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的母校校史《中西女中》出版

2021-01-19 澎湃新聞
宋氏三姐妹是中西女中最著名的學生

1892年3月15日,一所新學校在上海漢口路西藏路轉角處誕生了,校名是「Mc-Tyeire School」,中文校名「中西女塾」,這所學校後來以它的辦學質量和擁有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宋氏三姐妹校友而聞名海外。

中西女塾是美國基督教南衛理公會在上海創辦的一所新式女子學校,也是近代上海最著名的女子學校。1952年,中西女中與另一所著名的女子教會中學「上海聖瑪麗女校」由上海人民政府接管,合併命名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

7月5日,幾十位畢業於中西女塾的校友齊聚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追憶往昔,並慶祝《中西女中》校史的出版。

中西女中雖然存世的時間並不那麼長,卻留下來不少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影響的人物,最知名者莫過於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三姐妹。她們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入學中西女中,後到美國威斯理安女子學院留學。宋靄齡1904年離校,宋慶齡和宋美齡均於1907年離校。

薛葩和兩個女兒創辦黃氏女學

還有1896屆薛葩和1902屆陳鴻璧都是中西女塾早期的學生,都為中國早期女子教育做出過貢獻。薛葩為中國最早的傳教士黃光彩的兒子黃佐庭的夫人。黃佐庭於1919在美國遇害身亡後,薛葩化悲痛為力量,創辦了著名的「黃氏女學」,作家張愛玲就曾在「黃氏女學」小學就讀。陳鴻璧畢業後在上海女子中學和育賢女學校任教、創辦平民學校。辛亥革命時期,先後任《神州日報》主編、《大漢日報》編輯,是近代中國有成就的女性翻譯家。

近代中國女性翻譯家陳鴻璧

此外中西女塾早期的畢業生中還出現了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嚴順貞、第一位女律師及第一個駐聯合國女大使程修齡;造就了一批從事科學的人才,如中國科學院院士藥物學家黃量、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工程的周芬芬、海洋地質學家顧小芸、主持我國自主研製大口徑天體測量望遠鏡設計的王蘭娟等。

和其他一些最初收容貧苦家庭孩子的教會學校不同,從籌備開始,中西女塾就將目標定位於中國上流階層家庭的女子教育,這一辦學宗旨的確定和美國傳教士林樂知(Andrew Young John William Allen)有關。

林樂知

林樂知於1836年出生在美國南方喬治亞州的艾倫莊園,家庭富裕。1858年林樂知大學畢業的那年,美國的宗教復興運動席捲了整個喬治亞州。此時的中國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廣州、天津相繼被英法聯軍武力佔領。

隨後幾年,中國被迫與西方列強籤署不平等條約。其中《天津條約》規定允許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自由傳教,相比英、法,美國屬於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更願意用宗教滲透的方式來佔領中國。19世紀初開始的美國第二次宗教復興運動隊年輕的林樂知產生了影響,此外他還受到鄰居,一個衛理公會信徒家庭的影響,在衛理公會教堂,這些傳教士將中國描繪成一個貧窮、落後、黑暗、婦女纏足、有棄嬰、納妾等現象的蠻荒之地,因而需要向中國派遣傳教士。

在宣傳的鼓動之下,林樂知定下了去中國當傳教士的決心。到達中國後,林樂知歷經坎坷,他在給叔嬸的信中寫道,他在中國已經見識了很多,但讓人歡欣的很少,讓人悲傷的太多,成百上千的人流離失所,連維持必需的生活都很艱難。而在與中國上層人士的交往中,他發現社會上層人士對於有用的人文學科和科學接受度很高。

中國的官員、知識分子和商人階層特別認可英文和中文相結合的教育方針,此前中國國內對「留美幼童計劃」的反對,部分原因是學生在留學前沒有受到足夠的中國傳統和文化的薰陶,以至於留學後對於中國社會的認識脫節。

《中西女中》封面

林樂知決定將工作目標轉向中國的上層。幾經努力,林樂知終於在1881年開辦了中西書院,招收中國上層社會的男生,開設的課程包括中英語言、幾何、物理、代數、航海、天文、地址、政治經濟等。

