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調研行|蘇州吳江區黃家溪村:精心描繪鄉村振興大美畫卷

2020-12-14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蘇州訊(記者 張珺 通訊員 徐衡)清水蜿蜒,枕河而居;綠樹成蔭,庭院掩映……春日時節,記者驅車來到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黃家溪村,眼前所見處處是景觀,處處蘊文化,仿佛置身於一幅秀雅靈動的美麗鄉村畫卷。

環境優美的黃家溪村

「鄉村振興,歸根結底就是要讓村民富裕起來,讓他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看到此情此景,黃家溪村黨委書記陳志明深有感觸地說,這些年來,黃家溪以推進強富美高新農村建設為目標,深挖特色資源,堅持規劃引領,凸顯「文化基因」,致力打造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傳統之美與現代之美交相輝映的特色田園鄉村,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黃家溪村黨委書記陳志明

蛻變:從「貧困村」到「千萬元村」

「以前我們村又偏又窮,姑娘都不肯嫁過來。現在多虧了陳書記,村子富裕了,村裡美得就像城裡的大公園一樣!」盛澤實驗小學退休教師陳雪英,是土生土長的黃家溪人,接受記者採訪的當天,她正好約了老同事來村裡踏青。「我們要多拍些美照發朋友圈,讓更多人看到黃家溪的美景!」陳雪英的話裡充滿自豪。

黨建文化廣場健身步道

正如村民們所說,黃家溪村雖然是盛澤絲綢文化的發源地,但是地處盛澤最北端,發展一度非常落後,一直摘不掉「貧困帽」。2008年是一個轉折點。陳志明上任村書記後,帶領村民接續奮鬥,千方百計整合資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物業經濟、服務經濟,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出了一個環境美、產業優、百姓富、民風淳的樂居新家園。

擦亮生態底色。水清岸綠,道路整潔。家家戶戶的小汽車都能開到家門口,村裡每片空地都種滿綠植,蘇式化改造鄉村風貌展現江南水鄉特色。同時,黃家溪村還切實做好駁岸梳理、三線入地、景觀提升、公共廁所改造、沿河棧道建設等民生實事。

黃家溪村現有耕地3700畝

優化產業結構。黃家溪村區域面積6.2平方公裡,現有耕地3700畝,村裡充分挖掘和利用土地資源,明確「特色田園鄉村」定位,放大具有地域特色和競爭力的農副產品品牌效應。現有的二產縱向拓展一產和三產,大力發展桑蠶種植和養殖業,讓村民賺足「面子」和「裡子」。

健全生活保障。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黃家溪擴大醫保、養老保險等各類保險的覆蓋範圍;落實城鄉低保、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救助和高齡補貼等工作;發揮商會助學、助困基金,構建黃家溪特色的中堅保障。

先鋒書吧

樂享文化生活。村裡先後募集資金1000餘萬元,建起黃家溪大劇院、文體中心、黨建文化廣場等。在先鋒書吧閱讀,在群眾劇院聽戲,在寬敞的廣場跳舞,在高標準建設的室內體育場館裡打桌球、打籃球……村民們享受著與城裡人相同的文化生活氛圍。

由窮變富,由弱變強。十多年來,黃家溪村集體收入從僅有的50萬元增至1400餘萬元,擁有民營企業70餘家,固定資產超16億元,村民人均收入超4萬元,先後榮獲江蘇省文明村、省生態村、省民主示範村,蘇州市先鋒村,美麗村莊示範點等稱號,實現了從「貧困村」到「明星村」的精彩蝶變。

黨建文化廣場

秘訣:黨建引領聚起鄉村振興合力

在黃家溪村口,一座現代化的黨建文化廣場格外引人注目。鑲嵌著黨徽的大型紅色雕塑矗立於廣場正前方,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廣場佔地約20000平方米,設置了體現鄉村振興『20字』總要求」等多個內容板塊,栽種了海棠、紅梅、牡丹等花卉植物,並配置綠色停車場、花池、健身步道等,成為了村民和遊客最愛去的「打卡地」。

在黃家溪村,黨建地圖、黨員承諾牆、先鋒廊、黨史陣地、黨員中心戶等星羅棋布,將黨的思想於無形、無聲之中,滲透到每一個村民的「神經末梢」。同時,村裡還紮實推進鄉風文明館、鄉風文明廊等建設,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率先試點打造「十星文明家庭」評選工作,探索推進鄉風文明制度化、經常化、規範化可行性做法。

