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道財經 文|洛朗·阿朗-卡龍
編輯|格格
橫幅招展,遍布街頭。一場遊行在城區醞釀。2016年6月,陽光照亮巴士底廣場,巴士底歌劇院的牆面熠熠生輝。舞臺附近都圍上了厚重的黑色帘子,劇場內幾乎聽不見都市的喧囂,甚至有點兒發冷。突然,一個人影從一片漆黑的後臺深處走出。他自覺無人從旁觀察,為了不在黑暗中絆倒,便暫時摘下了墨鏡,眼神裡透出些微憂傷和狼狽。舞檯燈光從布景上方灑下,他朝著那片光暈走去。
記者們等了一個多小時後,總算發現了他的身影。他們拔劍出鞘般取出相機,揮動錄音杆,打開聚光燈。男人直了直身,戴回墨鏡,繼續前行,接受一眾相機的連拍。閃光燈不停地閃爍。
他就是時尚教父卡爾·拉格斐,香奈兒、芬迪及其自有品牌的多產創造者。他應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總監班傑明·米派德之邀,為喬治·巴蘭欽的芭蕾舞劇《勃拉姆斯-勳伯格四重奏》設計服裝,此番前來觀看排演。他身穿一件白襯衫,系一條黑領帶,外搭收腰西裝外套,髮型是一如既往的低馬尾。他的到來如同神仙駕臨。他站在大廳中心觀察編舞,身邊環繞著一幫親信顧問。他直視舞者們,視線片刻不離,墨鏡並沒有摘下。
過了將近一小時,他登上舞臺。在記者們的包圍下,他開始回答記者提問。技巧爐火純青,他早已習慣成自然。數分鐘內,他見招拆招,應答如流,就跟時裝秀收官後接受記者採訪一樣駕輕就熟。在他身後,鋪展著他畫的巨幅深色布景。布景上呈現的是薄霧繚繞的城堡,靈感來自他此前去過的多個地方。當天下午,在巴士底歌劇院的舞臺上,兩個表面上天差地別的宇宙相遇了:一個是現代宇宙,撐起它的時尚偶像跟搖滾明星一樣光芒四射;還有一個是懷舊宇宙,訴說著對沒落舊世界的鄉愁。其實二者內在緊密相連,彼此重疊。一縷憂愁令它們合二為一,眼神中的憂愁。這位時尚大帝喜歡自比黑白相間的「人偶」,在這「人偶」的背後隱藏著一段錯綜複雜的往事。不同於「人偶」黑白分明的外殼,這段往事十分微妙。
重新隱入後臺陰影中的時裝設計師,仿佛用自己的傳說織就了一片密不透光的幕布,形跡無蹤。記者們知道此時必須關閉相機和麥克風。在這片秘不示人、未經探索的幕後區域,始終盤桓著一個謎。這個謎有時還會激起不安。
創造者一頭鑽進他的汽車,目的地未知。
他的公寓位於左岸河畔,面向塞納河。這個夜晚一如往常,從他屋裡漏出的白光幾乎可以照亮整條河。窗戶關得嚴嚴實實,從來不開。不可逾越的機密重地。這幢樓房老舊的磚牆之後,藏著佔地三百多平方米的一片堡壘,裝修風格極其現代,很像某種太空飛船。這裡的布置讓人恍如走進一部斯坦利?庫布裡克風格的電影,家具只有灰、白、銀三種色調,廚房的不鏽鋼冰箱裡塞滿了健怡可樂,仿佛曆經數千年的時光,靜待主人歸來。唯一證明屋主近期來過的痕跡:成堆亂放的紙稿、書籍和報刊,毫不在乎地打亂了未來主義風格的室內設計,讓專門規劃的簡潔透視線顯得無所適從。這套公寓或許看起來樸實無華,實際上很注重功能性。「這裡是用來睡覺、洗澡和工作的地方。」卡爾·拉格斐特地說明。屋內擺著多張用可麗耐人造石料製成的桌子,其中一張桌子上放著一副墨鏡。稍遠處,有兩隻露指手套。「想像卡爾走進自己安靜的房間,摘下他的墨鏡、假領,解開低馬尾……最後他是什麼樣子?無人知曉。他一輩子戴著面具過活。誰也別想讓他露出真面目。」《費加羅報》前時尚編輯賈妮·薩梅特表示。
卡爾·拉格斐有自己的一套習慣。「我喜歡晚上回家,私人飛機就這點好。我是正人君子,才不會在外面過夜!也是為了舒佩特。」地面上映出他心愛的緬甸貓變了形的影子。不過貓主人今晚真的在家嗎?這位時裝設計師成功實現了一項壯舉:全世界都猜不到他在哪兒,神龍見首不見尾。
沿牆裝置著許多毛玻璃隔板,它們齊刷刷地沿軸轉開,豁然露出一排巨型書架。數百部著作在架上疊放,從地板一直摞到天花板。書籍是他的生命,閱讀是「病入膏肓的執念」,而且他拒絕治療。這位創造者會同時讀二十來本書,他在世界各地有多少個家,就有多少間私人圖書館。雖然他有三十萬本畫冊、影集,三種語言的小說、哲學著作,但只有少數書籍會一直保留在身邊。這些書拼出了一段歷史。在這段閱讀史中,生活與夢幻同步流淌。一條隱秘的線連接起薩特的《文字生涯》、愛德華·馮·凱澤林的《灼熱之夏》和卡特琳·波茲的詩。理清這條線,我們就能明白傳奇的締造過程,明白他如何以歲月為墨汁創造出小說人物般的時尚大帝形象。
巴爾扎克的《貝姨》是拉格斐最先接觸的書之一……這本小說當時擺在家裡書架顯眼的位置上,十歲的德國少年表達了想讀的渴望。他母親伊莉莎白的回答是,想讀的話只有去學法語咯。於是他學了法語;解讀了小說裡的故事,並感到驚奇。「我記得三十二歲的貝姨坐在一間包廂裡,頸上繫著一條粉紅色平紋薄紗圍巾,好藏住頸紋。我對母親說:『這傻女人為什麼要系條圍巾?』」
幾乎每一天,他的公關傳媒事務所都有一則新消息要發布,不是新合作、新建築項目,就是新時裝系列。六十多年來,卡爾?拉格斐從未鬆懈,他的工作節奏快如野馬脫韁,不斷推陳出新,每次都能完美體現當時的時代趨勢。
他擁有舉世無雙的敏銳度以及在不同時代自由穿梭的天賦,這些特質讓他成為獨一無二的創造者。他永遠在場,隨時就位,模特兒們在設計得如同首飾盒般精美的布景裡走秀前,他會親自為每一位模特兒畫下草圖。
時尚界並不是唯一能窺探到卡爾·拉格斐一舉一動的地方。他的光環遠遠超越T 型臺的有限範圍。他成了一個偶像,近乎神話。他隻身一人,代表了整個時尚史。
拉格斐是德國人,來到法國後他決心變成卡爾——這是他給自己從頭到腳量身定製的對外形象,由黑、白、灰三色構成的一個行走的標誌,光芒四射,全球矚目。
他成功的訣竅在於控制:只活在當下,從不回顧過往。這樣很難保持平衡,但恰是這種不穩定,讓他得以集現代和經典於一身,超越時間,從而經久不衰。 傳奇背後當然有個真實的男人。提到這個人,就不得不提及他的往事。發掘這個人和這段往事的秘密,那麼他引人入勝的非凡成功路便有了源頭。找回散布各處的精神特質,勾勒一幅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