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日曆還能火多久?

2021-01-13 新零售商業評論電子版

題圖為故宮日曆

作者:何意,新零售商業評論特約評論員

「撕日曆有種拆盲盒的感覺。」

前不久,「北京最後一家掛曆店」登上熱搜,承載了很多人兒時新年記憶的年畫、掛曆,隨著新技術、信息流包裹的「無紙化」生活,已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不過,近幾年火爆的文創日曆,被賦予知識、情感等多種意義後,從一元一本的老黃曆搖身一變,成為了時尚文化產品乃至網紅爆款。

這些熱賣的日曆大多印製精美、風格鮮明、內容豐富,雖然價格不菲,但深受年輕消費群體的追捧,是很多年輕人新年禮物的首選。

力推文創日曆的品牌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十幾家飆升到如今的上百家,其中既有故宮、豆瓣、果殼這樣的老玩家,也有想要通過日曆撬動文化周邊產品的新面孔。

那麼,日曆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顏值超高,玩法多樣

日曆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相傳在唐朝時就已經出現了由木板刻畫的老黃曆,是後來紙質日曆的雛形。

過去人們習慣用的檯曆、掛曆,大多只提供跟「時間」相關的信息,比如節假日、節氣等,相對比較單調。

如今捲土重來的文創日曆,則在產品設計、信息增量、互動方式等方面,與傳統日曆有非常大的區別。

顏值和內容是文創日曆大受歡迎的最基本條件。

2015年一經推出就因設計精美、底蘊深厚而火爆全網的《故宮日曆》,其實產生於民國年間。1933~1937年,故宮連續5年編纂出版了《故宮日曆》,作為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的藝術讀物,風靡一時,被評為民國時期的「頭號社交禮物」,可惜後來因為戰亂停止出版。

在今年故宮600年大展中,展出了一份故宮發行於1934年的《古物日曆》——活頁精裝,正面標註日期、節令,背面有歷代瓷器、玉器、青銅器等文物影像,每月印古物一件,註明古物名稱、作者及年代,古物圖案黑白印刷、層次分明,古樸典雅。

1934年的《古物日曆》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年間的《故宮日曆》每份定價貳圓伍角。根據推斷,1935年前後,一塊大洋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300元左右。可見,文創日曆一直以來就價格不菲。

大部分文創日曆以博物館、出版社和文化IP為出版方,承載了不同領域的許多有趣內容,滿足了現代人對信息的碎片化和多樣化需求。

比如,果殼出版的《物種日曆》具有科普意義,《國家地理日曆》將全世界展示在桌面上,《豆瓣電影日曆》深受影迷喜愛,《2020企鵝日曆》是文學愛好者專屬,還有更小眾細分的《雲朵日曆》《啤酒日曆》……

在玩法上,創作者也在不斷挖掘紙質日曆的可能性,將單純的內容輸出轉變為提供更豐富的感官體驗,增加了日曆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故宮日曆親子版利用AI+AR技術,通過手機掃描封面二維碼便能看到動態圖;單向街書店今年出版了《單向日曆倒計時版》,在正序日期下以大寫加粗的倒數數字,提醒時間正在流逝;罐頭藝術推出2021年徐悲鴻聯名日曆,精選近百幅名畫,名畫旁有同款線框,搭配12色黑木彩鉛,可以做填色遊戲;聯邦走馬出品的手搖機械日曆,需要自己動手安裝……

單向日曆倒計時版

南京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黃韞慧曾在採訪中表示,從功能性來說,實體日曆美觀、有趣、方便記錄和閱讀,也集納了很多信息;從心理層面來說,人類偏好具象化、實體化,實體日曆可以強化新一年的儀式感,電子日曆很難帶來這樣的體驗。

簡而言之,人們購買文創日曆是為了精神的愉悅,因此動輒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價格,也依然有很多擁躉。

文創日曆賺錢嗎?