打造紅色陣地

「以黨建為抓手推進鄉村振興,發揮好『關鍵少數』的作用,讓黨員成為傳播文明的主力軍,才能更好地促進鄉風文明建設。」陳志明深有感觸地說。

村級經濟上去了,但是村莊環境和鄉風文明的短板卻凸顯出來。2011年,在村莊環境治理工作上,陳志明就陷入了難持續、難推進等問題。抓黨建!反覆思量後,他決心發動村裡的160名黨員,讓黨員率先示範,負責好每一個自然村的環境整治。「群眾看到黨員們的身體力行,就會被感染,被帶動起來!現在開展環境整治工作,可省心省力多了!」陳志明感嘆道。

黃家溪村黨委副書記吳智文

在黃家溪村的一家房屋前,村民翁衛忠揮著鐵耙,正和同伴們一起熱火朝天地清理著亂磚和柴草。「鞏固人居環境整治,除了村裡的保潔隊,更多的還有村民志願者。」黃家溪村黨委副書記吳智文介紹說,如今,村民們的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都很樂意投身到村莊建設中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黨員群眾同頻共振,凝聚發展合力,共同建設好現代化新農村。

黃家溪黨群服務中心

「80後」村官謝宇是黃家溪人,於2007年放棄鎮上的工作,通過考試,回到村裡的黨群服務中心任職。謝宇說,自從陳書記來了後,村裡變化越來越大,也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作為一名年輕黨員,能回來助力家鄉的鄉村振興發展,我感到很光榮!」

桌球館

健身房

「每月工資3000多,收入不錯的同時,還能服務村民和外來務工人員!」村民沈志偉退休後,在黃家溪文體中心做管理員,一幹就是5個年頭。他介紹說,村裡的書吧、桌球館、籃球場、健身房、大劇院等,對所有人都是免費開放的。「大家來這裡看書、打球、聽戲,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鄉風文明了,村裡的治安都變得更好了!」

憧憬:建設一個彰顯特色的美麗鄉村

歷史與建築相結合的傳承街道,文化與旅遊相融合的產業布局,生態與民生相契合的生活環境……翻開最新的黃家溪村規劃設計圖冊,一個特色彰顯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黃家溪美景

在陳志明看來,建設好特色田園鄉村,首先要做的就是緊抓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未來3年,黃家溪村將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強化農業科技現代服務,提高農業發展水平,著力打造創意糧油區、果品採摘區、綠色蔬菜供應區和生態漁業養殖區四大片區。「要提升土地畝產,從1千元一畝增加到5千,甚至1萬,就是要讓老百姓多收益、多得益!」陳志明說。

農業轉型升級的同時,黃家溪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進文化旅遊、休閒觀光、民宿等項目,走出以遊興業的路子。通過考證史料,黃家溪村充分挖掘和融入「黃溪八景」文化元素。目前,村裡已恢復了「黃溪八景」之「北角觀魚」「長春應月」兩個景點,其他六個景點也在陸續修復,讓富有歷史底蘊的自然村落煥發出勃勃生機。

「黃溪八景」之「北角觀魚」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村裡的鄉賢們也發揮著領頭雁作用,他們積極參與到村兩委班子中來,做好村級事務決策參謀、挖掘文化遺產、完善產業鏈條等一系列工作。

黃家溪村鄉賢打造日日旺果園

村民王志康就是一名熱心家鄉建設的鄉賢。他投資近千萬,打造日日旺果園和農家樂項目。「果園佔地面積約80畝,摘種楊梅、竹筍、茶葉等農產品,周邊一圈河塘用作水產養殖,現在石縫裡都養著蝦。」手指著初具雛形的採摘果園,王志康告訴記者,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希望能為家鄉建設多做貢獻。果園建成後,將吸引更多的遊客走進黃家溪,品嘗綠色健康的鄉村美食,體驗醇正濃厚的鄉愁味道。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自2013年起,黃家溪村商會啟動教育基金,村裡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每年將對其資助1萬元;考上本一的,每年資助5000元;考上本二和本三的,則享受每年3000元補助,這份助學基金將一直資助至他們大學畢業。同時,村裡也大力引進和培養農業方面的技術推廣人才、土專家等,建立正向激勵機制,積極探索與高校聯合建立農業技術推廣基地,搞試驗田,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

黃家溪村景

在黃家溪村的高標準農田裡,多臺推土機正在忙著平整土地,運輸車在鄉裡穿梭不停,村民們開挖水渠、修建機耕道……新圖景在這裡展開,新希望在這裡升騰!

