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老人住鄰家30年,幹活不要工錢,鄰居家大嫂:我給他養老送終

2020-12-26 阿森侃史

引言

僻巷鄰家少,茅簷喜並居。蒸梨常共灶,澆薤亦同渠。傳屐朝尋藥,分燈夜讀書。雖然在城市,還得似樵漁。——於鵠《題鄰居》

隨著城市的發展,鄰裡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了。不過城市的人來自四面八方,大家都相互不認識,認識需要緣分需要時機,鄰裡關係會很淡、甚至被忽略,但這也是一個。但在農村由於圈子比較小,一出門,碰到的都是熟人,平時和鄰居更是往來親密,彼此之間仍維持有很好的關係,誰家少個東西,就先從另一家拿去;誰家需要幫忙,另一家總會伸出援手;誰家有好吃的,也會分享給另一家。像當年那位單身老人,住鄰家30年,與鄰居親如一家人,不分你我,那份暖暖的人間真情,讓旁人看著都窩心。甚至這位鄰居家大嫂還表示:我給他養老送終。

暖心的鄰裡之情

故事發生在河南省西峽縣的一個偏遠山村,曾有一位大爺姓張,因無兒無女就一個人生活,日子過得貧寒,就算房屋壞了,也沒錢修理。之後有一個姓曾的女性,當時她剛嫁人,分到了三間土瓦房,張大爺知道後就問曾大姐的丈夫,能不能為自己提供一間房子,讓他居住。這兩口也是個熱心腸,且考慮到還沒有孩子,就答應讓張大爺搬進來住。

上世紀九十年代,張大爺還比較年輕,50來歲,處於壯年的他胃口比較好,而曾大姐兩口子當時有8000元高息貸款,張大爺的到來,給他們造成了一筆不小的負擔。不過兩口子沒有怨言,努力了幾年,把貸款連本帶利的還完,一共還了大約15000元,之後他們生下了第二個孩子,經濟更加的拮据。

張大爺人很勤快,會出去找活幹,當年一天能賺3元,據曾大姐後來反映,張大爺一出去幹活也沒空手而歸過,且勸他們多種點香菇,因為當時他們村上生活條件都很差,大家都在種植木耳,種植香菇的卻很少。由此可見,張大爺是一個挺會謀生的人。

漸漸親如一家人

在張大爺的建議下,曾大姐兩口子除去種植木耳,還多種了香菇,收入因此慢慢好轉。此時的張大爺就沒去給別人幹活了,當然他也沒閒著,改成了幫曾大姐種香菇和帶孩子。

家裡有了一位勤勞的老人,曾大姐兩口子的日子也更加的熱鬧和安穩,走出去,人家根本就不知道他是一個單身老人,還以為他有有兒有女,有親孫兒孫女抱呢!實際上,曾大姐的孩子也早已把張大爺當成了自己的爺爺,上學回家都會問他一句:「爺,你咋樣?」

張大爺就這麼和曾大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親如一家人。時間不知不覺過去,村裡慢慢也鋪了路,加上他們都勤勞本分,經營起了農家賓館,經濟條件越發寬裕,日子也越過越好了。不過張大爺也漸漸老了,身體大不如從前,兩年前他因不舒服住了院。曾大姐在忙碌之餘就過去照顧張大爺,把他當父親一樣的孝順。

生活在一起30餘年

如今張大爺82歲,上了歲數幹不了活了,沒事會到景區涼亭裡坐一坐,抽上幾鍋旱菸,和村上的其他老人聊聊天,給遊客指指路。而他和曾大嫂一家生活在一起已有30餘年,早已經變成了一家人。雖當初曾大姐留張大爺下來住是因為還沒有孩子,房間也是空著,但多年來早培養起了一份責任和情感,即便有了兩個孩子,也不會再讓張大爺離開。

為此曾大姐表示,以前張大爺給她幹什麼活都不要工錢,雖張大爺和她沒有血緣關係,但也跟自家的一樣親。平時張大爺一直給她帶孩子,就算他不能再幫忙,以後也不會少他一碗飯,新房蓋起了照樣留給他一間。

鄉裡幹部看到張大爺老了,曾動員張大爺到養老院養老,可如果人間有情,沒有哪一個老人願去養老院。所以張大爺表示:「我有家,過得挺好的,不用麻煩政府。」曾大姐也公開說過,張大爺儘管在她家住著,老了,她會給他養老送終。