如今的文創日曆價格並不便宜,知名IP大都銷量可觀。

單向空間天貓旗艦店售價88元的鑄黑版單向歷,月銷量在1萬+。淘寶上超過15家店鋪在官方授權下出售《故宮日曆》,其中故宮博物院出版旗艦店月銷量超過1萬件,博庫圖書專營店月銷量超過2000件。

2019年《單向歷》的總銷量達到了80萬本,《物種日曆》的總銷量超過100萬本,《豆瓣電影日曆》則在售罄後加印了一次又一次。

豆瓣電影日曆

據了解,文創日曆的生產模式主要為兩種,一種是代工模式,即出版方在廠家設計的日曆上加logo,100本起訂,30元一本,超過5000本則價格基本穩定在15元/本,5天左右可以拿到貨;另一種則是自主設計定製,通常需要500本起訂,價格為45元/本,滿5萬本為19元,滿10萬本則是15元,同城15~20天可以拿到貨。

對於影響力比較小的IP來說,想要從日曆賺錢比較困難,因為印量少、成本高。按上文的自主設計模式來計算,若文創日曆定價在70~90元,只算印刷成本,銷量至少要達到印量的一半以上才有回本的可能。

因此,在日曆大戰中,營銷成為必不可少的手段。

《單向歷》在形式上沿襲了老黃曆的主題,但將原來的「宜」「忌」部分,換成更易引發年輕人情感共鳴的用語,同時每天搭配一句文藝名言。

2015年《單向歷》問世之初,姚晨、樸樹、南派三叔等名人紛紛在微博上分享,借明星營銷強勢出圈。此後,《單向歷》還專門開發了配套的 App,可以在線上閱讀,以圖片的形式轉發。

「文創日曆好看又有意義,我每年都買,有時候還買好幾種,有的自己用,有的送朋友。」文藝愛好者曉曉表示,很多人在收到日曆後都會拍照上傳社交網絡,自發地形成二次傳播。

當然,營銷是手段,內容質量必須先過關。《物種日曆》寫過編輯手記,一本文創日曆的內容製作流程從確定主題到選擇物種再到約稿,歷經若干輪審核、溝通、改稿、確認,從每年3月到10月才能最終完成。

優質內容不斷出圈,用戶也從小眾變為大眾。據了解,《物種日曆》的種子用戶年齡在20~35歲之間,隨著IP的不斷傳播,目前用戶的年齡段越來越廣,用戶群體也更加多樣。

物種日曆

《2020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提到,對於追求好看好玩且興趣多變的年輕人而言,產品的顏值以及品牌所傳達的故事和價值觀都成為他們為之買單的原因,他們也更願意在社交平臺主動傳播,內容成為了「第二生產力」。

新榜《2020內容產業年度報告》研究則表明,77.2%的消費者表示一件商品的文化內涵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其中有10.1%甚至表示文化內涵是其購買商品的首要決策因素。

另一方面,從消費心理來看,文創日曆在很大程度上接近於盲盒。日曆上第一天的內容永遠是未知的,這激發起消費者的好奇心,隨機性的體驗也可以讓用戶「欲罷不能」。

有消費者向新零售商業評論提到:「撕日曆有一種拆盲盒的感覺,在《單向歷》或者《豆瓣日曆》中,你會很期待這一天的一句名言或電影臺詞。絕大部分時間,你會對這句話深以為然,會心一笑。偶爾也會失落,可能因為那句話還不夠高明,無法擊中自己的內心。」

創新玩法,迎接爆發

事實上,對於消費品牌來說,打造爆款文創日曆的玩法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一方面是社群營銷。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很多企業開始運營社群,打造私域流量。其實,包括《物種日曆》《雲朵日曆》等在內的文創日曆,從內容來說是非常細分的,背後都是一個個以愛好驅動的小社群,也代表著某一群人的生活方式,同時還能夠結合線上與線下。

