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
#三國殺移動版周年慶#「武將裡除了強將,其他的都是白板」,你認可這種非強即弱的理論嗎?
前言:
武將作為玩家遊戲進行的基礎,它的強度高低,是影響勝負的眾多因素中,極為重要的一方面。
而根據技能機制的不同,武將的定位也不盡相同,但不知何時,那些雖然強度達不到影響遊戲平衡體系的級別,但絕對算不上弱的武將,被冠以「白板」的稱呼。
「白板」的定義
僅靠摸牌階段的基礎摸牌來提供行動力,沒有任何形式的額外收益,擁有這種特性的武將,玩家統稱為「白板」。
拿遊戲中比較常見的「不動白」來講,是指那些技能觸發條件比較被動的武將,幾乎所有的「賣血流」武將多少都會帶點該屬性。
比如說名列「四害」之首的郭嘉,【遺計】只有在受到傷害後才會被觸發,你不動他,完全是白板一個。
而「過牌白」也是如此,顧雍的【慎行】用兩張手牌換一張未知牌,這種操作便是典型的「過牌」。
更新手牌內容,用多餘的廢牌交換未知牌,有機率提升質量,但這只是無數過牌能力中的一種,總之當武將沒有摸牌階段以外的摸牌渠道時,便是「過牌白板」。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不少滿足條件的武將面孔,先別忙著下定論,其實如何劃分某一武將是否屬於「白板」,方法非常複雜。
強度平衡體系崩潰,「白板武將」數量劇增
《三國殺》中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白板」武將,只有相對在某種局面裡變成「白板」的情況,而我們通常所說的,便是這一種。
哪怕技能純負面收益的標華雄,在隊友急需恢復體力奠定勝機時,也可以扮演「急救血包」的角色,挽狂瀾於危難。
並且在遠古版本,華雄與「白板」根本扯不上關係,反倒是被冠以「魔將」的稱呼,足見其地位。
標準包平均強度不高,什麼樣的武將都能打的有來有往,將面壓制並不明顯,華雄血量雄厚,上限達到了6點,有著一等一的抗壓能力,藉助體力上限的優勢,輕鬆蓄爆,不怕拉鋸戰。
但隨著武將強度的整體提高,遊戲節奏也在逐步加快,玩家對強將的認知被遊戲環境所裹挾,開始追求那種單個回合就能拉開巨大收益差的失衡將。
強度天花板被一再突破,勢必會導致平衡體系的錯位,原本的一線成了二線,二線成了三線,而三線武將,則徹底淪為「白板」。
畸形的評判標準,鍾繇與張松成為最強「白板」
華雄自不用說,早在「一將成名」時代便已經被版本淘汰,小夜最理解不了的,是鍾繇與張松急劇下降的地位。
起因要從《三國殺移動版》的常駐活動模式「鬥地主」說起,小夜最喜愛的玩法之一,在這裡,鍾繇、張松與、SP趙雲構成了「新四害」。
鍾繇集爆發、輔助、控制為一體,功能性非常強,【佐定】提供團隊庇護,加之【活墨】賦予的基本牌轉化能力,打法很靈活。
進入「四害」的理由,是因為上手難度過高,新玩家玩不明白【活墨】,鍾繇也就失去了靈魂,白板不說,還有可能資敵,把黑桃關鍵牌送與敵人。
至於張松,理由更加滑稽,回合外沒有任何防禦,也就是「防禦白板」,撐得過開局,也撐不過第二輪,不發動【獻圖】會被隊友罵,發動【獻圖】會被地主秒。
小夜不由得感嘆,這都什麼歪理,鍾繇與張松在任何模式裡都處於中等偏上的位置,即使「鬥地主」玩法特殊,也算拿得出手的實用將,卻成了「最強白板」。
小夜有話說
「強將說」的出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到今天不但沒有撥亂反正,支持的聲音反而越來越多。
我們可以接受個別武將的強度暫時領先於版本,但不可能允許超模武將在遊戲中肆意破壞強度平衡,假以時日,當許攸、曹嬰等也淪為「白板」的地步,《三國殺》又該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