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1300多萬平方公裡,盡為俄國之土,為何中國不取之?

2020-12-12 浦江史地

西伯利亞地處北亞。

東部是東西伯利亞山地,中部是中西伯利亞高原,西部是西伯利亞平原。

幅員遼闊,西伯利亞地區佔整個亞洲大陸面積的三分之一。

這裡擁有豐富的煤炭、石油以及油氣資源,還有廣袤的森林資源,堪稱為富饒之地,

西伯利亞地區一開始並不是沙俄的領土。

究竟沙俄對西伯利亞做了什麼?將1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徹底納入囊中。

西伯利亞儲藏著世界各國羨慕的各種資源,這裡有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貝加爾湖,淡水儲量有2.36萬公裡。

僅僅秋明州的油田遠景儲存量就達到了600億噸,

西伯利亞探明的煤炭資源佔有率為俄國的70%。

西比利亞地區擁有很多待開發的黑鈣土和褐鈣土土地資源,幾乎擁有全世界上已經發現的一切礦物資源,鐵、銅、鋁、錫等的儲量尤為豐富。

而中國只能望之興嘆?

01鷹頭向東

在沙俄侵佔之前,西伯利亞地區生活著幾十個民族。

西伯利亞的名稱源自蒙古語「西波爾」,意思是泥濘的地方。

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但始終臣服於蒙古人的金帳汗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並採用東羅馬的雙頭鷹為國家標誌。

當時金帳汗國因內訌,分裂出克裡米亞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

蒙古人的實力銳減,俄國開始了大反攻,逐漸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成為獨立國家。

1581年,沙皇先是消滅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又將徵討西伯利亞汗國的任務交給了斯特羅甘諾夫家族。

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召集了哥薩克騎兵,為騎兵提供了大量火藥武器,經過不斷入侵對當地的居民燒殺搶掠,消滅了數萬人的蒙古鐵騎。

當時,西伯利亞汗國的蒙古人經濟軍事力量落後,而且西伯利亞地區的幾個汗國之間彼此都有分歧,內部紛爭不斷,削弱了他們的實力,很難團結一致抵禦沙俄的入侵。而且,蒙古人用血肉之軀對抗子彈火藥無疑是以卵擊石。

終於,俄國將其超過1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其實,俄國東擴西伯利亞,還有很深的地緣政治原因。

當時的俄國遠不如西部的國家強大。

西方,波蘭和立陶宛的聯合,實力逐漸強大起來。

北方,瑞典脫離卡爾馬聯盟獨立後,軍事實力非常強大。

南方,始終橫亙著強敵奧斯曼土耳其。

三面受圍,皆為強國,毫無擴張出路。

加之,國內的封建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的發展,為了進一步獲得生存空間,沙俄只能將擴張的目光轉向西伯利亞。

越過烏拉爾山,就是物產豐富、地域廣闊的西伯利亞。

那裡野生動物豐富,動物皮毛非常容易獲取。

當時一張上等貂皮價值超過了一個普通俄國工人一年的工資。

佔領西伯利亞後,沙皇頒布法律,成年人每年需繳納七個貂皮當作人口稅。

當時,毛皮稅佔據沙俄財政的三分之一,僅僅是哥薩克騎兵的使者獻給俄國貴族的禮物就有2400張上等的珍貴貂皮,這讓俄國的野心更加膨脹,對西伯利亞更加垂涎。

02鐵路先行

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是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局部地區是亞寒帶氣候,非常寒冷,凍土廣布,很難種植糧食。

且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很少有俄羅斯人前往那裡定居。

俄國佔領西伯利亞地區幾百年間,這裡依然人煙稀少。

到了沙俄晚期才開始對其進行開發。

當時俄國國內也有很多人都很關注西伯利亞地區,西伯利亞地區的資源一直被國外資本勢力覬覦。

國外資本的大量湧入讓沙俄政府開始大力開發西伯利亞地區。

19世紀80年代,俄國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時代沙俄的發展急需各種資源。

1897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從東西兩端同時開始修建,這條鐵路東起海參崴西至莫斯科,向南到達中國境內,全程9222公裡。

