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既害怕,又愛看恐怖片?

2020-12-26 獨視角

許多人都同意《貞子》是部精彩的電影。當然其精彩之處可能主要不是來自它的恐怖元素,而是來自它隱含的豐富倫理、道德和歷史議題。上述反應在可以接受恐怖電影的人眼中,似乎難以理解,甚至有些人可能會感到荒謬。但是,我們有想過為什麼自己會想看恐怖電影嗎?喜歡看恐怖電影真的合理嗎?

痛苦作品悖論

哲學美學中有個歷史悠久的問題叫做「痛苦作品悖論」(paradox of painful art)。這裡的「痛苦作品」,包含各種會引發負面情緒的作品,以恐怖片和悲劇為例,這個悖論粗略來說是這樣:

如果我平常想避免痛苦難受的經驗,卻又想要觀賞恐怖片或悲劇,同時知道觀賞會帶來痛苦難受的經驗,那麼我的動機和行為就是矛盾的。我們可以把「痛苦作品悖論」整理成以下三個命題:1、我想要避免痛苦難受的經驗或情緒,而想要追求愉快的經驗或情緒。2、在觀賞痛苦作品(例如恐怖片或悲劇)時,我會有痛苦難受的經驗或情緒。3、我想要觀賞痛苦作品(例如恐怖片或悲劇)。

對於典型的恐怖電影愛好者來說,這三個命題看似都成立,但它們放在一起又會產生矛盾,所以形成一個悖論。

在這裡使用「我」當主詞,而不是「觀眾」或「多數觀眾」,是為了避免一些爭議,例如,「受虐狂」觀眾可能不會接受,不想看《返校》的觀眾則不會接受3。

「痛苦作品悖論」只會發生在那些想要觀賞恐怖片或悲劇,但是平常又想要避免痛苦經驗的人身上。當然,我相信這樣的人口不會太少,畢竟熱門恐怖片或悲劇愛情電影的票房總是很賣座。所以討論痛苦作品悖論會是件有趣的事。畢竟對於這些觀眾來說,三個敘述都很可能為真,但若真的如此,又代表這些觀眾心中存在不合理的矛盾。

換句話說,不願意看恐怖片或悲劇的人,因為避開了痛苦作品悖論,或許才是真正理性不矛盾的行動者?在下這個結論之前,我們必須先來檢視一些關於此悖論的可能解決方法。

其實沒有痛苦經驗?

首先,喜歡看恐怖片或悲劇的觀眾,可能會輕描淡寫地說:觀賞恐怖片或悲劇時,其實並不會有痛苦難過的經驗,如果你會怕,那是你太嫩。

不過,這說法似乎違反事實。喜歡恐怖片的人,並不是就不會被突然出現的鬼魂或殭屍嚇到,也不是不會因為某個劇中的殺人魔而心生恐懼。

更何況,許多愛好者會說,就是因為這些恐懼反應,讓恐怖片值得看。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一位觀眾看到恐怖電影中的殺人魔正以殘忍的方式殺人,卻沒有難受的感覺,甚至還感到開心,那麼我們很可能會認為他並沒有好好在觀賞電影(同時決定平常要離他遠一點)。

認知思考的樂趣划得來

有種說法是,恐怖片或悲劇帶來痛苦難受的經驗,但也帶來愉快的經驗,只要後者多於前者就行。這樣的主張又被稱為補償理論(compensation theory)。

哲學家卡羅爾(Nol Carroll)就認為,喜歡觀賞恐怖片的觀眾,即使知道自己會感受到負面情緒,但是在過程中也能享受一些認知思考上的樂趣。例如,觀眾很可能會喜歡一個打破既有認知框架的怪物,因為無法歸類的怪物雖然可怕,但也會帶來認知上的新穎有趣反應。

此外,恐怖片觀眾也可能喜歡思考如果自己是劇情中的人物該如何逃脫殺人魔的手掌心、如何戰勝殭屍、如何打倒怪物,或什至思考劇情的可能走向等等。卡羅爾認為,在緊張時刻中思考這些問題,能夠帶給觀眾許多樂趣。而恐怖元素產生的難受或驚嚇,最終會遠遠小於恐怖元素產生的認知思考樂趣。

然而,這個解答雖然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補償理論,但也可能過度理性化人類的動機和心理機制。畢竟,認知思考很可能不會帶來樂趣,而且許多觀眾觀賞恐怖電影,也很可能不是為了認知思考。如果喜歡恐怖片的觀眾其實沒「想」這麼多呢?或者觀眾只想單純享受電影。但是,恐怖片到底哪裡享受了呢?恐怖片能帶來什麼樣正面的情緒?