從2016年開始,《單向歷》一直在通過活動徵集讀者投稿,其中有不少被收錄在新一年的日曆中。《雲朵日曆》最初就是由雲朵愛好者自己拍攝的照片製作而成。在這些日曆的設計過程中,用戶的參與感和歸屬感非常強,因此有著很強的用戶黏性和忠誠度。

奇妙雲朵收集日曆

如今,不僅是日曆市場,消費的方方面面都在變得更加分散,越來越個性化、小眾化。對於商家而言,只要服務好自己所擁有的小眾群體,就已經能夠在市場中活得不錯了。

另一方面,日曆可以被看作是品牌連接器。對品牌或者IP來說,日曆有著獨特的先天優勢,就是能讓消費者每天都看到,因此持續加深品牌印象。試想,還有什麼產品能比日曆有更多機會每天曝光在用戶面前?

可能日曆產品並不賺錢,但在佔領消費者心智方面,比其他產品的持續性要久得多。《物種日曆》不僅幫助果殼創立了150萬自然科普愛好者的社群,還孵化出了果殼電商,以及其他電商平臺。

此外,日曆的形式也可以被創新性地利用,比如以每周或者每月為周期,將日曆內容印在消費品外包裝上。

文創日曆的市場如今早已變成紅海,甚至出現了價格戰和盜版的現象。不過,隨著消費升級的深入,尤其是新生代消費者對精神消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創產品市場可能會迎來更大的爆發。

文創日曆之後,下一個爆款又會是什麼?

今日話題:哪款文創日曆是你的菜?為什麼?

