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長徵五號B首飛成功,走向深空的最後一把鑰匙

2020-12-26 共青團中央

5月5日18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的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來源:江程傑

長徵五號B型火箭首次(遙一)發射,中國新型載人飛船首次正式發射演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有著舉足輕重意義的「一箭雙鵰」!

為什麼需要新火箭、新飛船?

1992年9月21日,中國啟動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即著名的「921工程」。按照計劃,該工程可分為「突破天地往返」、「突破交會對接,出艙行走和在軌短期駐留」和「運營長期在軌駐留的大型空間站」三個階段。

經過了近30年發展,整個工程已經歷了兩型火箭(長徵2F和長徵7號)、11艘神舟載人飛船、1艘天舟貨運飛船、兩批航天員和兩個天宮目標飛行器/空間實驗室的巨大成功。中國以極低的成本、最高效率地利用有限任務次數,完成了天宮空間站建站的全部準備,可謂是人類航天史上的奇蹟。

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劃時代發展的見證者

(圖源: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

30年來,整個工程一直在穩穩地按照計劃進行,下一步就是發射長期在軌駐留的天宮空間站,中國載人航天技術也將達到新高度。但隨著技術發展進入深水區,中國載人航天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如果總結為一句話,就是「現有技術不夠用了,已經無法滿足未來天宮空間站的建設」。

例如,中國載人航天「神箭」長徵2F發射了11艘神舟飛船和2艘實驗性質小型空間站,可它的整流罩直徑僅為3.8米、最大近地軌道運力8.6噸,神舟飛船只能搭乘3名航天員進入太空,且各項能力有限,已經慢慢無法滿足中國航天人「星辰大海」的下一步夢想。

此刻,我們亟需新火箭和新飛船。

新長徵五號B型火箭「新」在哪裡?

運載火箭是航天事業的基石,決定了一國航天發展的能力上限。

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陸續服役了長徵十一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和長徵五號等系列火箭,尤其是長徵五號成為大型任務的必備選項。它將長徵火箭家族近地軌道運力上限從8.6噸提到25噸,能將東方紅五號平臺這類8-9噸級載荷發射到高軌,能執行更大型的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返回任務,能執行大型火星探測和深空探測任務等。

總體上,長徵五號是一個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大型運載火箭平臺。對於中國航天要攬的「瓷器活」而言,它就是「金剛鑽」。對於載人航天領域而言,下一步的天宮空間站核心艙重量達到了20噸級別,這時就必須依賴長徵五號系列火箭。

而本次發射的長徵五號B型火箭,則是根據具體需求,在基本型的基礎上擴展而來的新型號,它的核心目標就是服務於重型的天宮空間站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基本型和B型運載火箭對比圖

(授權圖源:Memorian-QN)

從上圖可以看出,相比長徵五號火箭這個57米高的「大胖子」,它是一個約53.7米的「矮胖子」。它們的主要區別有兩點:

1. 長徵五號B型火箭移除芯二級,成為「一級半(芯一級+助推器)」構型

對於長徵五號火箭而言,它的芯一級和4枚助推器是「大力出奇蹟」的關鍵所在,共計10枚發動機(2臺YF-77和8臺YF-100)能產生超過1050噸巨大推力。火箭的高軌(軌道高度數萬千米,乃至更遠的深空)運力主要由能長期工作的芯二級和可擴展上面級決定。而對於專注於近地軌道(軌道高度僅數百千米)重載任務的B型火箭而言,「一級半」構型足夠實現近地的天宮空間站建設需要,發射本次重點測試的新載人飛船也不在話下。

2. 長徵五號B型火箭使用了更大的整流罩

雖然移除了長約11.5米的芯二級,相對於基本型而言,長徵五號B火箭整體長度僅縮短了3米多,重要原因就在於它更大的整流罩。整流罩是處在火箭頂部保護太空飛行器的重要構件,新版整流罩長度達到了20.5米、直徑5.2米,足以保護巨大的天宮空間站核心艙段。

因而,長徵五號B型火箭是專注於近地軌道重型大體積載荷運輸的「矮胖子」,它的首次發射成功,也標誌著天宮空間站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運輸載具完全成熟。

新載人飛船「新」在哪裡?

