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覺未多」。用晏幾道的這句詞來形容楊炳蓮的雙眸恰如其分,她生長在民國,作為中國最後一位壓寨夫人,至晚年近百歲的高齡,人們卻仍能在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被她明亮眼睛所吸引。
一個真正的美女也許會被歲月摧毀,但骨子裡是不會變得,所有看過楊冰蓮真人或照片的人都被她溫柔的眼神所吸引,進而聯想到年輕時是怎樣的一種美,畢竟很少有人在她這個年紀有如此驚豔的感覺。但人們更好奇的是,原本平凡的苗家姑娘,在嫁給一個缺德的土匪丈夫後,不僅熬過了近80年的漫長歲月,還保持著如此清純優雅的氣質,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個秘訣的答案可以通過對楊炳蓮和身邊人的採訪總結出來,那就是"多積德,少樹敵",這樣的處事原則讓她避免了多年的風風雨雨。
說到按村夫人,很多人馬上想到"強搶民女"這個詞,但楊炳蓮堅持認為是丈夫張平明媒正娶,自己也自願嫁了過來,丈夫張平出生在地主家,生性惡劣,吃喝嫖賭,燒殺搶掠,為禍鄉裡,在嫁給楊炳蓮之前有過兩個妻子,在國民政府"剿共"期間任128師旅長舒安慶;
這期間他在永綏縣遇到了賣貨的楊炳蓮,被她的溫柔美麗吸引後直接親吻,楊家人自是不敢反對,過了不到一個月楊炳蓮便進了張家的門,和對待之前的兩個妻子不同,張平除了不讓楊炳蓮幹涉自己的所作所為外,對待她也不差,後來,回到家鄉張家託後當了所謂的"古丈自衛團副團長",楊炳連過著逗鳥、聽戲、打牌的生活。
"天見張平,日月不明;地見張平,草木不生;人見張平、九死一生。"時人的議論讓楊炳蓮惴惴不安,但張平不聽她的勸告,而且疑心很重,甚至對她有時故意半夜突然回來拍門卻不說出身份,怕她背叛他。
儘管如此,楊炳蓮還是經常勸張平少給自己樹敵,更為了積德,張平強迫附近的村民交了鴉片稅,她背著張平給那些交不起錢的村民代表交了足夠的假憑證,那些窮人連飯都吃不上,她偷偷讓人去給張平送點糧食贖點罪。
1949年,國民政府千魯金協、連漳平等人被任命為國民政府第11師臨時少將師長。漳平上任後甚至輕浮地派人襲擊解放軍在酉水河上的運輸船隊。1950年漳平被殺後首次被示眾,但因當地百姓反映其忠厚。這位善施善者並沒有助紂為虐地被區政府寬大處理,留在張陀做了回一名普通工人,守著一家麻將館,無所事事地織布,平平安安地活到了95歲去世。
不管楊炳蓮是否願意被安上"民國最美夫人"的稱號,但她真正讓世人震驚的,不只是她的容貌,還有她的善良和淡定,她沒有為突如其來的富貴生活而迷失自我,少樹敵,多立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被丈夫迫害的人,在28歲那年成了寡婦。在生活一落千丈後,她依然盡心盡力地撫養著自己的多個孩子,晚年在遊客的注視下,漫不經心地轉動著紡車,平靜地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