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腳下,「絲路明珠」光芒更加耀眼——山東省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

2020-12-14 海報新聞

喀什,是祖國最西端的「絲路明珠」,也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深,是新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泰山天山,血脈相連。自黨中央作出對口援疆的決策以來,喀什一直是山東對口支援地區。

2020年初,山東省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帶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囑託,全面接過對口支援新疆的「接力棒」。近一年來,他們大力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迅速融入這片素有「絲路重鎮、西部明珠」美譽的土地,譜寫出一支又一支「邊塞新曲」。

「輸血」與「造血」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趙老師教得非常仔細,跟班學習一年比過去三年的收穫都大,等她援疆結束後我們病理科的工作一定可以繼續開展。」麥蓋提縣人民醫院的阿米娜木·克熱木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信心。

阿米娜木·克熱木口中的「趙老師」,是山東援疆醫生趙一諾。她的到來,不僅幫助麥蓋提縣人民醫院病理專業實現了「零」的突破,更通過「以師帶徒」培養了一批病理專業人員,為當地留下了珍貴的「火種」。

人才短缺,是發展第一「痛點」。援疆建疆,關鍵在人。

山東援疆構建「計劃內幹部人才+柔性人才」的「1+N」立體組團式援疆模式,創新成立喀什「柔性人才工作站」,從內地選派符合條件的專家到喀什地區開展援建工作。今年以來,針對喀什地區教育文化領域、醫療衛生領域、脫貧攻堅等重點領域緊缺專業技術人員的現狀,分期分批選派了494名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家,極大彌補了當地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的狀況。

輸血重要,造血更重要。山東援疆打破單位、地域、層級限制,通過多層次、多方式、多渠道組團結隊,組織受援單位骨幹人才與援疆專家結對「拜師」,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截至目前,已創新組團241個,建立「師徒」關係850餘對,培訓培養各類幹部人才1.67萬餘人次,為當地輸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大棚裡的致富經

走出一條山東特色產業援疆路

脫貧攻堅,離不開產業支撐。

瀕臨沙漠,早晚溫差大,土壤鹽鹼化嚴重,惡劣天氣頻發……嚴酷的自然環境,導致山東對口支援的喀什地區四縣蔬菜種植種類少、產量低,蔬菜自給能力嚴重不足。為此,山東援疆幹部人才將成熟的蔬菜種植技術引入受援地,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種植產業,走出了一條符合喀什實際、具有山東特色的產業援疆之路。

「有山東專家的幫助,我們也能種出高品質西紅柿。不僅給我們發放種子,還回收我們的西紅柿,今年我家貧困戶的帽子就可以摘掉了。」英吉沙縣烏恰鎮團結新村村民木拉提·買買提高興地說。

為拓寬增收渠道,經過在英吉沙縣烏恰鎮的多次調研,山東援疆幹部人才積極對接農業企業,由其提供種子,在烏恰鎮團結新村試種西紅柿,西紅柿成熟後制幹,以每公斤10元的價格進行回收。團結新村今年新建西紅柿拱棚75座,每戶種植戶預計能收2噸西紅柿。

這只是山東援疆幹部人才推動特色種植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由山東援疆幹部人才對接水發農業集團、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等建設的南疆現代蔬菜產業示範基地,已建成荷蘭溫室70000平方米、育苗中心6748平方米,蔬菜大棚280個,可年產鮮蔬菜150萬噸,年加工蔬菜能力達100萬噸,提供3000個就業崗位。

種出來,還得賣出去。山東援疆幹部人才深入推進農副產品銷售「大倉東移」工程。今年以來,「大倉東移」工程累計助力喀什2.2萬餘噸農副產品進入疆外市場,銷售額達7.2億元。「大倉東移·消費扶貧」作為唯一援疆消費扶貧優秀典型案例被國家發改委向全國公開推介。

以情動人 以文潤心

架起一座民族團結連心橋

181名援疆幹部人才持續與24個村224戶群眾結對認親,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現場,一個大禮包、一句暖心話,拉近了各自距離。

今年以來,山東援疆幹部人才先後落實援疆資金1260萬元,資助2100名貧困大學生學習深造。「山東對口支援喀什地區醫療免費救助行動」陸續投入援疆資金1000餘萬元,對當地困難家庭白內障、腦梗死等10種常見疾病予以免費救治。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東援疆四批次向喀什捐贈2000餘萬元款項及防疫物資,蔬菜水果580餘噸,先後協調三批核酸檢測團隊赴喀檢測。