目前,人類正處於服役階段並執行過實際載人任務的的載人飛船只有兩種:俄羅斯的聯盟飛船和中國的神舟飛船。它們都是標準三艙式(推進艙、軌道艙和返回艙)構型,僅能運送3名航天員/太空人、運力有限、一次性使用、功能和拓展性有限,各方面都無法滿足下一步人類載人航天需求。

人類現役且執行過載人任務的兩款載人飛船典型特點之一就是逼仄的空間,神舟飛船(左)比聯盟飛船(右)稍大一些,但也僅是約6立方米空間(返回艙),僅相當於一間2平米的房間,甚至無法放下一張床(圖源:中國載人航天/Roscosmos)

世界兩款現役且執行過載人任務的載人飛船和五款在研載人飛船對比,各國新型載人飛船的各項能力均大幅提升(授權圖源:Memorian-QN)

因而,目前世界唯三的載人航天勢力,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都在發展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技術。此次任務,發射的便是中國的新載人測試飛船,它與神舟飛船相比,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

1.修改成更大的兩艙式設計

與神舟飛船相比較,新載人飛船移除了軌道艙。設計軌道艙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可以在飛船整體進入軌道後,給三名航天員提供短期駐留空間,從事科研和技術驗證等,空間也稍大於返回艙(8立方米)。在載人任務結束後,推進艙和返回艙會返回地球,推進艙會被拋棄。而軌道艙能實現一定時間在軌駐留,起到小型空間科研平臺的效果,本質上是近地空間站和載人飛船技術不成熟時的一種技術妥協,總體性價比並不高。

2016年10月17日神舟11號飛船進入太空,兩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完成與天宮二號對接任務後返回地球,而神舟11號飛船的軌道艙至今仍在太空中。目前軌道在逐漸降低,最終會進入大氣層返回(左圖源:中國載人航天)

但隨著中國載人航天也即將邁入空間站時代,效率更高、技術更先進、容量更大的兩艙式設計更加適合當前需要。它的最大運力為7名航天員,大幅超過了神舟飛船僅3名的上限。此外,它還擁有更大貨運能力,尤其是在進入太空和返回地球時可由航天員攜帶回更多有價值載荷。

2.可重複使用

聯盟飛船和神舟飛船都是一次性使用,唯一返回地球的返回艙也完全失效,而新載人飛船將通過模塊化、通用化設計實現重複使用。一個典型特點是它採取隔熱模塊和返回艙段組合的方式,使用後僅需更換隔熱模塊即可。

早在2016年6月25日,我國新型火箭長徵七號首飛時就攜帶了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縮比返回艙,隨後在2018年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展出,可以明顯看出防熱結構和主金屬結構的模塊化設計(圖自:新華視點)

為提升回收安全性、降低對返回艙的損耗,新載人飛船返回艙將採取群傘與緩衝氣囊結合的方式回收,相較神舟飛船做了全方位升級,預計將實現10次以上的穩定復用能力。

早在2018年5月,新載人飛船就進行了氣囊著陸緩衝實驗(動圖源:航天科技集團)

3.長壽命、多構型的先進通用平臺

天宮空間站建成後,預計航天員將實現半年一次輪換,期間必須保證空間站長期對接有緊急逃生用飛船,這已經大幅超過了神舟飛船僅幾十天的設計壽命。而新載人飛船設計壽命將在2-3年水平,不僅能夠滿足近地軌道任務需求,也能滿足更長期的深空探測任務需求。與此同時,新載人飛船的材料設計也允許它在太空更惡劣的環境、尤其是深空輻射環境中,長期正常工作。

新載人飛船主要會有兩個構型,它們大小、質量等不同。這意味著新載人飛船不僅適用於常規的近地軌道載人任務,也可以根據任務需求擴展為探月和深空探測版本,最大構型8.8米長,重21.6噸,足以完成複雜的深空探測任務需求。而神舟飛船並沒有深空飛行能力。

對於深空探測載人任務,例如載人登月任務,飛船返回地球、衝入大氣時速度更大,這意味著更劇烈的摩擦,必須提高飛船耐熱能力。相較於神舟飛船,新載人飛船的耐熱能力提升了3-4倍,未來的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它也必將成為主力。

2019年12月27日,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遙三任務順利發射後的大屏(圖源:我們的太空)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進入太空,中國人千百年來的航天夢終於從「嫦娥奔月」和「萬戶飛天」的傳說成為現實,最近我們還迎來了中國航天50周年紀念日。50年後,東方紅一號衛星仍然在太空中,見證著中國新一批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的發射,它們都將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最有力的見證者。從篳路藍縷到厚積薄發,航天人也在讓中國人「星辰大海」的夢想逐步成為現實!新的徵途就在眼前,向著星辰大海,出發!

共青團中央微信平臺

「疫情謠言粉碎機」上線了!

