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添加星標留住圈哥
在英格蘭,「隊徽」是如何產生的、經歷了怎樣的變革?隊徽和球隊綽號之間又有哪些聯繫呢?本篇文章,也是《英超風雲》在ECO氪體連載的完結篇。在此,我們鄭重感謝二位作者的奉獻與支持,更要感謝每一位閱讀、評論、轉發過這個欄目的讀者,半年多以來對本系列熱情的關注。此外,內德、羽則的全新作品《西甲風雲》實體書也已於昨日正式上市。歡迎大家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跳轉至懂球帝官方商城購買。感謝您的支持,讓我們一起期待內德、羽則更多精彩的新作。文 / 內德、羽則
(註:本文首發於2016年9月,原作者所引用資料均為2016年乃至更早的統計數據。為最大程度保留原文風貌,編者僅根據最新資料對原文做出了部分的修改和補充。敬請理解。)
01
為啥有了隊徽
其實,英格蘭球隊最初的隊徽很多都源於城市徽章,而城市徽章又大多源於該地區一些古老家族的紋章。
從中世紀起,歐洲的大家族都會搞個紋章作為本家族的象徵。《唐吉訶德》裡有著這麼一段,主人公把羊群當成了騎士,然後指著羊細數著騎士的名字、家族和歷史戰績,數落了將近2000字,把羊群說得一臉懵逼。
事實上,紋章是家族歷史和榮耀的象徵。在森嚴的等級制度下,只有刷到貴族、騎士以上級別的人才能用紋章,如果紋章受到侮辱,兩個騎士甚至可以為這個進行決鬥。
這些家族的紋章,一般會有三種表現手段:
一是繡在旗幟上;
二是刻在各種貴重金屬、珠寶玉器上;
三是紋在自家騎士的盾牌上。
這也是為什麼,至今仍有許多隊徽外形是個「盾牌」的原因。
酋長球場外的巨型阿森納隊標,兵工廠的隊徽就是一個經典的「盾牌」造型
然而,隨著家族興衰更迭,紋章越來越多,人們傻傻分不清楚,很多人隨便紋個章就能夠冒充騎士。所以,到了1484年,英國成立了紋章院,來專門掌管這些圖案。
最初,紋章官只是個比武大會的司儀,負責識別騎士盾牌上的紋章屬於哪個家族。而從13世紀起,紋章官開始處理貴族事務,到了15世紀初,最高紋章官已經能負責給一些貴族頒贈封號了。比如斯塔克之狼、徒利之魚、高庭玫瑰和蘭尼斯特小獅子……咳咳,我們究竟在寫什麼。
不過,真實的紋章圖案並不像書中這麼簡單,而是代表著漫長的歷史。家族裡發生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紋章可能就會增加一點兒新圖案。就連英國皇家徽章上的三隻獅子,也不是一天就湊齊的。
第一隻獅子來自亨利一世,1100年左右登上英格蘭王位的他將一隻獅子放上了自己的盾牌;然後,他娶了第二任妻子阿德裡西亞,他嶽父的盾牌上也有一隻獅子,於是第二隻獅子加入戰隊;再後來,1154年亨利二世娶了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是的,她的家徽上也恰好有一隻獅子,三獅軍團就此集結完畢。
等到他倆的兒子「獅心王」理查坐上王位之後,三獅也正式成為了英國歷代皇家徽章的組成部分。
其實直到今天,英國也沒有正式的國徽,只有皇家徽章。現在的皇家徽章上,中心部位的兩組三隻金獅象徵英格蘭、紅獅象徵蘇格蘭、豎琴象徵北愛爾蘭。外側的獅子代表英格蘭,獨角獸代表蘇格蘭。是的,沒有威爾斯,因為威爾斯一直都被視為英格蘭的附屬,連英國國旗也只是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的組合版。
如果加上威爾斯的話,英國的國旗應該改成下面這樣。很霸氣有沒有……
也正是基於對徽章和三獅的無限熱愛,當英足總成立的時候,三隻獅子自然就登上了他們的LOGO。而英格蘭隊更是在他們1872年的首場國際比賽裡就把三隻獅子的標誌繡上了自己的球衣。後來到了1949年,三獅頂端的王冠被去掉,加上了象徵各個分支足協的10朵都鐸玫瑰,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喵,哦不,三獅的隊徽。
與國家隊隊徽類似的是,許多俱樂部最初也直接用城市徽章作為本隊的隊徽。
比如下面分別是曼城、卡迪夫城和紐卡斯爾聯的早期隊徽:
用城市徽章當隊徽很炫酷有沒有!球員頭頂徽章後面再配個城堡當背景,分分鐘拍一部帝國時代。
不過,隨著足球運動的發展,這種拿來主義的隊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隊徽過於複雜不利於傳播和識別,大家都以獅子、城堡、盾牌為構圖要素反而失去了各自的特點;二是每個城市的球隊越來越多,有了曼城還有曼聯,有了伯明罕還有阿斯頓維拉,憑什麼就你可以用城徽!
