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不是11是啥?」孩子寫11被判錯,班主任的說法家長憤怒

2021-01-08 當媽愛生活

文|全文共1597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隨著80後90後慢慢成為了父母,他們也體驗到了當年爸媽「教育」和「養育」的不易。

自己對孩子雖愛的不行,但是一旦到了做作業的時候,有很多寶爸寶媽和孩子之間,從你好我好的「親子關係」,就發展成了地動山搖的「家庭矛盾」。甚至於還有部分寶爸寶媽,因為要教自己孩子寫作業,直接當場就痛哭,著實是有些心酸!

家長之所以會覺得如此痛苦,不僅是因為孩子的思想往往跟不上家長的節奏,會讓自己覺得非常的難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很多題目也是出的越來越怪。家長看來看去,連個小學生的題目都不會寫,實在是讓人尷尬。

「4+1+6不是11是啥?」

前段時間就有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家孩子教材上的一道題目。這道題目的原題是:小豬佩奇發問,我在排隊,我的前面有4人,後面有6人,請問隊裡一共有幾人?

孩子答了一個11,網友看到了孩子的這道題目之後,覺得非常的簡單,孩子也寫對了。結果沒想到第2天老師卻是直接給打上了一個大叉,這位網友一下子就怒了,覺得老師這是改錯了。直接在群裡發問:「4+1+6不是11是啥?」。

結果當天晚上,老師就在家長群裡講了一下這道題目,說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應該是10。網友想破頭都想不出來為什麼是10,可接下來老師的回答更是讓人覺得非常的憤怒。

「這道題目問的是一共有幾個人,但小豬佩奇並不是人,所以總共是10個人!」老師的這番解釋,真的是讓很多家長都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大學畢業了。

其實像這樣類似開動腦筋的題目,近幾年是越來越多了,過去在我們看來,小學生的題目是非常容易的,但現如今隨著我們教育的不斷深入,題目開始變得千奇古怪。尤其是一些數學題目,光是懂得計算還是不行的,還要有一個跳躍的思維。

如今我們更應該要幫助孩子建立數學思維以及數感,那麼這到底要怎樣才能夠實現呢?

家長注重培養這3種能力,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一、要培養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想讓孩子能夠把一道題目給做出來的話,首先我們就應該要培養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都說語文是百科之母,只有先學好了語文,我們的語言理解能力上來了,你才能夠讀懂這一道題目,才能夠把這道題目正確的做法給解答出來。

但有部分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很多字都還不認識,經常會出現答案對不上題目的情況,這就告訴了父母,一定要從小就注意培養自家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要讓孩子清楚的知道這道題目到底是在講什麼,要問的又是什麼?

孩子認得字多了,心裡才有底氣,看到一個題目才不至於因為不認字而不敢讀不敢做。

二、平時做題時要讓孩子養成畫圖的習慣

在解答數學題目的時候,光是用一些普通的計算方式來算題目,早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現如今的題目大多是比較跳脫的,得要自己細細的去深想,才能夠想得出來。

如果希望自家孩子的數學思維以及數感更好的話,那麼建議家長在平時應該要讓孩子養成動手畫圖的習慣。在寫數學作業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在旁邊放上一個草稿本,邊看題目就邊用圖形把它給畫出來。

這樣的話,孩子就能夠更好的理解題目的內容,在計算的過程當中也會更加簡單方便。

三、培養孩子的運算能力

前面這兩種能力主要是在為孩子打基礎,最為關鍵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培養孩子的運算能力。

如果說孩子語言理解能力很不錯,平時也有畫圖的習慣,但是運算能力不強的話,那麼就像蓋房子,根基打不牢,房子也可能會塌。要想讓房子更加牢固的話,我們就應該要培養孩子的運算能力。

這樣孩子才能夠把一些比較抽象的公式轉化為更加容易懂得數字,在做題的過程當中也會更加輕鬆。

辣媽心得:

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以及數感是現在多數家長都需要注意起來的一件事情,題目越跳脫,孩子的數感就越重要,希望家長可以重視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做計算模式的題,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更加的輕鬆。

