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yl物種說】今日--紅胸啄花鳥(Fire-breasted Flowerpecker)

2021-02-28 rlyl的自然世界

rlyl陪你每天認識一個新物種

(總第419篇)

好好學習  天天想上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啄花鳥科 Dicaeidae

屬:啄花鳥屬 Dicaeum

種:紅胸啄花鳥 D. ignipectus (Blyth, 1843)

物種概述 Summary

中文名:紅胸啄花鳥(拼音:hóng xiōng zhuó huā niǎo);

英文名:Fire-breasted Flowerpecker;

學名:Dicaeum ignipectus。

紅胸啄花鳥,是啄花鳥屬中最小的一種,也是印度最小的鳥。一般棲息於開闊的村莊、田野、山丘、山谷等次生闊葉林、或溪邊樹叢間以及有時在原始森林的中下層也能見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和不丹。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紅胸啄花鳥雛鳥

體長:全長7釐米

體重:7-9克

繁殖:每巢產卵2-3枚

分布:亞洲東南部

外形特徵 Description

紅胸啄花鳥全長7釐米;重量7-9克。 雄鳥:上體閃輝深綠藍色,下體皮黃,胸具猩紅色的塊斑,一道狹窄的黑色縱紋沿腹部而下。 雌鳥:下體深橄欖。

生態習性 Ecological Habit

紅胸啄花鳥棲息地包括亞熱帶或熱帶的溼潤低地林、亞熱帶或熱帶的旱林、亞熱帶或熱帶的高海拔疏灌叢、耕地、種植園和亞熱帶或熱帶的溼潤山地林。一般棲息於開闊的村莊、田野、山丘、山谷等次生闊葉林、或溪邊樹叢間以及有時在原始森林的中下層也能見到。


▲紅胸啄花鳥進食

生長繁殖 Growth and Breed

紅胸啄花鳥繁殖季節在6-7月份,每巢產卵2-3枚,由雌雄輪流孵化。

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

紅胸啄花鳥分布於不丹、寮國、中國大陸、越南、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臺灣、馬來西亞、尼泊爾和柬埔寨。

亞種與分類 Subspecies and Taxonomy

1、紅胸啄花鳥臺灣亞種(學名:Dicaeum ignipectus formosum),是臺灣的特有物種。分布於臺灣本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臺灣阿里山。

2、紅胸啄花鳥指名亞種(學名:Dicaeum ignipectus ignipectu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和不丹。


▲雄性紅胸啄花鳥

知識 Knowledge

紅胸啄花鳥學名:Dicaeum ignipectus,由英國動物學家-愛德華·布萊思(Edward Blyth)於1843年命名。

紅胸啄花鳥的英文介紹 Introduction

The fire-breasted flowerpecker (Dicaeum ignipectus) is a species of bird in the Dicaeidae family found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Like other flowerpeckers, this tiny bird feeds on fruit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persal of fruiting plants. Unlike many other species in the genus, this species has marked sexual dimorphism with the male having contrasting upper and lower parts with a distinctive bright orange breast patch. The female is dull coloured.

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們無知的像個孩子.

📖延伸閱讀

慄腹文鳥(Tricoloured Munia)

綠闊嘴鳥(Green broadbill)