所以到了上世紀30年代之後,各支球隊開始陸續修改自家的隊徽,更新的進度條一直到今天也沒有停止。不過無論如何簡化如何修改,我們依然能看到許多歷史元素保留在如今的隊徽之中。
02
隊徽中的那些保留曲目
如果你仔細觀察如今英格蘭球隊的隊徽,你會輕易的發現以下元素的大雜燴。
一,城市徽章
雖然許多城市的城市徽章已經不復存在,但城市徽章的一部分依然保留下來。
比如切爾西隊徽上的獅子,就來自於切爾西行政區曾經的地區紋章,以及俱樂部過去的主席、當地大土豪卡多甘伯爵的家族紋章;而桑德蘭也同樣在城市徽章上繼承了兩隻獅子;南安普頓繼承了白玫瑰;紐卡斯爾則保留了諾曼第城堡和城堡頂端飄揚的聖喬治十字旗。
二,城市象徵
曼聯和曼城雖然是世仇,但他們的隊徽中卻都有輪船造型,這代表改變曼徹斯特海外貿易地位的「曼徹斯特大運河」;埃弗頓的隊徽最早設計於1922年,到現在為止改動多次,但圖案中依然有利物浦著名地標建築「魯伯特王子塔」;水晶宮的隊徽中,雄鷹腳下是英國十九世紀的建築奇觀之一:水晶宮——是的,水晶宮連隊名都起源於這個建築,只可惜湮滅在了1936年的熊熊大火中。
三,球隊起源
「皇家阿森納兵工廠」工人組隊的阿森納,把加農炮作為隊徽的主要元素既有血性又可以充當產品廣告。而由「泰晤士鋼鐵廠」工人組隊的西漢姆聯,兩把打鐵大錘一交叉,也是咱們工人有力量啊巴扎嘿。
四,座右銘
曼城的上一任隊徽上印有拉丁文「Superbia in Proelio」,意思為「為戰鬥而驕傲」;利物浦的隊徽上有被紅軍球迷奉為聖經的「You』ll never walk alone」;阿森納隊徽曾有一句拉丁文「Victoria Concordia Crescit」,意思是「和諧制度勝」,這聽起來很阿森納;阿斯頓維拉曾經三次修改隊徽,但如今的隊徽上仍保留著那句「Prepared」,這種簡短有力的口號很有感染力,腦補畫面大概相當於我們少先隊員集體呼喊的那句「時刻準備著!」
五,所獲榮耀
2013年,斯託克城使用了標有「150 YEARS」的隊徽,以紀念他們成為英格蘭第一個達成建隊150周年成就的俱樂部。可惜這隊徽到了151年就沒法用了,基本就相當於一個紀念章;
而阿斯頓維拉也在2007年官方發布了他們現在的新隊徽,當時的俱樂部主席蘭迪-勒納在隊徽上加入了一顆星,紀念他們在1982年奪取的歐洲冠軍杯。當然,也有些球隊還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比如曼城之前隊徽上的三顆星只是裝飾品,既不代表著三十次聯賽冠軍,也不代表著三次歐冠。好吧,有個目標也是極好的。
六,著名事件
利物浦隊徽兩側的火焰圖案是為了紀念希爾斯堡慘案,而上方的香克利大門則反應了球迷對於香帥的個人崇拜。
七,建隊時間
斯託克城隊徽上的1863,雷丁隊的1871,埃弗頓的1878,利物浦的1892。這麼幹的都是歷史悠久的球隊,如果你是個00後,壓根就不好意思把建隊時間搞在隊徽上。
八,球隊象徵
許多球隊從建隊初始就會將一隻小動物作為自己的代表,並且就這麼延續了百年。
比如小公雞踩個球的熱刺,據說最初靈感來源於莎士比亞《亨利四世》中的哈裡-熱刺。在書中,哈裡-熱刺正是生活在北倫敦的託特納姆地區,他養著一隻鬥雞,而且喜歡在鬥雞的腿上裝一個腳刺;又比如,紐卡斯爾聯的隊徽上有一對海馬,這倆海洋生物代表了紐卡斯爾的航海傳統和卓越的海洋產業;還有比較不靠譜的,比如西布朗維奇。他們從1880年以來就把籠中鳥當做隊徽,吉不吉利暫且不說,當年這個圖案被採納僅僅是因為球員們常去的酒吧裡有一隻被關在籠子裡的畫眉鳥……要不要這麼隨意啊。
不過,正是因為這些隊徽中的元素伴隨球隊走過了風風雨雨,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也隱藏在了這些符號當中。甚至有時候,一些符號消失了,我們卻依然能在綽號找到球隊當年的影子。
03
你為啥叫這個綽號?