1916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程竣工,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引起很多國家的擔憂,日本為了阻撓鐵路修建,還選在沙俄政府財政困難的時候開戰。

1904年,沙俄和日本的戰爭中沙俄慘敗,沙俄的發展陷入困境,但是迫於國際形勢和國家發展,沙俄政府多方考慮,最終決定傾舉國之力修完西伯利亞大鐵路。

西伯利亞大鐵路地處西伯利亞地區南部,橫跨歐亞大陸,是舉世矚目的世界工程。

不僅縮短了沙俄東西部之間的路程,有力地促進了東西部文化交流,還為沙俄帝國的外來人員提供了方便的交通工具,吸引了很多外來人員入住西伯利亞,為西伯利亞帶來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隨著交通的便利,西伯利亞地區的城市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很多城市都是沿著鐵路沿線而建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現如今的俄羅斯城市新西伯利亞市。

它是當時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貿易、交通運輸中心和工業中心,人口數量增長很快,

沿線的西伯利亞地區的工業也開始發展起來。

黃金工業和採礦業的發展讓遠遠超出很多人的預料,黃金總產量日趨上升,採煤業、木材加工和冶金業由於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而產生。

西伯利亞大鐵路不僅僅促進了當時西伯利亞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還在其衛國戰爭中為擊敗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為後來蘇聯打敗德國和日本,反法西斯世界戰爭的勝利做出來卓越的貢獻。

03移民之旅

西伯利亞地域寬廣,土地面積佔沙俄總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

為了能夠確保西伯利亞真正屬於自己,沙俄政府對於移民可謂是煞費苦心。

15世紀,沙俄政府將西伯利亞地區作為流放罪犯的首選地區。

在沙俄政府一開始入侵西伯利亞的不久,就開始派人在西伯利亞地區建造城堡,

往那裡遷移軍人、農民,讓他們在那裡居住守土,還有一部分軍人要繼續向東入侵。

1590年,沙俄政府從索利維切戈達縣選了30戶農民遷往西伯利亞。

1600年,喀山的農民被迫遷移到西伯利亞。

沙俄政府開始強迫一些農民遷往西伯利亞。並且承諾分給他們種子、土地、農具,減免賦稅,讓他們在西伯利亞定居。

16世紀末,一些農民陸續逃離西伯利亞,沙俄政府也開始鼓勵農民的遷移,採用一些溫和的手段,比如發放貸款給他們。

西伯利亞地區的勞動力不足,這讓當地政府對於農民的到來非常歡迎。

17世紀中葉,西伯利亞的糧食才實現了自給自足,沙俄政府才放棄了強制移民的政策。

在1986-1905年的時間裡,沙俄的農民和商人,還有士兵、流民,還有幾十萬的中國工人等都被修建鐵路吸引而來。

同時沙俄政府鼓勵移民,設計了特殊型號的移民專用列車,為移民提供資金補助和其他幫助。

這一時期西伯利亞掀起了移民的大浪潮,對當時為沙俄帝國開發西伯利亞非常有利。

這段時間有數百萬人移民到西伯利亞地區,到1944年之前,西伯利亞人口更是增至962.5萬。

04西伯利亞之變

1878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令人在託木斯克創建西伯利亞大學,很多學者陸續從別的城市來到這裡教書,為當地培養人才,這所大學在成立後的十年裡培養出300多名醫生。

1881年開始,沙俄開始對西伯利亞流放制度進行更改。

1896年,西伯利亞的第二所大學,也就是今天的託木斯克理工大學的前身誕生了。

它是當時俄國培養新型工程師的三所大學之一,在培養高技能工程師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