促進民族團結,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山東援疆幹部人才傾力打造「文化潤疆·齊魯先行」品牌,推動文化潤疆工作。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英吉沙縣國學書院聯合各中小學,疫情期間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空中課堂,引導學生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英吉沙縣國學書院是山東援建的南疆地區最大的多功能國學書院。建成以來,集中開展現場教學培訓150場4170人次,線上中小學直播課程教學1.3萬人次,輻射帶動受援縣20個村開展國學下鄉活動、25所中小學開展國學文化教育。

關山萬裡路,建功在邊疆。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公布英吉沙等10個縣退出貧困縣。天山腳下,山東援疆人正向著更高的目標前行,努力讓「絲路明珠」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如林 通訊員 甘懿文 報導)

相關焦點

  • 烏什新鄉賢(衢州援疆幹部人才)聯絡處在衢州成立
    6月9日,烏什縣委副書記、縣長吐爾洪•阿不拉為第七批衢州市援疆指揮部指揮長徐登富頒發聘書,徐登富自此有了一個新身份——烏什新鄉賢(衢州援疆幹部人才)聯絡處第七批總聯絡,同批次的援疆幹部人才也成為烏什新鄉賢。
  • 天山腳下守初心——記二師二十二團援疆幹部王曉光
    日前,河北省援疆幹部王曉光告訴記者說。  2017年2月的一天,王曉光從邯鄲市來到二師二十二團,開始了為期3年的援疆工作。她是河北省對口援建二師鐵門關市以來,第一位到團場掛職的女幹部。  初到團場,王曉光跟隨分管領導到連隊、學校、醫院走訪,每到一處,她都用心聽、用心看、用心記。「兩個月的所見所聞,我感受到團場幹部群眾對於新理念、新技術的渴求,我要儘快開展工作。」她說。
  • 兵團第九批省市援疆工作綜述:關山萬裡飛渡 情灑大漠邊疆
    關山萬裡飛渡 情灑大漠邊疆——兵團第九批省市援疆工作綜述「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度玉關。」從渤海之濱到大漠邊關,從燕山腳下到塔河兩岸……對口援疆架起了一座橋梁,把遠隔千山萬水的援疆省市與新疆各族人民群眾緊密聯繫在一起。
  • 關注|兵團第九批省市援疆工作綜述:關山萬裡飛渡 情灑大漠邊疆
    關山萬裡飛渡 情灑大漠邊疆——兵團第九批省市援疆工作綜述「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度玉關。」從渤海之濱到大漠邊關,從燕山腳下到塔河兩岸……對口援疆架起了一座橋梁,把遠隔千山萬水的援疆省市與新疆各族人民群眾緊密聯繫在一起。
  • 援疆第十載 杭阿兩地共譜新篇章
    10年來,先後有四批次314名各類幹部人才舍家報國,傾情援疆。尤其是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杭州援疆在產業就業、民生保障、教育醫療、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持續「開花結果」。而今年3-4月,「接力棒」傳到了第十批杭州援疆指揮部的手中,新一篇章的援疆故事開始書寫。 說起這座天山南麓的城市,很多人會用甜蜜來形容。
  • 莎車、葉城脫貧摘帽,看看上海援疆幹部是怎麼說的?
    左文2017年至2019年,第九批上海援疆幹部,擔任莎車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2020年11月,剛看到莎車縣退出貧困縣的公告時,激動的淚水就不爭氣得在我的眼眶裡打轉。這是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一批批援疆幹部共同努力的結果。
  • 第九批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援疆工作總結表彰大會召開 陳全國...
    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出席大會並講話,代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及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表示熱烈祝賀,向為新疆穩定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第九批中央單位援疆幹部人才致以崇高敬意,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新疆各項事業發展的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表示衷心感謝!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雪克來提·扎克爾主持會議。
  • 守住上海乾部的精氣神——記上海援疆前指幹部人才組組長權良餘
    三年來,一些援疆幹部家中直系親屬過世、妻兒生病等情況發生,他總是第一時間將指揮部黨委和領導的關心傳遞到幹部人才心中。援疆三年最為牽掛的是家庭,最為虧欠的就是對家庭的責任,在與援疆幹部的交流中,權良餘了解到很多幹部對後方家屬心懷虧欠。
  • 張先良:以赤子之心 架援疆之橋
    2014年9月,帶著浙江省氣象局黨組的重託,張先良從美麗的西子湖畔出發,飛越冰雪連綿的天山來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開啟了他的三年援疆之路。  2017年8月,援疆三年期滿,張先良申請再次援疆三年。此時,在這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心中,大漠胡楊、天山雪蓮、戈壁紅柳、綠洲白楊的精神早已流淌在血液裡,繼續做新疆人民「兒子娃娃」和「忠誠衛士」的決心堅如磐石。