球隊綽號,就像隊徽一樣來源廣泛。
有的直接來源於隊徽,比如「金絲雀」諾維奇、「鐵錘幫」西漢姆聯;有的來源於球衣顏色,比如「白百合」熱刺;有的來源於隊名衍生,比如曼城被稱為「市民」(Citizens);有的來源於城市歷史,比如斯託克城是英國的陶瓷之都,於是球隊也被稱為「陶工」;也有的來源於球場名稱,比如擁有克拉文農場的富勒姆被稱為「農場主」;還有的來源於球隊歷史,比如由教會組建的球隊南安普頓,如今還被稱為「聖徒」。
當然,也有些球隊是後來改名的,比如「紅軍」和「紅魔」。事實上,「紅魔」這個稱呼最早歸屬於利物浦,他們早在1901年就開始用了。不過,隨著利物浦降級和「巴斯比男孩」的崛起,媒體又開始將曼聯稱為「紅魔」。再後來,香克利從《西行漫記》中得到靈感,決定把自己的球隊叫「紅軍」。為了強調這一綽號的官方性,他還在1964年利物浦奪得聯賽冠軍時專門聲明,利物浦就叫「紅軍」,這就是戶口姓名。
哦對了,其實阿森納也算改名的。因為他們最初的隊徽是三門加農炮。如果沿用至今的話,或許我們現在就不會把阿森納叫做「兵工廠」或者「槍手」,而是改名喊「三炮」了.
不過,有一些球隊,他們有著讓人覺得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綽號,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來,說出你們的故事。
首先登場的是「黑貓」桑德蘭。1937年,一個名叫Billy Morris的桑德蘭球迷把一隻黑貓帶進了足總杯決賽賽場,在那場比賽中桑德蘭奪取了冠軍,於是黑貓也變成了桑德蘭幸運的象徵。
如今的桑德蘭隊徽有了更多的歷史意義,左上方是泰恩-威爾地區地標彭肖紀念碑,右下方是桑德蘭的威爾茅斯橋,隊徽頂部的礦車車輪是為了紀念達勒姆郡的採礦歷史,兩側的獅子繼承於城市徽章,上部條幅上是球隊的座右銘「Consectatio Excellentiae」,意思是「追求卓越」。黑貓作為符號未在隊徽中出現,但這隻貓卻已經以綽號的方式,成為了球隊的化身。
再說藍軍切爾西。切爾西的藍軍之稱並不僅僅因為球衣顏色,他們在歷史上的第一個隊徽是一位切爾西退休軍官的半身像,所以最初的切爾西被稱為「The Pensioners(侍衛者)」,只不過這個隊徽並沒有被印在球衣之上,而是更多出現在二戰之後的宣傳活動中。它的意義一是紀念被炸毀的倫敦,二是感謝英國軍隊保衛了國家,使得斯坦福橋球場在德軍轟炸中倖存了下來。
所以,如今常用來形容切爾西的「鐵血藍軍」四個字,真的很有軍隊背景。
還有些聽著很好吃的綽號,也是有故事的。比如伯恩茅斯之所以叫「櫻桃」,是因為他們的第一個主場旁邊有一個櫻桃果園;而「太妃糖」埃弗頓,更是個吃貨的故事。
埃弗頓俱樂部1878年成立之後大受歡迎,在當地的熱門程度節節攀升,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只有區域裡一家出產「埃弗頓太妃糖」的工廠。而在古迪遜公園球場旁邊,恰好有一家太妃糖店鋪,據說埃弗頓的球員們在訓練和比賽後都會聚集到這家糖果店去吃甜點。此外,當時每次埃弗頓在主場比賽,都會有一位「太妃糖小姐」在球迷之中免費派發太妃糖。總之……真是個很愛糖果的球隊。
正是因為球隊的隊徽、綽號點點滴滴體現了歷史沿革,所以球隊的每次修改都是慎之又慎。
要是俱樂部瞎改,球迷保不齊就會發起個靜坐示威、遊行喊口號,甚至更加激烈的抗議活動。
04
如果你愛這支球隊,請尊重他的歷史
為了方便傳播和適合商業推廣等原因,如今的隊徽圖案越來越簡單,但歷史的符號卻不能輕易撼動。
最極端的例子,就是號稱劉德華他舅舅的陳志遠。2010年,陳志遠不遠萬裡從馬來西亞來到卡迪夫城,投資買下球隊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隊徽由藍鳥換成了紅龍。不僅如此,陳志遠還順便把球隊主場球衣的顏色由藍色改成了紅色,這一切只因為藍鳥在馬來西亞不如紅龍吉利,而且藍色在亞洲代表著悲傷…...