編 輯 | 蔣佳林(遼寧大學團委)

校 審 | 肖 健

值班編委 | 趙 博

相關焦點

  • 石豪:長徵五號B發射成功,我國深空探測有了一顆定心丸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石豪】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自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B的首飛成功有多重要?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專門對這次任務的圓滿成功發來賀電。
  • 「天選之箭」: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 7月23日,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天際劃出一道金色曲線,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讓我國火箭運載能力躋身世界第一梯隊,也讓探索浩瀚宇宙、走向宇宙更深處有了實現的可能。在長徵五號火箭出現之前,我國火箭在不同軌道的最大運載能力分別為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約5.5噸(長徵三號乙火箭)和近地軌道(LEO)約13.5噸(長徵七號火箭)。
  • 解碼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四大「黑科技」
    ,是中國首個採用一級半構型的新一代大型液體運載火箭,專門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為了滿足空間站交會對接的要求,長徵五號B火箭需要做到「零窗口」發射,將發射時間誤差控制在1秒以內。作為中國首個實施「零窗口」發射的低溫火箭,長徵五號B火箭需要綜合權衡好「提前量」和低溫推進劑「蒸發」的「消耗量」的關係。
  • 長徵五號b發射直播入口
    長徵五號b發射直播  ➊【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十問十答」帶你了解長徵五號B火箭
    人民網北京5月5日電(趙竹青)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全新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徵五號B長什麼樣?到底「牛」在哪裡?我們帶你走近「長五B」,看看這支「巨箭」的神奇之處。1、為何要研製長五B火箭?它未來用途是什麼?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開啟中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大幕
    分別是成功率100%、有著「神箭」美譽的長徵二號F火箭;貨運飛船「專屬列車」,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先行者,長徵七號火箭;以及這次成功發射的「胖五」家族新成員,空間站建設的核心骨幹,長徵五號B火箭。從運載能力上看,長徵五號B火箭的運載能力是我國現役火箭中最大的,使我國發射較大規模的太空飛行器成為可能,比如空間站的各個艙段,重量達到20噸以上,只有長徵五號B火箭能夠發射。此次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成功,意味著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將進入實質階段。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在海南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貨物返回艙試驗艙的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1次飛行。
  • 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成功!
    今晚18時,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首次飛行任務。本次航天任務被定為一次試驗飛行,搭載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不載人),旨在驗證新飛船再入返回控制、防熱以及回收等一系列技術,使用更安全的「群傘+氣囊」著陸方式。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及其發射服務展望
    作為我國首個一級半構型火箭,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於2020年5月5日成功首飛,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及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的組合體準確送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躋身國際前列,為我國空間站工程任務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1.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垂直轉運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了前期總裝、測試等一系列工作,即將進入最後的發射階段。 經過約2小時平穩行駛,活動發射平臺將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安全轉運至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9月下旬由遠望運輸船隊通過海運的方式,運抵海南文昌。此後,火箭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工作。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它的運載能力在國際上排名如何?
    就在昨日傍晚18時,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的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專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火箭全長約53.7米,直徑5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起飛質量約84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22噸。為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的「乘客」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返回艙試驗艙。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這場揭幕戰,意義不一般
    載人航天 大幕再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告訴我們什麼 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揭開了中國空間站工程的序幕。屠海超 攝    海南文昌,一個見證夢想騰飛的地方。2020年5月5日,文昌又一次見證新的夢想起航——當天18時00分,我國新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首次出徵太空。長徵五號大火箭家族又一名新成員登臺亮相。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強,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能一次把接近3個「天宮一號」重量的空間站艙段送入太空,將承擔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 嫦娥五號來了!今天凌晨,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我國目前最重探測器
    11月24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三次執行發射任務。此前,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成功首飛;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 助推器首撐「火箭之重」 揭秘長徵五號「力士養成記」
    資料圖: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助推器轉載至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水平測試廠房 孫公明 攝資料圖: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場。 孫公明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3日電 (鄭瑩瑩)「十年磨一箭」,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歷經十年研發,3日晚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值得一提的是,長徵五號是中國首個採用助推器支撐的捆綁火箭,4個直徑3.35米的助推器堪稱「四大力士」,首次撐起「火箭之重」。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對我國有什麼重要的作用?
    5月5號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也為中國航天打了個「翻身仗」。
  • 再見大海,你好星辰——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側記
    再見大海,你好星辰——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側記 編輯:李雨楠    2020-05-06 11:18
  • 文昌魯能希爾頓酒店祝賀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2020年5月5日18時,中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並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的大型運載火箭,把重約22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這是中國乃至亞洲火箭首次發射超過「兩萬公斤」的太空飛行器,進一步奠定了長徵五號系列火箭運載能力在世界現役火箭第一梯隊中的地位。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我國首個一級半構型火箭,到底強在哪...
    5月5日,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下稱長五B火箭)成功首飛。為了當好運送空間站艙段的「專屬列車」,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開展了多項技術攻關和創新,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
  • 【權威發布】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 長徵五號B發射成功 背後有這樣一群液體動力人
    ,伴隨著響亮而堅定地「點火」口令,在高溫烈焰的舉託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緩緩地拔地而起,然後以雷霆萬鈞之勢,直刺蒼穹。此時,人們翹首仰望,烈焰飛騰,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火柱,向大海的方向飛去,消失在雲層之中,唯有震耳的呼嘯聲還在耳邊迴響。此時此刻,海島沸騰了!測控大廳裡,崗位人員有的歡呼鼓掌,有的揮舞雙拳……他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內心的激動和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