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因病住院,懵懂少年不識愁滋味!

2021-01-14 山人的生活感悟

人生第一次因病住院,懵懂如少年不識愁滋味!

我人生18歲的時候,第一次因咳血住進了某市中心醫院。自己先是在校衛生所作了檢查之後,醫生要求我住院。從學校到醫院,要坐40多分鐘的公共汽車,憑學生證辦理了住院手續之後,一分錢不用交就住了下來。通過拍片等一些檢查之後,醫生診斷我為急性支氣管炎。人生第一次住院,懵懵懂懂的,也不太關心自己的病情嚴不嚴重,因為精神很好,成天樂呵呵的。想到住進了醫院,一切交給了醫生自己就不用擔心了。

雖然自己當時一個人在異地他鄉,父母和家鄉遠隔千裡,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我沒有感到絲毫的痛苦和不安。相反地,對於從農村來到城市剛剛一年的我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醫院和醫院裡的生活,讓我感到好奇,因此我不太象是來住院的,仿佛放假的學生來城裡呢,醫生和護士看我是外地的學生都對我很好。當時,我的口服藥裡有「十滴水」,那個味道很難聞,雖然過去了二十多年了,我還記得很清楚。針,是打的屁股針,小針,沒有打過吊針。幾天之後血就止住了,半個月後痊癒出院。

我住在呼吸科大病房,六個床位,有位病友五十多歲年紀,矽肺病,說話老喘氣,和藹樂觀,他也是外地人,我們倆就更親近一些。不記得他是採石場的還是隧道隊的了,反正他說這個病就是因為工作中吸入粉塵太多,傷了肺,是職業病。我當時對疾病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什麼病那、什麼藥那,我一概不在意,更談不上去刻意學習和研究了。住院那些天裡,除了老師和同學來看我的時候,我會有一種因住院而不能和同學們一起上課感到自己是病人的酸楚之外,其他時間裡我基本上把病給忘了。

高中以前的生活在農村,我的知識面是很窄的,到城裡之後,我正處於求知慾極度亢奮的時期,唱歌、識譜,吹笛子、口琴,讀書、寫作,打籃球、排球,業餘時間樣樣都學。因此,住院期間我也趁病友出去溜達的時候吹幾曲流行歌曲,沒想到這位老同志他也愛唱歌,有時我們一同唱,有時我吹他唱,記得唱得最多的是《送戰友》。