相關焦點

  • 小康百村行丨蘇州吳江黃家溪村:從「貧困村」到「明星村」
    我蘇網訊 從當年一個位置偏僻、收入匱乏的落後村,到現在遠近聞名的美麗村、康居村,吳江盛澤黃家溪村無論是村級經濟發展、村莊環境整治還是美麗鄉村建設,每一步都踩準了時代發展的節拍。   但是,這裡也曾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閉塞,發展一度非常落後。
  • 空中看蝶變 | 江西興國:留龍村精心描繪鄉村新畫卷
    空中看蝶變 | 江西興國:留龍村精心描繪鄉村新畫卷 空中看蝶變 | 江西興國:留龍村精心描繪鄉村新畫卷
  • 一線經驗賦能「美美江村」建設 吳江村書記「論道」鄉村振興
    蘇報訊(駐吳江區記者 陸宇其)「美麗鄉村建設讓我們從醜小鴨一舉變成了白天鵝!」在昨天舉行的吳江區2020年度第二期「新時代美美江村新接力」村書記講壇上,盛澤鎮沈家村黨委書記周衛東的一席話讓在座的「同行」頻頻點頭、感慨良多。活動現場,吳江全區近300名村書記和涉農社區負責人齊聚一堂。
  • 中館驛鎮推進「百企興百村」助力鄉村振興
    12月1日,中館驛鎮舉行2020年「百企興百村」、企業與重點村結對「兩幫兩助」活動。中鑫城瀝青公司、湖北傑一建築材料公司等18家會員單位企業家現場捐助資金共計 29萬元,助力結對幫扶村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 石排書寫鄉村振興好文章 打造「興業 村美 民富」新畫卷
    原標題:石排書寫鄉村振興好文章 打造「興業 村美 民富」新畫卷   去旅遊吧!來東莞石排,近年來,來石排遊玩打卡,蔚然成風。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遼中區的新時代鄉村振興路
    遼寧省遼中區充分依託本地環境資源優勢,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全面強化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通過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升醫療衛生水平、加強綜合文化站建設使用等方式,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走出了一條以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全面發展之路。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嶽寨村:奏響鄉村振興奮進曲
    8月22日,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組走進嶽寨村。萬畝蘋果園裡遊人如織,嶽家湖生態溼地公園水清岸美;嶽飛紀念館中,忠義亭、清風亭莊嚴肅穆;黨建綜合體大樓前,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先進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生態文明創建先進村的牌匾,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嶽寨村是一個傳承數百年的傳統村落、歷史名村。這裡是嶽飛後裔的聚集地,村裡80%居民都姓嶽,嶽飛精忠報國的精神是嶽寨村民無形的寶貴財富。」
  • 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丨陳志明:共奔小康暖民心 美麗鄉村入畫來
    近年來,陳志明帶領廣大幹群,循著「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現代宜居,修復名勝古蹟,振興人文科教」的思路推進黃家溪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富美高」新農村徵程中邁出更大步伐、收穫豐碩成果。
  • 鋼城區棋山觀村:黨建引領 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黨建引領聚合力,鄉村振興正當時。近年來,濟南市鋼城區棋山國家森林公園棋山觀村堅持黨建引領,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舊村改造,積極發展集體經濟,重點發展產業致富,著力培育淳樸鄉風,激活鄉村綜合治理,努力在探索實踐中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 村企深度「聯姻」,共促鄉村振興
    在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在江蘇大地風生水起,亮點紛呈。近日,江蘇「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現場推進會在鎮江召開。蘇州市委副書記朱民說,蘇州還創新推出「上圖招商」「專員服務」「信息直報」等三項機制,制度化推進工作開展。自蘇州和宿遷被明確為村企合作聯建掛鈎地區以來,雙方黨政代表團先後4次互訪,兩地相關部門和各縣級市(區)也緊密對接合作。「就在本月,蘇福馬機械等8家蘇州企業與宿遷各地籤訂村企聯建協議,味溢集團等5家蘇州公司籤訂農業招商項目協議。」
  • 市政協召開政協委員進百村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