對於已經「藍鳥」了100多年的卡迪夫城球迷來說,這一點當然難以接受。他們拒絕去主場看球,拒絕購買紅色球衣。在傳出陳志遠想再接再厲把卡迪夫城改名為「卡迪夫龍隊」的消息之後,一位叫伍德曼的卡迪夫球迷甚至花12.99英鎊把「卡迪夫龍隊」給搶註了。
最終,大腿擰不過一大群胳膊。2015-2016賽季,「藍鳥」重新成為了卡迪夫城隊徽上的主角。當然,紅龍也被保留下來,只是尺寸縮小成了一隻蚯蚓。
即便不是像陳志遠這種作死的改隊徽,一般性的小修小改也得做好接受球迷臭雞蛋的準備。
比如2013-2014賽季開始前,埃弗頓更新俱樂部隊徽,雖然新隊徽只是去掉了老隊徽上那句拉丁文「Nil Satis Nisi Optimum」,意思即「除了最好,都不算好」,卻引起了球迷的不滿。在球隊官方公布新隊徽之後的兩小時,有超過2萬名埃弗頓球迷在網上簽名,抗議俱樂部未經球迷同意就擅自修改隊徽的行為。
這就是足球,球隊是歷史的一部分,球迷是球隊的一部分。
無論你是官員還是投資者,無論你是贊助商還是合作夥伴,對於一支有著漫長歷史的足球俱樂部來說,你的存在只能成為連接遙遠過去和更遠未來的紐帶,而不能任意妄為的將自己個人的符號強加於球隊之上,以個人的好惡摧毀球迷的歸屬感和精神圖騰。
因為,這些都是球隊的寶貴財富,也只有將這些保留下去,球隊才會有歷史的積澱和未來的傳承。
好了,英超風雲就到這裡,撒花完結!
感謝大家的收看。
鞠躬。
新書《西甲風雲》廣告時間
作者手記:
@內德:
2019年11月22日,距離我們第一次提筆寫《英超風雲》已經過了四年。
在這四年間,我們倆寫了兩本書,碼了三百萬字球評,一起邁過了而立之年,中國隊依然沒出線晉級世界盃。
按道理說,這一路走下來總會有那麼點兒厭倦,但把這個系列繼續寫下去,似乎已經成為我們本能的需要。而這種熱情,如今更是達到頂峰。因為……我們嘔心瀝血夙興夜寐三校三審的《西甲風雲》,終於出版上市了!
感謝在連載期間以及一直支持我們的朋友,謝謝大家!
@羽則:
出版社把樣書寄來的時候,不禁想起那些在西語海洋和校對地獄掙扎的日子。
但面對著早已爛熟於心的內容,我居然還是饒有興致的一口氣又讀了一遍。
值了。
最後,感謝金相凱、蔡惠強、克韓、西甲歡樂多等各位老師的肯定和指正。
更感謝所有支持我們的球迷,我們會一直寫下去。
編輯/製圖:殷豪男
更多關於內德和羽則的文章,
請掃碼關注他們的公眾帳號:內德羽則說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西甲風雲》購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