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閻晶明的最新學術隨筆集《箭正離弦:〈野草〉全景觀》出版。作為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與魯迅研究的學者,閻晶明大概從2008年開始有計劃地撰寫與魯迅相關的文章,而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了《野草》這一對魯迅、對整個現代文學都有極其重要意義的作品。多數《野草》的研究都更集中探討其中的詩性與哲學,但閻晶明卻有意避開了常規的角度,更樂於從「詩與哲學」的強調中回到「本事」中來,關注和研究魯迅創作《野草》的現實背景,「特別是分析和研究《野草》諸篇中留存的本事痕跡即現實主義成分」。因此,「北京的風景與環境」「故鄉紹興的影跡」「現實世相與人物『原型』」「作為『贈品』的『器物』」「文史典籍的散布」等均成為其研究的對象。他在豐富的細節和充沛的研究基礎上,首先將魯迅還原為一個活生生的人,進而探討魯迅對「本事」的改造、升華和藝術創造。
正如閻晶明所強調的「本事是緣起、元素,但不等於就是題材」,在本書第二部分,作者著重對《野草》的詩性與哲學展開了深入地討論。魯迅博學多識,涉獵極廣,中西方文化融會貫通,而且對文學、哲學、木刻、版畫等領域都有著細緻而專業的研究。這也讓魯迅通過文本製造了漢語的迷宮,並同時將自己複雜的哲學思想,貫穿在跳躍的詞章背後。作者在闡釋這一部分時,在「本事」的基礎上回歸到《野草》文本本身,不僅抓住了魯迅書寫《野草》時的知識性與精神高度,並且通過自己閱讀後的生命體驗來理解《野草》,用一種簡明生動而非概念化的語言呈現出來,從而對《野草》整體營造的氛圍、情感的起伏以及魯迅思想的玄妙,做了如「箭正離弦」般的概括,它比箭在弦上更有動感,比離弦之箭更加緊張,更加地準確與透徹。
(原標題:閻晶明解讀魯迅《野草》)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19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