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 Facebook 廣告應用越來越廣泛,許多廣告主都在感嘆廣告費越來越貴,尤其是到了旺季,感覺錢少了許多卻不見成效,鑑於此,今天給大家帶來Facebook 廣告系統競價原理的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廣大的廣告主深入了解這個系統的競價機制,從而讓更優質的廣告落地,以最低的價格獲得最高的轉化,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吧!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一個公式是:
廣告總價值 =
廣告競價/出價 X 預估行動率 + 用戶價值
這個公式究竟要如何理解呢?讓我們來把這個公式拆開來解讀
營銷目標
出價方式出價金額預算金額
受眾設定
版位設定優化事件轉化時間窗學習階段用戶價值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優化素材優化落地頁
對於有關注我們之前文章的讀者,對素材優化(戳我快速進入!)和落地頁優化(戳我快速進入!)應該都不陌生了吧!今天就讓我們來解讀一下廣告出價。
確定營銷目標是我們投放廣告的基礎,因為每一個營銷目標都應該對應你需要考量的KPI指標。如下圖:
Facebook 系統將根據你的營銷目標把你的廣告投放給最有可能完成該營銷目標的人。因此,請大家不要再問如「為什麼我的互動廣告沒有轉化?」這樣的問題了…
當確定了營銷目標之後,我們就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出價策略了。Facebook 提供三種不同的出價策略,這三種出價之間的優勢和弊端是什麼呢?讓我們分別來看看:
1 最低成本
一般對於廣告投放的新手或者產品運營的初期,我們會建議通過最低成本地方式,讓系統以最低價格把廣告投遞出去,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從最高的轉換抓起,幫助廣告主達到最大成本效益。然而,它的弊端是當某一天你發現效果不錯,想要增加預算來投放的時候,你會發現 ROI 的波動會比較大,很難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這是因為系統默認以最低價格幫你投遞,當你突然加大了預算,就會讓系統錯過了某些合適的價格轉化從而導致 ROI 的波動。
2 最低成本+出價上限
這樣做的原理是系統自動出價,提高成本效益同時控制出價。這樣做的好處是從 ROI 最高的轉換抓起,幫助廣告主達到最大成本效益,同時系統會嚴格配合廣告主要求的出價上限。而這樣做的弊端是要求的出價上限如果太低,廣告就有可能投遞不出去,而如果出價太高,則會錯過那些低價的轉換。
3 目標成本
它的原理是通過手動出價,穩定控制轉換成本(CPA)。這樣做的好處是CPA 會保持的非常穩定,波動性低,但同時它會錯過成本效益高的轉化,沒辦法把成本效益推到最高,同時CPA要求太嚴格,廣告可能跑不出去。
綜上所述,不同的出價策略看起來都各有優勢,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呢?一般來說,對於 Facebook 廣告經驗豐富的投放人員,由於對市場上的產品目標人群,特點,轉換價格等都比較熟悉,可以通過手動出價的方式來投放廣告,而最低成本則更適合沒有太多廣告投放經驗的人員或者對產品等目標市場不了解的運營人員,通過一段時間的最低出價,我們可以搜集到一定的數據後,從而進一步使用最低成本+出價上限的方法來投放,最終當我們對整個市場和產品出價情況非常熟悉之後,就可以通過手動調價的方式來精準投放我們的廣告。
今天的內容先分享到這裡,下一篇,我們將繼續給大家分析如何實現最有效的預估行動率,它在廣告公式裡面擔當了怎樣的角色呢?歡迎大家參與我們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