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進口銳減,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卻「吃不飽」的怪圈怎麼解?

2020-12-14 澎湃新聞

洋垃圾進口銳減,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卻「吃不飽」的怪圈怎麼解?

2020-01-20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在生態環境部日前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2019年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繼續取得重大進展,全國固體廢物實際進口量同比減少40.4%,力爭2020年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這充分體現出我國切實改善環境質量的堅定決心,體現出固體廢物進口管理相關舉措紮實有力。這也意味著,隨著固體廢物進口量的大幅減少,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原料市場正在發生巨大變化。要鞏固這得來不易的改革成果,實現2020年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的目標,重構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鏈至關重要。

上世紀80年代,我國製造業、建築業迅速成長,需要大量的塑料、金屬等原材料。為填補原材料缺口,固體廢物進口應運而生,但環境問題也伴隨而來。洋垃圾在回收拆解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部分無法再生利用的洋垃圾被焚燒或直接填埋,垃圾拆解地和消納地的空氣、河流、土壤被嚴重汙染,當地百姓的生命健康飽受威脅。

2018年1月,我國正式實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規,向洋垃圾說「不」。兩年來,成效顯著。在2017、2018年連續兩年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我國順利完成2019年度改革任務目標,2019年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為1347.8萬噸,同比減少40.4%。

洋垃圾管控成果喜人,但形勢依然嚴峻。2019年,在固體廢物走私案數量較上年下降的情況下,海關總署仍查辦洋垃圾走私案件354起,查證涉案廢物76.32萬噸,抓獲犯罪嫌疑人376名。

為何洋垃圾走私屢禁不止?從出口方來看,我國曾長期作為「世界垃圾場」,消納了大量來自發達國家的垃圾。洋垃圾禁令讓這些國家不堪垃圾之苦,想方設法向我國走私垃圾。從進口方來看,我國尚未形成成熟的垃圾分類體系,垃圾混雜,回收利用需要大量人工進行分揀、水洗,成本較高。受經濟利益驅使,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改變產業鏈條,由進口國外垃圾向消化國內垃圾轉變的動力不足。

因此,在爭取國際話語權,將「洋垃圾」禁令執行到底的同時,也要積極創造條件,重構我國以國內垃圾為原料的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鏈。

破舊才能立新,只有切斷洋垃圾走私供需鏈條,才能倒逼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重建新的供應鏈。過去兩年,海關總署持續開展打擊整治洋垃圾走私「藍天2018」「藍天2019」專項行動,生態環境部嚴格審查進口固體廢物申請,開展打擊進口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形成了較強的威懾力。接下來,要繼續保持高壓態勢,築牢境外、口岸、國內3道防線,聯防聯控聯治固體廢物走私犯罪,深化國際執法合作,堅決將洋垃圾封堵在國門之外,為重構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鏈奠定基礎。

在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洋垃圾走私的同時,也要推動轉變觀念,助力企業長遠發展。在我國,以進口國外垃圾為原料的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對洋垃圾說「不」,影響巨大,意味著整個行業的重新洗牌。對於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是挑戰更是機遇。如何在這場競爭中拔得頭籌?一方面,加快轉型升級。當前,在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大量家庭式小作坊小規模的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顯然不能適應當前的產業發展要求,固守落後生產方式必將被淘汰。另一方面,提早構建新的供應鏈。固體廢物加工利用行業,能夠變廢為寶,節約社會資源、能源和環境成本,發展潛力巨大。兵馬未到,糧草先行,保證原料來源是為未來發展謀篇布局。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要把握機遇,加快轉型升級,提早構建新的供應鏈,在未來發展中搶佔先機。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無米下鍋的同時,多個城市受到「垃圾圍城」的困擾,大量未分類垃圾無法消納。難題怎麼解?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勢在必行。上海強制實施垃圾分類的成效顯著,居民區垃圾分類達標率從15%提高至90%,為全國垃圾分類的推廣積累了經驗。各地可借鑑上海垃圾分類的做法,讓更多人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大意義,形成垃圾分類新風尚。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題:鞏固洋垃圾管控成果需破舊立新

編輯:米西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新聞微信、中國環境新聞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版權合作聯繫電話:010-67172392