此時,西伯利亞建立了很多學校,還建立了諸多的學會、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等

1900年6月,沙俄政府正式廢除了西伯利亞流放制度,使得西伯利亞不再有精神枷鎖。

農奴制度和西伯利亞流放制度的廢除,讓西伯利亞的農業和畜牧業得到迅猛的發展。

1917年之前,西伯利亞糧食的產量已經達到了全俄國的17%,西伯利亞的肉製品、穀物、奶油等產品產量提升很快,開始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出口國外。

除此以外,毛皮仍然在俄國出口商品中佔重要地位。

到1917年,西伯利亞的毛皮交易額已經達到了全世界毛皮交易總額的40%

到今天為止,西伯利亞大鐵路仍然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幹線。

05中國束手無策,還是無心佔用

俄羅斯經過幾百年對西伯利亞的開發,這裡已經徹徹底底塗抹上了斯拉夫色彩。

西伯利亞地區這片曾經不屬於沙俄的土地被沙俄完全納入囊中成為俄國的一部分

對當時整個俄國,乃至今天的俄羅斯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也為國家東部地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中國為何在俄羅斯擴張之時,束手無為,放任別人佔領?

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只有農業才會激發漢族的徵服欲望。

君不見,整個東亞可以耕種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中國版圖之內。

面對苦寒的西伯利亞,中國並非沒有征服能力,而且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

個國家的擴張,也需要行政和管理成本的。因此一切徵服都源自利益。

如果說,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開發這裡的工業條件,讓西伯利亞變成了資源寶地。

到了今天網絡經濟時代,則需要的是良好的氣候、人文環境、人才資源。

這是西伯利亞所最缺乏的,最不足的地方。

因此西伯利亞再次被邊緣化,哪怕它有無數資源。

這就是網絡經濟時代的宿命。

俄羅斯如此。

我國東北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俄國的「脊梁」——西伯利亞大鐵路,竟是中國勞工以血築成
    一、修路背後的野心沙俄擴張領土的野心從未小過,用或軟或硬的手段侵略了大片土地,硬生生從一個純粹的「歐洲國家」擴張為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在亞洲佔領了1300萬公裡土地,遠遠超過本身在歐洲的400萬公裡國土。西伯利亞地區幾乎佔了亞洲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有著茂密的森林和廣闊的草原,肥沃的黑土地和豐富的礦產資源,被人們稱為「金窖」。
  • 乾隆時國土面積1300多萬平方公裡,丟失的四分之一都到哪去了?
    清代自乾隆以後中國的領土大約有1300萬平方公裡,比如今的版圖多出300多萬,那麼這接近四分之一的領土是如何丟失的呢?
  • 俄國到底是不是「白撿」了西伯利亞?
    先說說中國由於我們中華文明建立的區域主要是在黃河與長江流域之間的中緯度地區,自秦朝建立大一統王朝以來,就曾經向北發起過一次次的徵服。以至於,但龐大的蒙古帝國最終分裂成各個汗國之後,在寒帶地區的統治又再次成為了空白之地。再說說俄國俄國無疑是迄今為止對寒帶地區侵略擴張最為成功的國家,但是我們都知道,俄國對寒帶地區,主要也就是現在的西伯利亞地區的徵服,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全盛時期的清王朝,為何不對沙俄用兵,佔據整個西伯利亞?
    、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9年清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在它全盛時期,有效統治的疆域面積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在俄羅斯和清王朝打雅克薩戰爭的時候,沙皇俄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是十分薄弱的,只有區區幾千人。相反,清王朝卻有著極大的軍事力量,動用了近十萬的部隊。擁有優勢的清王朝,在打完雅克薩戰爭之後,為何就止步不前,繼續向北開拓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呢?在當時來看,清王朝作為一個以農耕立國的國家,它並沒有意識到西伯利亞的價值所在。