相關焦點

  • 少年不識愁滋味?赤子才可做詩賦,詩人的情感年少的心
    歡迎關注貓眼,關注我帶你看不一樣的人生百態,人性千般。文:貓眼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古人心理學比我們真是一點不差,強說愁的青春時代,可謂傷春悲秋總眷少年,而閱歷多了真正知道什麼是愁時言語又已平淡無華。
  •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詞《醜奴兒》裡的愁緒!
    畢竟當時國家衰落,面臨外患的侵襲,詩人作為一個熱血男兒,其理想自然是收復故土,揮軍北上,然而朝廷不作為,辛棄疾空有一腔抱負,卻無能為力,這種無奈使得他滿腔愁緒無處可訴,亦無法排解,所以偶然一次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一首詞,名為《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到底在愁什麼?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首詞說了一個「愁」字,卻從不同的兩個角度說起。少年時,不懂裝懂,不知愁而裝愁;中年時,懂了裝不懂,知愁裝作不知愁。
  • 少年不識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秋的葉是那樣的傷感,葉是那樣的多愁!秋風吹過,帶走了葉!一片一片不願離去的葉……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遙想當年,青春年少,無憂無慮,為討女孩歡心,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事沒有少做。1看著滿天的枯葉,漫步在林蔭大道的趙步凡若有所思,想起一些往事不禁會心一笑。
  • 魯迅《在酒樓上》:年少不識愁滋味,識得已是書中人!
    年少時讀魯迅先生,是不識其好處的。先生給我們的少年留下的最不可磨滅的記憶,大約也就是一個"早"字。正是這個字,讓無數的課桌飽受摧殘。而課桌上刻"早"(也可能是"旱")最多的人,往往就是最不早的那一個。先生的短篇小說《在酒樓上》,年少時同樣是讀不懂的。我在高中時讀到,除開淡淡的憂傷哀婉鬱結之情外,就是對呂緯甫的強烈鄙視——人怎麼可以活得如此頹廢憋屈而不自信?
  • 劇評:少年不識愁滋味 11年後再看《野豬大改造》
    草野父親:我所在的就是這樣一個世界,一萬元就是一萬元,一百元就是一百元,一元就是一元,分得清清楚楚,因為有分隔,一百元永遠去不了一元中,一萬元裡都是相同的東西,是看著都絕對無聊的世界,所以你不用再到這樣的地方來,你只要做一枚掉在路邊的10元硬幣就好。
  • 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玩個遊戲你就知道了
    簡簡周 / 文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果真如此嗎?在很多大人眼裡,小孩子不用操心生計,吃喝拉撒都被人照顧得很好,怎麼可能還會有煩惱?要真有,那也是矯情,被慣出來的。其實不然,孩子的內心世界遠比我們想像中更敏感複雜。當孩子出現各種行為狀況時,不是因為他想要故意搗亂,也不是他膽小退縮,而是因為他承受了自己難以負荷的壓力。
  • 哪個少年最像小時候的你,看當時最喜歡你的人是誰
    心理測試:你覺得哪個少年最像小時候的你,看當時最喜歡你的人是誰ABCD答案在這裡;A、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當時最喜歡的你是鄰班的他(她),你們相互喜歡,這或許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吧。B、青春少年是樣樣紅,你是主人翁。你是一個認真負責的人,做任何事都能負責到底。這是你的父母從小培養的結果,那個時候最喜歡你的依然是你的父母。C、小小少年,很少煩惱 但願永遠這樣好。當時最喜歡你的是你的同桌,他(她)非常的喜歡你,但是孩子天性不能說出來,或許你自己也感覺得到。D、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 隔壁老樊《經典詠流傳》追夢少年無懼挑戰
    隔壁老樊-樊凱傑首次擔當經典傳唱人,改編經典古詩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用滄桑磁性的嗓音演繹原創單曲《少年不識愁滋味》,將少年愁緒表現的淋漓盡致。詩詞傳遞力量 音樂詮釋情感隔壁老樊-樊凱傑首次登上《經典詠流傳》的舞臺,用辛棄疾的古詩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改編為歌曲《少年不識愁滋味》。對於他來說,辛棄疾詞中這種力量感和其他詩人是不一樣的。
  • 十首最不得志的詩詞:這人生,怎一個愁字了得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代·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的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少年時期的辛棄疾,風華正茂、涉世不深又樂觀自信,對於人們常說的「愁」無法深切的體會。直到青年時代,歷盡人間苦難,親眼見到敵人的兇殘,他認為自己擁有復國的膽識和才略,定能將中原收復。