相關焦點

  • 2017年日曆登場:文創日曆走紅
    文創日曆這個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在備忘、記事之餘彰顯個性,還能每 天學點小知識。難怪最近圖書市場日曆走俏,《故宮日曆》更是成為新晉「網紅」,口碑與銷量雙豐收。此外,諸如《聯邦走馬日曆》《物種日曆》等一批個性日曆 也試圖在市場上分羹,成都博物館也在籌備一本大千檯曆,由漫畫版的張大千帶你暢遊成博。
  • 文創日曆熱銷,為何一年比一年更火爆?
    題圖 / 故宮文創日曆  圖源:網絡出品:NBS新品略  作者:吳文武01 文創日曆熱銷近日,百元文創日曆熱銷引起市場關注。不僅是在線上,文創日曆在線下店也十分暢銷。據不少商家表示,文創日曆的銷售早在九月份就開始了。近年來,文創日曆,特別是文創IP日曆特別受市場歡迎,比較有代表性的如豆瓣電影日曆、國家地理中文日曆、故宮日曆等,這些IP文創日曆始終都有大批粉絲每年追隨。
  • 2016年餘額不足 2017年日曆登場:文創日曆走紅
    11月7日,在成都太古裡某書店,故宮日曆及其他文創日曆產品吸引市民瀏覽。陳羽嘯攝  隨著國家法定假日全面告罄,2016年已餘額不足,你開始制定新年計劃了嗎?文創日曆這個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在備忘、記事之餘彰顯個性,還能每天學點小知識。難怪最近圖書市場日曆走俏,《故宮日曆》更是成為新晉「網紅」,口碑與銷量雙豐收。
  • 今日美術館藝術商店上新 超讚文創「膠捲日曆」吸睛熱賣
    其中一款獨特的文創產品「膠捲日曆」受到大眾關注,不同於往常日曆翻頁或撕毀的形式,膠捲日曆採用全新轉動結構,消費者需要通過一把配套的小扳手來變更月份,體驗十分有趣!同時一目了然的月曆視圖和標註齊全的大小節假日,更是讓這款產品兼顧了實用性,隨手擺放桌面就可輕鬆陪伴全年,尤為適合文青、白領、學生等群體。
  • 舊貌換新顏 文創日曆將創意寫進日子裡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天津1月1日電 題:舊貌換新顏 文創日曆將創意寫進日子裡新華社記者慄雅婷、宋瑞這是天津一家書店擺放的新年日曆(2019年12月29日攝)。「很多人不買日曆了,但現在的日曆顏值高、內容有趣,和過去的日曆不太一樣了。」杜欣說。曾幾何時,每到新年,許多家庭都會買一本日曆,有紙張泛黃、用紅色或綠色油墨寫著每日宜忌的「老黃曆」,還有印著山水花鳥的掛曆,而如今紙質日曆已不再是每家每戶的必需品。
  • 2017,日曆也瘋狂
    自《故宮日曆》打開市場後,2017年將至,《生肖日曆》《單向歷》《西洋鏡日曆》《親愛的日曆》《傳家日曆》《紅樓夢日曆》《給孩子的日曆》《每日讀詩日曆》等不勝枚舉的主題日曆迅速「搶灘」文創市場。不僅僅是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中信出版社等大型出版機構發力,叫得上名字的出版社都在出自己的年曆。2017年的年曆市場,文藝日曆漸成爆款。
  • 我翻遍了 2019 年的日曆,發現最不重要的就是時間
    《故宮日曆》有故宮博物館這個最強的文創 IP 作為支持,館藏豐富文創資源取之不竭,近來審美貼近年輕人的《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電視節目,也會把故宮文創產品推得更加火。在「鑑賞收藏」分類中,也只有其他日曆產品的銷量才能與之相提並論。
  • 2017年日曆登場 《故宮日曆》成「網紅」酷似「紅磚頭」
    文創日曆這個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在備忘、記事之餘彰顯個性,還能每天學點小知識。難怪最近圖書市場日曆走俏,《故宮日曆》更是成為新晉「網紅」,口碑與銷量雙豐收。此外,諸如《聯邦走馬日曆》《物種日曆》等一批個性日曆也試圖在市場上分羹,成都博物館也在籌備一本大千檯曆,由漫畫版的張大千帶你暢遊成博。
  • 2016年月不足 2017年日曆登場
    文創日曆這個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在備忘、記事之餘彰顯個性,還能每天學點小知識。難怪最近圖書市場日曆走俏,《故宮日曆》更是成為新晉「網紅」,口碑與銷量雙豐收。此外,諸如《聯邦走馬日曆》《物種日曆》等一批個性日曆也試圖在市場上分羹,成都博物館也在籌備一本大千檯曆,由漫畫版的張大千帶你暢遊成博。
  • 文創資訊|出版「遇」文創 透出文藝範兒
    在出版界試水文創IP的潮流中,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旗下文創品牌「百花藝物坊」以精心設計的兩個系列十餘種產品,讓讀者遇見書的另一種可能。產品既有創意又精工保質「網際網路+」時代,傳統出版面臨諸多挑戰,作為老牌文藝社,百花文藝出版社幾經試水,去年年底正式推出文創品牌「百花藝物坊」,已陸續推出兩個系列十餘種產品,其中文人書房系列,有書本燈、茶具、香器、花箋、畫冊、摺扇等;文藝用品系列,有文化衫、徽章、帆布包、日曆、印章、明信片等。