結語

孤寡老人是弱勢群體,他們出於種種原因無兒無女,或沒能得到孩子的養育,老無所依是一件十分可憐的事。這個世界可以冰冷,也可以很溫暖,就像張大爺和曾大嫂,明明沒有血緣關係,卻因一份親情,而親密如一家人。人生活在這個世界都需要一份愛,當身邊的人有困難的時候,如果可以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這個世界將會更溫柔。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無兒無女的保姆,在僱主家工作16年後,僱主女兒要給她養老送終
    通常先走的那個要幸福,後走的那個如果沒有人照顧他的話,他孤零零的,會很孤獨和無助。現在很多子女都去外地打工,沒辦法在老家守著父母,父母如果只剩一個了的話,那要麼就去養老院;要麼請保姆;要麼找個老伴,否則也沒其他更好的養老辦法了。去養老院,雖說可以得到幫助和照顧,但到底是沒有家的感覺了,所以有的老人會不願意去。
  • 五個單身女買豪宅抱團養老,開啟養老新模式!
    據統計,中國從上世紀90 年代開始,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就在加速,養老就成了人們和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據預測,到2040年65歲的老人佔人口總數的比例超過20%,高齡老人正以5%的速度遞增。很可怕的,有木有?那時我將步入耄耋之年。俗話說,關心則亂,什麼樣的養老方式最好呢?
  • 周冬雨爺爺:重男輕女兒子卻英年早逝,孫女周冬雨願為他養老送終
    而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周冬雨的爺爺,他本身有些重男輕女,卻偏偏兒子英年早逝,讓他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還好孫女願為他養老送終,讓他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周爺爺重男輕女,兒子卻英年早逝】1992年,周冬雨出生在石家莊。
  • 啃老又升級了,子女不結婚不生孩子給你養老送終能接受嗎?
    自從我家搬進了號稱土豪扎堆的新小區後,我還自豪了一陣子,不過很快,我的虛榮心就被鄰居打敗了。我家樓下樓下,都是新婚的小夫妻,他們的新房都是父母幫著買的,父母不但給買房,連裝修都親自上陣,只有在完工入住時,小倆口才現身。
  • 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為何還要下地幹活?我見過最好的答案,太現實
    土地是生命,不幹活難受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長輩,明明子女在城裡有房子,接他們去城裡生活,但他們就是不願意。以前我奶奶就是,二伯在城裡有房子有工作,接她去住,她只願意住幾天就回來了,說是住不慣,還是喜歡農村的生活。
  • 積蓄都給了兒子,晚年還有臉面找女兒送終嗎?6旬老人的話太理智
    很多時候重男輕女在生活細節上難以發現,但是如果當老人要平分自己的積蓄時,就很明顯地發現了。老人也不是說重男輕女就一直是愛護著自己的兒子,在一些小節上還是偏袒女兒的,但是如果在家庭的大事上,很多時候都是照顧自己的兒子的。那麼人都會老,當老人到了晚年需要養老的時候,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自己的兒子,那麼還有臉面去找女兒幫養老送終嗎?
  • 為討工錢,77歲老人遭79歲老人刺傷,心臟病發作死亡
    79歲的老人張某向77歲的老人孫松(化名)討要工資,在和張某發生爭執後,張某用水果刀捅了孫松的臉和肩膀。由於心臟病急性發作,孫松被送往醫院搶救。2020年12月,張某因故意傷害罪被判刑10年。79歲的張某家住遼寧省鞍山市海城。
  • 「我管了爹30多年,爹要分房子了你來要財產」「爹給你造的房子」
    大兒子的房子造好後,大兒媳請婆婆來家裡住,但是婆婆提出要跟公公住一起,大兒媳覺得如果兩個老人都住她家,那她虧了,所以就沒同意,必須要小叔子老父親,他們家管老母親。 因為大兒媳只接納一個老人,所以老母親也沒去大兒子家住,兩老都住在了小兒子家,一住就是30多年,幾年前老母親過世了,兄弟倆本沒多少交集,可小兒子家裡要拆遷,老父親極有可能分到房子,大兒子夫妻倆就又提出了兄弟倆輪流贍養老父親。
  • 一位78歲老人的感悟:對女婿好,是我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事