【rlyl物種說】作為《rlyl的自然世界》常設專欄,每天將為你詳細介紹一個動物物種!希望在這裡,你能收穫到知識和快樂

From:動物世界

Editor:rlyl


相關焦點

  • 【rlyl物種說】今日--紅胸田雞(Ruddy-breasted Crake)
    ▲紅胸田雞,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鶴形目 Gruiformes科:秧雞科 Rallidae屬:田雞屬 Porzana種:紅胸田雞 P. fusca
  • 自然觀察丨紅胸啄花鳥的嗜好
    冬季裡的紅胸啄花鳥悠然自得,「嘚嘚嘚」地唱著歌在高高的枝頭穿梭。它們體型小巧,不是觀鳥的人根本不會注意。紅胸啄花鳥喜歡在那裡,陪伴著它們愛吃的桑寄生果實。冬天裡它們的食性變得如此單一,甚至可以用「嗜好」一詞來形容。桑寄生是一種寄生在桑科、山茶科等植物上的常綠灌木,夏季開花,秋季結果,入冬成熟,就像是專門為紅胸啄花鳥預備的一樣。
  • 「加新」33種,2020年第二屆轎子山鳥類調查活動完美落幕
    「長江之滇」隊獲得優勝獎  圖:王文婷173種的成績,讓預測獎爭奪激烈。最終,有3個隊伍獲得了預測獎,分別是曙紅朱雀(預測166種)、深愛鳥坑(預測166種)、飛鴻踏雪(預測180種)。Grey-breasted Prinia92920純色山鷦鶯Plain Prinia93927斑胸鉤嘴鶥Black-streaked  Scimitar Babbler94929棕頸鉤嘴鶥Streak-breasted  Scimitar Babbler95942紅頭穗鶥Rufous-capped Babbler96951褐脅雀鶥Rusty-capped Fulvetta
  • 【rlyl物種說】今日--紅腹角雉(Temminck's tragopan)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雞形目 Galliformes科:雉科 Phasianidae屬:角雉屬 Tragopan種:此外,在它的項下還生有一塊圖案奇特的肉裙,色彩絢麗而富於變幻,兩邊分別有八個鑲著白邊的鮮紅色斑塊,中間在黑色的襯底上散布著許多天藍色的斑點,有人說這些斑點很象草書的「壽」字,所以又稱它為「壽雞」,視為長壽和好運的象徵。它的臉頰裸出,露出天藍色的皮膚,周緣圍著一圈桔黃色的羽毛。頭、頸的後部和上胸為橙紅色,尾羽為棕黃色,雜有黑色的蟲蠹狀斑,並具有黑色的橫斑和端斑。
  • 【rlyl物種說】今日--霍加狓(Okapi)
    Animalia門: 脊椎動物門 Chordata綱: 哺乳綱 Mammalia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科: 長頸鹿科 Giraffidae屬: 霍加狓屬 Okapia種:後來亨利·莫頓·史丹利到那裡去探險時當地人報導說在密林中有與史丹利帶來的馬類似的動物。當時有許多人猜測這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有人甚至稱它為「非洲獨角獸」。當時英國在烏幹達的總督哈裡·約翰斯頓爵士看到了一些這些動物的足跡,他就已經發現這些足跡不是住在森林裡的馬的足跡,而是偶蹄動物的足跡。直到1900年倫敦動物學學會才獲得了一些當地人獵取的霍加狓皮毛。
  • 【rlyl物種說】今日--白眉鶇(Eyebrowed Thrush)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科:鶇科 Turdidae屬:鶇屬 Turdus種:白眉鶇背和頭頸部呈灰褐色,眼部周圍有白色眉紋,虹膜褐色,喙黃色,喙端黑色,胸和脅為橙色,腹部白色,腳黃棕色。成年雄鳥和雌鳥外形大致相同,但幼鳥背部為棕褐色。
  • 【rlyl物種說】今日--白腹鶇(Pale Thrush)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科:鶇科 Turdidae屬:鶇屬 Turdus種:雄鳥頭及喉藍灰色,胸及脅部灰褐色,上背為淺棕色。飛羽淺棕色,尾羽暗灰色,腹部及尾羽端外側為白色帶,外層兩尾羽白色帶較寬,翼襯灰或白色。雌鳥外型類似雄鳥,但顏色更為暗淡,頭部褐色,喉白且生有細紋。虹膜為褐色。其與白眉鶇和褐頭鶇外形相似,主要區別在於白腹鶇缺少淺色眉紋。
  • 【rlyl物種說】今日--紅腳鰹鳥(Red footed booby)
    紅腳鰹鳥 S. sula        (Linnaeus, 1766)分布: 太平洋、印度洋熱帶海島紅腳鰹鳥,是鰹鳥科下的一種大型海鳥。善於飛行,但在起飛及降落時卻並不靈活。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及澳洲等溫帶及熱帶地區附近的海島上。紅腳鰹鳥也是潛水高手。一旦發現獵物後即收翅及高速直插水中捕食獵物,主食魚類及魷魚等。
  • 【rlyl物種說】今日--紅吼猴(Colombian red howler monkey)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哺乳動物綱 Mammalia目:靈長目 Primates科:蜘蛛猴科 Atelidae屬:吼猴屬 Alouatta種:紅吼猴 A. seniculus ( Linnaeus, 1766 )
  • 【rlyl物種說】今日--大白鷺(Great egret)