  • 割讓俄國100多年、4.7萬平方公裡的國土新界碑正式揭幕!新增的那條河很美,你不去看看嗎?
    割讓俄國100年多、4.7平方公裡土地的5處地名新界碑正式揭幕了!中俄邊貿發展迎來嶄新一頁!重慶市面積是8.2萬平方公裡,比重慶市一半還要大寧夏自治區面積是6.6萬平方公裡,加上1.9萬平方公裡,就等於一個寧夏。
  • 偌大的西伯利亞,為什麼中.國拿不下,老毛子卻可以?
    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比整個歐洲的面積還大,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羅斯境內。但是,現在的歷史研究表明,中國人在西伯利亞的活動要遠遠早於俄羅斯,歷代王朝也從不缺乏冒險和開拓精神。從地理位置上講,當俄羅斯還只是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的時候,西伯利亞從距離上看顯然更接近中國。
  • 論西伯利亞的誕生與俄國的建立
    1725年對西伯利亞第一次的探險,是在沙皇彼得大帝的要求 下,由原籍丹麥的俄國航行者維他斯· 白令組織的。這次探險的目的是 去檢驗西伯利亞是否與美洲相連。白令發現並非如此:中間有一塊海峽將兩處分開,後來 人們將這塊海峽命名為「白令海峽」。
  • 論帝俄晚期的西伯利亞開發 王曉菊
    的確,在俄國歷史上,一個處於支配地位的主題即是開疆拓土。本文論及的西伯利亞為廣義上的地理概念,泛指今俄羅斯聯邦烏拉爾山以東至太平洋沿岸、面積達1200餘萬平方公裡的邊區,其中包括遠東地區。正如亞歷山大批語所言,西伯利亞是一塊富饒的邊區。早在17世紀,這裡已是聞名遐邇的毛皮動物棲息地和毛皮產地。西伯利亞的標誌物為貂,這是當時最名貴的毛皮動物。
  • 「西伯利亞」來自「鮮卑利亞」
    西伯利亞自然資源豐富,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金、金剛石等,各類資源分布比較集中,而且大型礦床較多。  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羅斯境內。 也有人將北冰洋同太平洋水系分水嶺作為其東界(以東稱遠東區)。
  • 俄國土地大甩賣,170多萬平方公裡賣「白菜價」,現在腸子都悔青
    01然而在領土具有著這麼多普遍象徵意義的同時,還是有一個國家反其道而行之,在各個國家都爭相爭搶領土的時候,這個國家卻賤賣了自己17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阿拉斯加州原是北美大陸板塊的,後來在18世紀末的時候,俄國人在這個地方開疆拓土,生根立足,長久下來這個地方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俄國的領土。後來在1853年的時候爆發了一場世紀大規模的戰爭——克裡米亞戰爭,幾個國家聯起手來來攻打俄國,多打單俄國自然是抵不住的,於是這場戰爭便毫無懸念的以俄國的慘敗而收場。
  • 打了勝仗,卻失了土地:清朝為何承認西伯利亞歸沙俄?
    葉爾馬克率領和他一起打家劫舍的500多個兄弟,加上斯特羅甘諾夫補充的300多人和裝備,一支共840人的隊伍翻越烏拉爾山遠徵東方,並於當年10月攻佔西伯利亞汗國首府卡什雷克。 葉爾馬克一夥為俄國徵服西伯利亞汗國和向東擴張立下了赫赫戰功,沙皇立即赦免了葉爾馬克等人的罪行,封他為「西伯利亞汗」,頒發了大量薪餉,同時賜給斯特羅甘諾夫新土地,以表彰他們的行動。
  •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本文精彩之處還在後面,您一定要耐心讀完,絕對會有收穫!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裡面,很多的人難以想像,在戰爭年代人們的生活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況且土地和水資源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但是很多戰爭在最開始爆發的時候,就是為了不斷的擴張領土面積。又或者是垂涎欲滴,其他國家的財務才會紛紛挑起各種各樣的戰亂最後架起洋槍和高炮。
  • 西伯利亞大鐵路:撬動遠東戰略平衡的槓桿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條鐵路,能像西伯利亞大鐵路那樣,幾乎只手決定著數千萬平方公裡的地緣局勢。」1880年代的海參崴,還有不少中國人和日以1886年為例,俄國在遠東有1.5萬陸軍,絕大部分駐紮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及其周邊,如果從歐洲向這裡運兵,走陸路要18個月之久。