    ,總結2018年以來市政協委員進百村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成果,研究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政協委員進百村助推鄉村振興活動更好更實地開展的意見。市政府負責同志通報了近年來我市鄉村振興的工作情況,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負責人匯報了市政協委員進百村助推鄉村振興活動取得的成果。會上,3名進村委員代表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分別談了入村工作體會並提出了意見建議。
  • 鄉村旅遊描繪山西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去年,坂兒上村被評選為首批100家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政策、資金的扶持作用,帶動周邊8個鄉鎮建檔立卡貧困戶2573戶、8793名村民脫貧致富,戶均年收入增加0.8萬元至2萬元。」張恆山自豪地說。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從「後進」到「先進」,前進村是怎樣前進的?
    這裡,一幅正徐徐展開的美麗畫卷,是前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初步成效:一個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文明和諧的特色新村已經成形。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村莊綜合提升改造中,前進村探索出了「內外兼修」、由點到面逐漸拓展的治理體系,重現清潔底色,重塑鄉村綠色顏值,曾經的「後進村」,一舉轉變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道路上名副其實的「前進村」。
  • 濟南市鋼城區棋山觀村 黨建引領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魯網12月4日訊(記者 張小南)黨建引領聚合力,鄉村振興正當時。近年來,濟南市鋼城區棋山國家森林公園棋山觀村堅持黨建引領,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舊村改造,積極發展集體經濟,重點發展產業致富,著力培育淳樸鄉風,激活鄉村綜合治理,努力在探索實踐中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南通海安:村企聯建開啟鄉村振興共贏模式
    「2020年麥熟和稻熟兩個季節以來,我們增加了近20萬元的收入,這都得益於村企聯建。」西場街道新立村黨總支書記張懷棟感慨道。新立農地股份合作社與西隆糧油公司實施村企聯建後,4000多畝流轉土地產出的糧食有了更加穩定的銷售渠道。
  • 【鄉村振興】「農」墨重彩繪就固安富美鄉村新畫卷
    組團發展 全域推進「農」墨重彩繪就固安富美鄉村新畫卷作為京津地區的「菜籃子」「米袋子」,近年來,固安縣立足豐富的資源稟賦和獨特的區位優勢,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引領,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 【百縣百村百人】青陽朱備鎮將軍村:文旅體大融合 助推鄉村振興
    池州市青陽縣朱備鎮將軍村地處九華山後山,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景點眾多。近年來,將軍村充分發揮旅遊資源優勢,培育發展旅遊、體育產業,依託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引導群眾發展戶外拓展基地、戶外驛站、農家樂等旅遊業態,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以文旅體大融合的方式實現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一線行|秦皇島山海關區望夫石村鄉村振興路
    桃園果飄香 景美客常來——山海關區望夫石村的鄉村振興路9月18日,走進山海關區孟姜鎮望夫石村,一幅美麗的鄉村圖景在面前展開——桃樹疊翠,滿目綠意蔥蘢;望夫石村緊鄰京哈高速出入口,交通便利。憑藉「孟姜女哭長城」這一美麗傳說,小村莊吸引了無數遊客。村內有著上百年種植歷史的久保桃,也隨之遠銷京津冀和東北各地。望夫石村呈現這般美麗圖景,其實是近些年的事。村內324戶、近1000人,種植著700多畝桃樹。但昔日,村民並沒有因為桃樹種植和「孟姜女哭長城」的美麗傳說走上致富道路。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羊角山下 龍鳳呈祥:雞窩變鳳巢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指引陽朔找到了錦上添花的落筆之處,逐步找到了「一鄉一張圖、全縣一幅畫」的發展思路,唱響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山歌。進村的柏油路乾淨寬闊,路邊有精心設計的池塘、小橋、甬路,白牆灰瓦的民居門前有花園、門後有菜園,如今雞窩渡村「女大十八變」,頗有小家碧玉的模樣,為遇龍河的山青、水碧、竹翠、橋奇再添一「村巧」。只嘆馬致遠先生沒有看過這裡的「小橋流水人家」,倘若看了,或會少些愁緒,多些釋然。「不說別的,現在咱們坐在院子裡喝茶吃水果,聊天看美景,多麼舒服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