  • 浙江省援疆指揮部
    2010年浙江援疆城市從新疆和田轉戰阿克蘇地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近3000名浙江援疆幹部人才先後來到新疆,10多萬名浙商響應號召,在新疆大地創新創業,1620個浙江援疆項目在天山南麓落地生根,累計安排資金超過100億元,一個個包含「浙江元素」的項目,陸續出現在南疆大地。浙江援疆品牌逐步打響,援疆成效不斷提升。
  • 新疆烏魯木齊:天山明珠奏綠曲
    新疆烏魯木齊是蒼茫天山腳下的驕子,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魅力四射、風情濃鬱的歷史文化名城。其位於亞歐大陸腹地,溝通東西,連接亞歐,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是現代亞歐大陸經濟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更是絲路經濟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 ​【今日頭條】印象常陽—與援疆幹部常陽的邂逅
    同我一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一〇五團黨政辦主任楊敏也同樣好奇地向援疆幹部打聽著。作為全國首批萬人援疆援藏教師山西百人援疆團的一員,我們於2018年8月26日抵達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而來自於山西晉城團市委副書記的常陽則作為山西省第三批援疆幹部於9月5日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一〇五團任黨委常委、副團長,援期三年。
  • 援疆看山東①|「組團式」以院包科:「輸血」與「造血」並重
    2020年初,山東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帶著擔當、帶著使命、冒著疫情,共同來到祖國西北邊陲,成為光榮的「援疆人」。一年了,他們在那嘎達咋樣了?2021年1月11日,大眾日報記者跟隨「援疆看山東」魯疆媒體採訪團來到喀什地區肺科醫院。
  • 【迎絲路信使·贊援疆幹部】民盟畫家在新疆昭蘇舉辦書畫筆會活動
    當隊伍進入昭蘇,全體絲路信使成員被美麗的大草原風光和當地人及泰州援疆辦工作人員的熱情相迎所感動。為表答謝,8月28日,「絲路信使」隨隊成員:民盟成員畫家張偉及曹正春在昭蘇援疆辦舉辦了書畫筆會。張偉(覺聖),教授,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五臺山佛教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中央書畫院藝委會委員。
  • 援疆幹部接力幫扶村服裝廠
    5月10日,在新疆沙雅縣紅旗鎮古再勒村服裝廠門口,祖麗胡瑪·亞森和她的姐妹們等待著從浙江嘉興市援疆指揮部來這裡幫助她們的老師。2018年初,在沙雅縣技工學校任教的嘉興援疆教師任萍來到紅旗鎮教服裝裁剪課,激動的祖麗胡瑪一有時間就向任萍請教。看祖麗胡瑪肯學肯幹有想法,任萍支持她辦一家服裝廠,承諾提供技術支持,並找到嘉興市援疆指揮部,為她辦廠解決了一部分資金問題。當年10月,祖麗胡瑪的服裝廠開業,吸納了27名貧困戶到廠裡就業。
  • 赤誠之江心 大愛白衣情——寧波十年醫療援疆紀實
    清澈的之江蕩漾著浙江寧波的悠悠援疆心,高聳的天山見證著援疆的濃濃民族團結情。2010年,浙江寧波積極響應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把醫療衛生援疆工作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民族團結工程來抓,著力在人才、智力和技術援助上下功夫,改變新疆庫車的醫療衛生狀況。
  • 山東援疆結核病防治工作紀實⑤半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由於山東省胸科醫院對喀什地區肺科醫院進行醫療幫扶,先前,山東省胸科醫院已派出三批醫療隊,山東援疆專家特有的實在、實幹和技術好在當地廣為流傳,樹立了非常好的口碑。因而,2016年5月25日,當患者們聽說山東醫療團隊的專家到來後,翹首以盼,早早就等在病房。這一幕,讓此番前來醫療幫扶的山東省胸科醫院房銳、蔣彩花、趙忠華、段亞倩等四位專家感動不已。
  • 堅持四個必須 擔當援疆責任_蓮城論道_理論評論_新聞_湘潭在線
    受援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對援疆幹部人才高看一眼、厚愛三分,有權有責,全心全意當好堅強後盾,及時協調幫助解決各類困難問題,確保援疆幹部人才在各自崗位上施展才華。各受援單位高度重視,特別注意發揮援疆幹部在理念、專業、經驗、方法等方面的優勢,營造良好環境,實施開展了「傳幫帶」和素質提升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回眸2019,奮進2020」——對口援疆篇
    這是一封三行情書 來自蕭山援疆幹部新疆,一個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璀璨歷史的地方,一個訴說著絲綢之路上東西文化交融的地方,一個描繪著民族團結美麗畫卷的地方,這裡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絕美景色,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依依惜別,更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家國情懷,而對於蕭山的五位援疆幹部宋宇、談智君、趙堅瑜、林哲豐、蔣一冬來說,這裡是他們三年來為之奮鬥、為之拼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