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們常說,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腳踏進了鬼門關,這句話的意思是,分娩的時候女性隨時都會有危險。
不僅如此,而且產婦在妊娠分娩時,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也會出現很多身體問題,比如妊娠紋,鬆弛長斑的皮膚,腰酸腿疼,怕冷怕涼等等。
除此之外,女性生完孩子還會出現一個非常尷尬的現象,就是「尿失禁」
案例一:
懷孕40周後順產成功剩下寶貝女兒的陳女士最近非常苦惱。她本身體質較弱,懷孕的時候就經過了很多折騰,打保胎針、頭三個月臥床靜養,後期孕吐嚴重,吃什麼圖什麼,由於浮腫和腰腿疼,長期睡眠不好,因此脾氣也有些暴躁,懷孕過程中就和老公經常鬧矛盾。
終於等到了生產的時候,歷經三個多小時,陳女士終於生下了一個可愛白淨的女兒。女兒的到來讓夫妻關係緩和了一些。
但產後沒多久,陳女士就發現自己經常不知不覺就漏尿了,諮詢了醫生才知道自己患上了尿失禁。
「尿失禁」讓夫妻關係重新跌回谷底,為了不遺尿在衣服上床上,張女士只能藉助成人紙尿褲,這一用就是小半年,不僅照顧女兒的辛苦得不到體諒,而且夫妻生活也是十分冷淡,丈夫對張女士的態度也越來越差。
案例二:
同樣足月生孩子的王女士遇到了更嚴重的情況。她在懷孕過程中食量大增,導致嬰兒體重過大。
而且,由於平時缺乏鍛鍊,所以出現了胎位不正的情況。因此,她在生產過程中遇到了小小的難產,足足熬了大半天才把孩子生出來。
由於難產,王女士的盆底肌被長時間拉扯,所以她不僅出現了尿失禁,還出現了大便失禁的情況,王女士一度非常傷心。
但所幸,王女士的老公非常體諒她,不僅沒有表現出嫌棄、反胃,還安慰王女士,時時為她清理。
可見,「尿失禁」不僅是對寶媽的身心考驗,也是夫妻關係的「試金石」。
二、為何會患上「產後尿失禁」?
產後尿失禁的症狀在女性生完孩子後,寶媽在一定的時間內會出現不能控制小便的狀況,一天可能尿失禁十幾次,如果情況嚴重的話,還有的寶媽會出現大便失禁的狀況。
這種情況是否會出現和持續多長時間,都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可能一兩星期就好,有的人可能幾年才能恢復。
為什麼會出現產後尿失禁在女性生孩子的過程中,女性下體的肌肉會極度擴張,嬰兒會拉扯到盆底韌帶、肌肉、膀胱等等部位。拉扯時間越久,女性下體的肌肉便會越鬆弛。
本來成人在排尿過程中,是利用肌肉的縮放來控制的,肌肉過於鬆弛,自然就無法正常控制排尿,就出現了「大小便失禁」這樣的尷尬情況。
三、夫妻該何應對「尿失禁」
當寶媽患上尿失禁的時候,該如何應對呢?在這裡我向各位寶媽和各位準爸爸們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1.做好前期護理
寶媽在懷孕過程中,要合理搭配飲食,各種營養都要吃,但要注意不能暴飲暴食,保證胎兒的身體發育。
其次就是要做好產前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寶媽可以了解到孩子的胎位、發育狀況等等,若有不妥的地方,及時遵醫囑進行調整。
適當運動,保持身體健康,最大程度使孩子能順利出生,減少患上「尿失禁」的風險。
2.夫妻雙方都做好功課
準爸爸的態度和做法很大程度上能決定寶媽的狀況。
在孕期中,寶媽和準爸爸應該一起學習懷孕知識,提前預知可能發生的狀況,理性地看待女方在懷孕中和分娩後出現的心理和身體上的變化。
在寶媽真的出現狀況之後,準爸爸可以提供一些幫助來幫助寶媽減輕負擔,也可以在語言上多鼓勵、多體諒寶媽的難處。
3.做好產後護理
一旦患上尿失禁後,寶媽一定要調整好心態,不要自怨自艾,準爸爸也要注意照顧寶媽。目前尿失禁可以通過藥物治療、食療、針灸治療等等方法。藥物治療需要遵從醫囑,注意避免私自用藥。
其次,均衡飲食,注意攝入營養也有利於早日恢復。針灸也要儘量選擇正規醫院。除此之外,寶媽還可以通過運動來恢復肌肉彈性,進行一些針對腹肌的運動或者盆底肌運動。
雖然現代醫學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但是女性分娩還是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在分娩後,老公的態度與做法、婆家與娘家之間的事端更是難以評判。希望天下的寶媽都能順利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