 1908.
2. Penghui Zhang, Fangfang Cheng, Ri Zhou, Juntao Cao, Jingjing Li, Clemens Burda, Qianhao Min*, Jun-Jie Zhu*, DNA-Hybrid-Gated Multifunctional Mesoporous Silica Nanocarriers for Dual-Targeted and MicroRNA-Responsive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9): 2371 2375.
3. Fenfen Zheng, Chen Wang, Tiantian Meng, Yuqian Zhang, Penghui Zhang, Qi Shen, Yuchao Zhang, Junfeng Zhang, Jianxin Li, Qianhao Min*, Jiangning Chen*, Jun-Jie Zhu*, Outer-Frame-Degradable Nanovehicles Featuring Near-Infrared Dual Luminescence for in Vivo Tracking of Protein Delivery in Cancer Therapy, ACS Nano, 2019, 13: 12577-12590.
4. Penghui Zhang, Chen Wang, Jingjing Zhao, Anqi Xiao, Qi Shen, Linting Li, Jianxin Li, Junfeng Zhang, Qianhao Min*, Jiangning Chen*, Hong-Yuan Chen, Jun-Jie Zhu*, Near Infrared-Guided Smart Nanocarriers for MicroRNA-Controlled Release of Doxorubicin/siRNA with Intracellular ATP as Fuel, ACS Nano, 2016, 10(3): 3637 3647.
5. Hongmei Xu, Meng Liu, Xiaodan Huang, Qianhao Min*, Jun-Jie Zhu, Multiplexed Quantitative MALDI MS Approach for Assessing Activity and Inhibition of Protein Kinases Based on Post-enrichment Dephosphorylation of Phosphopeptides by Meta-Organic Framework-Templated Porous CeO2, Anal. Chem., 2018, 90: 9859 9867.
合作導師介紹
田野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現就職於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田野教授在膠體的有序可控自組裝,膠體的三維超晶格體系的構建,膠體的等離子效應以及手性結構方面的應用等領域都做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論文發表於本領域的國際頂級雜誌,如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hemistry,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ers,ACS Nano等。田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材料的有序自組裝製備相關的電子學,光學材料與器件;有機晶體和生物大分子晶體的製備以及利用 DNA納米技術實現細胞中生物活性分子的原位分析及靶向腫瘤細胞的精準診療等等。
朱俊傑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納米生物分析化學,包括功能納米材料的製備與表徵、生物電化學和納米電化學、納米與生物成像、納米材料的生物應用等。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Adv. Mater.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400多篇,論文被SCI刊物他引18000多次,H-index為81, 連續四年入選愛思唯爾(2014-2017)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重點項目和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國家重大研究計劃納米科技專項課題等。2018年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0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08年獲江蘇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獲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梁樹權基礎研究獎》。現任分析化學學科主流期刊Analyst副主編。
滕超教授:2007年和2012年分別於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理學學士、高分子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高分子物理以及高分子鏈在納米尺度受限行為的研究。2012年北京大學博士後,之後留任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任副研究員,2019年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任特聘教授。主要從事平板顯示及半導體領域電子材料與微納米材料研究,開發的電子材料如微米邊框間隔物及聚醯亞胺取向劑材料。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低介電耐溫薄膜材料研發;2)半導體用光敏型聚醯亞胺材料研發;3)功能性納米材料研究。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癌症突破
智慧之光
熱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