    ▲大白鷺頭部特寫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鸛形目 Ciconiiformes科:鷺科 Ardeidae屬:鷺屬 Ardea種:白鷺屬中最大,白色,繁殖期間背部有飾羽;黑腳,黑腿,腿上部份帶綠或紅;細長黃喙,繁殖期間全部或部份會變成黑色;叫聲-於繁殖巢群中發出呱呱叫聲。生態習性 Ecological Habit大白鷺各種溼地,內陸和沿海,喜棲息在稻田、河岸、沙灘、泥灘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出現。在黎明和黃昏覓食,主要吃魚、蛇、兩棲動物、昆蟲和甲殼類動物。
  • 【rlyl物種說】今日--灰斑鴴(Grey plover)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鴴形目 Charadriiformes科:鴴科 Charadriidae屬:斑鴴屬 Pluvialis種:額白色或灰白色;頭頂淡黑褐至黑褐色,羽端淺白;後頸灰褐;背、腰淺黑褐至黑褐色,羽端白色;尾上覆羽和尾羽白色具黑褐色橫斑;尾上覆羽橫斑較疏,尾羽橫斑較密;兩翅黑色;部分標本內側數枚初級飛羽具窄的白色端緣和外翈;兩翅覆羽黑褐色具暗色纖細的羽幹紋,端部白色至灰白色;眉紋灰白色;頦、喉白色,下喉、胸部密布淺褐色斑點和縱紋;下胸、腹、兩肋和尾下覆羽純白。腋羽黑色。
  • 【rlyl物種說】今日--中美貘(Baird's tapir)
    ▲中美貘頭部特寫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哺乳綱 Mammalia目:奇蹄目 Perissodactyla科:貘科 Tapiridae屬:貘屬 Tapirus種:🔎🐾它的兄弟(點擊查看):【rlyl物種說】山貘(Mountain tapir)【rlyl物種說】作為《rlyl的自然世界》常設專欄,每天將為你詳細介紹一個動物物種!
  • 【rlyl物種說】今日--太平洋鯡(Pacific herring)
    ▲太平洋鯡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目:鯡形目 Clupeiformes科:鯡科 Clupeidae屬:鯡屬 Clupea種:
  • 【rlyl物種說】今日--巖鴴(Mountain plover)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鴴形目 Charadriiformes科:鴴科 Charadriidae屬:鴴屬 Charadrius種:🔎🐾延伸閱讀:太平洋金斑鴴(Pacific golden plover)劍鴴(Common ringed plover)【rlyl物種說】作為《rlyl
  • 【rlyl物種說】今日--縞獴(Banded mongoose)
    ▲縞獴交配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哺乳綱 Mammalia目:食肉目 Carnivora科:獴科 Herpestidae屬:縞獴屬 Mungos種:🔎🐾延伸閱讀:純色獴(Brown-tailed mongoose)雞鼬(European polecat)【rlyl物種說】作為《rlyl的自然世界》常設專欄,每天將為你詳細介紹一個動物物種
  • 【rlyl物種說】今日--革鱗鮨(Sickelfish grouper)
    ▲小群革鱗鮨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目:鱸形目 Perciformes亞目:鱸亞目 Percoidei科:鮨科 Serranidae屬:鱗鮨屬 Dermatolepis種:
  • 【rlyl物種說】今日--黃眉姬鶲(Narcissus Flycatcher)
    ▲雄性黃眉姬鶲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科:鶲科 Muscicapidae屬:姬鶲屬 Ficedula種:🔎🐾延伸閱讀:棕胸藍姬鶲(Snowy-browed Flycatcher)小斑姬鶲(Little Pied Flycatcher)【rlyl物種說
  • 【rlyl物種說】今日--伶鼬(Weasel)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哺乳綱 Mammalia目:食肉目 Carnivora科:鼬科 Mustelidae屬:鼬屬 Mustela種:🔎🐾延伸閱讀:雞鼬(European polecat)黑足鼬(Black footed ferret)【rlyl物種說】作為《rlyl的自然世界》常設專欄,每天將為你詳細介紹一個動物物種
  • 【rlyl物種說】今日--灰麝鼩​(Asian gray shrew)
    灰麝鼩在農田主要以蚯蚓、蠕蟲及其他昆蟲為食,但亦食農作物的種子,如苕種、麥、稻等。雖然個頭不大,但因新陳代謝快,每日的進食量十分可觀。主要為夜間活動,不越冬,善於遊泳,常見母獸為先導,仔獸緊咬母獸尾尖,其他仔獸亦互咬尾尖,成一列「拖駁式」遊過3m以上的溝渠。夏季多在田坎穴居,窩巢簡單,多為稻草或麥稈築成。秋冬季各種草垛下為其良好的棲息環境。 灰麝鼩盜食作物種子、並傳播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