情緒宣洩

一個可能的回應是,在觀賞恐怖片或悲劇時,我們的確會因為劇情或劇中人物而產生痛苦難受的經驗, 但是在這樣的情緒被喚起之後,我們也更容易宣洩掉這些情緒。而情緒的宣洩最終會帶來輕鬆的正面情緒。所以,這樣的主張會說,悖論並不存在,因為命題二隻敘述了部分時間點的心理狀態,而忽略了情緒宣洩之後所能帶來的正面情緒。

這個主張又叫做情緒宣洩(catharsis)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亞裡斯多德在《詩學》中對於悲劇的分析。亞裡斯多德認為,悲劇的其中一個主要功用就在於讓人類的情緒能夠「淨化」或「宣洩」。

情緒宣洩理論似乎適用於許多喜歡看悲傷故事或電影的人。例如,許多人可能會因為看了一部令人難受或悽美的悲劇而掉淚,哭完之後心情卻變得比較輕鬆,甚至渴望這樣的「感受——宣洩」,因為這個過程能夠帶來輕鬆的宣洩效果。

這樣的心理機制的確反應了部分人對於悲劇的反應。但是,這樣的觀點也有局限。先不論是否絕大部分的人觀賞悲劇都能宣洩情緒,我們可以想想恐怖片的情況恐怖片讓觀眾感受到的驚恐或緊張,很多時候不會在恐怖片結束之後得到宣洩,更常出現的情況是觀眾在看完殭屍或鬼片的那一晚,看到窗外的黑影或突然的細微聲響就嚇得半死。恐怖片觀眾常常不僅沒有宣洩到情緒,反而更加神經緊張。

所以,宣洩理論似乎比較適用於悲傷的情緒,但不適用於緊張和恐怖的情緒。情緒宣洩理論最多也可能只解決了部分問題。

以安全距離體驗豐富經驗

關於痛苦作品悖論,一個出乎意料的解答出現在18世紀美學家杜波斯(Jean-Baptiste Dubos)的分析裡。杜波斯反對悖論中的命題一:觀眾會想要避免痛苦難受的經驗,而想要追求愉快的經驗。

杜波斯提出一個著名的主張:

其實無聊才是最糟的,所以觀眾並不會想要避免痛苦或難受的情緒;相反地,觀眾會去追求各式各樣的豐富情緒,只為了排解無聊的心理狀態。所以,痛苦作品悖論並不存在。

這個解答乍看之下非常有趣,但是仔細檢視後顯然過於簡化。一個嚴重的問題在於,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不太可能會只因為無聊,就去追求讓自己痛苦的經驗。

所以,一些當代的哲學家修正了杜波斯的看法。例如,哲學家史穆茲(Aaron Smuts)認為「生活中的痛苦經驗」和「戲劇中的痛苦經驗」有所不同。兩者的主要差別在於戲劇或藝術中的世界,能讓觀眾在「安全距離」之下體會痛苦或難受的經驗。

在戲劇中,觀眾能感受到痛苦的經驗,卻不用負擔在現實生活類似情況中會伴隨而來的後果或責任。例如,我們可以透過戲劇感受到親人過世的痛苦,去感受體會這樣的情緒,但卻也明白這只是戲劇,我們的人生不會因此產生巨變。我們能在安全距離的保護傘之下,體會情緒的豐富性。

所以,這個解答反駁了命題一,而主張:

觀眾會想要在現實世界避免痛苦難受的經驗,但在面對戲劇世界時,因為知道自己不會真的受到痛苦作品的實質影響,他們會想要追求更豐富的經驗,包括痛苦難受的經驗。

在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哲學家能藉由做出「戲劇經驗的安全距離」或「生活經驗的不安全距離」等概念區分,來讓我們更細緻地解釋人類觀賞虛構作品的經驗和動機。

這樣合理的解答如果成功的話,就能避免痛苦作品悖論。但是,我們似乎仍然可以質疑,觀眾是否真的是在了解到安全感和距離感之後,才起身追求戲劇中的痛苦經驗?