你會每天耐心輔導孩子功課嗎?在輔導過程中都遇到那些困擾呢?歡迎留言評論說出你的觀點。

本文編輯:媽媽緣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4+1+6=11錯了?」家長質問老師,班主任的回答令人不解
    之前有一位網友在網絡平臺上發布了一條這樣的消息,孩子的一道數學題被老師給判錯。這道題的題目是:小豬佩奇的前面有4個人,後面有6個人,問一共有多少個人? 孩子覺得4+1+6=11非常簡單,所以最終給出了11個人的答案。可是老師卻並不認為這道題孩子做對了。對此,孩子的家長也感覺非常不理解,答案明明就是11,為什麼會被判錯呢? 於是家長帶著孩子來到學校找老師了解情況。
  • 11減4等於7被判錯,爸爸深夜質問老師,老師的解釋讓家長羞愧
    11減4等於7被判錯,爸爸深夜質問老師,老師的解釋讓家長羞愧這幾年來小學生的作業越來越難,其實只要父母經過認真觀察,其實難的不是題目本身,而是很難轉變的人的思維。最讓王先生氣憤的是,有一道數學題,"11-4=7"竟然被老師判了錯誤,王先生躺在床上直到深夜,怎麼都是正確的,好奇心讓我王先生忍不住拿起手機在微信群裡質問老師。沒想到王先生在群裡提問,之後有和自己相同想法的家長都跳了出來,群裡的氛圍越來越熱鬧。
  • 「前6人後4人共有幾人?」男孩答對卻被扣分,老師:答案不是11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前面6人後面4人,隊裡一共幾人?劉先生和妻子都是高材生,兒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次次考試都能挺進前三名,前不久一次測試,孩子成績不算理想,在給兒子講錯題時發,他發現一道繞不過彎的題目。題目如下:小豬佩奇問「我在排隊,前面4人後面6人,隊裡共幾人?」孩子回答4+6+1=11(人)卻被判錯,劉先生和兒子都很疑惑,並找到老師問清原因。
  • 4+6+1=11被判錯,寶媽質問老師卻被打臉
    李女士的孩子上一年級,平時學習不錯,但有一次考試,李女士女兒卻錯了一道題,她看了十分不解:這道題哪錯了?這道題是這樣的「小豬佩奇的前面有四人,後面有六人,總共有幾個人?」女兒直接寫了「4+6+1=11」,李女士覺得確實沒錯。
  • 「憑啥給我女兒打叉」?算術題被判錯,家長質問反被打臉
    相對應的,對孩子的綜合素質能力要求也更高了,這也考察到了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是否下功夫了。 前陣子閨蜜給我說了這樣一件發生在身邊的事例,說在一個小學家長群裡,有一位家長針對某次考試的評分對老師進行了責問。 原來有這樣一道數學題,題目內容是:1.2+6.8=?
  • 家長:班主任約談就是高談闊論數落孩子,惹你生氣了要不要動粗
    朋友的孩子讀小學四年級,個頭小,嘴巴多,因為調皮不討老師和同學喜歡,但人還是很善良,最起碼沒有朋友那麼暴躁、會反擊,特像他媽媽溫柔、膽小,怕事。據朋友說,有一天傍晚6點多,他外出辦事堵車回到家,看見丈母娘、老婆臉上陰雲密布,一打聽,原來是兒子被人「欺負」了。說被另一個孩子追著打。
  • 「前4人後6人一共幾人?」孩子回答11人,老師說:不是11人
    你現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孩子的題就很頭疼?本來滿懷信心的去教孩子寫作業,卻被一道一道題攔住了?「前4人後6人一共幾人?」孩子回答11人,老師說:不是11人有一個孩子的試卷是這樣的:「小豬佩奇問:我在排隊,前面4人,後面6人,隊裡共幾人?」這個孩子回答了11人,但是卻被老師判了錯,家長看著也很蒙,於是就去詢問老師。
  • 「我前面4人後面6人,隊伍共幾人?」孩子寫11人,卻被老師打叉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孩子的教育水平是越來越高。很多輔導過孩子寫作業父母,應該深有體會。多少小學的作業,已經難到連作為成年人的自己都不會做了。其實,很多小學生的題目,並不是說真的有多麼多麼難,要父母懂得很多公式定理才可以解答。而是這些題目真的很"繞",寫起來就像是在做腦筋急轉彎一樣。
  • 小學生暖和(nuǎn huó)拼音被判錯,家長怒懟老師:「哪錯了?」
    正確的答題過程應該是2x(1+5)=12朵,可您女兒寫的是(1+5)x2=12朵,單位名稱不正確。」這下老董算是明白了,原來女兒計算答案沒有錯,卻因為乘法順序顛倒才沒得分,可老董卻更生氣了!畢竟,單位名稱放前放後沒差別,反正也不影響正確答案。可老師卻說:「題目最後問的是老師收到多少朵,這也就代表單位名稱應該放前面,這樣計算過程才會更嚴謹。」
  • 「11盞燈滅4個剩幾盞?」正確答案反被打叉,班主任:不是7盞
    「11盞燈滅4個剩幾盞?」前段時間,小編給剛上小學的表妹檢查錯題,發現一個很簡單的數學題被老師判錯,扣了10分,於是小編就問了問侄女這是怎麼回事,侄女說她也不知道,這道題目是這樣的教室裡有11盞燈,關掉了4盞,教室裡還有幾盞燈?
