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上映的臺灣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就是翻拍自韓國同名電影。聰明如你,光看標題就能猜到了吧,三要素一個都不會少。
這部電影從張哲凱被母親拋下開始,就開始成為孤單的個體,而宋媛媛失去父母、妹妹之後,遇見和她一樣孤單的張哲凱一起活下去。或者我們可以從兩個害怕失去的個體去思考,「關於愛」他們彼此之間的內心掙扎。
若電影就停在宋媛媛嫁給楊佑賢之後、張哲凱死去,而宋媛媛發現一切都是張哲凱的安排,好像又太落入俗套,講了一個俗爛的劇情。遺憾也就真的遺憾到底了。但是,電影劇情裡讓宋媛媛依著張哲凱的希望而走,更是一個爛到徹底的故事。
到底「關於愛」我們能夠承接的有多少?我們真的了解「什麼是愛」嗎?如果愛情是一種失去對方一刻,都會感到呼吸困難將要死去,為什麼要為這種逃避自我的故事而感傷呢?我想其一是因為「逃避自我」是多數人的習慣,其二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的感受過愛一個人是可以擁有超越害怕傷害、不製造傷害的能量。
這部電影根本不應該稱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應該改成「比遺憾更遺憾的故事」。不就有一句話說:這世界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要說的便是:這世界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們站在對方面前都知道對方愛自己,卻把對方推進悲傷的黑暗裡。
在線資源獲取方式
關注大拉的「拉片二號廳」
回復 171 獲取《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高清在線資源吧。
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拉片二號廳」
海量電影知識(資源)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