此外,在之前提到的恐怖片例子中,恐怖片的劇情、畫面和配樂等等,都很有可能在觀賞結束後持續影響著觀眾的生活,這樣的事實,可能讓我們需要再思考,戲劇和日常生活是否真的存在安全距離?

結論

對於喜歡恐怖片或悲劇的觀眾來說,痛苦作品悖論描述了他們心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矛盾。痛苦作品悖論也讓「因為覺得很恐怖」而不想看《貞子》的人得到了合理的解脫。但是以上某些解答,應該能讓忠實的恐怖片觀眾扳回一些顏面,嘗試擺脫掉「其實你才不理性」的反擊。

值得強調的是,痛苦作品悖論很可能不存在普遍適用於所有人的唯一解答。畢竟,每個人的情緒機制和觀賞恐怖片或悲劇的動機,都很可能有所不同。

所以其實這些哲學家和美學家、心理學家的討論,也提供了一個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心理狀態的機會,進而嘗試思考怎麼樣的主張更準確地描述到自己的觀賞經驗。這或許也是討論痛苦作品悖論的重要目的——讓我們更能分析並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或觀賞動機。

相關焦點

  • 明明很害怕,為什麼還是喜歡看恐怖片?
    一周前,我收到了這麼一則訊息……最近新上了一部恐怖片,叫《隱形人》,衝衝衝!你忘了上次看恐怖片你被嚇成啥樣了嗎?你還敢去看?鬼片鬼屋什麼的,就是又嚇人又好玩,才有意思啊!你有毒吧???01.明明很害怕,為什麼還是喜歡看恐怖片?因為恐怖片帶給我們的恐懼情緒,本質上是一種娛樂性恐懼(Recreational Fear),而不是真實世界的恐懼。我們都知道貞子並不會真的爬出電視,小丑也並不會真的拿著氣球來找我們……正因為知道這些恐怖劇情不存在於真實世界,觀眾們才選擇用看恐怖片的方式滿足精神上的宣洩(Catharsis)。
  • 明明很害怕, 為什麼還是喜歡看恐怖片?
    最近新上了一部恐怖片,叫《隱形人》,衝衝衝!你忘了上次看恐怖片你被嚇成啥樣了嗎?你還敢去看?明明很害怕,為什麼還是喜歡看恐怖片?因為恐怖片帶給我們的恐懼情緒,本質上是一種娛樂性恐懼(Recreational Fear),而不是真實世界的恐懼。
  • 為什麼恐怖片越恐怖你越想看?是刺激嗎?
    恐怖故事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但其實這些人並不是全什麼都不害怕才去看恐怖片。恰恰相反,很多人看了恐怖片感到很害怕,但就是控制不住地想看。那麼為什麼恐怖片越恐怖,你卻越想看呢?在我們知道恐怖片中的故事情節是假的時候,我們在看完後會感嘆一句:「這幸好不是真的」,也就是看完後的如釋重負。因此,人們在安全機制下受到的驚嚇,實際上可解讀為是一種興奮的表現。說了那麼多,估計有小夥伴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愛看恐怖片的人越恐怖越想看呢?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刺激,因為快樂。
  • 為什麼恐怖片、恐怖音效會讓你覺得害怕?怎樣可以不害怕?
    你看了最近挺火的電影《隱形人》了麼?這部片子被一些影評人稱為今年最佳恐怖片。觀眾給的評價也不錯,豆瓣7.4,分數超過91%的恐怖片。作為一部投資700萬美元的小成本製作,北美上映不到一個月就輕鬆破億。01為什麼恐怖片會讓我們覺得恐怖?
  • 為什麼千萬別在地鐵上看恐怖片
    為什麼大家都在講不要在地鐵上看恐怖片?第一大家在看的恐怖片有許多都是在地鐵站或者是地鐵內部發生的,尤其是在現在一個地鐵內部,如果人比較少只有兩三個人的時候,你再看一些恐怖片的影視劇等等,很有可能會造成一個心理的錯覺。
  • 日式恐怖片為什麼令人害怕到骨子裡? | 泥虹映畫