中西書院取得了成功,申請人數超過預期,且學生無一例外來自上海或者全國各地最好的家庭。中西書院後,林樂知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婦女人群,中國婦女在三從四德的倫理道德壓迫下,有著強烈改變命運的意願,他認為應當辦一所吸收上層階級女孩的高級女子中學。

海淑德

林樂知找到了蘿拉·阿思科·海淑德(Laura Askew Haygood),海淑德受過良好教育,曾任美國阿特蘭大女子高級中學校長,林樂知相信海淑德是當任女學校長的不二人選。1892年3月17日,在美國婦女傳道部和美國基督教南方衛理公會的支持下,中西女塾正式開學。學校英文名「Mc-Tyeire School」是為了紀念南方衛理公會墨梯(McTyeire)主教。

西藏路漢口路時的中西女塾小學部

中西女塾按照美國中學的教學要求嚴格治校,設置的課程有英文、國文、數學、科學、地理、歷史、宗教、家政等,學校早期所用課本,除了國文課本外,其他都是美國國內的中學原版英文教材。中西女塾延續了中西學院的成功,源源不斷地有中國家長願意付費讓自己的女兒進來讀書。不到2年時間,中西女塾校舍容納的學生量已經達到極限,並於1917年搬遷至佔地面積更大的新校址。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舉國震驚,已改名為「中西女中」的中西女塾開設了急救包紮、看護傷員培訓,在1931年上海「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受過培訓的中西女中高中部許多學生參加了上海婦女救護傷病醫院救護傷員的工作。珍珠港事件發生後,日本憲兵開始佔用中西女中,將其作為傷兵療養院,1943年2月,美、英籍教師都被迫進入集中營。在抗戰的艱難歲月中,中西女中在中國教師的帶領下,依然維持著教學。

抗戰勝利,上海解放。新中國後的中西女中有了明顯變化。1950年7月,美國基督教衛理工會華特主教建議在華全體傳教士離開中國,因為從1951年起中國將完全收回教育主權,學校將不再聘用外籍教師。1950年底,中西女中的外籍教師們陸續離校回國。而後中西女中擴大了招生,並出現了免費學生,初中一年級新生教材全部採用政府頒發的新教材,宗教課完全取消,代之以政治思想教育,成立了少年兒童隊組織。

