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扎》——完美的書法藝術形式

2021-01-19 聞是藝術

《手扎》——完美的書法藝術形式(原創)

——陝西師範大學 微末

十幾年前,我的拙作《書法原境論》就書法藝術原型這一面曾作過以下的論述:

書法藝術的文本原型:是指點線原型和漢字方塊結構的原型。

書法藝術的人本原型:是指人類心理學上有關書法藝術創造的原型區域。它包括普遍的藝術衝動(集體無意識)和個體特殊意義上的表達(個體無意識),也即對點線及漢字方塊結構這種原型領悟之後的心理學上的表達之原型。

現在的問題是,書法藝術作品的原型又是什麼?如果說從前我所指的原型理念是從書法藝術的「道」或「理」即體上說的,那麼現在當我們面對具體的書法藝術作品時,肯定要從「器」上或「藝術實踐」即「用」上來做工夫。

從這個意義上說,書法藝術作品的文本原型和人本原型將會落在漢字結構本身及對應的人本表達上,而能達到這種人文(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的書法藝術作品,則只能在歷代那些偉大的書法家的《手稿》裡去尋找。

《手稿》也叫《手扎》,這種書寫樣式的出現,不期足涉了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最高語境,它完全是隱在的。文字本身的目的在於表達,而書寫的目的卻在於記錄,人們早期關於審美心理及完全走向藝術欣賞和享受,則多半從上述對漢字的實際使用展開的。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也即由實用到非實用的藝術演變中,漢字本身所承載的功能,在人為的意識(審美)的取向中,越來遠離原來的目標,而被藝術目的化。這種人為所趨使的藝術心理及藝術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雖然擺脫了「實用」性讓這種藝術變得更為純粹,但同時卻從另外一方面嚴重破壞了這種本來極具極高藝術品質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也違逆了人本原型和文本原型這種自在合拍的藝術原境。

人本原型和文本原型的自然合一,是書法藝術最理想的境界。它像一面鏡子,兩者是對應的,彼此都能在各自的裡面找到對方的影子。如果出現落差,其藝術性將會被耗損。也就是說忽視這種落差而強性創造的藝術作品,將因此而喪失其人文精神。

從現有的資料顯示,由手扎這種審美形式轉移到書寫他人文字(詩文)這種形式,再賣給鹽商,一般認為在明文徵明和祝枝山之後,但也有資料證實,宋米芾時代吳琚是最早書寫他人文句,把先早的案牘賞玩變為懸掛審美的。但無論怎麼去驗實這兩種審美轉換起於何端,它卻由此徹底顛覆了人們的審美習慣和書寫者對書寫這種形式的心理慣性。從王羲之的《蘭亭序》、《姨母貼》、《得示、二謝》諸本到唐顏真卿《祭侄文稿》、《爭座位》;宋蘇東坡的《寒食貼》、米芾《糧院貼》等歷代流傳下來的經典手稿,它們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是:①作者書寫自行文字;②案牘之作。一切書寫情形,都是自然而然的,除了那些特定的文義和當時的情境外,就是滿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圈圈點點、絕妙無端的書寫墨跡。他們可能永遠不去想,這些東西是否能流轉下去,是否被後人視為典範,是否千百年來一直被後人景仰和宣說。

《手扎》是最完美的書法藝術形式,因為它達到了人本和文本原型(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它自始至終都圍繞著人文和文本的自然表達,而天然地順從它的內在律動。一切有意為之或人為的二次創作都將改變其原來的初衷,使我們的意願在別處得到滿足。這是荒誕的,也是尷尬的。如果王羲之的《蘭亭序》再被重寫一遍;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二手貨,那將是什麼樣子。唐懷素《自敘貼》有幾個版本,除現行的《自敘貼》外,其它幾個版本毫不足觀。這也正像初唐及後來所有《蘭亭序》的臨本,包括褚遂良、諸葛貞、趙模、趙孟等皆不能與原本並相提並論一樣,人們對這些版本的肯定和推崇,都是在二次耗損的情況下相對認允的,是次一級的審美寬容。

王羲之《蘭亭序》已經存世一千多年了,人類對它的接受和認同從未停止過,它的文本已被作為最高的典範(當然也包括內容),而人本也同樣得到肯定。儘管這種最高的書法藝術形式並沒有作為吾人審美主流的樣式保持至今,但後人一直都企圖在以那樣的人本理想去契合對應的人本呼應。書法藝術自手扎形式過渡到懸掛式形式而進行遠距離審美,實際上是讓審美心理從實用游離之後,再次移接到後者中來,然而這是艱難的,也是錯位的,前者是由「心」傳遞出來的,後者是「藝」開出來的;前者是心靈最真切的體現,後者則是由藝術而藝術,是純粹的視覺打動,與作者本人生命的對應體現並無絕對鏡像。

最後,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千百年後,我們的後人當看到我們當下這些非自身土壤而嫁接留下來的所謂的藝術作品時,是否也會寬容?

