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使命的

2020-12-22 張坤優

01 問題根源:認知不同

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認知世界裡,我們總是用現有的認知去評價一個人,一件事,一種行為,一種現象。但殊不知,在我們認知之外,還有更大、更多的認知是我們不知道的。因為這些不知道的認知存在,所以有時候,我們很難理解別人的態度與行為。此時,分歧,不理解,誤解,批評等行為就會出現。這也就是問題的根源:因為每個人和每個人的認知不同。

02 改變來自內心

其實,我們是很難去改變一個人的。不管是用心良苦的勸解,還是意味深長的談話,甚至是用批評或者更為激烈的手段,都不能讓一個人徹底的改變。可能會出現因親情、愛情、權威、權力暫時的屈服,但不會長久。因為所有的改變,必須是來自一個人的內心,必須是來自本人:決心要改變。其他的改變,都將會是曇花一現,不能長久。

03 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和認可裡

因為改變是來自內心,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各種語言,各種手段,付出更多等,讓別人改變,都將是徒勞的。我們一定要分清,所有這些形式背後,都會有一個無形的手,用於控制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因為行為是表象,我們要看清行為背後的目的。即一個人對你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和行為,是由它背後的目標決定的。不要被眼前的虛幻給迷住了,要認清對方的目的,進而分辨這個目的,對於自己是不是想要的。如果符合自己的目的,那就去改變,去做。如果不是,儘量不要屈服,即使這不符合大眾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因為你要時刻記著,時間寶貴,人生有限,我們要按自己的意願活著,哪怕這種活法會引起別人的討厭,自己也要堅持。我們無需按照別人的期待活著,也無須得到別人的認可。因為活在別人的期待和認可裡,那是別人的人生,不是自己的。不要讓別人的開心,而讓自己不開心。要明白,能對你人生負責的,只有自己。因為只有自己能評價:我這一生是活的快樂,還是不快樂?是值得還是不值得?是有價值的一生,還是充滿遺憾的一生?而所有的判斷,是來自於自己期待和認可,即自己目的和使命。

04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使命的

每個人都不是隨隨便便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有使命的,或者說是天命。當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了我最願意做的事情,即使付出一切,沒有報酬,沒有權利,沒有回報,都願意去做的事,那或許就是冥冥之中「無形的力量」賦予我們使命。這時候,不要懷疑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目標,堅持去做就好。

要做到,當自己老的時候,回顧這一生,能夠說: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這世間留下了我的使命印記。這個印記:百年,千年,萬年之後,仍能積極地影響這個世界,那麼,在我看來,這就是有意義的人生。

所以,請反問自己:在這個世間,我將要留下什麼樣的使命印記?

