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農檳榔的鮮果99%都產自海南,可是95%的深加工卻在湖南,即便豐收高產,海南的檳榔種植戶也只能忍受底價收購賺取最低端的利潤,更大的利潤被深加工企業賺取。這直接造成了海南產值190億,而湖南卻實現產值超過500億的差距。
海南海農除了面對這個問題外,檳榔的畝產量底下、病害、蟲害等問題也不能忽視。
海南海農檳榔產業進入發展困境,該如何破局?如何走高端化路線來實現海農檳榔產業的逆轉?
一是科研部門應該加大力度研究海農檳榔的種植防禦病害、蟲害的辦法,減少檳榔種植戶和企業的損失,推動海農檳榔種植的集團化、集約化,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種植收益。
二是需要廣泛借鑑到湖南、東南亞等地深加工企業的成功經驗,打造屬於自己的深加工企業品牌,提高海農檳榔深加工水平,真正實現檳榔「由黑變白」「由硬變軟」「由食轉藥」,增強消費市場的喜愛度。只有本土深加工企業的壯大,海農檳榔收購價格才能真正穩定,種植農戶和企業才能增加收益,海農檳榔產業帶來的利潤才能更多地留在海南。
三是海南需要積極創新,提高海農檳榔產品的附加值。目前,海農檳榔深加工產品層出不窮,除去傳統的加工技藝產品以外,例如枸杞檳榔等創新產品也不斷出現。還可以開發高附加值的藥品、美容品、保健品和日用品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帶動檳榔整個產業鏈新的增長點。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王慶煌認為,海南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協同科研、推廣和產業部門形成合力,推動海南檳榔產業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六次產業』模式發展。「通過加快推進海農檳榔產業轉方式調結構,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鏈,不斷壯大產業自身實力,不斷提升綜合效益和自身抗風險能力,從而實現海農檳榔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也將進一步幫助提升海農檳榔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增強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定價中心、價格指數發布中心在全球的話語權。
經過海南省多部門強化統籌部署,改革創新。海農檳榔產業將會繼續挖掘出更大潛力,從根本上破解海南海農檳榔產業發展的困境。
[責任編輯:趙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