  • 萬物本應有趣,在我看來,古籍文創大有可為
    文創,文創,文化創意之謂也。可我有一點不明:我們接觸過的文化產品沒有創意麼?一切有形的實用的工具、器具、材料,沒有趣味麼?文創=好看好玩?不好看不好玩=不是文創?2019年美妝界的一朵奇葩:花西子,火得一塌糊塗。從視覺設計的創新來看,花西子大膽採用黛色作為主題色,十足的富貴色,開此先河,竟引發無數電商設計師爭相效仿;其次,所有文案用字均選用仿宋字,增顯俊雅之美;其三,在口紅上引入微雕與浮雕手法,更是前所未有,但又恰到好處。被譽為「國貨之光」,當之無愧。
  • 在線概念股還能火多久
    摘要 【在線概念股還能火多久】近日,「宅經濟」催生了一批在線概念股,不僅包括以往的電商股,還包括在線教育、在線辦公、遊戲等板塊。然而,業內人士認為,展望未來,隨著疫情趨穩,這些在線概念股也將出現分化,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還是具有業績支撐的標的。
  • 肖戰227事件,2020年他還能火多久?
    #2020年肖戰還能火多久#2020大家覺得肖戰還能火多久?
  • 王自健抑鬱,賴寶去世,池子退出,孤掌難鳴的李誕還能火多久?
    王自健抑鬱,賴寶去世,池子退出,孤掌難鳴的李誕還能火多久?幾天前,由笑果文化推出的《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已經浩浩蕩蕩的上線了,全新的賽制讓眾多粉絲直呼過癮,但看過節目之後,心裡卻有種空落落的感覺。正如節目中龐博所說的那句話,我們做脫口秀的一共就這麼幾個人,還能淘汰幾個呢?是啊,當初我們開始接觸脫口秀這種新鮮玩意兒的時候,就是多年前一檔深夜喜劇節目《今晚80後脫口秀》,當時這個節目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追捧,不止是80後在看,我們這些90後也很喜歡。
  • 又一首古風歌曲火了,卻被批歌詞不登對,這次還能火多久?
    隨著各種網絡段視頻app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網絡歌曲漸漸被帶火了,尤其是那些讓人聽起來或歡快,或悲傷的古風歌曲。然而,雖然歌曲的旋律我們是喜歡的,但是許多歌手為了火,只是打造了大眾喜歡的旋律而忽視了歌詞本身的含義。並且,古風歌曲的歌詞應該貼近古代的表達方式,濫用或者誤用都會引起聽眾的不適應。
  • B站「龍王」爆火背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龍王還能火多久?
    今天想和大家淺析B站「龍王」爆火背後的底層邏輯。首先我們先來整理一下龍王爆火的軌跡。我們都知道,一個熱點的傳播,往往都是呈現從平穩到指數增長再到平穩的過程。龍王當然是靠他的網文系列廣告火的,但捫心自問,你們一開始看到這些網文廣告,真的會上頭嗎?或許大多數人都希望那廣告30秒快點結束吧,甚至還有人覺得有點尬。
  • 為了情懷,日曆成了2017年最先火起來的生意
    這一次,提前引爆市場的竟是日曆。吃瓜群眾一定跟暖叔想的一樣,以為日曆這種東西,早被歷史打入冷宮。可暖叔上網一看,唉呀媽呀,日曆原來賣的這麼火。像京東賣的最好的是故宮日曆,普通版52.1,特別珍藏版198元。故宮日曆打著故宮的名號,一心要吸引的就是「中國風」、「懷古」、「典雅」這幾大元素。比如每頁日曆的書法字體,配上中國山水名畫,非常帶感。
  • 火箭少女101解散後,楊超越還能火多久?
    楊超越可謂開創了近些年來以接地氣的「我是全村的希望」的口號火出圈的女明星先例,哪怕在101女團選拔賽中實力不行,邊划水邊哭上熱搜,也依舊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成功高位出道。沒有了大平臺獲取資源與通告,你們覺得憑藉現在的熱度,超越妹妹還能繼續火多久呢?
  • 周杰倫到底能火多久
    我們都知道周杰倫這個響噹噹的歌手,他現在出道已經18年了,可以說他在出道就火了起來,那麼周杰倫到底還能後活躍多久呢?他能火幾年。如果要問周杰倫還能夠火多久,那麼這個問題也許是還能火大概十五年吧,新生代的歌迷已經越來越年輕,杰倫的作品已經跟不上時代,也可以說杰倫老了。我們很幸運能夠有杰倫陪伴過我們的青春,青春有你,美好依度。
  • 夏效鴻:直播電商還能「火」多久?
    事實上,直播帶貨幾年前就開始流行了,卻一直不溫不火。但疫情的影響對於直播電商而言,猶如「塞翁失馬」,而政府官員的加入,更是給臨近「沸點」的直播帶貨再「添柴」。不可否認的是,網絡時代為網紅經濟帶來流量,主播模式利用流量帶來經濟利益,直播電商新零售正在助力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