  • 香港小學生寫「知」字被判錯,家長求助網友:這字到底怎麼寫?
    原來,被圈出來的是「知」字左邊的「矢」,網友們紛紛猜測,不少網友覺得可能只是因為孩子把「矢」寫得太大了,老師圈出來沒有錯的意思。但知道網友們的猜測後,一位語文老師表示,其實確實是不正確的,「矢」的第五筆在書寫體中,並不是捺,而是一筆分離的點。
  • 「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班主任犀利發言,點醒無數家長!
    而事實上,孩子是家長的,不是老師的,家長要負最大責任才是。老師再好再負責任,他也不可能不能保證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也不能讓你的孩子產生讀書的興趣;不能幫你培養孩子的意志…… 一位班主任在一次家長會上對家長們說出來下面這些話。
  • 小學生「1.2+6.8=8」被打叉,家長霸氣質問反打臉
    楊先生一看,有一道算術題1.2+6.8=8,被老師判錯。明明答案是對的,為什麼會判錯呢?於是,楊先生便私聊數學老師,並問道:「1.2+6.8=8到底哪錯了?這答案明明是對的,為啥要判我兒子錯呢?」家長如何避免遇到這種「啪啪打臉」的尷尬事情?也許家長們覺得老師要批閱那麼多卷子,難免會因為粗心或者大意,一不小心給孩子判錯了。所以,當自己檢查孩子卷子錯題時,看到邏輯性沒有錯誤的題,自己的第一反應是老師是不是判錯了?
  • 「前面4人後面6人,一共幾個人?「孩子答11人,被老師扣了5分
    現如今,有不少家長都吐槽說輔導小孩子寫作業太費勁。一方面孩子的確存在寫作業拖拉等問題,而另一方面,小學生的作業難度也在逐步提高,很多題目別說是小學生,就連老父親和老母親都很難應付。當然,如果只是簡單的題目超綱,家長還可以通過與孩子一起學習找到解題方法。
  • 數字8不是封口的?班主任數次強調不要亂教,家長:大學白念了
    班主任群內數次強調:數字8不是封口的 小石榴的班主任發火了,原因是在群內數次強調家長不要亂教孩子寫數字8,這也讓很多家長氣憤,紛紛表示:讓輔導的是班主任,不讓輔導的也是班主任,他們這些家長得罪誰了,裡外不是人。
  • 家長反對學校安排的班主任人選,教育部力挺:將來會是一種時髦
    家長反對學校安排的班主任人選,教育部力挺:將來會是一種時髦。學生的學習狀況已經是家長家庭生活的中心了,只要有關孩子的一切情況家長都要插手過問,就連學校對孩子班級任課老師的安排也要幹預。我所在地區的一所私立學校,按照慣例小學四年級升五年級,班主任任課老師都有調動,就這麼一件簡單的事,班級家長不幹了,幾次集會鬧到校長室討說法。家長中有能量的人還動用關係,拉來了地方政府、市、區兩級教育局的有關領導出面協調。學校內部的人事安排這麼小的一件事,卻撲騰出了很大的水花。
  • 「1.2+6.8=8」被判錯,家長質問老師,得知真相無地自容
    劉先生雖然平時工作比較繁忙,但是下班回家後,總會抽出一些時間來檢查孩子的作業,看看他的學習進度如何。這一天他回到家後拿出了孩子的數學試卷,這一看讓劉先生氣不打一出來。其中有一道題目是1.2+6.8=8,明明計算結果是正確的,但是卻被老師打了叉。
  • 「我女兒錯哪了」遠上寒山石徑「xia」被判錯,家長質問被打臉
    時間過得飛快,現在許多九零後都當了爸爸媽媽,對於這些年輕父母來說,有了寶寶之後並不意味著日子好過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才是最令人頭大的問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新手父母在朋友圈中抱怨,說輔導孩子作業要比上一天班還苦逼,甚至感慨起了自己上學的時候,覺得自己在學習方面要比孩子更加讓父母省心。
  • 「11-4=7」被扣分,家長質問「太沒文化了吧」老師的解釋讓人信服
    小侄女寫的是還剩七盞,卷子上竟然劃的叉號。嫂子覺得是老師的問題,肯定是給孩子判錯了,便在家長群裡去質問老師。嫂子這一問,把很多家長也都勾出來了,一起質問老師,有的還說老師也太馬虎了。當孩子的考試成績下降的時候,家長要怎麼做才能對孩子起到教育作用呢?1、和孩子談心其實對於家長來說,成績並不能當作對孩子要求的唯一標準,重要的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
  • 「前4人後6人一共幾人?」孩子答對卻被扣分,老師:不是11人
    相比我們那個時代,現在孩子的作業越來越難,哪怕是小學生的數學題輔導起來都能難住一堆父母。數學題倒不是有多麼難,也都是符合年級的簡單乘除法。 而是這些數學題根本不像我們那個年代「說1就是1」,這些題目是真的很「繞」,做起來不像是數學題,反倒是腦筋急轉彎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