抗戰勝利後的中西女中復校了

1952年7月5日,中西女中和聖瑪麗亞女中合併,成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中西女中的歷史到此結束了,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傳承了中西的傳統,在培養女子人才中探索前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宋氏三姐妹,亂世中的芳華!
    說到宋氏三姐妹,大家十有八九知道小編說的是誰。歷史上能夠有此稱謂的莫過於:宋靄齡、宋慶齡和宋美齡。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亂世之中的三位佳人!她們雖為女子,可是卻有著精彩的人生!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宋氏三姐妹的合照吧。
  • 知書 | 宋氏三姐妹:一個愛錢,一個愛權,一個愛國
    不論是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或是與宋氏家族有緊密聯繫的孫中山、蔣介石、孔祥熙,都是足以影響中國近代史走向的人物。 權傾一時的宋氏家族,曾在中國的政界、金融界、軍界呼風喚雨、一手遮天,甚至連美國白宮的政策制定都與這個家族有關。
  • 市三女中為何非同尋常?!徐永初校長如是說...
    若要了解19世紀迄今的中西教育融匯史,中國女子教育的策源地,必得把目光投向江蘇路的女中。125年來,女中的記憶不是書寫在紙端的單薄文字,而是由溫馨的個人記憶融匯在一起的若干小故事。要談女中對幾代女性精神氣質形成的意義,要準確描述這個抽象的氣質韻味,真是頗有難度,但不妨從這樣一些小故事講起。每次女中的生日,都是一件大事情。
  • 他是宋氏三姐妹孫輩唯一後人,父親是大亨,母親是大名鼎鼎的明星
    他是宋氏三姐妹孫輩唯一後人,父親是大亨,母親是大名鼎鼎的明星 「宋氏三姐妹」,即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她們是20世紀我國最耀眼的姐妹組合,不過雖然她們備受矚目,萬人仗仰,但她們的子孫後代卻沒有多少,宋慶齡和宋美齡都因為在懷孕期間遭受了驚嚇,導致流產,後再沒有懷孕。
  • 他是宋氏三姐妹孫輩唯一後人,父親是富豪,母親是赫赫有名的明星
    不過,民國時期的宋氏三姐妹同樣不容小覷,她們三對中國產生的正面影響顯然要比慈禧積極地多。 所謂強強聯手,三姐妹才能對中國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 雖然姐妹三人對中國的影響力巨大,但遺憾的是,三姐妹在子女這一塊卻不盡人意。宋慶齡和宋美齡都未曾有過後代,雖然她們都曾懷過孕,但由於孕期受到驚嚇,最後孩子都流產了。而孫中山的兒子孫科,女兒孫延和孫琬都是其原配夫人所生。至於蔣經國和蔣緯國,他們也都是宋美齡的繼子,並非其親生。
  • 中西女塾「皇后」陳皓明
    始入公眾視野,她便是「宋氏三姐妹」的師妹,繼唐瑛、陸小曼後的「上海交際花」。這位看似沉默寡言、頗為文靜的女子不僅是中西女塾的「皇后」,又時常成為各大刊物的「封面女郎」。而當聲名鵲起,她又像「隱身」了般沒了消息。直到幾十年過去再次提及,人們還會兀自感嘆,「哦,上海交際花陳皓明」。
  • 宋氏姐弟:家庭關係複雜三姐妹不和,三兄弟卻互幫互助,家庭美滿
    他們分別是三姐妹:宋藹齡、宋慶齡、宋美齡,以及三兄弟:宋子文、宋子安、宋子良。誰都不會想到這三子三女會成為民國時期聲名鵲起的宋氏三姐妹和宋氏三兄弟。 他們的的命運截然不同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宋氏三姐妹的丈夫分別是孔祥熙、孫中山和蔣先生。熟知歷史的人也都應該知道這三人之間的關係。
  • 宋氏三姐妹之間的恩怨糾葛:她們錯過了最後一次相聚的機會_鏡相...
    這是宋氏家族唯一的全家福,1917年夏攝於上海宋寓。前排:三子宋子安;二排左起:長女宋靄齡、長子宋子文、次女宋慶齡;後排左起:次子宋子良、父親宋嘉樹、母親倪桂珍、三女宋美齡。1971年4月25日,宋子文卒於舊金山,而宋氏姐妹並沒有出現在宋子文的葬禮上,她們失去了晚年最後一次相聚的機會。
  • 宋氏三姐妹所嫁之人顯赫非常,但後代人丁稀少,令人遺憾
    民國時期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紀中國最顯耀的姐妹組合。她們三姐妹所嫁之人顯赫非常,對20世紀的中國擁有不可思議的影響力。大姐宋靄齡愛財,富甲天下;二姐宋慶齡愛國,萬民敬仰;小妹宋美齡愛權,呼風喚雨。但令人遺憾的是三姐妹中只有大姐一人生育過二男二女,其她兩位姐妹沒有生育。
  • 民國宋氏三姐妹的速配密碼:年齡不是問題,門當戶對才是真理
    民國時期,宋氏家族堪稱「中國第一家族」。而其宋氏三姐妹的婚姻配對,也堪稱典型的年齡不是問題,門當戶對才是真理。頭銜,數據可以說明一切。宋氏三姐妹宋藹齡:1889年7月15日出生,夫:孔祥熙(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山西第一首富乃至民國時期中國第一首富~)1880年9月11日出生。孔祥熙比宋藹齡大8歲10個月。
  • 宋氏三姐妹只有大姐有4個孩子,為啥大姐子女中只有1人有後代?
    宋氏三姐妹生得好,長得好,嫁得好。大姐宋靄齡,二姐宋慶齡和三妹宋美齡均是非常優秀,自帶光芒。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都去美國留過學,宋靄齡是女留學生的中國第一人。她們三人都是非常愛國的,並不是像傳說的那樣大姐愛財,二姐愛國,三妹愛權。