    這種心靈危機體現在純愛、動畫、科幻等各種流行文化門類中,也自然而然地孕育出了日式恐怖片所謂「心理恐怖」的特點——當自然危機變成了看不見的精神危機,那麼恐怖的元素也就自然變成了無形的東西。對日式恐怖片最深刻的記憶,並不是女鬼或咒怨小男孩扭曲的肢體或面龐,而是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深夜的黑暗、詭異的聲音、獨自一人的房間裡的空氣……是由配樂、音效、敘事節奏的醞釀出的一種氛圍。
  • 怕得要死也要看,恐怖片為啥那麼有吸引力?
    去電影院看恐怖片!帶著身邊人去電影院看恐怖片!他們對貞子伽椰子德州伐木工如數家珍,能夠在尖叫聲中發出一聲冷笑,最愛說的一句話是:好了過去了死了,你可以睜開眼了。一類是躺平認慫組……畫面還沒出,只聽見「恐怖」兩個字就暈了。
  • 李靜說:女孩子喜歡看恐怖片,是為了減壓
    能夠減壓在節目中,閒聊的時候,李靜說,自己特別喜歡看恐怖片。別人問她為什麼呢?她的回答是減壓。看到這,我也很驚訝。恐怖片,一般都是搞的人緊張兮兮的,怎麼會是減壓的好方法呢?但其實,仔細想想,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人為什麼喜歡看恐怖片?它竟有助於減肥!西瓜視頻大神為你揭秘
    人為什麼喜歡看恐怖片?原來它有助於減肥,效果和步行30分鐘差不多。這我也是在無意間刷西瓜視頻的時候看到這位西瓜視頻創作人——電影冷先生,才偶然知道原來看恐怖片還有減肥作用,他對這一現象做了詳細的解答,讓我漲了不少冷知識。
  • 小島秀夫害怕恐怖片 尤其害怕幽靈或惡鬼出現
    近日小島工作室在微博上發布最新的「小島監督的思考問答」,其中就透露小島秀夫很害怕恐怖片,只要有幽靈或惡鬼出現他就怕的要死。微博原文:今天的Hideo`s Musings(Musings=沉思)小島監督害怕恐怖片「小島監督的思考問答」Q:大家都知道小島監督喜歡看電影到了每天都會看一部電影的程度,看電影的時候主要看的是哪些方面呢
  • 國產恐怖片《古井兇靈》,總票房500多萬,是場面太恐怖沒人敢看
    國產恐怖片《古井兇靈》,總票房只有500多萬,難道真的是太過於恐怖沒有人敢看嗎?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原因,如果是太過於恐怖,那對於懸疑驚悚片來說不就是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嗎?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接下來小編帶領大家一起走進《古井兇靈》這部驚悚懸疑片,看一看這部影片到底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為什麼票房是如此的低。《古井兇靈》這部影片是由王辰六導演執導,由程韋然、陳美林、任笑霏、李易芸、俞艾辰等主演的。這部影片大體講述的就是由陳美林飾演的林孝芸被迫無奈之下嫁給了當時赫赫有名的童家。
  • 15部經典「韓國恐怖片」,最好不要晚上獨自看!
    也算是一大看點吧,作為恐怖片,這個系列在當年不論是劇情還是氛圍都是很成功的,可能現在看有些槽點,但心裡多想想這片子其實已經22年了。幾個女人為了爭搶一雙神秘的高跟鞋,開始變的瘋狂,瘋狂到讓人感到害怕。
  • 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不愛還可以談戀愛?
    沒想到,有的人一開始就帶著目的。1 上周和朋友聚會的時候,她說要帶男朋友來。明明記得,之前還揚言單身驕傲的女孩,竟然這麼快就有了戀情。聊起為什麼和那個男生在一起的時候,她說:他追我了,我們就在一起了啊。明明什麼都還沒了解,明明自己也沒有那麼喜歡,有人追,就決定開始愛了。