    從那以後他就經常來我家幫忙幹活,我發現他幹活勤勤懇懇,從來不偷懶,而且還肯動腦子,平時我要兩個小時做完的事兒,他能想到更好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慢慢的我對這個小夥子的好感越來越高,我就跟老伴兒商量著不要彩禮,只要女兒喜歡,就嫁吧。老伴兒同意後,我問小夥子:「以後你想要種地,還是想創業?」
  • 8旬奶奶把「光棍兒」託付鄰居照顧,結果伺候了20年,啥情況
    近日在媒體上看到一篇報導說,農村一對老夫妻為一句應承話,照顧鄰家癱瘓大哥20年的事跡,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農村人太厚道了。看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事情的主人公就是這對老夫妻,大叔叫王戰友,大娘叫張秀梅,兩人分別都是75歲和71歲的老人了。記者見到他們時,他們剛下地幹活回來,大叔放下農具洗把臉就趕緊給癱瘓在床的病人按摩,活動身子。
  • 送終、奔喪、託家事,感受老人臨終前的不舍與無奈
    按照傳統葬禮習俗,老人去世前,大致要經歷送終、奔喪、託家事三大環節。有些老人走得急,親友沒來得及送終就撒手人寰了,這樣很容易給子女留下「未能給老人送終」的終生遺憾。那麼,為老人送終,直系親屬奔喪,託家事,分別代指哪些事情呢?
  • 《愛爬窗的鄰居》完整版&韓漫 從未談過戀愛的男主與鄰家三姐妹故事
    《鄰居的逆襲》又名《鄰家三姐妹》《窗外芳鄰》,泰燮與鄰家三姐妹做了二十年的鄰居了, 只有一窗之隔的他們從窗戶爬來爬去。作為單身的泰燮經常在他們家蹭飯。有一天泰燮犯了錯誤晚上給娜乙買了草莓蛋糕作為道歉,泰燮拉開沒鎖的窗戶發現了閔娜乙的秘密,這讓閔娜乙內心徹底的爆發了。
  • 退休老人的自述:晚年只想自己一個人過,這些養老方式我不接受
    導語:都說養兒防老,人這一輩子忙忙碌碌養育子女就為了到了晚年子女能給自己養老,但是到了晚年子女的養老方式老人真的可以接受嗎?子女成家之後對於自己的父母就很少有時間去顧及被忽略的老人晚年過得很苦。我從小就在農村長大很少去城裡我老伴去世之後我兒子們怕我一個人照顧不好自己就想把我接去城裡住為了公平兩個兒子決定讓我輪流去他們家住,剛開始我是怎麼都不同意搬去住的,但是在兩個兒子的勸說下我還是決定搬去,但是搬去兒子家的一個星期我就後悔了我習慣了農村的生活,根本就住不慣城市。
  • 一位六十八歲老人的悔悟,請永遠不要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自己兒子
    一位六十八歲老人的悔悟,請永遠不要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自己兒子  這位張大爺經常口中給大家念叨的是千萬不要學他,為了兒子他把自己一生的積蓄交給了兒子指望兒女給他養老,把自己的晚年也託付給兒子,這樣真的大錯特錯
  • 人間真情:三代人接力29年養保姆至108歲
    資料圖片由中國文明網瀋陽站提供她一生未嫁,卻不缺少家的溫暖;她無兒無女,但老病床前從未少過照料的人……60年前,49歲的趙湘南與萬家結緣,作為保姆帶大了家中5個兒女;30年前,79歲的她孤苦無依,萬家人又把她接回家,當親人悉心照顧;108歲的她病臥在床,萬家老夫妻雖相繼過世,但他們的孩子仍對老人倍加呵護,不離不棄,直至老人離世。
  • "等疫情結束,給老人安置一個家,如果她不願意走,那我就為她養老送...
    宋敏此前也曾多次為老人尋親,始終無人「認領」。後來又聯繫鎮政府民政辦,把她送到福利院,可是老人呆不慣,沒住兩天就偷跑了出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烏拉特後旗全城戒嚴,居民足不出戶,小區門口24小時有人巡查、值班、測體溫,這位流浪老人一時沒有了著落。
  • 武漢一女子為報恩住鄰居家照顧老人一個月
    武漢一女子為報恩住鄰居家照顧老人一個月
  • 哥哥去世後他跟嫂子搭夥,很拼很辛苦,5年過來嫂子卻這樣評價
    每次王兆義離開家門外出幹活,嫂子都會送出大門,用揮手的方式示意王兆義平安歸來,這個習慣,一年四季如此,更是5年未變。王兆義嫂子說,5年前小叔子急火攻心倒下,身邊就我這麼一個親人,我不能看著他就這麼完了。
  • 小姑子插手哥哥家的事情,挑撥哥嫂的關係,大嫂的話讓她無地自容
    我爸還買了4個鋪面給我哥我弟,我大嫂因為我爸對錢的分配一直對他有意見。我因為離婚的關係,我爸讓我在別墅裡住過一段時間(不想我一個人胡思亂想),那會我還幫他們看孩子。他們有些怨我沒把孩子帶好或者在別墅住影響到他們,後來我就搬回自己的房子住了。
  • 5位單身姐姐合買520㎡老宅,抱團養老:她們的50歲讓90後都酸了
    前段時間《夢想改造家》播出了一期「五位單身姐姐的養老之家」,看完我真的酸了!這簡直就是我夢想中的退休生活! 天井小院是全屋我最喜歡的一處! 看完,我只想和姐姐做閨蜜! 太想去住了!哪怕只有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