  • 輕舞飛揚之一:少年清愁
    少年不識愁滋味。據說,手閒長指甲,心閒長頭髮。心思空徹澄明,不時有幸福注入。風啊雨啊反正淋不到小朋友頭上。我盡可以馳騁我的思緒。少年的時光,被幽囚在教室裡。日復一日。春光甚好,但是不可肆意暢遊。是數學老師吧,公式啊方程啊自唇裡汩汩流出。我已經會了,便再也集中不了精神。
  • 「為賦新詞強說愁」到「卻道天涼好個秋」的人生轉變
    作為一個從金國歸附而來的宋人,不出意外地受到當時朝廷的排擠,決定讓他去維持社會治安。不料,出身軍事的辛棄疾整頓民生,同樣可圈可點,在滁州、江西、湖南等地都幹得十分出色。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從古詩詞中感受「愁」的境界
    來到蘇州城外的楓橋外的一個晚上,夜深人靜,但張繼聯想到自己的身世,注視著對面的漁火,愁上心來,難以入睡。此時,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響起,愈發地表現出了靜夜中一個孤單的遊子憂愁,對未來迷茫的心情。此時,唐帝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國家時局動蕩,在動蕩時期,文人的仕途是不明朗的,所以此時張繼的憂愁,與國家動蕩時期的每一個普通人的感觸基本是一致的。更多的反應出內心的愁苦與無助。
  • 卻不解帶將愁去
    若說他的柔情,劉克莊曾說「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晏幾道和秦觀)是的,他就是辛棄疾。辛棄疾的詞風多變,或豪縱雄放,或清麗嫵媚,或清新雋永,或蒼涼沉鬱。他的詞內容博大,藝術內容高超,創作個性鮮明,對後世影響極大,下面精選三首稼軒詞供大家賞讀(青玉案之前剛寫過,本篇暫不入選):祝英臺近晚春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
  • 《第一次住院》《第一次做手術》《第一次學打棒球》《第一次下海遊泳》《第一次看日出》
    第一次住院(五年級 喬同學)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歷許多「第一次」:第一次說兒歌,第一次上學,第一次騎單車……我最難忘的第一次,是第一次住院。那是我五歲半的時候,有一次連續發高燒三天,不能上幼兒園,看了醫生,也吃了藥,但不見好轉。那天晚上,我突然發現腿上長出很多紅點點,我趕緊叫媽媽。
  • 少年不知愁滋味,知時方覺已中年
    經歷各自的人生。專業不如意的我,最為波折,工作上成績平平,生活上動蕩不安,自覺慚愧,曾經熱情如我,也終於慢慢疏於和朋友們聯絡。而家庭的建立,距離的遙遠,似乎讓彼此的淡漠變得順理成章。大學真是象牙塔,走上社會才真的是五味雜陳。有人說,緣分就是這樣,曾經的好友,註定也只能陪你一段路,不知不覺,漸行漸遠。有時候我們覺察到了,想去抓住它可也是徒勞。
  • 為什麼說「卻道天涼好個秋」道出了人生難以述說的辛酸?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少年不知愁滋味」相信經常會被引用形容心比天高但卻涉世未深年輕人,其中不乏包含著些許諷刺意味。當我們細讀這首辛棄疾的名作,感受到的卻是人生難以言說的無奈和辛酸。
  • 究竟要讀過多少唐詩宋詞,才能得出這麼多與「少年」有關的詩詞
    2、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評:[唐]魏承班《漁歌子·柳如眉》,此少年是心上人。3、多病老翁爭奈向,寄詩遙問少年郎評:出自[宋] 李昉《牡丹盛開對之感嘆寄秘閣復侍郎》,少年,指曾經青春年少,朝氣蓬勃的自己。
  • 8首感嘆人生的古詩詞,道盡人生百般滋味!
    8首感嘆人生的古詩詞,道盡人生百般滋味。1、《垓下歌》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首詩既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豪邁與自信,又表露了「天不佑人」的嗟怨之情。三十年前,詩人家貧,曾來木蘭院隨僧就餐,僧人厭惡他,常常飯後擊鐘,害得他吃不上飯。三十年後,作者身居高官,重來此地,寺院僧人已非往昔,大多白髮蒼蒼;樹木也因年久而不再開花,故寫此詩。一則譏諷僧人的勢利,二則感嘆時光易逝,重遊故地,一切已非往昔。3、《賜趙士忠二首其一》宋孝宗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攝衣步前庭,仰觀南雁翔。
  • 五首詩道盡了人生哲理,願你走過前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辛棄疾有一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嘗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就連辛棄疾都曾說詩詞歌賦是年少時強說愁的東西,但是歷經百味後,詩詞便不是強說愁了,那不僅僅是一時靈感,而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