微末,原名沈蘭榮,曾用名沈度。1964年出生於漢陰,與北大三沈(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同宗。現供職於陝西師範大學,文化學者,國家一級美術師,長安大學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兼職教授。著有《書法原境論》(國際華文出版社)、《微末書法精品選》(榮寶齋)、《新楷書千字文》(商務印書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體勢」是書法藝術形式的表現
    書法論標舉相反相成的陰陽之道,雖然陰陽五行說原屬自然哲學,可是在書法論中人們己經運用陰陽的對立統一和五行的相剋相生辯證地闡釋了藝術的造型問題。「鱗羽參差」一法以「無使齊平」為要,力求以重疊交錯的豐富層次克服造型的單調平板。「峰巒起伏」之法中「殺筆亦須存結」一語頗為精闢。「殺筆」,即收煞之筆,「存結」指留存餘勢。張懷瓘要求作書者筆止而勢不盡,創造出包蘊無窮髮人遐想的意象。
  • 書法藝術必須是寫字的,又必須是講究形式、技法的
    「書法是以書寫文字的方法來進行藝術創作的,不寫字無以為『書』,這是一;糊塗亂抹則無以稱『法』,這是二。所以,書法藝術必須是寫字的,又必須是講究形式、技法的。」書法之創新,固當講求技法、形式,然不論風格之如何變態千萬,皆必以書寫漢字為基礎。書法與漢字之關係,若毛與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當代中國文化,書法藝術,書法時代精神
    本文乃作者馬大哈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書法是一定時代人在一定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下的創造,書者自覺也好,不自覺也好,必然體現一定的時代精神。當今,書法除為實用外,已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許多書家有了把握時代精神的強烈願望,有了尋求時代價值的自覺。
  • 書法成為純藝術,形式與內容誰更重要?詩詞名言警句還可以寫嗎
    時代在變化,作為伴隨人類審美的藝術也應該發生變化,這是毋庸置疑的。書法發展到今天,可以說幾乎失去了實用功能(記錄信息的功用)而發展為純粹的藝術形式,今天書法的意義在於人們精神生活寄託的一部分,陶冶人們的情操,作為蘊含中華文化基因的書法藝術,給人們帶來了精神享受。
  • 組合字書法藝術與欣賞
    組合字書法藝術欣賞組合書法字組合書法字是把多個字、成語、詞組或者一個短語的每個字用書法藝術形式組合成一個字態的書法藝術。
  • 剛健秀挺·神韻雅逸—品讀翟保雪的書法藝術
    中國書法歷經數千年的傳承發展,在中華文明中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書法藝術注重表現字外的境界,更注重於表現內心世界,體現著書家的才情、功力、學問、修養。在當代書壇,翟保雪先生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家,對書法有著獨到的見解,他的書法是久為人們所熟悉所喜愛的。
  • 義大利學者研究中國書法與藝術
    原創 Uni-Italia 留意風向標歐洲研究理事會網站和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網站消息,由博洛尼亞大學口譯和翻譯系研究員阿德裡亞娜·伊齊牽頭的一項關於「中國書法與藝術、傳統與轉型
  • 李圯書法藝術的寫意性
    李圯先生李圯書法藝術的寫意性文/墨樹1大凡評價藝術作品無不從作品的立意、創意、寫意幾個方面來評頭論足。書法藝術當然也不例外。他以傳統藝術的精華為學習楷模,「師古人意而非古人跡」,並不追求表面的筆墨形式,而是直指中國書法的核心,創作出沿襲中國書法精髓的道以有道,隨性自然的書法作品,形成了自己的書法審美思想基礎。李圯先生常說:「書法創作具有很強的寫意性。書法創作就像寫作一樣要「有感而發」,不是無病呻吟。
  • 書法是家風的最美風景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先睹記
    入口處非常醒目的這八個字,顯然在告訴人們,「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是一處有主題的藝術空間,尤其是「家風」二字,一下就調動了人們的興趣,拉近了與參觀者的距離。家風與書法的組合,正是「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的特色。受呂建德夫婦邀請,我得以愉快地先睹了藝術陳列館的真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玄關兩側的書法作品。趨近觀看,在右側懸掛的是王學仲、沈鵬、歐陽中石、權希軍、李鐸五位先生的題贊。「剛柔相濟,遒麗天成。」「遒麗灑脫,風格清新。」
  • 吳昌碩的書法藝術
    吳昌碩的書法,呈現出強烈的個人風貌。通過長期、廣泛、深入地吸收傳統,經變匯通融,形成了格古韻新、別開生面的審美形態。如鄒濤所論,吳昌碩書法「以石鼓文化出己意,並以石鼓筆法作行草,圓渾如古鐵,鬱勃似盤蠖,為篆書、行書開出新境,再與篆刻結合,相輔相成,互為刀筆,氣勢奪人,力能扛鼎」。
  • 「書法作品的形式與製作」硬筆書法講座本周日開講
    為提高厚街硬筆書法協會會員的硬筆書法創作水平,培養該鎮廣大書法愛好者的書法素養,擴大硬筆書法的影響力,豐富該鎮的文化氛圍及市民的文化素養,11月22日上午10:00,由厚街硬筆書法協會主辦的「書法作品的形式與製作」硬筆書法專題講座將在鰲臺書院舉行,喜愛硬筆書法的市民不要錯過。