張坤優

2020/12/15

相關焦點

  •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意義呢
    一個人的格局不能夠太小,你要想成為一個士,你必須得有一個大的格局,就是宏大,廣博。你有一個更遠大的理想和夢想。你像我們做一個企業,無論你企業多大,一開始三四個人註冊一個公司,你也要有使命、願景、價值觀,這就是弘毅的這種態度。所以「任重而道遠」,你得知道每一個人,當你有志於仁的時候,一定是「任重而道遠」的。
  • 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
    陳盛香  無數「出彩」的人生,撐起了一個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的社會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20名外賣騎手通過培訓與考試,成功獲得「網約配送員」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初級證書。有了這項認證,這些外賣騎手今後將享受到當地多項技能人才政策帶來的福利。
  • 領悟使命才能隨欲所欲而不逾矩:使命-願景-OKR-每個人的O及KR!
    這篇文章有一些自己獨到的創見,是你在其它地方看不到這樣的一個觀點,吹牛嗎?當然牛皮可能用現實捅破,OKR 其實是演繹思維+系統思維!但OKR要如何演繹呢,這裡有兩個前提,一個大前提及一個小前提,想一想大前提是啥,小前提是啥,我們是否能取得共識呢?
  • 《人生海海》:每個人都是一座大海,海下面有波濤洶湧的故事
    有的人選擇音樂,有的人選擇設計,有的人選擇運動.....我的選擇是看書,無所謂好壞,只是個人選擇,性格不同而已。書,更是我對抗乏味的生活和平庸的人生的一劑良藥。是一股清流,如同森林裡那一股清幽的風。樊登和周國平有一段關於人生意義的討論,特別有意思。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
    一樂日記今天有的人21歲畢業,到27歲找到工作;有的人25歲才畢業,但馬上就找到了工作。有的人沒有上過大學,卻在18歲找到了他們熱愛的事,有的人一畢業就找到好工作,賺到很多錢,卻過得不開心。有的人畢業後選擇了間隔年,並找到了自我,有的人16歲的時候就確信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但卻在26歲改變了想法。
  •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路上的獨行俠!
    因為很多人,不但不被世界理解,連自己都在找尋自己的路上把自己給走丟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路上的獨行俠。如果,此生能活得通透,把自己搞懂,已經是一種幸運。至於他人懂不懂,重要嗎?除非這個人真的對你很重要!但凡有好朋友因為工作和生活苦惱找我聊天,我都會跟他們說:人生,活著的時候只有兩件事最重要,一是自由,一是健康。除此之外,其它都是小事。有兩位單身的朋友,都經歷了人生的不容易!不幸的是,兩個人都得了絕症!
  • 何超總結2020年:特殊難忘的一年 每個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使命
    何超:「踏實可能是這一刻唯一能用來形容心情的兩個字了,2020不容易的一年,特殊的一年,也是難忘經歷的一年,1.7號從杜拜開始12.14日從多哈結束,從未缺席過一堂訓練課,認真對待每一次站在場上的機會,每個人努力對待工作的樣子都很可愛,每個人為了家庭奮鬥的樣子也很珍貴,現在應該是為今年畫上一個句號,有遺憾,有不甘,但是對自己又是一種生活經歷,感謝這一年讓我們很安全完成比賽的工作人員醫護人員
  •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煩惱,努力是人生最好的信仰
    度過的歲月,在年輕的時候,總覺得人生很長,有的是時間,其實人生很短,猶如白駒過隙。最應該做的是不後悔,最難的是不留遺憾。總是有人喜歡說已經晚了,時間來不及了,但其實現在是最恰當的時光,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應該及時享受。
  • 讓每個人都能享受音樂--蘭士頓耳機的使命
    摘要:2004年,蘭士頓品牌耳機問世至此,始終堅持以「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美妙音樂」為終極使命,以「良心出品」為價值觀的LANGSDOM,憑藉著「匠人匠心,良心出品,面向全球,惠及大眾」的品牌精神,逐漸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 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條件,但每個人都有內心深處的能量
    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條件,不是每個人都足夠有錢,不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有很好的父母或者老師。有人生而富足,家境優越,父母親和;有人生而貧瘠,一貧如洗,負債纍纍,上不起學,甚至遭受暴力的威脅。這人生的複雜多變,情況萬千,不可勝數。但是!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有著自己的潛能和能量。
  • 人生三大使命是什麼?
    我們總在不經意考慮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什麼?那麼人生的使命真的是什麼呢?科學研究表明人生有三大使命。其他的使命可以認為是這三類的延伸。醫生的使命第一,我們生存在這個有限制的資源星球,為了適應生存我們需要找子自己合適的方式。我們必須不斷的發展我們的身體和頭腦,以便能夠繼續生活下去。
  • 每個人都有機會開啟自己的「第二次人生」
    今天,我們來講人生。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一生其實非常短暫。 但是短暫的人生可以活出不同的風景。 有一位瑞士的心理學家——榮格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兩次人生,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的。
  • 蔡志忠:每個人都有閃光點,及時找到人生的那把刷子
    近日,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在杭州舉辦了「及時找到人生的一把刷子——蔡志忠70年人生感悟讀書分享會」。這是他2020年第一場籤售會,不少書迷紛紛慕名而來。在現場,蔡志忠以他的新書《我命由我不由天》為例,與讀者分享70年人生經歷:「3歲半開始思考人生,4歲找到人生之路,決定要畫畫一輩子。」「畫漫畫謀生大概有十萬分之一的機會能夠成功。」「我15歲開始正式畫畫,也是苦過來的,有過住在幾平米榻榻米工作室的苦日子……一個月要賣掉四百多張畫,才夠支付房租。」
  • 人生如旅途,每個人都是獨行者
    風光時,別得意,莫忘形,因為我們內心清楚低谷時的落寞和艱難;失意時,別悲觀,莫惆悵,因為心中有希望,總有腳步可以到達的地方;人生,所有的幸運,都是在前行的路上,所有的希望,都來源於內心的陽光,只有心無所靠,才有茁壯人生。
  •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呢?用一生的時間,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人活著的一生,從自己哭著出生,來到這個 世界,到別人哭著,送你離開這個世界。這中間的過程就是我們的人生。人生的好壞,前半生靠命,就是出生的家庭決定的,後半生靠運,就是靠自己的選擇和努力決定的。人活著,總是在探尋,自己為什麼活著?
  •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結婚生子,每個人都有資格選擇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都認為人生的意義就是結婚生子,因為每個人一生都需要結婚生子,結婚是人生的頭等大事,可是人生的意義遠遠不在於此,人生的意義也不僅僅只是結婚生子,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很多事情是等著你自己去做的,而且這些事情也只有你自己能夠完成,有的人一輩子不結婚,有的人到了50歲才真正的遇到真愛,現在的人不願意將就,以前的人總是奉命成婚。
  • 人生真正的意義是找到使命 完成使命
    世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都是有自己的使命的,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這都是事實。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無法躲藏。不以人意志轉移而轉移。最終都會走上完成使命的路上,這就是使命召喚。也是生命的召喚。尋找物質需求只是表象,人的真正需求是精神追求,有時我們得到的越多越是匱乏,當你什麼也沒有的時候也是你最富有的時候,因為那時候才是你真正開始觀察你自己內心的時候,追求精神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沒有別人 只有你自己,猶如在一個只有雪的世界
  • 人生解答書,讓你的人生每個階段都不迷惑,你不看看嗎?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很多疑惑,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可以解決很多疑惑的心理學書籍《了不起的我》。如何養成一個新習慣?如何讓心智變得更成熟?如何擁有高質量的關係?如何走出人生的艱難時刻?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什麼不同的使命?……破解這些難題,心理學能夠提供很多有用的線索。陳海賢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諮詢的經驗和思考,結合多個心理學流派的理論,從行為、思維、關係、瓶頸期和人生地圖這5個層面出發,給你一套實現人生突破的系統方法。
  • 人生難免低潮,但每個人都獨一無二
    這部電影有什麼好的地方?首先,如果你想說好話,你就得說壞話。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引起共鳴,是因為我們的現實狀況不佳。很多在現實中傷害我們的電影,都喚起了觀眾對某一點的認同,這無非是對當下生活狀況和情感訴求的一種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有尋求安慰的衝動。顯然,這些衝動給了電影創作者一個成功的、由來已久的起點,通常是一百倍。
  • 人生有使命,上半場看自己,下半場看子孫
    人來到世間繁衍生息,都是帶著使命來的。與我們最親近的人,都是冤親債主,生而為人上有老下有小都是來受苦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承天運之命,為自己的三世因果負責,所以發生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也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煩惱和痛苦,都不應該怨天尤人,只能怨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