  • 宋氏三姐妹之母倪桂珍:大腳才女無人娶?卻和宋父天造地設是絕配
    文|若水讀了宋氏三姐妹(靄齡,慶齡,美齡)的傳記,由不得讓人欽佩他們的父母。他們就是宋氏三姐妹的父母——宋嘉樹倪桂珍夫妻。宋氏三姐妹的父母不甘平凡的宋嘉樹,離家出走遇貴人,留洋鍍金歸國傳教宋家三姐妹的父親本叫韓嘉樹,祖籍海南文昌縣,幼年時被父母過繼給沒有子嗣的遠房宋姓舅舅
  • 一門6子女人中龍鳳,宋氏三姐妹的家庭教育,這2點我們難以超越
    文|若水看完《宋氏三姐妹》的傳記,在羨慕三姐妹擁有呼風喚雨能力時,不禁為其父母的遠見卓識而嘆服。這對父母真是,太,太,太偉大,是他們不凡的家庭教育成就了三姐妹風起雲湧,大浪驚濤的大手筆。1,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給女兒們創造充分的身心自由宋氏三姐妹的父母——查理、倪桂珍夫婦早年接受的是西方文化教育,也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們崇尚民主、自由,抵制中國幾千年來壓抑女性的「三從四德」理念。在他們家,沒有男尊女卑,只有男女平等之觀念。
  • 宋氏三姐妹只有大姐有4個孩子,為何大姐子女中只有1人有後人呢
    宋氏三姐妹生得好,長得好,嫁得好。大姐宋靄齡,二姐宋慶齡和三妹宋美齡均是非常優秀,自帶光芒。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都去美國留過學,宋靄齡是女留學生的中國第一人。
  • 長寧| 市三女中到底有沒有男生班?
    市三女中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被譽為「女子人才的搖籃」,文學家張愛玲、藝術家顧聖嬰、黃蜀芹等都畢業於該校,宋氏三姐妹也曾在這裡學習過。 雖說被譽為「女子人才的搖籃」,網上對於市三女中有沒有男生(班)的,說法一直眾說紛紜。
  • 火爆全網的王菊原來是市三女中的!上海這所高中究竟有多厲害?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簡稱市三女中,是首批上海市重點中學,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一。學校的前身是1881年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創辦的聖瑪利亞女中(St.Mary's Hall)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監理公會創辦的中西女中(McTyeire School),1952年兩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合併命名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上海市市三女中歷史悠久、學風優良,亦是上海市唯一一所女子中學。
  • 市三女中昨度過120周歲生日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的前身是1881年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創辦的聖瑪利亞女中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監理公會創辦的中西女中,宋氏三姐妹都曾在此就讀。1952年兩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合併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裡,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女性,包括前國家科技部部長朱麗蘭、科學院院士黃量、工程院院士陳亞珠、聞玉梅等。
  • 2013年上海中考長寧區示範性高中:市三女中
    市三女中  學校性質:公辦普通高中、市重點高中  學校地址: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155號  交通路線: 01、923、62、44、56、地鐵二號線、地鐵11號線  聯繫方式:021-62526860  網站地址:http://www.ssnz.sh.cn/
  • 宋氏家風:宋耀如是如何培養出「宋氏三姐妹」的? (轉載:全球見證)
    資助宋耀如進美國達勒姆三一學院學習的卡爾將軍回憶說:「這一天是達勒姆歷史上難忘的日子,它影響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現代史。」  宋耀如在有生之年已經看到了自己和孩子們的部分成功,但更輝煌的還在他死後。他的六個子女都在美國留學,其中三個是經濟學博士。用後人的評論,他的六個子女中,三女都是傾國傾城的絕色天后,三男都是瀟灑倜儻的豪門相公。
  • 宋氏三姐妹,只有大姐有4個孩子,為何大姐子女中又只有1人有後代
    宋氏的三個姐妹分別為宋靄齡,宋慶齡和宋美齡,這三姐妹的一輩子可以稱得上是人中龍鳳,為人處事等各個方面都是特別的優秀,走到哪裡都自帶著主角的光環。這三個姐妹在當時都是屬於高層的知識分子,並且都去美國留過學,而宋靄齡是中國女留學生裡面的第一人,這三姐妹永遠將愛國這兩個字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