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林丹宣布退役了,2000年到2020年一共20年的職業生涯。非常的巧的是作為00後20歲的丹迷,林丹職業生涯正好是我目前的年齡。08年8歲的我在電視機前看著林丹在北京奧運會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那時候我還不知道羽毛球對於我到底意味著什麼,也並沒有像現在看到林丹比賽奪冠那麼的激動,就是看到球員、教練員、觀眾、解說,包括家裡人都非常的激動,所以也跟著隨聲附和。那時羽毛球對於我來說,也只不過是在家裡樓下和自己父母、和夥伴一起玩的一項娛樂運動。
直到2012年,林丹再次奪得了奧運會的冠軍,那個時候羽毛球開始逐漸地勾起了我的興趣,可能是因為當時最後一個球出界,林丹雙臂張開在球場狂奔的樣子讓我瞬間熱血沸騰,到現在仍然會感到激動。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也有了手機的「使用權」,網絡也越來越發達,有條件去了解關於羽毛球的一切、林丹的一切。而要說哪個時間節點、什麼時候使我真正的喜歡上羽毛球、把羽毛球視為自己一生的愛好,我想就是在16年的全英公開賽上。
高中時我打算加入學校的羽毛球校隊,但是由於自己的基礎太過於薄弱,老師並沒有打算接收我。我也不知道當時哪裡來的勇氣,每次校隊訓練時自己還是硬著頭皮去旁邊聽,跟著學、跟著練。有時候也會趁著校隊成員休息的時候,上前說兩句「好話」和他們一起打一打,雖然被虐的很慘,但是心裡感覺還是很值的,當時也非常有幸地旁聽了幾節肖傑老師的課,對我的幫助以及影響也很深刻。但是無奈於自己的基礎還是太差了,進步緩慢,這個時候其實我是有一些失落的,內心想過:放棄吧,何必這樣硬著頭皮堅持呢?
內心的改變發生在16年,林丹戰勝年輕的田厚威拿下全英冠軍那一刻。全英決賽場上那一場球讓我非常的激動,甚至有種莫名的感動。尤其是在比賽後半段的那一個多拍,讓人熱血沸騰,在看完那一場比賽之後,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將羽毛球堅持下來,哪怕自己現在基礎再差、再弱,先天的不足後天汗水來補。後來,在高中整個自己的「業餘職業生涯」裡面,怎麼樣形容我對羽毛球的堅持呢?用我們高中班主任老師的一句話說:「如果哪天在教室找不到我了,那就去羽毛球館找就好了。」即使是在高三備戰高考的時候,自己仍然也會抽出一些時間去球館打球,哪怕只有課間操到上課短短的十五分鐘也會跑到球館打上一會兒,然後滿頭大汗地跑回教室上課。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會為自己的堅持而感動,同時要感謝自己曾經的堅持,不然錯過真的太可惜了。
2016年里約奧運會當林丹和李宗偉因為排名的原因在半決賽相遇,我內心是很複雜的。坐在電視機面前我希望李宗偉贏,又希望林丹贏,同時也多麼希望這一場比賽沒有輸贏,就單純地想看一場精彩的比賽。我覺得這是讓很多球迷完全忘掉輸贏的一場比賽,真的只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賽的過程當中。
在後來17年的世錦賽,我記得也是一場不落地看完了林丹所有的比賽。林丹「過關斬將」,戰勝了一路好手,每一場的晉級賽打的都非常的精彩,同時也讓我感覺到打得並不是很輕鬆。看到林丹去贏下每一天的比賽,心裡都很激動,心想著2017年林丹還要再拿下一個世錦賽冠軍,再創下一個記錄,真的希望奇蹟發生。包括到決賽第一局,打到最後林丹還在領先的時候,我內心仍會覺得奇蹟會發生的。其實我頭腦裡還有另外一個聲音告訴自己,安賽龍也是非常棒的球員,實力非常的強勁,林丹的體能和精力如果打到第二局真的能跟上嗎?但無論如何,無論比賽到達到什麼階段,無論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比賽,對於林丹的球迷,都會認為他是一個可以創造奇蹟的運動員。
作為一個00後的球迷,作為林丹的球迷,我覺得我是非常幸運,但又有一些遺憾的。幸運的地方是我作為一個羽毛球的愛好者,我可以看到林丹現役時的大大小小的比賽,包括在18年世錦賽,自己也去現場看到了林丹。