  • 高金平:書法藝術的核心境界是「明字理」
    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而書法藝術的核心是什麼呢?不久前,我與外交學院一位教授談起書法藝術,他講了一段話非常到位。書法,顧名思義是書寫之道,是書寫文章詩文的基礎,文以載道,如果書法能夠很好地把文字的函義用線條美的形式呈現出來,便是書法之道。那麼,這樣做的前提就是要「明字理」。
  • 王學德及其書法藝術
    中華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它以獨特的筆墨形式,用點與線構成的藝術語言,向人們展示著中國漢字結構形式的形體美和中華文化深層內涵的深刻意蘊美。大凡有成就的書家,無不對中華書法藝術的深層文化內涵深刻領會,並與自己的文化藝術風格相互融會貫通,以更加獨到的藝術風格,憑藉筆墨的盡情揮灑,以展示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
  • 劉志榮書法藝術欣賞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軟筆書法九級、中國美術學院軟筆書法九級、陝西省書畫藝術研究院理事、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會員、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寶雞書會副會長、寶雞市職工文聯書法家協會理事、寶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寶雞市炎帝周秦文化研究會會員、寶雞市詩詞學會會員。
  • 當代女書法家周慧珺,書法寫出藝術美!網友:當代女書法第一人!
    ,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漢字寫出了書法藝術美,而且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書法愛好者,比如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女書法家叫周慧珺,她的書法就寫出了藝術美。
  • 淺談:王鐸書法藝術特徵及審美思想
    憑藉這種高超筆法技藝書寫出搖曳多姿、變化萬端的線條形態.形成急緩有度、收放自如的轉、側、折、扭等多變筆法,加上欹側多姿的筆勢,律動迥異的線性變化,勢必產生振蕩起伏、雄強壯美的書法藝術效果。以上兩者所論的「一筆書」與王鐸的書法藝術實踐有著較大的差別。「醉素」的《自敘帖》,縱不過28.3 釐米,筆畫連屬最多的一行不過八個字。王鐸的狂草立軸動輒二米以上,「一筆」書寫多達十幾個字,有時一行二十餘字,僅略有一斷筆處,最令人驚訝的不僅僅是文字數量上的比較,關鍵是王鐸憑藉高超的藝術技法和過人的膽識,一根線條連續盤桓縱橫,構築出動人心魄的藝術幻妙境界。
  • 中和 頓悟 自然:儒釋道思想影響下的中國書法、繪畫藝術
    在中國畫的花鳥繪畫中所表現的大自然風物的生命狀態,都是儒家所倡導的人與自然完美和諧的審美觀點在繪畫中的映射。在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雍容典雅的青綠風格的山水畫中,我們也看到畫家們所構建的清明淡遠的畫境,其延續了古代人物畫的審美標準,採用了精緻的藝術手法表現平和雅致的儒家審美觀點。
  • 走進書法 書法藝術的氣與韻
    「氣、韻」,這雖是形而上的聯想的虛境,似乎與書法創作並無關聯,其實不然,氣是書法藝術主體審美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本源。這實際上是直接涉及到書法的創作問題,涉及到書法主體與書法客體的關係問題和對書法藝術的認識問題。
  • 王明九先生的書法藝術
    由天津市問津書院主辦的這次會議,圍繞王明九先生的書法藝術、書法理論、書法史著、生平行事等展開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王明九先生的書法藝術廣取博採,熔鑄古今,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他的書法理論研究更是為弘揚津沽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與會的專家學者對王明九先生的書法藝術和學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王明九(1913—2001),原名王旭堂,號明九,筆名王象。室名海晏樓。
  • 孫墨禪書法藝術欣賞
    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德和軒書畫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名家書法工作室書法家,現居北京。,便特邀我去部隊進行書法藝術交流,為戰士們講學。他為人謙誠樸實,雍容大度,且注重將做人的品格很自然地滲入其書,將內在的氣質因素在書法創作中顯現出來,使其書法作品既凝重沉穩,又自然率意,絕無狂傲火爆之霸氣;他善於將自己的心語融匯在自己的作品中,不主張老是書寫唐詩宋詞,大多寫自己的感悟,使書法形式和內容相得益彰;他師古而不泥古,注重在學習、思考中決定自己的書法審美取向;他在創作中注重寫情趣、寫意境,作品中具有很濃的韻味和很深的文化內涵,呈現出優美如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