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在北京國際公益廣告大會「優秀廣告作品推介會」上,職業廣告人王宇與觀眾分享了7個廣播作品,用以探討公益廣告的創意、製作思路,以及闡述自己對公益廣告的認識。
第一則廣告是北京國際公益廣告大會獲獎作品之專業組廣播文案《沒有童年的童年》。王宇表示,通過對自己身邊親人的觀察,發現現在的中小學生普遍睡眠不足,非常想創作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廣告。這則廣告全程用手機錄製的,播出效果並不十分理想,但是依然能打動評委。
第二則廣告作品是2014年中國國際廣告節黃河獎獲獎作品《變形金剛汽車拉力賽》。王宇表示這則廣告關注的是城市交通,表達了「有時,安全比速度更重要」的理念。他表示廣告寫故事很難,要在五秒內「抓住」觀眾,所以他特意在廣告中設置了一個激烈的比賽環節。
第三則廣告是2016年瀋陽公益廣告大賽、2018年濟南公益廣告大賽獲獎作品《理解與寬容》。王宇表示,這則廣告關注的是城市文明。他表示,現實生活中嚴於律己,寬於律人做起來很難。他覺得,廣告不能去講大道理,而是通過最簡單的小事兒來講道理。
第四則廣告是北京國際公益廣告大會專業廣播組獲獎作品《如此分手》。王宇表示,當下的人們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公益廣告處於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公益廣告若要在眾多廣播作品中脫穎而出,就需要創意。《如此分手》廣告前面的內容「欺騙」了許多人,但也成功吸引、抓住了人們。公益廣告首先是吸引人,其次是感動人。
第五則廣告是2018設計之都(中國、深圳)廣告大賽廣播類獲獎作品《無辜受害者》。王宇表示,這則廣告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僅僅一百餘字的內容,卻帶給了人們震撼。他表示,孩子是最天真的,渴望了解這個世界。而廣告反其道而行之,表現出了孩子厭倦了解世界。這說明有問題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有問題的家庭。
第六則廣告是關注尊老敬老的《同樣溫暖的愛》。王宇表示,這個廣告的創意受到了專家的認可。人們在孝敬父母時,就是知恩圖報的過程。廣告中表達的就是,小時候父母如何照顧自己,長大後就如何照顧父母。
第七則廣告是《天堂裡的遺憾》。王宇表示,這則廣告通過讓「死去」的人講述違反交通規則的慘烈後果,用懺悔和惋惜的聲音引起人們對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視。同時,他也通過這則廣告,闡述了自己的「廣播廣告的4222法則」,即創意4、文案2、錄音2、音頻製作2,如果每個環節都做好了,那麼就是相得益彰,結果會大於10。
王宇從主題、創意和廣播廣告的「4222法則」三個方面,探討當下社會最需要的公益廣告應該是什麼樣的。那便是:擁有社會屬性的主題,帶有吸引人關注的創意,以及系統完備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