侵權舉報聯繫電話:010-67112822

中國環境新聞投稿zghjxw001@163.com

原標題:《洋垃圾進口銳減,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卻「吃不飽」的怪圈怎麼解?》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國將持續開展打擊洋垃圾走私行動
    為此,2017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以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核心,完善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2017年7月1日到31日,原環境保護部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
  • 2019年全國海關將對洋垃圾瞞報行為進行重點打擊
    此案不僅涉及的走私廢五金、廢塑料等固體貨物數量巨大達40多萬噸,且涉案團夥主要是利用他人《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進行走私,其作案手法也十分典型。  據了解,海關曾對廢塑料行業取得《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的全部1155家企業進行專項稽查,發現問題企業236家,其中各類違法企業中,涉嫌買賣進口固體廢物許可證企業就達72家。
  • 進口塑料粒子夾藏「洋垃圾」 寧波海關巧破其中貓膩
    進口塑料粒子夾藏「洋垃圾」 寧波海關巧破其中貓膩2020年5月9日寧波海關所屬大榭海關對固體廢物進行查驗。本是申報進口的塑料粒子,卻在貨櫃中動起歪腦筋,企圖將「洋垃圾」矇混過關。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寧波海關所屬大榭海關(以下簡稱「大榭海關」)成功識破了一家不法企業夾藏「洋垃圾」入境的歪心思。何為「洋垃圾」?它是指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或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屬於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
  • 重3萬噸固體洋垃圾想進口!北海海關:退貨,哪來回哪去!
    7月24日,北海海關將3萬噸固體廢物退運出境。據了解,該批涉案貨物源自南非,由廣西某公司以一般貿易方式向防城海關報關、在北海口岸進口,申報品名為「高碳鉻鐵」,淨重高達3萬噸,這是廣西北海口岸迄今為止退運規模最大的一批進口固體廢物。
  • 全面禁止「洋垃圾」,中國說到做到
    從允許進口、限制進口,到禁止進口,中國對固體廢物入境的監管變化,深刻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與生態環境理念的轉變。首先要明確「洋垃圾」與固體廢物的概念區別。走私入境的「洋垃圾」無論何時都要嚴厲打擊,但可作替代原料的固體廢物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審視。
  • 2021年起中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中國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30日對記者表示,生態環境部已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發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進口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切實改善環境質量、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和民眾身體健康。
  • 鞏固洋垃圾管控成果需破舊立新
    這充分體現出我國切實改善環境質量的堅定決心,體現出固體廢物進口管理相關舉措紮實有力。這也意味著,隨著固體廢物進口量的大幅減少,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原料市場正在發生巨大變化。要鞏固這得來不易的改革成果,實現2020年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的目標,重構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鏈至關重要。
  • 全面禁止「洋垃圾」,中國說到做到(專家解讀)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中國始終在分步有序推進。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進口環境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固體廢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基於這一目標,2018年、2019年,中國進一步將部分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轉入禁止進口目錄。
  • 進口「洋垃圾」將成過去,國家下令全面禁止
    進口「洋垃圾」這項舉措,有利於國家發展。乍一看這句話像是胡說八道,但事實上在發展中國家,這樣的舉措屢見不鮮。進口「洋垃圾」,確切地說是進口固體廢物曾經助長中國經濟騰飛。而中國自己這類物資本身就比較匱乏,更不要說廢棄物再利用。而廢鐵煉鋼時間短、原材料要求較松、質量高、開爐條件寬鬆,適合中小企業使用生產。對於廢鋼,中國一直都未禁止進口。現在,這些「洋垃圾」國家已經確定禁止進口了。
  • 外媒:全面禁止「洋垃圾」中國說到做得到
    從允許進口、限制進口,到禁止進口,中國對固體廢物入境的監管變化,深刻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與生態環境理念的轉變。 首先要明確「洋垃圾」與固體廢物的概念區別。走私入境的「洋垃圾」無論何時都要嚴厲打擊,但可作替代原料的固體廢物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審視。
  • 守衛國門,向洋垃圾說不!南京海關查扣固體廢物1029噸
    ,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成功打掉2個走私固體廢物團夥。現場查扣固體廢物1029噸,其中電解鋁殘渣856噸,玻璃纖維邊角料173噸;查證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6070噸,其中,電解冶煉鋁殘渣4575噸、玻璃纖維邊角料1495噸。
  • 全面禁止「洋垃圾」,中國說到做到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彭博社報導稱,中國堅持對廢塑料等固體廢物進口實施嚴控,促使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多國也相繼頒布固體廢物進口限制措施。中國應對進口固體廢物的多項舉措正在產生巨大的全球效應。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中國始終在分步有序推進。
  • 環保部:已查明255家企業涉進口廢物加工環境違法
    原標題:環保部:已查明255家企業涉進口廢物加工環境違法   中新網7月12日電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保部日前通報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情況。截至7月7日,共檢查企業332家,對255家企業提出立案處理處罰建議,佔檢查企業總數的77%。
  • 上海對洋垃圾說NO!2批進口固體廢物接連被海關查獲、退運……
    日前,上海海關緝私局立案調查一起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案。2020年10月12日,上海海關所屬洋山海關在對一批重量達50噸,申報為氟鋁酸鉀PAF的貨物實施人工開箱查驗時,發現箱內有多個大編織袋,袋內裝有成分未知的灰白色細粉。
  • 「洋垃圾」頻繁現身屢禁不絕 背後暗藏利益鏈條
    郵檢辦工作人員李漠介紹,三箱從澳大利亞寄過來的郵件中發現的,開箱查驗發現果然就是電子手機屏幕,屏幕表面也已經完全碎裂了,像這個廢手機屏幕被列入為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名錄中第72項,廢棄通訊產品,一般是禁止進境的。­  「洋垃圾」在法律界的學名,叫做「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汙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
  • 你都買過什麼洋垃圾
    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公告》明確,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
  • 2021年起我國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2021年起我國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本報訊(記者周懌)記者近日從生態環境部獲悉,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據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介紹,自禁止「洋垃圾」進口改革以來,我國全面提升國內固體廢物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補齊國內資源缺口,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底前就有望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  邱啟文表示,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來,固體廢物進口量逐年大幅減少。
  • ...為我國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目前,大窯灣海關已移交相關部門做...
    >2020-07-24 15:02:17來源:FX168 【大連海關查獲21.5噸「洋垃圾」】7月23日,大連海關所屬大窯灣海關查獲禁止進口固體廢物21.5噸。
  • 解讀: 2021年1月1日起,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2020年11月24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2020年第53號),自2021年1月1日起,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一、公告內容(一)施行目的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有關固體廢物進口管理的修訂內容,做好相關銜接工作。(二)施行時間 自2021年1月1日起,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 陽江海警重拳出擊 查扣涉嫌走私固體廢物120餘噸
    12月7日,陽江海警局對外通報,陽江海警局聯合陽江海關緝私分局於12月2日在廣東陽江南鵬島附近海域成功查獲一起涉嫌走私固體廢物案,抓獲人員2名,查扣涉嫌走私運輸船舶1艘,涉嫌走私固體廢物約12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