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0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在生態環境部日前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2019年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繼續取得重大進展,全國固體廢物實際進口量同比減少40.4%,力爭2020年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這充分體現出我國切實改善環境質量的堅定決心,體現出固體廢物進口管理相關舉措紮實有力。這也意味著,隨著固體廢物進口量的大幅減少,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原料市場正在發生巨大變化。要鞏固這得來不易的改革成果,實現2020年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的目標,重構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鏈至關重要。
上世紀80年代,我國製造業、建築業迅速成長,需要大量的塑料、金屬等原材料。為填補原材料缺口,固體廢物進口應運而生,但環境問題也伴隨而來。洋垃圾在回收拆解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部分無法再生利用的洋垃圾被焚燒或直接填埋,垃圾拆解地和消納地的空氣、河流、土壤被嚴重汙染,當地百姓的生命健康飽受威脅。
2018年1月,我國正式實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規,向洋垃圾說「不」。兩年來,成效顯著。在2017、2018年連續兩年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我國順利完成2019年度改革任務目標,2019年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為1347.8萬噸,同比減少40.4%。
洋垃圾管控成果喜人,但形勢依然嚴峻。2019年,在固體廢物走私案數量較上年下降的情況下,海關總署仍查辦洋垃圾走私案件354起,查證涉案廢物76.32萬噸,抓獲犯罪嫌疑人376名。
為何洋垃圾走私屢禁不止?從出口方來看,我國曾長期作為「世界垃圾場」,消納了大量來自發達國家的垃圾。洋垃圾禁令讓這些國家不堪垃圾之苦,想方設法向我國走私垃圾。從進口方來看,我國尚未形成成熟的垃圾分類體系,垃圾混雜,回收利用需要大量人工進行分揀、水洗,成本較高。受經濟利益驅使,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改變產業鏈條,由進口國外垃圾向消化國內垃圾轉變的動力不足。
因此,在爭取國際話語權,將「洋垃圾」禁令執行到底的同時,也要積極創造條件,重構我國以國內垃圾為原料的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鏈。
破舊才能立新,只有切斷洋垃圾走私供需鏈條,才能倒逼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重建新的供應鏈。過去兩年,海關總署持續開展打擊整治洋垃圾走私「藍天2018」「藍天2019」專項行動,生態環境部嚴格審查進口固體廢物申請,開展打擊進口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形成了較強的威懾力。接下來,要繼續保持高壓態勢,築牢境外、口岸、國內3道防線,聯防聯控聯治固體廢物走私犯罪,深化國際執法合作,堅決將洋垃圾封堵在國門之外,為重構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鏈奠定基礎。
在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洋垃圾走私的同時,也要推動轉變觀念,助力企業長遠發展。在我國,以進口國外垃圾為原料的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對洋垃圾說「不」,影響巨大,意味著整個行業的重新洗牌。對於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是挑戰更是機遇。如何在這場競爭中拔得頭籌?一方面,加快轉型升級。當前,在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大量家庭式小作坊小規模的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顯然不能適應當前的產業發展要求,固守落後生產方式必將被淘汰。另一方面,提早構建新的供應鏈。固體廢物加工利用行業,能夠變廢為寶,節約社會資源、能源和環境成本,發展潛力巨大。兵馬未到,糧草先行,保證原料來源是為未來發展謀篇布局。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要把握機遇,加快轉型升級,提早構建新的供應鏈,在未來發展中搶佔先機。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無米下鍋的同時,多個城市受到「垃圾圍城」的困擾,大量未分類垃圾無法消納。難題怎麼解?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勢在必行。上海強制實施垃圾分類的成效顯著,居民區垃圾分類達標率從15%提高至90%,為全國垃圾分類的推廣積累了經驗。各地可借鑑上海垃圾分類的做法,讓更多人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大意義,形成垃圾分類新風尚。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題:鞏固洋垃圾管控成果需破舊立新
編輯:米西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新聞微信、中國環境新聞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版權合作聯繫電話:010-67172392
侵權舉報聯繫電話:010-67112822
中國環境新聞投稿zghjxw001@163.com
長
按
關
注
原標題:《洋垃圾進口銳減,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卻「吃不飽」的怪圈怎麼解?》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