  • 西伯利亞對俄羅斯的意義是什麼?
    一、西伯利亞地理位置 西伯利亞的地理概念是隨著歷史的變遷而不斷變化的,就地域而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西伯利亞所涵蓋的地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鄂畢河中遊及其支流託博爾河和額爾齊斯河的下遊地區。 廣義:泛指俄國亞洲部分的全部領土。
  • 俄國歷史上侵佔中國多少領土
    一七九零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裡之庫葉島,被沙皇俄國暗中吞併。 一八四零年(清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沙皇俄國侵併,該邦面積約百萬平方公裡。 一八四零年(清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沙皇俄國併吞。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清鹹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裡土地為沙皇俄國侵佔,並逼迫腐敗無能的清王朝籤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
  • 中俄備受爭議領土,西伯利亞歸中國引世界熱議,韓國學者舉出證據
    在元朝時期,我國的疆土面積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水平,約是1300萬平方公裡。當時是少數民族執政,成吉思汗好戰,所以憑藉武力徵服了不少小國家,也以此擴展了元朝的疆土。甚至有歷史記載稱,元朝是當時世界上實力最強、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可惜的是,到了末期,元朝政府開始腐敗,最終被明朝取而代之。
  • 丟失的外東北:失去的100萬平方公裡土地和日本海出海口
    外滿洲的城市名稱,中國官方出版的地圖採用俄語地名的音譯稱呼之;一些傳統地名較為知名的城市,如海參崴、伯力、雙城子、海蘭泡、廟街、尼布楚、雅克薩等,則會在後面括注傳統地名,而民間則多直接以傳統地名稱之。尼布楚條約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清朝跟沙俄籤署第一份關於邊界的條約——《尼布楚條約》,條約中明確表示整個外滿洲皆是中國領土。《尼布楚條約》中兩國達成協議,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裡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
  • 中國沒有參與克裡米亞戰爭,為何成了最大受害者,看看俄國幹了啥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是我們大家都明白,但是這個道理卻是我國在經歷了血與淚的教訓之後才深刻了解到骨子裡的。我國近代真的遭受了很多的苦難,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祖國被欺凌,甚至是亡國,於是一大群有識之士站了出來,救亡圖存。
  • 西伯利亞歸中國引發世界熱議,韓國專
    瘳筍誮儋溲鏹伯蟫犙鉹孎尉拯摸賛嗒熯舿翫誹鴞氱澃繽袓髆噯噄穦晳綎蟶炡懏謙鶎鏏堪裄蒙釷靡艈廝澩鎃徹砶犇笏當時元朝是有蒙古族建立,在建立後成吉思汗就率領蒙古鐵騎四處徵戰,徵服了周邊的多個小國,開闊了我國的疆土,使當時我國的疆域面積達到最大,有大約1300萬平方公裡。
  • 俄羅斯國土面積1709萬平方公裡,為何宜居面積遠不如我國?
    稍微懂一點地理知識的國家都知道,國土面積世界第一的俄羅斯,為何適宜居住的國土面積反而遠遠低於中國?俄羅斯地大物博,是世界第一大國,擁有1709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國土,幾乎是中美兩國面積之和。然而與中美兩國不同的是,中美兩國國土絕大部分分布在溫帶、亞熱帶以及少部分熱帶地區,而俄羅斯靠近北極,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國土位於北極圈內,氣溫常年偏低,很難適合人類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