  • 阿衰:半夜看恐怖片遇見真的貞子?結果抬頭後真相大白
    前言: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喜歡自己一個人看恐怖片呢,小編就是那種喜歡看各種恐怖片,最後又害怕到連廁所都不敢去的人,那麼今日的分享就來說一說小衰看恐怖片的故事吧。空氣格外的寧靜,靜到甚至地上掉一根針都能聽到聲音,可此時小衰的內心卻是恰恰相反。
  • 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既害怕得到又害怕失去,是不是你?
    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既害怕得到又害怕失去,是不是你?女朋友經常性的時候說分手,你們可以試著談一談,或許他只是有些事明說或者解開了就好了。有時候有些小事,對於男的來說不是事,但對於女的來說就是大事,都不容易,我們要相互體諒,學會彼此珍惜,微信一段感情太難了,每個人都要收集些人講的話,但仍然會有磨合,會有爭吵,會有負面情緒,甚至有很多的夫妻磨合,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契合彼此的堅持,還是會傷害到對方,但你知道愛情是什麼樣子的嗎?那就是我知道我們不同。
  • 看高分恐怖片嗎?能嚇死人的那種噢
    很多人都不喜歡歐美恐怖片。認為那些都是集噁心、血腥、怪異為一體的視覺衝擊片。其實這類片應該稱之為科幻片,如《異形》、《生化危機》之流。而你要真正看看歐美的驚悚片,也不乏經典之作。經歷了香港恐怖的「鬼屋」、日韓恐怖的「城堡」,歐美恐怖片中的優秀之作更擅於讓你心底無中生有地想出鬼來。
  • 我為什麼再也不看恐怖電影了,不是真的怕了,是整個身心都在抗拒
    香港的殭屍片剛開始看的時候有點小小的恐懼,看多了就麻木了,或者說是明白了套路,就像看神劇一樣,看的不是影片,是表演。 恐怖片越來越不恐怖,並不完全是看多了的原因,相反,有人就越看越害怕,越害怕越愛看,因人而異。美國和日本的恐怖片開始很受歡迎,就是因為足夠恐怖。但在我看來,沒有妖魔鬼怪的片子都不能叫恐怖片。
  • 貞子、伽椰子、富江,為什麼日本恐怖片的「女鬼」都必須是長發
    大獅建議,不如看一看恐怖片,嚇自己一身冷汗,簡單方便還省錢,兼有利尿效果,真可謂一舉N得。玩笑開完,轉入正題,前幾日,講了講一定要看恐怖片的五大理由,今日講一講為什麼恐怖片中,尤其是日本恐怖片中的「女鬼」為何都留著一頭飄逸的長髮。
  • 孩子被關小黑屋看恐怖片當懲罰,網友:這不是教育,是摧毀人性
    在某論壇上看到這麼一則問題,家中孩子犯了錯,為懲罰孩子,或者說為了讓孩子長記性,就把孩子關進小黑屋,還給孩子播放恐怖片,作者想問網友這樣做對不對。有位網友精闢地回答:這不是教育,是摧毀人性。深以為是!首先,不論哪一部恐怖片,上面都註明18歲以上成人才能觀看,就是因為恐怖片本身就不適合年紀小的孩子看,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就像有多少人因為看恐怖片後晚上不敢自己一個人上廁所,甚至連腿都不敢伸出床鋪外。長大後,知道世上根本沒有鬼這一說,恐怖片的內容不過是特效,可孩提時任憑家長怎麼解釋就是不懂,非得自己嚇自己,搞得神經緊張。
  • 一部讓人不寒而慄的恐怖片!《寂靜嶺》中的小女孩是主演
    恐怖片的主角大部分是女人,老人,或者小孩,因為他們都是弱勢群體,弱勢群體的黑暗面更讓人感到驚悚。今天推薦的恐怖片仍然是這樣,主角是《寂靜嶺》中的小女孩祖蒂·弗蘭,還有《BJ單身日記》女主蕾妮·齊薇格。《第39號案件》,聽名字像是犯罪片,其實不然,我們看看故事到底講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