但是遺憾的是自己沒有能夠親眼目睹林丹最輝煌的時期,包括最精彩的08年12年,因為那個時候只能在電視上或者手機上偶爾看到關於羽毛球和關於林丹的消息,還沒有真正的去熱愛這項運動。當自己真正的熱愛上這項運動,並且打算將羽毛球視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興趣的時候,自己最喜歡的球員林丹他已經到了職業生涯的後半段。雖然後來自己隨時隨刻都可以看到關於羽毛球、關於林丹的消息,也就是18、19年,包括20年,這時候林丹的身影似乎已經很少出現在冠軍的領獎臺上了。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遺憾,沒能在林丹最輝煌的時候成為他的球迷,成為羽毛球的愛好者。
⬆ 偶遇了寶哥
記得18年去看世錦賽,為了看清楚球員(因為當時拿督患病,沒有能在賽場上見到,包括直到退役,這也是一個遺憾)特意買了很多現場的預賽票,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半決賽、決賽更精彩。的確,半決賽、決賽確實精彩,但是我不確定「老將」林丹能不能打到那個時候。所以其實也不是為了省錢不去看決賽,而是擔心林丹打不到決賽。雖然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的微博,包括和身邊的同學球友都在說:「我覺得林丹這一次還可以創造奇蹟,說不定就又拿冠軍了呢。」但是自己還是為了能夠多看上林丹的幾場比賽,買了預賽到半決賽所有比賽日的票。
因為我知道預賽一定可以看到林丹,但是決賽我似乎內心也沒有了底氣。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很可笑、很矛盾,或者是說覺得你作為他的球迷咋能那麼不相信他?但其實我不也知道為什麼,我也不是不相信,只是願意看到他在球場上拼搏的身影,無論是輸是贏。
⬆ 望遠鏡裡的林丹、諶龍、桃田賢鬥
分享一個好玩的事情,當時因為買的不是很靠前的位置,所以我準備了一個望遠鏡,為的是能夠更清楚地看到林丹以及其他的一些球員。當時坐在旁邊的人都用詭異的眼神看著我們用望遠鏡「瞄」每個球員哈哈哈。現在回憶起來那個夏天依然是非常的開心,現場看比賽的那種氛圍是難以用言語去表達的。今年原本也計劃著2020年中國公開賽上再次去看林丹的比賽,還是像18年一樣買所有預賽的票,可今天往後可能再沒有這個機會了,多少有些遺憾,但我覺得心裡是很欣慰的。屬於球迷的私心,願意看到你更長時間地站在賽場上;但如果站在你的角度,我相信在這個年齡退下來去陪陪家人,才是最好的選擇。作為球迷的我們不能夠太過於自私,總不能一直要求他站在賽場上,畢竟是競技體育嘛。林丹雖然是林丹,但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是父親,是丈夫,是兒子…
這些年關注羽毛球、關注林丹,自己去打球、練球,其實從中學到的不單單是與羽毛球相關的東西,我覺得對於我來說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品格。這種精神可以體現在自己打高校聯賽的時候,31分一局最後幾分的那種堅持;可以是在自己平時練多球時累到跪在地板上,大喘氣時仍要堅持的那種信念;可以是自己在面對任何新鮮事物時,沉著冷靜地動腦去思考「戰術」,同時敢於「亮劍」;以及可以是自己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和阻礙的時候,自己咬牙堅持下來的那一份動力。每次當我開始懷疑自己,開始質疑自己能否堅持下去的時候,我就把自己想像成林丹當年在奧運會上打最後幾分球時的情景。勝利就在眼前了,再多一點點冷靜、多一點點思考、多一點點堅持就有贏的希望,就有可能會創造奇蹟。非常喜歡白巖松曾經常常講的一句話:「體育首先教會我們按照規則去贏,同時也教會我們怎麼體面且有尊嚴的輸。」所以說羽毛球給予我的不僅僅是強身健體的興趣愛好,更是一種品格、精神上的修煉。
最後,我想說羽毛球這項運動的發展,離不開林丹以及背後團隊的貢獻,同時也有說不清多少人因為林丹喜歡上這項運動。作為最後一位在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中國運動員,現在正式退役了。希望林丹在其它的「賽場」上生活的更加精彩,作為球迷我們也會一直的支持你,無論你是站在哪一個「賽場」上,我們仍會喊破喉嚨地為你加油助威!直到世界盡頭!
一位00後球迷
2020.07.04